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鉛筆寫隱形字原理
改變了厚度,也就是纖維的密度,乾燥的情況下只顯示白色,因為光在空氣中的折射率很小,看不出異同。而浸水後則由於寫過字與沒寫過字地方水分含量和物理構造不同,因而光的折射不同,可以看見兩者的異同
上次和葫蘆參加植樹造林讀故事活動時,有個媽媽給我們一串樹枝說是「隱形草」,哄得葫蘆一直拿著隱身。看來我小時候對隱形的追崇也落在了葫蘆身上。按照我之前的在家Do科學實驗計劃,我們三就進行了一次隱形字的小實驗。
圖七:妹妹奮力畫了一個鳥巢
圖八:普通的白紙效果不好。
其他的相關實驗待Do:
1.用氯化鈷製成的隱顯墨水。
先配一小瓶0.1摩爾/升氯化鈷溶液,然後用蘸水鋼筆或毛筆在吸水性較好的白紙上寫好「密信」。氯化鈷的稀溶液是淺粉紅色的,所以把氯化鈷溶液寫在紙上,等紙幹了以後,幾乎看不出紙上有什麼顏色。
把這封「密信」給你的實驗對象了,他肯定摸不著頭腦--都寫了啥啊?
除非:
把信紙拿出來,放在火爐上烘烤,或者把信紙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微熱一下,信紙上的六水氯化鈷即脫水變成藍色的氯化鈷,上面就顯出藍色的「密信」。
看完「密信」後,還可以「復原」
只要往信紙上噴一點水霧,信紙上的藍字又會消失,仍然可以使信的內容保密起來。
2.
看不見的指紋是怎樣被發現的?
指紋,就是手指正面末端隆起的汗腺連接成的紋理。每人、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不同,即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因此,指紋可用來作為識別人的標記。
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做一個指紋顯影的小實驗:
1)用大拇指或食指在一張光潔的白紙上按一下,看上去並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2)另取一個小玻璃管,放兩粒米粒大小的碘,把玻璃管置於小火上慢慢加熱,當碘受熱漸漸變成蒸氣升到玻璃管口時,將白紙上按過手印的地方對准玻璃管口的上方,讓碘蒸氣緩緩飄過留下指紋的紙面,一會兒功夫,白紙上就清晰地顯示出你的指紋了。
原理:
為什麼碘蒸氣能顯示出"看不見"的指紋呢?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手指上總有少量的油脂等分泌物,它們是由人的皮膚表面腺體分泌的。一般人一晝夜可以從皮膚中分泌出約15—40克油脂。有的人屬於多脂型皮膚,分泌出的油脂每晝夜可達45克。當你用手指接觸白紙時,這些油脂就粘到了紙上,只是由於量很少,所以看不出什麼痕跡。
油脂與水是不相混合的,它們之間的親和力很小。但是,碘與油脂卻是「好朋友」,它們的分子結構有相似之處,因此碘能溶解在油脂中。因為碘的顏色很深,即使溶解了微量的碘的蒸氣,也能使手指留在紙上的油脂分泌物染上明顯的顏色,在白紙上顯示棕色的指紋印跡。如果剛用肥皂洗過手,手指表面的分泌物還來不及形成一層油脂時,即使用十個手指按過的紙面,碘蒸氣也不能顯印出指紋。不過當你用手在臉上或頭發上擦幾下,讓它沾上一些油脂,再做實驗,那麼在紙上就又能得到很清晰的指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