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判斷自己適合寫哪一種書法字體比如歐體、顏體什麼的
練習楷書,最好是先專注地練習一種,把基礎打夯實,基礎很重要啊,
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一種入手,如果喜歡歐體就從歐體開始,等你把握好了,再去學習其他的書體,千萬不要三心二意,我自己練習歐體現在已經三年了,主攻歐體,其他的只是隨便看看,加油~!
2. 你怎樣看待書法字體
這是一門藝術,它是以中國的文字為基礎,以毛筆、墨汁、宣紙、硯台等文房四寶為工具的一門書寫藝術。
3. 怎麼樣寫出來的字才叫做書法
字寫的好,只是寫字.書法有它的一定的法則,學寫字和連書法是不一樣的
4. 怎麼看毛筆字寫的是好是壞
要想寫好毛筆字必須掌握好筆法和字法。
首先是執筆。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里介紹一般所用的「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5. 書法的字體問題
寫字不要刻意模仿別人的字體,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只要自己明白每一筆放在什麼位置比較好看就行了
6. 書法好的人,日常的字體又是怎樣的呢
書法好的人平時的字體也很不錯的,喜歡練習書法也是一種愛好,就像我們平時喜歡唱歌、畫畫、跳舞一樣。把字寫好了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成就,也是一種讓自己開心充實的方式。字寫丑了反而讓他們有失敗的感覺,水平不一樣對自己字體的要求就不一樣。
我有個女同學特別喜歡毛筆字,平時心情不好了或者是覺得沒事可幹了,就會自己在那裡安靜的寫毛筆字。每次寫出來的都很漂亮,大家都喜歡趁機和她要來收藏。她在我們班裡也算是個小"書法家"了。其實,她對自己的鋼筆字、粉筆字都要求很苛刻。
平時我們寫個作業,以寫完為原則,能看、整齊感覺就已經不錯了。可是她卻不這樣,我感覺她對自己的字體整體要求就想要達到完美。只要覺得寫不好了,絕對不打算交作業,有不滿意的地方,她甚至會自己撕了那一頁,再重新寫一次。每次老師批她的作業都感覺賞心悅目,在批改的過程中,忍不住的要誇獎她幾句。
我們也把她的字當作寶,平時在自己的書皮外面寫自己的名字,一定要找她給寫。她的粉筆字也很棒,每次她上講台答題目,老師都會開玩笑說不願意讓她上去,怕她的粉筆字把老師的字也給比下去了。我感覺她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連字體和風格都已經固定了。
書法好的人平時寫字的時候要比我們一般人認真一些,這是在對待她的喜好,不會有應付和馬虎的心態。而且時間久了熟能生巧,她寫字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就寫出了自己的風格。
7. 關於書法的字體
http://www.jdgrp.com/pro_img/45100_1456.jpg
二樓管這種字叫舒體啊?不知閣下是真瞧不起舒同還是見廣告語里舒體多了就認為所有的廣告都是舒體,連看都不屑一看了。
樓主別受騙,這樣的叫舒體:
http://www.fonthome.com.cn/upimg/071130/071130/_0Z603557.gif
言歸正傳,鹽袋上的這種書法談不到風格或者「體」,只能叫當代硬筆手寫體。結體臆造惡俗,用筆交待不清。寫這種字的就不叫名家了。要非說像什麼帖,到有點兒像宋人偽造的王羲之雨後帖。
樓主要堅定立場,小心走彎路。
8. 書法字體怎麼寫
初學比著字帖寫,字帖書店都有賣,先學歐顏柳趙的字!老手可以自己創作,寫出自己的風格!!!
9. 書法的字體有那些特點是什麼啊
我國書法歷史悠久,大體可分為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章、今草)等五種.
(1)篆書:先有大篆後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劃的符號和描繪物象的 圖畫就具有文字的雛型,隨後在漫長的發展中,產生的象形(圖畫)文字.三千年前 的殷商時代在龜甲獸骨上刻劃的文字,即"甲骨文"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
從出土的甲獸、玉片、陶片見到尚未曾刻劃過的朱、墨筆跡,可以窺見當時毛筆 書寫的特色.商周時代出現的鑄在鍾、鼎、貨幣、兵器等青銅器上的銘文,稱為 "金文"或"鍾鼎文"書法漸趨整齊,風格圓轉渾厚具字形變化豐富,參差不一,春秋 戰國時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也叫籀文,筆劃雄強而凝重.結體 略呈方形,風格典麗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籀文秦代稱之為大篆,後人也稱之為 "故".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廢除六國異體由丞相李斯整理,簡化 統一字體,後人稱之為"小篆",字體略長而整齊筆劃圓勻秀美.
(2)隸書:隸書相傳為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 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這種書體流行於"徒隸" (下層辦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稱為隸書.到漢代這種書體開始盛於起來,成為主要 書體.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 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 增強了書法造型藝術的美觀,風格也趨多樣化,藝術欣賞的價值大大提高.
(3)楷書:楷書又稱"正書""真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 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是因 為此書法可以作為"楷模"通行的書體,一直沿用至今.楷書盛行於六朝,至唐代出 現了繁榮局面,達到了高峰.這種字體至今還是初學書法的關鍵.
(4)行書:行書是楷書的快寫,相傳始於漢未,它不及楷書的工整,也沒有草書的 草案.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叫做"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於草書的叫 "行草".
(5)草書: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 所欲的亂寫,草書的特點是藝術欣賞價值大於實用價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種. 章草是隸書簡易快寫書的書體,字字獨立不連寫,今草是楷書的快速寫法,點畫飛�� 動,上下之間筆劃痕跡往往牽連.
10. 如何通過一個人的字看出其有沒有練過書法
1.看寫字狀態,練過書法的人一般來說筆力與筆畫之間都非常銜接恰當(雖然有些也有寫的多的緣故)沒練過的人比較一板一眼,這種明顯,只練字帖就筆畫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練到熟練也非常好看,需要耐心,一般這里為練字或書法第二階段,但缺乏自己的個性。
2.看細節。練過的書法的人收筆往往隨心,但如果有時你覺得他平常的有些字難看,是因為在加入個性的同時沒有處理好字的結構,但如若認真寫,絕不會那麼草率,為第三階段之初。沒練過書法的人(停留在第二階段)不會很懂「處理」字的概念,沒有加入個性,但即便這樣的人也已經很少見了,所以一般來說以第一階段,也就是剛練幾個月的水平作為練沒練過字或者書法的分界線。
總而言之,要看平常寫的文章句子而不是特意要別人寫,找取相同的字去看,較為容易區分真實水平。當然,不信者也不所謂,畢竟文無第一,任何吹噓或者貶低都是毫無壓力的,基本觀點是說出理由一致認為的好才是好,有爭議的保留爭議,各系所愛。有錯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