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的漢字是怎樣演變來的
漢字的演變過程從甲骨文(商代)-金文(西周)-篆書{大篆-小篆}(西周-秦代)-楷書(東漢)草書(漢代)-行書(東漢末年),我們今天所通用的漢字手寫正體字便是東漢時期楷書。
1、甲骨文指的是在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其的內容主要是殷代王室刻在占卜用過的龜甲和獸骨上的記錄,所以人們通常稱它為「卜辭」。其字體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富有立體感。
2、金文是指鑄或刻在銅器上的文字,其內容主要記載這件銅器為誰所有,有的記載戰功,祭祀以及受誰賞賜等。金文是承甲骨文而發展起來的,在筆畫和結構上比甲骨文簡單些,其特點是線條粗而自然,字形趨向工整,字體多不固定,一個字往往有多種寫法。
3、大篆在周代時期就已使用了,其真跡是「石鼓文」。其內容是記載田獵之事,並且是用韻文寫成,從字形上看與殷周古文不同。大篆的特點是線條化比較完整,均勻而柔和;結構比較整齊,打下了方塊漢字的基礎;但不足之處是筆畫較繁 書寫不夠方便。
4、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均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並。與大篆相比較無象形性。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
5、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
6、「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包含了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簡潔等。這種字體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准字體且為世人所喜愛。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
7、「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
(1)字體是怎樣收錄的擴展閱讀
關於漢字的數量,根據古代的字書和詞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其發展情況。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
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歐陽博存等編著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主編的《大漢和辭典》有49964字;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有54678字。
1994年冷玉龍等編著的《中華字海》有85000字。台灣地區教育主管機關編撰的《異體字字典》第五版,內容含正字與異體字,共106230字,是收錄最多漢字的字典。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如果學習和使用漢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萬個漢字的音形義的話,那漢字將是世界上沒人能夠也沒人願意學習和使用的文字了。但是《中華字海》一類字書里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書面語里已經廢置不用的字。
據統計,十三經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字數為6544個字。因此,實際上人們日常使用的漢字不過六千多而已。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准中,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地區的CNS11643,5.0版全字型檔可供查詢的字共87,047個漢字、10771個拼音文字及894個符號。
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漢字簡體、繁體及20912個,而早期的GB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
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殷墟的甲骨文及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