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砼怎麼讀音
擴展閱讀
手機怎樣給圖片上加文字 2025-02-08 11:17:13

砼怎麼讀音

發布時間: 2022-03-08 23:04:29

❶ 「砼 」的讀音是什麼

砼[tóng]。

混凝土的同義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砼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

預拌混凝土在一定的時間內呈流塑狀態,澆注入模,搗實固化後可以製成各種形狀和大小的構築物或構件,成型後一段時間里水泥與水發生水化反應,使混凝土硬化,硬化後的混凝土具有一般石料的性質,所以混凝土也叫砼,人工石的意思。

(1)砼怎麼讀音擴展閱讀

來歷

砼字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1953年創造的。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復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

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合成了砼。構形會意為「人工合成的石頭,混凝土堅硬如石」,並在大學生中得到推廣。

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的讀音正好與法文「BE—TON」,德國「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詞的發音基本相同。這樣,在建設領域中更有利於國際學術交流,是個建築工程專用字。

❷ 砼的讀音意思

砼拼音:[tóng] 混凝土的同義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

❸ 砼字怎麼讀

1.讀音◎砼tóng

〈名〉

混凝土 [concrete]

砼,漢語詞彙,拼音為tóng,是混凝土的同意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

2.來歷

「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創造時間是1953年。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也沒有復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合成了「砼」。構形會意為「人工合成的石頭,混凝土堅硬如石」。並在大學生中得到推廣。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

3.批准

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的讀音正好與法文「BE—TON」,德國「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詞的發音基本相同。這樣,在建設領域中更有利於國際學術交流,是個建築工程專用字。

❹ 砼怎麼讀

拼音為tóng,漢語詞彙。是混凝土的同意詞。

因為砼的發音不是按照漢語來的,是根據外語音譯而來。混凝土法文「Béton」,德國「Beton」,俄文「бетон」 ,音譯過來就是「必痛」,再加上混凝土本來就是個外來,所以自然而然的,中文發音就這樣發音[ tóng ]了。

與"砼"字有關的詞語:

1、素砼[ sù tóng ]指單純的混凝土。

2、砼柱[ tóng zhù ] 砼柱是漢語詞彙,意思是混凝土。

3、防水砼[ fáng shuǐ tóng ] 俗稱防水水泥,又稱特種水泥。是通過在水泥中添加高效防水粉達到防水效果的水泥。

(4)砼怎麼讀音擴展閱讀:

「砼」字的發明人叫蔡方蔭,是一位早年的清華學子。1953年他發明了這個字,很快便在工程技術人員、大專院校學生中得到推廣。

這個新字創造得很巧妙,也很有道理:把「砼」字拆成三個字,就成為「人、工、石」,表示混凝土是人造石;如把它拆成兩個字,是「仝石」,而「仝」是「同」的異體字,「仝石」可以理解為,混凝土與天然石料的主要性能大致相同。

1955年,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在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土木工程的書刊中。土木工程的涵蓋面很廣,包括房屋、道路、橋梁、鐵路、隧道、堤壩、海港、市政衛生、農田水利、人防工程等,因此此事在工程界的影響不小。

1985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使之成為我國「工程專用字」。

❺ 砼的拼音怎麼念

砼,音tóng,與「同」字讀音一樣。
「砼」是「混凝土」的同義詞。
「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創造時間是1953年。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也沒有復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合成了「砼」。並在大學生中得到推廣。

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

另外,「砼」的讀音正好與法文「BE—TON」,德國「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詞的發音基本相同。
這樣,在建設領域中更有利於國際學術交流,是個建築工程專用字。

❻ 商砼的砼字怎麼讀

商砼的砼字讀tóng。

混凝土的同意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砼: 預拌混凝土在一定的時間內呈流塑狀態,澆注入模,搗實固化後可以製成各種形狀和大小的構築物或構件。

其成型後一段時間里水泥與水發生水化反應,使混凝土硬化,硬化後的混凝土具有一般石料的性質,所以混凝土也叫砼,人工石的意思。

(6)砼怎麼讀音擴展閱讀

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創造時間是1953年。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合成了「砼」。構形會意為「人工合成的石頭,混凝土堅硬如石」。

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在建設領域中更有利於國際學術交流,是個建築工程專用字。

漢字首尾分解:石工,漢字部件分解:石人工,筆順讀寫:橫 撇 豎 橫 折 橫 撇 捺 橫 豎 橫。偏旁:石,部外筆畫:5,總筆畫:10。

❼ 砼怎麼讀音

【拼音】tóng,聲母t,韻母ong,聲調第二聲

【解釋】混凝土的同義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

【出處】砼字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1953年創造的。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復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

【示例】復經水泥凝結硬化在砼中形成一種多孔結構,這程砼稱之為載氣體多孔砼。


(7)砼怎麼讀音擴展閱讀:

組詞:素砼、砼柱、砼梁、砼澆築、防水砼

1、素砼

【拼音】[ sù tóng ]

【解釋】指單純的混凝土。

2、砼柱

【拼音】[ tóng zhù ]

【解釋】砼柱就是混凝土柱子。嚴格的講,應該是鋼筋混凝土柱子。因為柱子中沒有鋼筋是不合理的。

❽ 砼字怎麼讀

「砼」字讀音為t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