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數據通報表格怎樣更有新意
擴展閱讀
文件可以空行寫嗎 2024-10-01 05:45:05
漏尿平時可以運動嗎 2024-10-01 04:51:12

數據通報表格怎樣更有新意

發布時間: 2024-10-01 04:07:13

Ⅰ 修改作文

作文
拼音:zuò wén 英文:composition
[編輯本段]【作文定義】
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
作文也是一門課,上課,教師出題,學生圍繞題目思索,組織,分段編寫,至時交卷,教師批改,評分,發還和自己修改,如是而已。
[編輯本段]【作文體裁】
包括:記敘文、抒情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
(一)、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1、記敘文的分類
(1)從內容及表達方式分:
①簡單記敘文
②復雜記敘文
(2)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分:
①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
②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
③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
④以狀物為主的記敘文
(二)、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能、製作方法、發展過程和事理的成因、功過的一種文體。
1、說明文的分類
從說明對象(內容)分
①實體事物說明文
②事理說明文
③科學小品文
從語言表達方式分
①平實說明文
②文藝性說明文
2、說明文的特點
(1)內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學性
(2)結構上具有清晰的條理性
(3)語言上具有嚴密的准確性
(三)、應用文
應用文是一種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的實際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簡明通俗的實用文體。
1、應用文的種類
(1)書信類
一般書信、專用書信(感謝信、表揚信、慰問信、介紹信、公開信、證明信、申請書、建議書、倡議書、
聘請書)、電報、匯款
(2)筆記類
日記、讀書筆記
(3)公文類
命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等十三種
(4)宣傳類
廣告稿、演講稿、板報、新聞、通信、產品說明書
(5)告示類
啟示、海報
(6)禮儀類
請柬、祝辭(賀信、賀電)、唁電、唁函、
(7)契據類
條據(收條、借條、領條、欠條、請假條、留言條等)、合同(協議書)、公約、
(8)傳志類
傳記、地方誌、家史(校史、村史)
(四)、議論文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方式,通過事實、擺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
(1)、議論文的分類
按內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論文
②評論
③雜文(隨筆、雜談、筆記)
④讀後感
按論證方式分:
①立論文
②駁論文
[編輯本段]【作文要素】
作文六要素
你拍一,我拍一,要寫時間莫忘記;
你拍二,我拍二,要寫地點記在心;
你拍三,我拍三,寫好人物是關鍵;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經過寫具體;
你拍五,我拍五,什麼原因寫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什麼結果不能丟;
好詞好句多積累,寫作文時好運用;
記牢作文六要素,作文一定能寫好。
[編輯本段]【寫作方法】
1.開頭的寫法:萬事開頭難,寫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開頭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 背景法: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關人物。
(3) 主題句法:提出一個觀點或論據作為文章要闡明或論述的主題。
(4) 問題法: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出文章的內容,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力。
(5) 驚語法:用令人感到驚奇的句子開頭,激起讀者的興趣。
(6) 故事法:以講故事的形式作為文章的開頭,在此基礎上展開文章。多用語記敘文,也可用語議論文。
(7) 數據法:引用已經被證實的數字來引起話題。
(8) 引語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見習語、諺語等作為文章的開頭。
(9) 定義法:常見於對標題下定義,然後通過舉例、邏輯推理等方法加以詳細說明。
2. 正文的寫法
(1) 演繹法:
從一般到個別。把帶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對主題句的具體化,是對主題句的具體說明。
(2) 歸納法:
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個別的事例出發,總結出一般的規律。
3.結尾的寫法
(1) 簡要評價或作結論:文章的最後幾句概括全文內容,並進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觀點。
(2) 重復主題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句上,達到再次肯定或強調的效果。
(3) 用反問句結尾:雖然形式是疑問句,但意義是肯定的,具有很明顯的強調作用,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對未來提出展望或希望,號召讀者為此而行動。
(5) 引用名人名言、諺語、常用習語結尾。
[編輯本段]【提升技巧】
寫作能力是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我的教學對象主要是中級水平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寫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詞彙量有限,不能細致地進行表達:"我的媽媽是個好媽媽,她不但對我很好,她對每個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個好媽媽。"簡單重復的詞語明顯地限制了語言的表現力。
2、表達能力有限,難以組織一篇結構完整語氣連貫的文章
。由於學生還不太熟悉漢語的思維習慣和表達習慣,當他從寫單句過渡到組織一篇文章,用漢語進行連貫的表達時,就常常會顯得力不從心,寫出來的文章常常是支離破碎或辭不達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寫的是什麼。這是一種很特殊的現象,多發生在華裔孩子身上。看起來文從字順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卻不會讀它。為什麼?因為作文是在家長幫助下寫出來的,遣詞造句反映的是家長的思維。這樣的作文練習根本起不到練習的作用。
4、畏懼寫作文。有些學生在讀書和默寫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現不錯,但由於害怕寫作文,幾乎放棄堅持了幾年的中文學習。
在這樣的教學對象面前,只講解怎樣審題,怎樣組織材料似乎是遠水不解近渴。因為在動筆寫作之前,他們還有一連串的障礙需要逾越,如果不幫助他們越過這些障礙,那麼寫作只可能是紙上談兵。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把寫作程序由"想——寫"變為:"想——說——寫",是幫助學生逾越這些障礙的有效途徑之一。這個變化意味著,此時對於這個特定群體的教學重點不能僅放在"寫"上,而應該首先做好前兩步:"想"和"說",即寫前的准備和指導。由於這些活動環節是建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所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寫前預練"。
寫前預練的重點是按照某篇作文的要求,引導、幫助學生把他想要寫的內容首先用漢語正確地說出來。寫前預練的程序及其作用如下:
1、准備階段,實際上就是"想"的階段,。在動筆之前,把作文的題目以及思考提綱以家庭作業的形式布置下去,如作文《我最喜歡的人/物》,需要學生事先思考:誰/什麼?他/它有什麼特點?你為什麼喜歡她/它?
等等。由於中低年級大多數學生的詞彙量有限,直接用書面表達出來有一定困難,而適當的准備工作,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所要涉及的內容,尤其是一些有關的詞語和表達方式事先有所了解和熟悉,從而保證課堂討論能夠充分展開。在這個階段,許多學生是先藉助於母語進行思考,而後,再翻譯成漢語,母語的影響會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跡,從而影響漢語的表達效果。所以,下面的一個環節便顯得更為必要和重要了。
2、口述作文與課堂討論,即"說"階段。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構思在課堂上口述出來,然後進行課堂討論和老師點評。每次的作文討論都要圍繞著題目和主題從詞彙、句子、結構等幾方面入手,確定幾個重點,一步一步解決問題,一點一點積累和提高。這個活動環節的作用如下:
(1)從口頭表達入手提高學生的整體表達能力。葉聖陶曾說:"口頭為語,書面為言。文本於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任何一種語言都分為"語"和"文"兩部分。"語"的表現是聽說,實質是語言思維的運用。"文"的表現是讀寫,實質是語言思維的書面表達。學習語言的規律是先"語"後"文"。口頭語言是基礎,只有在切實進行口頭訓練的基礎上才能發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2)成功的"說"與"評"可以幫助學生在每一次的寫作練習中,建立一個小小的專題詞庫。如在寫"我最喜歡的人/物"時,可以通過啟發的方式,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口頭介紹自己喜歡的人或物:他/它是什麼樣的?你喜歡他/它的哪些方面?把這些詞分類在黑板上寫下來,進行講解,如關於人/物外貌的詞,關於人/物性格的詞,關於人/物品質和行為的詞等。然後讓學生讀和記。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積累和建立起了一個個有關的小小詞庫,不但為下一步的寫作掃除了詞彙障礙,同時也可以開闊思路,增強表達效果,提高表達能力。
(3)中文的難學,不僅僅在於漢字難記難寫,更重要的在於中文與拉丁語系的語文在表達方式、思維習慣上巨大的差異給學生所帶來的使用困惑。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是學生能認字,能寫字,但卻不能說或寫出正確的中文句子。如:"我是偉明,我是16歲了";"大為和我去書店先";"我們把車停下在路邊","我跑了去家裡"。更有甚者由於不了解中國文化,而寫出"我的朋友像狗一樣的善良和友好"的句子。"說"從口頭表達開始,通過示範、講解和糾正,訓練其正確的表達方法、語序和恰當的用語,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中文境界,寫出符合中文習慣的文章。
(4)先說後寫的訓練步驟,有利於及時修正表達中的初級錯誤,並且達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說"是以討論發言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的,這種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借鑒別人的長處,並從中受到啟發。同時,由於口頭表達的"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書面寫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它允許學生說錯,允許相互糾正,自我更正,隨時修正。而其中暴露出的問題通過師生及時點評,大家也可以共同吸取教訓,避免同類問題在作文中重復出現。
(5)有效的寫前預練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其寫作的積極性。如前所述,有不少學生,由於寫不好作文而變成害怕寫作文,討厭寫作文,以至惡性循環。而在此環節中,通過"說"使每個學生在動筆之前做好了一定的技術和心理准備,此時動筆,學生的自信心也會相應增加,積極性自然也會相應提高。
當學生能夠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較恰當的方式口頭表達出來後,告訴他們怎麼說就怎麼寫,試著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再進行加工和修飾,就會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實踐證明這種有針對性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漢語寫作水平及表達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編輯本段]【寫作文的好處】
其實從小就很好的教育孩子怎麼去寫好作文,對孩子的將來是有很大好處的。我們就簡單的說說。
好處一:寫作文是需要思考的,這就培養了孩子的思考問題的能力。給你出個作文題目,你就需要根據作文題目去組織材料。這又鍛煉了孩子的組織能力。
好處二:寫作文可以鍛煉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組織搜集材料,必須閱讀啊,不讀是不知道這資料到底合適不合適。要寫作文了,你再去找資料,是不是有點晚了。所以就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能力。這也是寫作文對孩子的好處。
好處三:寫作文可以開闊孩子的思維,讓孩子敞開思想,任意的需想像,然後寫下來。這就培養了孩子的思維,去拓展。
好處四: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更好的組織言語。
還有很多,總之寫作文對孩子的好處很多,所以家長一定要好好的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給孩子一個好的將來。
[編輯本段]【作文寫作要點】
一、確定文章主題有哪些原則?
文章要符合社會現實的需要,體現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中,推動時代前進、體現時代特徵與發展方向的精神。主題應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提出的迫切的問題,反映先進的思想。
要反映客觀事物的真相和本質。主題要如實地再現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不停留於表象,應深刻地提示事物內部的規律性。
要考慮作者的主觀條件。這主要是指作者必須熟悉與了解寫作對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強烈的寫作熱情。
二、如何正確地提煉主題?
提煉主題,就是運用各種思維方式,深入發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義,以形成某種獨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煉主題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從佔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煉出正確的思想觀點。2、開掘事物本質,摒棄表象,開掘事物的內在含義,反映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作者應站在時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質,加深開掘深度;作者還要考慮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等各種不同文章的表達功能,從不同側面去開掘事物本質。3、選取新穎獨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觀察角度(從不同的側面開掘主題)和新的認識角度(表達出作者獨到的見解)。
三、簡述材料與主題的關系。
材料是提煉和形成主題的基礎。主題在分析研究材料的過程中進行提煉並得到確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題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現深主題的手段,主題由一定的材料來表現或證明。3、材料的取捨和組織受主題的制約。在主題未形成時,材料對主題提煉起決定性作用;主題一經確定,又成為取捨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據,材料的取捨、詳略、變換都應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防止材料與主題相脫節。
四、選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現主題的需要。選材為表現主題服務,不可與主題相游離、相悖謬。2、要真實、確鑿。材料的真實,一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真實性,一是指本質上反映事物的真實。材料的確鑿指材料既准確無誤,又用得恰當貼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個性與共性統一、具體性與普遍性統一的材料。它是具體的、個別的、又能體現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普遍意義。4、要新穎、生動。材料力求具體形象,富有親切感與懸念性,是鮮為人知的新發現,並適應文體的特點(記敘文材料具體形象、感染力較強;議論文材料概括性強,具有邏輯說服力;說明文材料要揭示對象的特徵。
五、結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應組成完美統一的整體;各局部要相對齊備,不可無故殘缺;各個部分在文章中所佔的地位要適當。2、連貫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內容脈絡上互相貫通,在語言形式上有緊密銜接與合理過渡,文脈不可紊亂與斷隔。3、嚴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間有嚴密的邏輯聯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關。全文具有內在凝聚力。4、靈活性。文章結構富於變化,生動活潑,不死板、呆滯。
六、試述結構的基本原則。
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與規律。記敘性文章結構與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秩序性密切相關,形成符合客觀過程原來秩序的時空概念;議論性文章體現了認識事物由現象到本質、由部分到全體、由分析到綜合的過程,其結構常是提出問題、得出結論。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維運行的路線。作者的思維過程要遵守人們思維的共同規律,又凝結著作者對事物的獨特理解與感受。3、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4、適應文體特點。結構受文體制約,記敘性文章以時空為序寫人記事,議論性文章偏重於橫向分類或縱向深入。
七、綜述結構的基本內容。
結構的內容包括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開頭和結尾三大方面。層次是從總體上安排文章思想內容的次序,展開文章結構和步驟,是表示意義的結構單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設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對獨立的結構單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單一性、內容要完整、長短要適度。過渡是指段落之間、層次之間的銜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過渡方式有:用關聯詞語,用過渡名,用過渡段。需要過渡的情況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在內容轉換時,一是在表達方式改變時。照應是前有所呼、後有所應的結構手段。常見的照應情況有三種:開頭與結尾照應(又可分為點題照應與解題照應兩種),引文中互相照應(又可分為遠照應和近照應兩種)。照應是使結構嚴謹而又活潑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靈活緻密,文脈貫通,強化關鍵內容。
文章好的開頭的作用:有利於表現主題、拓展思路;有利於吸引和引導讀者。議論文常見的開頭方式有開門見山,交代寫作背景或動機,曲折入題等幾種。文章好的結尾的作用:綰結全文;令人回味。議論文結尾方式主要有:歸結或重申論點;提出希望或發出號召;形象化結尾。
八、文章結構有哪些類型?
記敘型,以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時空序列安排結構,可分為時空正常式與時空異常式兩種。論證型,以概念的內在因果聯系作為結構的主要依據。可分為總分式、平列式、遞進式等幾種。說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條理進行布局。綜合型,常以一種結構型為主,兼具其他類型。
九、第一人稱敘述與第三人稱敘述之比較。
第一人稱以當事的口吻來敘述,它便於作者充分表達思想感情,讀來使人感到親切、真實。它的局限是只能敘述「我」的所見所聞,不是「我」所親歷的事難以敘述,反映生活的廣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稱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來敘述,它不受敘述范圍的限制,能較廣闊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稱的親切感。
十、常見的敘述方式有哪幾種?
順敘:按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的敘述。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斷提在前面,然後再按時間順度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述。3、插敘:在敘事過程中插進另一有關事件的敘述,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主線寫下去的敘述。4、補敘:對前面事件作某些補充而不發展原來情節的敘述。5、平敘:對同時發生的兩件以上的事進行分列、平列的敘述。
十一、簡述敘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六個要素交代清楚。2、線索清楚:線索是作者組織材料思路的反映,是敘述人物、事件發展過程中的貫穿思想和脈絡。敘述線索可按時間發展、空間轉換、問題劃分、思想感情變化或按某一具體物件等多種樣式進行安排。3、詳略得當:敘述材料的主次詳略,以表達主題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瀾起伏:指敘述曲折富有變化,引人入勝。
十二、描寫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確:從表達主題、刻劃人物、渲染氣氛出發而描寫。2、特點突出:以「畫眼睛」的藝術,抓住描寫對象的本質特徵加以刻劃。3、形神兼備:形似與神似的和諧統一,既逼真地表現對象的外部狀貌情態,又揭示描寫對象內在的底蘊和神采。
對於以上的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考生們需要自己根據試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領悟,靈活處理。
【怎樣練好作文基本功】
同學們要想寫好作文,從小就要扎扎實實地練好作文基本功。
怎樣練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為我們總結了幾條行之有效的經驗,即:多觀察,多讀書,多練筆,多思考,多修改。
多觀察:就是說要注意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魯迅先生在答復《北斗》雜志社討論怎樣寫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條就是「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點就寫。」對於周圍的人物,動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觀察。
多讀書: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少年時熟讀背誦一些好文章,可以經久不忘,也可以學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魯迅先生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魯迅先生還主張「廣博」,除了閱讀文學書以外,還要適當閱讀一些歷史、地理和科學技術知識方面的書籍,以增長知識,擴大視野。讀書,還要養成認真的習慣,不要走馬觀花,不求甚解,應該努力做到讀一本書有一本書的收獲。
多練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有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察日記,做讀書筆記,這很好,應該堅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誡我們:「要打好基礎,第一步就要學會『記』,每天記一件事。」「最好的竅門就是『每天必寫』、『天天拿筆』,哪怕是寫幾十個字也好。」因為「習慣養成之後,雖不記,也能抓住要點了,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里的東西就多了起來。」不練,不寫,手就生;多練,多寫,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說:「讀一篇文章,讀完要仔細想想。會寫文章的人,他用一個字就能頂幾個字,他會找一個頂合適的字來用。讀文章的時候,只念一念,不仔細想一想,是體會不到它的好處的。」讀文章要想,寫文章也要想,拿起筆就寫,結果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就是寫了幾句就寫不下去,只好「擠牙膏」,想一句,寫一句,東拉西扯,這樣的文章怎能寫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寫深刻,多聯想才能把文章寫生動。
多修改:修改是寫作的重要一環。如果把寫文章比作生產一種產品,那麼,修改就是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話有道理。一篇文章,什麼地方需要改,什麼地方不需要改,要從實際出發,認真地把已經寫出來的文章從立意、選材、篇章結構、語言文字、標點符號等多方面進行增、刪、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確地反映客觀實際。同學們初學寫作文,更應該養成認真修改的習慣。
以上說的「五多」,不是什麼寫作的「秘訣」和「竅門」,卻是練好作文基本功必須知道的常識。
那麼,什麼是作文的基本功呢?
[一]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審題
一、審清對象。
當老師出題以後,先不要急於下筆,應該先仔細地看看題目,確切理解題目的要求。是寫人,還是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是日記,還是書信;是實用文,還是想像文……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題目很明顯,寫人記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媽媽》、《我尊敬的老師》,一看就知道是寫人的。又如《一件難忘的事》、《發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寫事的。再如《美麗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寫景的。《可愛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狀物的。《一封倡議書》,屬於應用文,《我在2211年》,屬於想像文。但是,有些題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寫景,也可以記事;《上學路上》,既可以寫上學路上發生的事,就是以記事為主,也可以寫通過發生的事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那就是以寫人為主了。
二、審明範圍。
審題時,我們還要明確題目對作者所選材料在時間、空間、數量、對象及內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這些范圍,忽視了題目對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時就很容易走題。比如,《暑假生活片斷》,限制了選材的范圍——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點明了記敘的對象——好朋友;《快樂的星期天》,規定了選材的時間——星期天;《游香山》,規定了選材的地點——香山;《記小學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數量——一件事,不能寫兩件或三件事。
對於復雜的作文題目,要學會從語法結構上進行分析。比如《我所經歷過的一段有意義的生活》,這個題目比較復雜,它包括四個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內容應以「我」為主;
②要求寫「所經歷過的」一段生活,不能單純寫感想;
③要求寫「一段生活」,不能只寫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寫的這段生活應當是有意義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審明作文范圍,還包括用哪一種文體來寫比較合適。比如,《要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好學生》,這個題目要求寫成論說文,講清楚為什麼要講文明禮貌;《我所見到的新風尚》,要求寫一篇記敘文,具體描寫在社會上或者在學校里自己親眼看見的新風尚;《怎樣養兔》,要求寫一篇說明文,告訴養兔的一般常識;《啟事和便條》,要求寫一篇應用文,介紹啟事和便條的重要性和寫法。
三、審准重點。
看了作文題,要想一想題目的重點應該寫什麼。比如《雷鋒的事跡教育了我》,這個題目的重點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寫「雷鋒的事跡」,又要寫「我」從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寫雷鋒的事跡,而沒有寫對「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鋒的故事;如果寫了對「我」的教育,只是表表決心,也是輕重倒置,重點不突出。
[二]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給文章起個好標題
一、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內容,不要「題不對文」。
比如你想記一場精彩的足球賽,而文章的題目卻叫《小球迷×××》,以記事為主變成以寫人為主,這就叫「題不對文」,轉移了「中心」。
二、要具體,有內容,不要空泛,華而不實。
比如同樣是表達同學們發奮讀書這一主題的文章,《我愛讀書》、《書伴我成長》就比《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愛書》好一些,前者具體,後者空洞。
三、要醒目,有新意,能引人入勝,不要老一套,一般化,照抄照搬。
比如同樣是寫熱愛家鄉的作文,《童話世界——七星岩》就比《我愛七星岩》形象;《在先烈浴血戰斗過的土地上》就比《我愛家鄉的土地》有特點;《獵熊》就比《深山打獵》醒目。
四、要精練,不要累贅。
魯迅先生給文章起題目就非常講究,如《葯》、《祝福》、《一件小事》、《風波》等,短而精,簡潔而意味深長。有些同學擔心文章標題字數太少說不明白,就硬把題目拉長,如《藏在我心靈深處的一件難忘的事》,拖泥帶水,啰里啰嗦,可以改為《一件難忘的事》或《難忘一事》。
···

Ⅱ 紀檢監察公文寫作的相關知識

紀檢監察公文,是黨政機關公文的一種,是紀檢監察工作中所直接運用的、具有一定特殊要求的文字工具。具有政治性強、業務性強、邏輯性強、精確性強的特點。

第一節 紀檢監察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根據紀檢監察公文的特點,紀檢監察公文的寫作必須符合以下七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紀檢監察公文的內容要真實、准確
紀檢監察公文是一種十分嚴肅的文件,有的具有法律、政策效力,因此,必須行文准確、內容翔實、語言精煉,不能隨意發揮,更不能敷衍,要真實、准確。
二、紀檢監察公文的選材要恰當
形成和寫好紀檢監察公文,不僅要根據不同的材料來恰當地選擇公文形式,而且要根據各類公文的特點恰當地選擇材料。
選擇材料,除了掌握好內容要真實、准確外,還必須注意其現實性和代表性。
現實性:紀檢監察工作是一項現實性很強的工作,它要立足於長久地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代表性:任何文章寫的內容都應有代表性,才有意義。紀檢監察公文的代表性不僅有典型的現實意義,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體現紀檢監察工作特性。
三、紀檢監察公文的結構
一肢銷結構要求。
公文的作者必須根據需要表達的中心內容,運用一定的語言文字,把一系統材料分別主次輕重,進行恰當合理的安排和組織,使公文內容完整地成為一體,以充分、准確地將內容反映出來,這就是安排結構。
1、條理清楚。公文要表達和說明什麼滲攔,是贊成還是反對;哪些問題已澄清,其經過怎樣,後果、危害及影響如何;什麼問題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正在解決,什麼問題還有待於解決,等等,不但內容要充實、簡潔,而且要表達清楚。
2、結構嚴謹。要緊緊圍繞中心所表述問題,理清邏輯線索,根據層次,搞清內在聯系。
3、格式完整。每一件公文都應有完整的格式。包括題目、編號、主報單位、抄送單位、分發單位、署名日期、密級、印發份數等,都應按要求准確標明。
二結構安排。
1、結構安排,預先設計。結構是表達公文內容的基本框架, 在寫作之前應先設計好公文的結構。構思公文的結構,關鍵是要有全局觀念,根據公文的具體內容和對象,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層次,形成寫作提綱,其中包括文章的層次、論點、論據、段落、寫法。對公文怎樣開頭,段落怎樣過渡、照應,怎樣收尾,全文共要說明幾個問題等都應有一個通盤設想,然後一步一步有次序地進行寫作。
2、開門見山,首尾照應。紀檢監察公文應開門見山直接擺明要說明的情況和要議論的問題,說明全文的目的或結論,使閱者腦子里先得到一個總體概念,引起注意。公文的結尾要與開頭相照應,有頭、有尾、有軀干,不能有頭無尾,也不能虎頭蛇尾。
3、前後呼應,上下銜接。紀檢監察公文所敘述的事情脈絡要清晰,前因叢飢胡後果,交代明白。前面提的,後面要有印證;後面講的,前面要有鋪敘。公文論述問題,由總到分,由分到總,由一層意思轉換為另一層意思,或由敘述轉為議論,由議論轉為敘述,一般都應有過渡,安排自然,銜接巧妙,以求公文脈絡暢通,溶為一體。即使是很短的公文也應注意。
4、量體裁衣,詳略得當。紀檢監察公文要根據具體內容進行安排,不能平均使用筆墨,應視問題的大小,該多則多,該少則少,精細適當,詳略得當。
三結構形式。
紀檢監察公文的結構形式比較多,一般採用以下三種:
1、橫式結構。
橫式結構是把公文所要反映內容的基本情況或是幾個突出問題並列排放,分頭敘述,有利於突出主要情況和主要問題,便於把問題和情況闡述清楚。橫式結構所並列的內容,可按問題的性質,也可按空間位置或其他特徵來排列,主要問題可以採用大、小標題的形式,也可以採用別的辦法標示,運用這種橫式結構的紀檢監察公文,一般先以幾句精煉的詞句開頭,再用幾句簡要的話結尾,中間是正文。這種結構形式,一般用於撰寫決定、通報、指示、通知等類公文。
2、縱式結構。縱式結構是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脈絡、先後次序或演進層次敘述問題或事件的結構形式。這種結構形式多用於調查報告、案件調查、典型案件剖析等公文。
3、縱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是兼有以上兩種結構特點的一種寫法。一般是用於一些內容比較復雜的公文。含有各種問題性質不同的案件的調查報告,可用橫式結構闡述不同性質的問題,而縱式結構則用於敘述同類性質問題的每一個事件。這種形式結構優點是眉目清楚、重點突出。
四、紀檢監察公文的語言
在紀檢監察公文中語言使用得准確與否,不是一般的知識水平問題,而是關繫到能否准確地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准確地反映情況,能否正確地執行黨規黨法和黨紀的大問題。因此正確、恰當地使用語言,是寫好紀檢監察公文的一條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要求。
一準確。紀檢監察公文要准確地伎用語言文字。
1、要明確所用詞彙的確切含意,區別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對詞的表達程度、使用范圍等要正確掌握。
2、要注意掌握用詞的程度分寸,尤其是對一些副詞、判斷詞要正確使用。
3、要注意詞的感情色彩,分清詞的褒、貶及中性的性質。
二簡潔。紀檢監察公文的內容要簡潔,語言也要簡潔,不拖泥帶水。
三朴實。要用准確、朴實無華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去表達豐富的內容。
四規范。語言要規范化,要用標準的現代漢語,不生造詞彙,不亂用簡稱,也不能用不規范的繁體字或簡化字,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使用口語或方言。
五、紀檢監察公文的表達方式
常用的基本表達方法有三種:
一記敘。紀檢監察公文中對某一情況及問題的調查報告,對某一案件的調查報告,在通報或決定中對某一事件的敘述等,都要採用這一手法。記敘必須注意這樣兩點:
1、真實、准確。
2、不記流水帳。
二議論。紀檢監察公文的議論,是指對某一事情、某一問題的客觀判斷、評價和准確的分析說理。這是紀檢監察公文中所普遍採用的表達方式。議論必須掌握好這樣三點:
1、論點准確。把握住問題的核心,用正確的觀點有的放矢地論述,是論點准確的兩個重要方面。
2、論述充分。就是要用充分的事實和道理來說明論點,做到有理有據。
3、邏輯嚴密。首先要構思嚴謹,其次還要行文嚴密。有了精細准確的構思,再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最後才能取得正確的結論。如果立論正確、但論述的方式不正確,那麼結論也不會正確;如果立論和論述方式都正確,但邏輯不嚴密,漏洞百出,那麼得出的結論也會受影響。因此邏輯嚴密,判斷正確才可能有保證。
三夾敘夾議。夾敘夾議,是在記敘中議論,在議論中記敘。既可以從事實的真實客觀記敘中來闡明觀點和作出結論,也可以在闡明觀點、得出結論之後再用事實來加以論證。
在運用夾敘夾議方法寫作紀檢監察公文時,一定要注意觀點與材料的統一,兩者不能互相矛盾。
六、紀檢監察公文專用名稱
紀檢監察公文要反映各類問題、各種情況,需要使用許多專用名稱。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對於某些領導人的稱呼要准確。
二譯名要統一。
三全稱與簡稱。某些名稱在公文中第一次出現時應用全稱。如果名稱太長或太繁鎖,可以註明後使用簡稱,簡稱要按習慣用法寫。
四注意不要使用一些方言及個別難懂的術語。
七、紀檢監察公文數字用法
一使用統一。數字有基數、序數、分數、倍數、概數等幾種。不同的數字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使用范圍,不能隨便使用。
1、必須用阿拉伯數碼表示的范圍。
⑴表示數量、長度、高度、面積、體積、重量等各種計量的數字,必須用阿拉伯數碼表示,但其中如果在數字很少,全篇一致的情況下,可以寫成為「三千」、「二百」;表示若干萬、若干億的整數,可以用「萬」、「億」為單位和阿拉伯數字並用,如「100,000」可以改為「10萬」,「12,500,000,000」可以改為「125億」,但「45,600萬」不能寫為「4億5,600萬」。
⑵表示日期。如「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應改為「1999年8月28日」。
⑶表示編號。如「通紀字第十二號」,應改為「通紀字第12號」。
⑷表示百分數。如「百分之三十」,應改為「30%」。
2、必須用漢字數字表示的范圍。
⑴名稱中的數詞,除了人名、地名、書名、機關名稱等專用名詞中的數詞不能改動以外,普通名詞中的數詞也不要改。
⑵詞彙和成語中的數詞。
⑶分數。如「四分之三」;不要改成「4分之3」
⑷概數。如「三四個」,不能改用「34個」。
3、引用法規中的章、節、條、款、項、目的時候,按照原法規中所用的數字,原來用漢字的,就用漢字;原來用阿拉伯數碼的,就用阿拉伯數碼。
4、個位數字,往往語言化成分很大,和多位數字在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一起出現,為了一致和容易比較,應改用阿拉伯數碼。
二含義明確。表示增加意思時,包括原數在內的,應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長」、「擴大」等詞之後帶有「到、至、為」等字;不包括原數的,應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長」、「擴大」等詞之後帶「了」字。
三詞語准確。如「不是」、「不滿」、「不到」、「小於」、「少於」和「大於」、「多於」、「超過」等,是與數字密切相關的,使用時應和數字的合意相符合。
四概括性數字應與各部分數字相符。紀檢監察公文中總的數字,應與所概括的各部分數字相符合,總數應是各部分數字之和。

第二節 通報

紀檢監察機關常用的公文種類有:決議、決定、指示、規定、通知、通報、請示、報告、意見、批復、會議紀要、函等,每種公文都有自己的寫作要求,現僅以「通報」為例加以閘述。
一、什麼是通報
《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中說:「通報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況」。紀檢監察機關的通報,是紀檢監察機關表彰先進、剖析案件、發布信息而面向廣大黨員和群眾的一種周知性公文。
二、通報的種類
通報由於性質、內容、製作單位、發布層次等區別,可以分成不同的種類。
按性質分:
綜合性通報,是帶有情況綜合和分析性質,就某些地區或部門,一些傾向性、普遍性問題所進行的綜合分析,進而提出某些評價、分析、措施、意見或建議。如:《全國治理公路「三亂」情況的通報》。
專題性通報,是專門針對某一地區或部門、某一問題或傾向提出分析、判斷並提出具體處理意見或建議。如:《關於××地區清理超標小汽車情況的通報》。
按公文機關分:
聯合通報,是指幾個互不隸屬的單位.就某一問題共同發出通報。如:《監察部、建設部、國家計委、國家工商局關於……的通報》。
單發通報,是指由一個單位獨立製作並發出的通報。
按發布層次分:
直發通報,是指製作通報單位獨立製作並直接向有關單位發出的通報。
轉發通報,是指上級單位轉發下級單位,或是轉發平級其他單位通報的一種通報。
按通報內容分:
信息情況交流通報,是對一個時期工作回顧後作出的.目的在於向有關單位告知重要的情況、動向和信息。
表彰通報,是對先進人物、先進典型的事跡、經驗加以總結,在一定范圍內表揚並號召學習與借鑒。
案件通報.是圍繞所查處的典型案件剖析原因、總結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的通報、
三、通報的寫法
紀檢監察機關,經常就一些重大問題或典型案件發出通報、有的通報還要公開發表,影響很大。
從實際工作來看,紀檢監察機關的通報可分為兩大類型:
一類是選擇紀檢監察機關所查處的典型案件,深刻剖析其原因、危害和經驗教訓,以對廣大黨員和國家公務人員進行黨風廉政教育;
一類是表彰作風正、勤政廉政、敢於同不正之風做斗爭的先進人物和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斗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
這兩類通報以第一類所常見,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普遍使用的通報形式。
1、標題的寫法
通報的標題,是通報內容和主題的高度濃縮,不僅要准確、鮮明、還要有很強的啟示力和吸引力,通報的標題能否達到這一要求.對通報寫作質量和通報教育、警示作用的發揮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寫出一個符合要求的通報標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簡短扼要。標題不能太長,要用精練的文字,概括出通報的主題.揭示出通報所代表的組織對某一問題的立場和態度。
鮮明生動。標題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既有鮮明的觀點和態度。又有豐富生動的語言;既要有準確突出的主題,又要有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哲理。
2.開頭的寫法
通報開頭的形式主要有三大類:一類以政論性語言開頭;一類以介紹案情的敘述性語言開頭;另一類是轉發通報式開頭,主要寫法是:
①政論性開頭
政論性開頭,是用簡潔明快、堅定有力的政論性語言,指出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表明黨組織對這類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因此在寫法上應力求語氣連貫、邏輯嚴密、簡潔明快、鏗鏘有力。要寫出氣勢和威嚴,以正壓邪,理直氣壯地表明黨組織對消極腐敗現象和各種不正之風的態度。
例如:《中央紀委關於堅決查處投機詐騙活動的通報》的開頭「現將浙江省委關於檢查溫州市某些部門企業投機詐騙情況的報告轉發給你們。請看問題是何等嚴重,何等觸目驚心。此類明目張膽違法違紀的活動.如果再不徹底檢查,嚴肅查處,還談什麼黨性、黨風!還有什麼黨紀國法可言!」
②敘述性開頭
敘述性開頭是指用敘述性語言概括案情或交待被通報對象的基本情況。這種寫法一般要求反映案情自然貼切,概括出問題要點明性質,交待出對違紀問題的查處結果。
例如:《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關於閆健宏重大經濟犯罪案件的通報》的開頭「中共中央紀委、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向貴州省委、省紀委、省人民檢察院及有關部門,嚴肅查處了原貴州省政協常委,貴州咨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貴州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閆健宏重大經濟犯罪案件。閆健宏嚴重觸犯了黨紀國法,1993年11月19日,檢察機關依法將其逮捕。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政府、貴州省政協已分別作州決定,開除閆健宏的黨籍和公職,撤銷其政協常委職務。現將閆健宏的主要違法犯罪事實通報如下:┄┄」。
這樣開頭的寫法主要反映以下幾方面內容:負責案件調查的組織或單位;被調查對象的職務、名稱;被調查的問題性質;對被調查對象違法違紀問題的處理。
這種概括的寫法先給讀者一個基本印象,為引出下文,具體介紹錯誤事實做好了鋪墊。
③轉發式通報開頭
轉發式通報開頭有比較規范的寫法.即寫明轉發哪一級組織或單位對何問題的通報,說明轉發通報的目的和要求。
例如《中共中央紀委對法人走私案件要嚴厲查處的通報》「現將《中共山東省紀委關於乳山市商業局『7.19 』重大走私香煙案的通報》轉發各地區、各部門。山東省乳山市商業局『7.19 』走私香煙案,是—起受當地極少數幹部支持、包庇,公安、邊防人員武裝掩護的典型的重大法人走私案件,其情節十分惡劣,性質極為嚴重。在中共山東省委和公安部黨組的直接領導下,該案已經查結,主要案犯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其他涉案人員均受到黨紀、政紀的嚴肅處理。這是非常必要的。」
這種開頭除第—句「引子」說明轉發的通報內容外,接下來重點強調對所通報案件性質和嚴重程度的認定。
還有簡單一些的轉發式通報的開頭,只用—句話交待所轉發的通報內容即可。例如:「現將×××省××市紀委《關於×××索賄受賄問題的通報》轉發給你們,望廣大黨員從中吸取教訓。」
除以上三類開頭外.還有一種較簡單的開頭,例如《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關於深圳「8.5 」特大爆炸火災事故的通報》的開頭「最近,中央紀委、監察部對深圳『8.5 』特大爆炸火災事故的責任問題進行了調查處理。現通報如下:……」。
這類開頭的寫法,多採用於案情比較簡單,而且案件在公開處理之前已在黨內或社會上廣為流傳,而通報的重點是要明確有關責任人所應負的責任,剖析問題帶給我們的教訓,所以開頭的用法可以簡單一些。
4、正文的寫法
通報的正文是通報內容的核心部分.這一部分的內容既要有案情分析,又要有原因和教訓的總結;既要有具體的敘述,又要有抽象的概括;既要有嚴密的邏輯綜合,又要富有哲理和文彩。因此,通報的正文,既要體現出作者對案情、對紀檢監察業務工作的熟悉程度,體現出作者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紀政紀條規的掌握程度,又要體現出作者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通報正文,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即案情概要和議論分析。值得注意的是.通報正文的案情概要,既不是案件調查報告的照抄照轉,事無巨細地羅列犯錯誤人的具體違法違紀情節和經過,同時也不是處分決定的結論式語言,它應當有粗有細、有詳有略,使讀者既能看清問題的性質,也能看清問題的主要情節經過、嚴重程度和所造成的影響等。
通報的正文,要在客觀敘述違法違紀事實的基礎上,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的教訓進行分析。這一部分是重點反映黨組織對所發生問題的認識、看法與態度,帶有很強的指令性。這一部分是通報正文的重點,寫作難度比較大,尤其是相同性質案件的通報每年都有許多,而其違紀的原因和所總結的教訓大同小異,不用心鑽研就很難寫出每個通報的特點,就很難有新意,因此,對這一部分的寫作要求是,抓住要害,深入剖析,突出重點,創出新意。
對違法違紀原因的分析,要注意揭示出問題的本質,從主觀與客觀的角度分別指出產生問題的根源,這樣才真正有助於教育廣大黨員幹部。
由於紀檢監察機關通報案件的種類比較多,案情復雜,因而論述部分所包含的內容範圍也較多,總的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闡述問題的嚴重性、危害性及所造成的影響與後果;②剖析案件帶給我們哪些思考,有什麼教訓值得汲取;③這個案件給黨組織、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提出了什麼告誡,指出了哪些應當注意的問題;④對所發生的具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提出哪些具體的糾正、制止措施;⑤對減少損失、挽回影響提出哪些具體要求;⑥是否重申以前的有關規定;⑦對所通報的問題是否要求限時報告查處結果;⑧對通報所涉及的有關組織是否提出批評或表揚。
以上這八個方面並不要求每個通報的論述部分都必須具備,而是應根據所通報案件的具體情況來定。但不論寫幾方面的內容,都應當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提出給人啟迪、發人深省的觀點和論斷,不求多隻求精,抓住一點,講深講透,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Ⅲ 如何學好應用文

一、應用文的主題
1. 主題的含義
主題,是指作者通過文章的全部內容所表現出來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圖。應用文的主題,是事物的客觀意義和作者對事物的主觀評價在文章中的高度統一。
作用表現在:首先,主題決定著材料的取捨和使用;其次,主題統領文章的結構;最後,主題制約著語言的運用。詞語的選擇、句式的運用、表達方式的運用都受到主題的制約。
2. 主題的要求
①正確。是指主題能反映事物的本質,符合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具有科學性,還要有益於時,有補於世。
②鮮明。是指作者的基本態度、文章的基本思想十分明確,毫不含糊。對問題的認識,對事物的評價,主張什麼,反對什麼;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都要旗幟鮮明地表達出來,不能含糊其辭,模稜兩可,要用「直筆」。
③深刻。是在主題正確的基礎上,要有思想深度,要反映和提示客觀事物的深層本質,闡明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豐富的內涵。
④集中。是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主題,材料的使用,謀篇布局,遣詞造句,都要為突出這個主題服務。
⑤新穎。即主題要有新意,所反映的作者的觀點、感受、主張、意見,不落俗套,不拾人牙慧,有自己的獨特性,給人以新鮮醒目之感,使人耳目一新。
3. 確立主題的原則
①工作需要和寫作目的。動筆之前,首先要考慮作文的具體目的是什麼,主題必須符合行文目的,作者在確立主題時要正確理解和深刻領會辦公意圖。
②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確立主題要立足實際,要從個人、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只有這樣,所作的指示,所提出的意見和辦法,所總結的經驗,才能有的放矢,切實可行。
③以豐富、真實的材料為基礎。必須深入生活,掌握豐富真實的材料,了解全面、真實的情況,才能提煉出正確、深刻的主題。
4. 表現主題的方法
①顯現法。又叫直接法,它是在文章的某一部位,用明確而簡練的語言,直截了當地把主題表述出來。應用文大都採用這種方法。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式:
(1)題中見意,就是在標題中直接點明主題。
(2)開宗明意,就是開門見山,在開頭部分亮出觀點、點明主題,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然後再逐步展開闡述。
(3)文中點意,就是在行文中,當敘述或議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主體部分自然引出主要論點或中心思想。
(4)篇末結意,就是在文章結尾處,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歸納出主題,加深讀者的印象。
表明主題有時需要幾種方法綜合運用。大多數的應用文中,常常是開頭點題,結尾重復強調,做到上下呼應,首尾圓合。
②對比法。又叫比較法,是通過文章不同側面或不同性質內容的對比來揭示主題。
(1)抑揚法,指對於要表現的人、事、物採用有揚有抑的方法,形成鮮明的對比,以突出主題。
(2)疏密法。疏,指疏筆,即略寫;密,指密筆,即詳寫。通過略寫和詳寫的鮮明對比,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凡與主題關系密切,就詳寫;與主題關系不大,就略寫。

二、應用文的材料
1. 材料的含義
材料,是指作者為完成文章的寫作,體現自己的寫作意圖和目的,從實際工作、學習、生活中搜集到的或寫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實根據和理論根據,如人物、事件、數據、例證、原因、道理等。它包括經過作者選擇提煉後寫進具體文章中的材料,以及作者在寫作之前搜集積累的原始材料。
材料是寫作活動的基礎,是構成文章的一個基本要素,應用寫作的過程,就是作者將各式各樣的原始材料進行分析、提煉、綜合加工的過程。有了切實、充分、具體的材料,構思才有依託,剪裁加工才有對象,寫作活動才得以進行。
2. 材料的採集
① 要求。首先是全面,著眼於一個「博」字。其次是深入,著眼於一個「透」字。第三是細致,著眼於一個「細」字。
② 方法。
a.觀察,是作者憑借自己的感覺對對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感知,記錄所得的材料。這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徑。
b.體驗,即置身於對象所處的環境之中,用整個身心去感受。其價值在於它的「親歷性」。通過體驗,獲得切身感受,以積累素材。
c.調查訪問,即通過向知情人、有經驗的人詢問以了解真實情況,獲得材料。通過綜合運用觀察、體驗、查詢、閱讀等手段,採用開座談會、個別訪問、現場了解、蹲點調查、問卷調查等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採集第一手和第二手的材料。
d.閱讀觀聽,就是從各種文獻、音像資料中獲取材料。通過廣泛的閱讀,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識與信息,從而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提煉出正確的決策或論題。可以通過報刊剪貼、復印、錄音、錄像等手段來獲取資料。
e.計算機檢索。它是當今最便利、最普遍的搜集材料的方法。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比較容易地調用所需材料,而且收集保存也極為方便。
3. 材料的選擇
掌握以下原則:
①符合文章主旨。凡是與主題有關,並能很好表現主題的材料,就選用;凡是與主題無關或似是而非的材料,就舍棄。對已經選定的材料,根據主題需要決定詳略。
②真實。要確有其人,確有其事,符合實際情況,不能杜撰,也不能誇大或縮小,引文也必須認真核對,絕不能出錯。
③典型。指材料所具有的代表性和普遍意義,能起到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的作用。選材貴在精,精就精在「典型」上。
④新穎。一是新近發生的別人未曾使用過的、鮮為人知的材料,如新人、新事,新方針、政策,新的統計數字,新成果,新發生的問題等;二是雖為人知卻因被變換角度而具有新意的材料。
4. 材料的使用
選好材料之後,要正確使用,應注意:
①量體裁衣,決定取捨。所謂取捨,針對的是一些法規性、指令性文書,多數材料只是作為寫作的依據,不進入正文,雖然通過了挑選,但實際寫作過程中還是要舍的。「量體裁衣」,是根據文章體裁不同,對選定的材料進行不同的剪裁加工。
②主次分明,詳略得當。使用材料時,能直接說明和表現主題的,應置於主要核心地位;配合或間接說明、表現主題的,應置於次要地位。兩者是「紅花」與「綠葉」的關系。骨幹核心材料,要注意詳盡;過渡材料、交待性材料,要相應從略;讀者感到生疏或難以把握的材料應詳,讀者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從略。
③條理清晰,排好順序。對已選定的材料,應根據事物發展的過程、人們的認識規律或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排好順序,將各種不同類型的材料合理搭配,有條不紊地寫出來。
大多數應用文,是選擇若乾材料,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闡明主題。寫作過程中,將同類型的材料結合使用,可以優勢互補,提高整體表達效果。常用的結合方式有:理論材料與事實材料結合;具體材料與概括材料結合;文字材料與數字材料結合。

三、應用文的結構
1. 結構的含義
結構是指文章內部的組織和構造,是作者按照主題的需要,對材料所進行的有機組合和編排,又稱謀篇布局。文章的結構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宏觀結構,即文章的總體構思、大體框架;二是微觀結構,即對文章的層次、段落、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和主次的具體設計。
作用:
①使文章言之有體。「體」指體裁。應用文在長期的寫作實踐過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較固定的結構形態,也叫程式。
②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結構,就是根據一定的思路,將零散的材料組織起來,使之條理清楚,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③使文章言之成文。通過精心安排結構,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從而增強其可讀性。
2. 安排結構的原則
①要服從表現主題的需要。主題是作者的寫作目的、意圖的體現,結構必須服從主題的需要,為表現主題、突出主題服務。例如怎樣安排開頭與結尾、怎樣劃分層次與段落、怎樣設置過渡與照應、怎樣確定主次與詳略等等,都要圍繞主題進行。這樣,才能使文章組成一個嚴謹周密、內容形式統一的有機整體。
②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應用文是對現實生活、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事物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作者對它的認識也遵循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性,也就表現為文章結構的基本形式。
③要適應不同文體的要求。文體不同,結構的樣式和要求也會不同。應用文不同於文學作品,不同類型的應用文體結構方式也存在著區別。
3. 結構的要求
①嚴謹自然。指文章結構精當嚴密,順理成章。要求作者思路清晰,思維嚴密,以主旨貫穿全文始終,不枝不蔓。層次段落的劃分要恰當,組織嚴密,聯系緊湊,脈絡暢通,行止自如。過渡和照應要自然,不能刻意的雕鑿,更不能牽強拼湊。
②完整勻稱。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齊全,比例協調,詳略得當,完整合理,重點突出,符合格式要求。如文章一般都有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三部分比例要協調,主體要內容充實,不能虎頭蛇尾或尾大不掉;對並列內容的處理,要注意處理好詳寫和略寫的關系,以保證結構的完整和勻稱,使之渾然一體。
③清晰醒目。大多數應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瀾,而要求綱舉目張、清晰醒目,以便讀者把握要領或貫徹執行,所以常採用加小標題、寫段首撮要、條目式等形式。這在一些法規性文體中最為明顯。
4. 結構的內容
①層次與段落。層次是文章中作者表達主題的階段和次序,是文章內容展開的次序。層次體現了事物發展的階段,是問題的各個側面和作者思維的過程,又稱為「意義段」、「邏輯段」、「章」、「節」等。段落,又稱「自然段」,是組成文章、表達思想最基本、相對獨立的最小單位。段落的形式是層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間歇或轉換,以換行為為標志。兩者有明顯的區別,層次側重於內容的劃分,段落側重於文字形式的表現。有時一個段落恰好是一個層次,有時幾個段落表現一個層次或一個段落內有幾個層次。安排層次有兩種模式:
(1)縱式,即思路縱向展開的結構方式。具體有兩種類型:時間順序式和邏輯順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產流程、事情或事件的發展過程或時間的先後順序安排層次。需要注意的是,採用這種結構方式,不能事無巨細地記流水賬,要抓住事物發展的關鍵環節。邏輯順序關系是按照事理內在的邏輯順序安排層次。這種邏輯關系表現為:現象——本質,原因——結果,宏觀——微觀,個別—一般等。按照這樣的關系先後為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地安排結構,就是邏輯順序。
(2)橫式,即思維橫向發展的結構方式。表現在形式上,它是把整體劃分為若干相對的層次,各層次之間互不交織、平等並列,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體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間方位的變換,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質和類型,或按照問題的不同側面等。這種結構形式,在應用寫作中運用很廣泛,述職報告、調查報告、總結等均可採用。
②過渡與照應。過渡是指層次與段落之間的銜接與轉換,在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作用。照應是指文章內容的前後呼應和關照,可以使文章結構周密嚴謹,渾然一體,還能使某些關鍵內容得到強調,突出主題。
一般情況下,當內容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時、意思轉換時以及表達方式變化時,需要安排過渡。過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詞語。如上下文空隙大,轉折也很大,常用過渡段連結。上下文空隙小,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如下通告」、「現將有關事項告知如下」、「為此,特製定本條例」等作過渡。在意思轉折不大的情況下,多用關聯詞,如「因為」、「所以」、「但是」等作為過渡詞。
在應用文中,常用的照應方法有:
(1)首尾照應,即在文章的結尾處,把開頭交待的事或提出的問題再次提起,有的進一步加以概括、歸納、補充,如論文、總結、調查報告等。
(2)文題照應,即指在行文中時時照應標題,對主題加以強調、提示。如大多數公文標題中都包含著「事由」,文章內容自然要與標題相照應。
(3)文中照應,即文章自身前後內容間的照應,如某些細節和問題在行文中不斷被提起,這樣能強化印象,更好地實現作者的表達意圖。
③開頭與結尾。開頭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統領全篇,展開全文的作用。結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結局,能幫助讀者加深認識,把握全篇,達到預期的寫作目的。
常見的開頭方式有:
(1)目的式。就是將寫作的目的和意義直接說明。一些公文常用這種方式,常用介詞「為」、「為了」領起。
(2)根據式。就是開頭闡明撰文的根據,或引據政策法令和規定指示,或引述全文,或引據事實和道理,常用「根據」、「按照」、「遵照」等領起下文。
(3)原因式。就是以交待行文的緣由作為開頭,常用「由於」、「因」、「鑒於」等引出原因或簡述某種情況作為原因,再引出寫作目的。
(4)概述式。就是在開頭部分對文章內容的背景、基本情況、主要內容加以概述。採用這一方式,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5)結論式。就是將結論、結果先作交待,再由果溯因。
(6)提問式。就是開篇提出問題,然後引起下文,常見於調查報告的寫作。
(7)引述式。常用於有具體規定格式的文體中,如「合同」,或引述下級來文、上級指示精神,或有關政策法規,以此作為撰文的依據。如批復、函等常用這種方式。
常見的結尾方式有:
(1)自然收尾式。就是在主體部分寫完之後,事盡言止,自然收結。
(2)總結歸納式。指在主體寫完後,對全文的主旨進行簡要的概括,總結全文。
(3)強調說明式。是在應用文的結尾處,對全文的主旨意義、重要性進行強調,以引起讀者的注意。
(4)希望號召式。就是在結尾部分提出希望,發出號召,展望未來,以鼓舞鬥志。
(5)專門結尾用語式。就是在結尾處,採用特定的用語結束全文。

四、應用文的語言要求
1. 准確
准確,就是要正確地、恰當無誤地表達出所要表達的內容,用詞用語含義清楚,概念恰當明確,不產生歧義,不引起誤會,無溢美之詞,無隱惡之嫌。
要做到語言准確,必須要把握詞語的分寸感和合適度。特別是要區分同義詞、近義詞在適用范圍、詞義輕重、搭配功能、語體雅俗、詞性差別等方面的細微差別。
要做到語言准確,還要注意語意鮮明,不能模稜兩可,含糊其辭,以免產生歧義,延誤工作。如「大致尚可」、「有關部門」、「條件許可時」、「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等表達含糊的詞應謹慎使用。
2. 簡明
簡明,指文字的簡潔、明白,用較少的文字清楚表達較多、較豐富的內容,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要做到簡明,首先要精簡文意,壓縮篇幅,突出主幹,把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刪去。其次要反復錘煉,提高概括能力,杜絕堆砌修飾語,適當使用縮略語,如「五講四美」等。第三,要推敲詞語,錘煉句子,一句話就能說明白的決不用兩句話,一個詞能概括清楚的決不用兩個詞。恰當地運用成語、文言詞語等,也有助於語言的簡明。第四,要注意用詞通俗,不用生僻晦澀的字句。應該指出的是,「簡」要得當,不能苟簡,要以不妨礙內容的表達為前提,絕不能為簡而生造詞語、亂縮略、濫用文言,不能讓人不明白或產生歧義,引起誤解。
3. 平實
應用文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寫的,它的語言重在實用。一個字、一句話,往往至關重要。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應用文語言應力求平實。行文時多用平直的敘述,恰當的議論,簡潔明了的說明。比如公文,它具有行政約束力和法定的權威性,因此,用語必須樸素、切實,不能浮華失實,不能亂用形容詞或俚俗口語。
應用寫作要求用語平實,但平實不等於平淡。我國歷史上保留下來的許多文章既是應用文,同時又是文學佳作。
4. 得體
應用文實用性強,講究得體,一方面要適合特定的文體。按文體要求遣詞造句,保持該文體的語言特色。如公文宜莊重,調查報告須平實,學術論文應嚴謹,社交文書需較濃的感情色彩,廣告就常用模糊的語言,使用說明書則需具體實在,商業交際文書要委婉,合同書則要精確等。另一方面要考慮作者自己的身份,閱讀的對象,約稿的單位,行文的目的,甚至與客觀環境的和諧一致,恰如其分。比如需要登報或張貼的,語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讀或廣播的,語言應簡明流暢、便於朗讀;書信的寫作,要根據遠近親疏、尊卑長幼的關系使用相應的語言;公文的寫作要根據不同文種和行文關系而使用相應的語言,否則就不得體。總之,作者應針對性地運用得體的語言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

五、應用文語言的表達方式
1. 敘述
敘述,指的是把人物的活動、經歷和事件發展變化過程交代出來一種表達方式。在應用文寫作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達方式。
應用文寫作中敘述的人稱,有第一人稱(「我」、「我們」)和第三人稱(「他」、「他們」)。使用第一人稱「我」、「我們」系指作者本人,或作者所代表的群體、單位,如書信、請示、報告、總結等文體的寫作,多用第一人稱。有時,為簡要起見,常使用無主句。有的應用文體,如新聞報道、簡介、調查報告、會議紀要,為表明作者立場客觀、公正,傳播的信息真實、可信,常採用第三人稱寫作。
應用文中的敘述方式有順敘、倒敘、插敘、分敘等。應用文中記敘事件的發展過程,介紹單位的基本情況,一般都是按順敘,即時間先後為序來敘述。其原因在於,應用文重在實用,不求委婉、曲折,故多採用直接的筆法敘事、說理。倒敘、插敘、分敘等用得較少,只在通訊、消息、調查報告的寫作中才用得上。
應用文中的敘述要力求真實、准確,不帶主觀感情色彩;線索清晰,表述完整;以概述為主,盡可能用概括的語言說出其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使讀者了解其梗概。
2. 說明
說明,就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對事物、事理及人物進行解說的表達方式。目的是使讀者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成因、性質、種類、功能,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關系等有一個鮮明的了解和認識。
說明在應用文中使用廣泛,如解說詞、廣告詞、說明書、簡介等文體,主要是用說明的方法來寫的。其他文體如經濟文書、科技文書、訴訟文書、行政公文等,也常常藉助說明的方法解釋事理,剖析事理。
說明的方法多種多樣,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定義說明要求「被定義者」和「定義者」外延相等,用語簡明准確,具有科學性,不能用否定形式,避免「同義反復」;解釋說明要求抓住要領,言簡意明;分類說明注意根據寫作意圖選擇恰當的分類角度,再次分類只能依據一個標准,各類的總和要等於被分類的事物;比較說明運用時要求用來作比的事物與被比物要相似,有明確的相比點,盡量用人們熟悉的事物作比;舉例說明要求事例典型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舉例應扼要,只需概述介紹,不必具體鋪敘;引用說明要求引文要有針對性,要貼切,所引資料要認真核實,使之准確可靠;比喻說明應力求准確貼切;數字說明要求數字准確無誤,每個數據都要有來源;圖表說明要求選擇圖表要有代表性和針對性,表格的設計要合理,使人一目瞭然。
3. 議論
議論,即議事論理,是運用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進行邏輯推理闡明觀點的一種表達方式。它主要特點是證明性,即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或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或駁斥對方觀點的錯誤。
在應用文寫作中,議論經常使用。調查報告、總結、通報等文體,經常在敘述事實、說明情況的基礎上,表明對人物、事件、問題的評價。指示、決議、會議紀要等公文,也常用議論來闡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讓下級機關和群眾理解和執行。
應用寫作中的議論,與一般議論文中的議論有明顯的區別。一般議論文中,議論是最主要的表現方法,貫穿全文始終,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齊備。而在應用文寫作中,最主要的表達方式是敘述和說明,議論居於從屬的地位,一般只是在敘述、說明的基礎上進行。另外,應用文的議論,一般也不需要作長篇大論,不需作復雜的多層次的邏輯推理,也不一定具備論點、論據、論證這樣一個完整的議論過程,而只是在需要分析論證的地方,採取夾敘夾議的方法,或採取三言兩語的方式,點到即止,不作深入論證。
運用議論要注意,一要莊重,對任何事物的評價要實事求是,以理示人,以理服人。二要明快,要直截了當的闡明觀點,不拐彎抹角,不迴避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