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怎樣分辨u盤31和30
擴展閱讀
體檢了可以劇烈運動嗎 2024-09-20 06:55:25

怎樣分辨u盤31和30

發布時間: 2022-01-11 11:47:49

A. u盤:USB2.0 和USB3.0 的區別

usb3.0傳輸速率達USB 2.0十倍
USB 2.0的速率為480 Mbps,而USB 3.0則可達到4.8 Gbps。當然,很多設備不需要如此高的速率,但硬碟和讀卡器等設備對速度的要求還是很高的。
與USB 2.0相比,USB 3.0將更加節能。此外,USB 3.0是向下兼容的,支持USB 2.0設備。
USB 3.0 具有與舊版相兼容標准,支持通用 I/O 的介面,並將進行優化以降低能耗,同時改善計算機、消費者產品和移動產品領域的協議效率的產品,支持快速同步移動能力,能夠同時支持光學和數字組件規范,並具傳統 USB 技術易用性和隨插即用的特性,目標是推出比目前傳輸速度快 10 倍以上的產品,27GB的HD-DVD可以在70秒內下載完成。

USB 3.0的市場需求總結:超過10倍的速度提升;為所有平台提供更出色的功耗控制;介面和線纜向下兼容USB 2.0;與USB 2.0相同的程序與設備類型;支持設備虛擬化。

此外, USB 3.0 採用與有線 USB 相同的架構,除對 USB 3.0 規格進行優化以實現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協議效率之外, USB 3.0 的埠和線纜能夠實現向後兼容,以及支持未來的光纖傳輸,是一個十分聰明的設計。

Patrick Gelsinger 指出,數字時代需要高速的性能和可靠的互聯來實現日常生活中龐大數據量的傳輸,USB 3.0 可以很好地應對這一挑戰,並繼續提供用戶已習慣並繼續期待的 USB 易用性體驗。

Intel成立USB 3.0 推廣組,並希望 USB 設計學會( USB-IF )將作為 USB 3.0規格的行業協會,USB 3.0 初步將採用離散硅設計,預期完整的 USB 3.0 規格可望於2008年上半年推出。

Mini USB 3.0有介面將分為A、B兩種公口(Plug),而母口(Receptacle)將有B和AB兩種,從形狀上來看,AB母口可兼容A和B兩種公口,同時可以看到,3.0版公口的針腳是9針,而2.0則是5針。

為了向下兼容2.0版,USB 3.0採用了9針腳設計,其中四個針腳和USB 2.0的形狀、定義均完全相同,而另外5根是專門為USB 3.0准備的
USB3.0支持銅和光兩種線纜,使用光纖連接之後,速度可以達到USB 2.0的20倍甚至30倍

B. 如何區分U盤好壞

1、看價格。正品U盤的價錢明顯要高。

2、測速度。一般的U盤寫速度能達到8-10MB/S,讀速度能達到15-20MB/S。

3、用測U盤的工具進行檢測。

4、看U盤側面的標識。標識上面標有容量、型號、序號,原裝的是用針打方式列印上去,標識凸起來,而且使用很久也不會磨掉。



U盤的功能分類

1、無驅型

無驅動型產品可在Windows 98/Me/2000/XP及支持USB Mass Storage協議的Linux、Mac OS等系統下正常使用,且僅在Windows 98系統下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在Windows Me以上的操作系統中均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即可被系統正確識別並使用。

2、加密型

加密型U盤除了可以對存儲的內容進行加密之外,也可以當作普通U盤使用。大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硬體加密,如指紋識別加密U盤,價格較高,針對特殊部門用戶。

另一種是軟體加密,軟體加密可以在U盤中專門劃分一個隱藏分區存放要加密的文件,也可以不劃分區只對單個文件加密,沒有密碼就不能打開加密分區或加密的單個文件,從而起到保密的作用。

3、啟動型

可啟動型U盤主要是靠模擬USB_HDD方式來實現系統引導的。在系統啟動之後,U盤就被認作一個硬碟,用戶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U盤的空間。

C. U盤的3.0和3.1介面有什麼不同

在數據傳輸速度、寬頻耗損率和數據編碼系統等都有所不同。

具體區別:

1、USB 3.1是最新的USB規范,該規范由英特爾等大公司發起。數據傳輸速度提升可至速度10Gbps。

2、與USB 3.0技術相比,新USB技術使用一個更高效的數據編碼系統,並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數據吞吐率。它完全向下兼容現有的USB連接器與線纜。

3、USB3.1編碼方式從此前USB3.0的8b/10b換成了128b/132b,帶寬損耗率從20%大幅下降到3%左右,換算之後帶寬同樣超過了1.2GB/s,這也意味著在真實使用中USB3.1的極限傳輸速率有望接近1GB/s。

4、USB3.1兼容現有的USB 3.0軟體堆棧和設備協議、5Gbps的集線器與設備、USB 2.0產品。

u盤3.0和3.1其他方面的區別:

1、數據傳輸方面:

USB3.1比USB3.0快很多,3.1可以達到10G/s。而3.0隻能有4.8G/s。

2、數據編碼處理方面:

與USB3.0技術相比,新USB技術使用一個更高效的數據編碼系統,並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數據吞吐率。它完全向下兼容現有的USB連接器與線纜。

3、發布年代方面:

USB3.1比USB3.0更新,USB3.1於2014年發出,USB3.0則是2009年發出。

D. u盤20和30是什麼意思

你好,那是一般的U盤,大概4G容量或8G容量的大概是20元到30元,現在估計也就是這個價了。

E. USB3.1和USB3.0有什麼區別

1、數據傳輸方面:

USB3.1比USB3.0快很多,3.1可以達到10G/s。而3.0隻能有4.8G/s。

2、數據編碼處理方面:

與USB 3.0技術相比,新USB技術使用一個更高效的數據編碼系統,並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數據吞吐率。它完全向下兼容現有的USB連接器與線纜。

3、發布年代方面:

USB3.1比USB3.0更新,USB3.1於2014年發出,USB3.0則是2009年發出。

(5)怎樣分辨u盤31和30擴展閱讀:

關於USB1.1和USB2.0:

1、USB1.1是較為普遍的USB規范,其高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5Mbps(b是bit的意思),1MB/s=8MBPS,12Mbps=1.5MB/s。當前,大部分MP3為此類介面類型。

2、USB2.0規范是由USB1.1規范演變而來的。它的傳輸速率達到了480Mbps,折算為MB為60MB/s,足以滿足大多數外設的速率要求。

3、USB 2.0中的「增強主機控制器介面」定義了一個與USB 1.1相兼容的架構。它可以用USB 2.0的驅動程序驅動USB 1.1設備。也就是說,所有支持USB 1.1的設備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介面上使用而不必擔心兼容性問題,而且像USB線、插頭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F. USB.20和USB.30有什麼區別

介面速率不一樣,供電電流不同 可以通用.USB介面都是向下兼容的 但3.0的插在2.0上會降速。

USB 3.0是一種USB規范,該規范由英特爾等公司發起。現已被USB IF更新至USB 3.2 gen 1。

USB 2.0已經得到了PC廠商普遍認可,介面更成為了硬體廠商的必備介面。

USB2.0的最大傳輸帶寬為480Mbps(即60MB/s),而USB3.0的最大傳輸帶寬高達5.0Gbps(500MB/s)。

USB發展


USB ,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的縮寫, 而其中文簡稱為「通串線,是一個外部匯流排標准,用於規范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 從1994年11月11日發表了USB 0.7版本以後,USB版本經歷了六年的發展,已經發展到了2.0的版本。它才得到廣泛的普及應用。

早期的USB版本,在推出時普遍不遭到重視。其最大的原因是:當時的主板結構是以Baby-AT板為主,USB功能介面在許多主板上都是一種可選擇的功能,有些主板製造商在主板上提供了4X2或5X2的USB針腳介面,而更多的則為了節省成本,連USB針腳介面都省掉了。

另外,在BIOS固件方面也缺乏支持――當時很多主板都是只提供有USB連接針腳介面,而主板的BIOS沒有真正支持USB。這樣,很多用戶為了使用USB,只有通過升級主板BIOS的方法,將主板BIOS刷新到能支持USB功能的BIOS才行。

G. u盤3.0和3.1各有什麼特點

USB 3.1是最新的USB規范,該規范由英特爾等大公司發起。數據傳輸速度提升可至速度10Gbps。與USB 3.0技術相比,新USB技術使用一個更高效的數據編碼系統,並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數據吞吐率。它完全向下兼容現有的USB連接器與線纜。

USB3.1兼容現有的USB 3.0軟體堆棧和設備協議、5Gbps的集線器與設備、USB 2.0產品。

H. 怎樣看U盤的參數

大部分人關注U盤估計就看個容量,品牌,或者外殼是塑料或金屬,外形是否美觀行了,其實不然。油盤中最重要的那就是快閃記憶體顆粒了。這種參數一般廠商都不會明寫。
快閃記憶體顆粒分為TLC,MLC,SLC,質量依次上升。廉價的U盤都是TLC,稍好的U盤和一般固態硬碟都是MLC,企業級的才是SLC。
普及小知識:SLC、MLC和TLC三者的區別
SLC=Single-LevelCell,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超貴(約MLC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MLC=Multi-Level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0000次擦寫壽命
TLC=Trinary-Level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廠家叫8LC,速度慢壽命短,價格便宜,約500次擦寫壽命,目前還沒有廠家能做到1000次。
上面那個小知識還是比較老的。現在TLC的擦寫水平也在提高,某些已經能達到5000次了。比較另類的就是三星的840固態硬碟了,用TLC快閃記憶體來做硬碟,但畢竟自身技術過硬,那款移動硬碟在寫入100TB的時候才出現壞塊,到寫入300TB的時候壞塊已到數百但性能沒變(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固態硬碟連續寫入測試)
某些電商的某些卡片U盤寫著擦寫1000000次,絕對假的!
另外大品牌的U盤也不一定性能好,舉個靠近點的例子
京東上大賣的 金士頓(Kingston)DT100G3 16GB,59.9元 ,經過一些媒體實際測試,USB3.0下的讀取速度最高為81MB/s,寫入速度為11MB/s,,而在USB2.0下,它擁有37MB/s的讀取速度和10MB/s的寫入速度。這款U盤經測試是TLC的。媒體上雖然說「達到主流U盤水平」,那麼敢問我N年的2GB的國產朗科USB2.0 U盤寫入速度10MB/s那算是什麼水平?
再說一個更加震驚的事實,經過chipgenius(下載地址http://www.downxia.com/downinfo/4151.html),前者用的是Toshiba(東芝)的TLC晶元,後者用的是Intel(英特爾)的MLC晶元!也就是說其實兩者自己都是不產晶元的!他們自己就都只是個組裝廠而已!他們能生產高質量的U盤和高質量的固態硬碟,自然也能夠生產這種坑錢貨了!(現在生產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就韓國海力士(現代),韓國三星,美國鎂光(已收購爾必達),奇夢達(貌似被浪潮收購)等少數幾家)
另外,不只只是晶元的問題,晶元還分正片,白片和黑片
正片就是良品
黑片白片都是次品,區別如下
白片:按照行內的默認規則就是質量稍好的,容量偏差不大的,因為生產廠家檢測容量不夠而廢棄的,
黑片:按照行內的默認規則就是質量很差的,快閃記憶體的容量偏差很大或者明顯存在其它質量缺陷的
上述威剛U盤用的是白片,因為真正的良品價格么。。。
參見閃迪CZ80
而一些廉價U盤,目測都是黑片了
說道閃迪CZ80,就又不得說一說主控了。。。主控這個么其實挺復雜的。。。有些U盤可以根據主控判斷是TLC還是MLC的,若是主控不佳,反而會影響快閃記憶體顆粒原本的速度,而上述閃迪CZ80用的是固態硬碟的主控,而不是一般U盤主控,所以速度當然很快。主控也能影響量產(把U盤低級格式化成硬碟,光碟機啥的,還原U盤原本的容量防JS啥的),而上述CZ80不支持量產。。。。更詳細不講了。。。。。。
其實買個新U盤,最簡單的方法是買回來,測個速就是了(肯定是TLC了,不甘心的用chipgenius查看下就是了)
(有的電商廉價卡片U盤,寫著保證4MB/S寫入速度,你可以自己試試。。。)

I. u盤20和30的區別有哪些

都可以玩的,PS2的USB確實是1.1的,你用多快的USB移動硬碟都是1.1的速度。有USB3唯一的作用也就是你從帶USB3的電腦導游戲進移動硬碟要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