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怎樣調整歲差

怎樣調整歲差

發布時間: 2022-01-15 11:08:43

1. 怎樣用牛頓力學計算歲差(主要考慮太陽和月球)請各位提供一點資料(包括數學方法、物理模型等)謝謝。

深空網導航數據的測量和計算公式

作者:劉迎春
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4章航天器歷表和偏導數文件

4.4.1質點的牛頓和相對論攝動加速度
4.4.2測地歲差
4.4.3Lense-Thirring歲差
4.4.4天體球諧系數引起的航天器牛頓加速度
4.5.3測地歲差
4.5.4Lense-Thirring歲差
4.5.5地球和月球球諧系數引起的近地航天器的牛頓加速度
4.5.6扁率引起的積分中心加速度

2. 古代歷法中說日影每日移行一度,一年360度,請問這個角度是怎麼算的

不是角度,太陽一周是365度多,不到366度

3. 歲差是怎樣影響地球的季節和氣候的

歲差主要是由於地球的進動造成的,在短時間內是表現不出來的,但長時以往,將會逐漸改變太陽直射的范圍,也就是說,我們的回歸線范圍減小,熱帶范圍會縮小。對氣候造成影響。同時,由於交點退行(西移),使以春分點為參考點的回歸年,略短與恆星年。造成赤經和赤緯的度數也逐年發生改變。

4. 如何調赤道儀,

首先 你要知道赤道儀是做什麼的 他的作用是什麼? 赤道儀的基本作用跟經緯儀一樣是架著天文望遠鏡 精準觀星的設備 不過赤道儀更精密一些 根據發展歷程 從完全手動 到單軸電跟 到後來的雙軸電跟 以及完全的自動化GOTO系統 。除了完全自動化的這種有點不一樣以外 其他的赤道儀基本原理一樣。作用就是抵消地球自轉 讓所其觀測天體 能一直在其設備的視場內,拍攝的話就是保證長時間曝光不脫線(由於赤道儀的精度相關問題一些超長時間曝光還需要導星 輔助) 還有北半球 南半球使用也是有區別的 他們分別指向的極是對立的(北半球只看的到北極星 南半球剛好相反 這個好理解) 電跟轉向也 要相應調整 不然就會南轅北轍的。
使用方法 說簡單點就是先將赤道儀的極軸鏡 中心視野調整到 極區 我們是北半球 當然就是北極星了 但是它並不是真正的極點 由於歲差的關系隨著時間的變遷也會帶來一些誤差 我們要根據極軸鏡裡面的刻度盤以及實時的時間把北極星套在刻度盤里特定的區域里 你調試的越准 你的觀測設備對準的時間也就會越准 (拍攝的話就是保證不脫線的時間越長) 還有 對極軸前 觀測設備跟赤道儀的平衡重錘 之間的平衡 還要調整好 就像天平一樣兩邊都是穩穩的就對了 不然影響你準度不說 還會很傷你赤道儀的 這就是大概的調整了 一些細節上的 還需要你去實踐 以及你的細問了 呵呵

5. 虞喜是怎樣發現歲差的

在西晉時期的某一個夜晚,會稽郡的天空星光璀璨,一顆顆明亮的星星遠在天邊,又彷彿近在咫尺。在會稽郡餘姚縣的一座觀星樓上,站著一名寬袍大袖、身形瀟灑的男子,神情卻是庄嚴肅穆,正抬頭專注地觀察著星空。

這個姿勢好似亘古不變,眼神里有一種痴迷與執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觀察著星空,又不斷地在星圖上畫下新的記號。

他就是東晉天文學家虞喜,我國最早發現歲差的人。虞喜博學好古,一生以做學問為最大樂趣。他治學敢於突破樊籬,不受前人觀點束縛,以打破常規的方式發現了歲差,並求出了比較精確的歲差值。

歲差是地軸運動引起春分點向西緩慢運行而使回歸年比恆星年短的現象。

歲差分日月歲差和行星歲差兩種:前者由月球和太陽的引力產生的地軸運動引起;後者由行星引力產生的黃道面變動引起。

早在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通過比較恆星古今位置的差異,發現了春分點每100年西移一度的歲差現象。

隨著天文學的逐漸發展,我國古代科學家們也漸漸發現了歲差的現象。

西漢時期的官員鄧平,東漢時期的大儒劉歆、天文學家賈逵等人,都曾觀測出冬至點後移的現象,不過他們都還沒有明確地指出歲差的存在。至東晉初期,天文學家虞喜才開始肯定歲差現象的存在,並且首先主張在歷法中引入歲差。

虞喜通過與喜帕恰斯不同的途徑獨立發現了歲差現象。虞喜把古今對冬至中天星宿的觀察記錄做了對比,發現唐堯時期冬至黃昏中天星宿為昴宿,而2700年之後的西晉時期,冬至黃昏中天星宿卻在東璧。對於這種變遷的原因,虞喜明確地把它歸結為冬至點連續不斷地西移,也就是冬至太陽所在的位置逐漸偏西造成的。

從冬至點不斷地西移,虞喜進而悟到,今年冬至太陽在某宿度,可是到了明年太陽並沒有回歸到原來的宿度,這樣每隔一年,稍微有差。因此,虞喜把一回歸年太陽走過的路程小於一周天的現象稱為「歲差」。

天體的引力導致地球潮汐,潮汐導致地球差異旋轉,地球差異旋轉導致歲差。虞喜當時雖然不知道也不可能了解這些道理,但是他從古代冬至點位置實測數據發生西退現象的分析中,得出了太陽一周天並非冬至一周年結論。這就發現了回歸年同恆星年的區別所在。虞喜不僅是我國第一個發現歲差的人,他還經過無數次計算,推算出歲差的具體數值。

虞喜根據《堯典》記載的唐堯時期到他所處的晉代,相隔2700餘年,冬至黃昏中星經歷了昴、胃、婁、奎4個宿共53度,由此求得歲差值為約50年退一度。

由於虞喜所用的古代觀察值取自傳說時代,時間區也未必與冬至昴宿中天的時代相合,所以得出的結果與歐洲人沿用1000多年的每100年差一度的數值相比,已經精確了很多。

虞喜發現歲差後,立即得到南朝時期的兩位天文學家何承天和祖沖之的承認和應用。祖沖之把歲差應用到《大明歷》中,在天文歷法史上是一個創舉,為我國歷法的改進揭開了新的一頁。

「歲差」是天文學中比較深一層次的內容,因為這種體現在復雜的地球運動中的現象,以常人不易察覺的方式在表現著,往往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都沒有感覺到。但對於研究歷史進程的人來說,則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虞喜用的是最原始的肉眼觀察法,通過非常仔細的觀察、記錄和對比,再根據歷史記錄,將不同年份同一日期中的星空天體位置做比較,發現微小的誤差而去做深入的分析,最後得出來更接近於實際的結論。

自從虞喜發現歲差後,遇到了兩次大討論:一次是在南代劉宋大明年間;一次是在唐代初年。這兩場關於歲差的辯論,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科學和反科學、進步和保守兩種勢力的尖銳斗爭。經過兩次辯論,使得歲差之說深入人心,為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公認。

事實上,地球繞日運行時間並非一個穩定的常數,歲差即非常數的偏差。虞喜發現並推算出歲差具體數值後,因為種種原因,以至於以後各朝代所發布資料不一,有人認為每45年差一度,也有人認為50年差一度,也有認為67年、82年。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有關於歲差的學術辯論成分。

我國對歲差的認知,直至明代,西方傳教士東來,湯若望及利馬竇等天文學家,將西方天文知識帶入我國,此後,我國的天文歷法起了巨大改變。

至清代頒布《時歷象考成新編》,就是按西洋天文學的測量及計算方法,重新確定二十八宿位置,故稱之為《時憲宿度》。

歲差的發現,是我國天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虞喜對於歲差的研究的精確度,給了後人進行歲差研究相當高的比對價值。這個貢獻,在歷法編訂中體現為歲差值日趨精確。

其實,虞喜發現歲差,是和他在宇宙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分不開的。他對漢代以來的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進行分析比較,最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蓋天說把天比作斗笠,把地比作反蓋的盤子。

渾天說則認為,整個宇宙就像個雞蛋,大地就像是蛋中的黃;天和地都是由氣組成的,而且都是漂浮在水上。

在虞喜看來,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卻也相對安定;天和地方圓之理;所有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周期,以自己的軌道運行,並不是附著在一個固定的球殼上。這一認識,既否定了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又批判了天球具有固體殼層的渾天說。

虞喜信仰主張宇宙無限的宣夜說,並予以繼承和發展,這在天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正是這些宇宙理論研究成果,使虞喜能夠站在一個新的歷史高度來看待天體運動,最後取得了發現歲差這一重要成就。

虞喜發現歲差並推算出每50年差一度數值,雖然比古希臘的喜帕恰斯晚,卻比喜帕恰斯每100年差一度的數值精確。而當時的歐洲,制歷家們還在墨守成規地沿用百年差一度的歲差數據。兩相比較,高下立現。

6. 北天極在天球上是怎樣運動的

有歲差和章動。其實應該說是極晝在這樣運動。極晝繞著黃極做圓周運動,這是歲差。由於歲差我們看到的星空與幾千年前人們看到的星空是由差別的。同時,極晝也在自己轉著,也就是章動。你可以吧歲差理解為地球的公轉,章動理解為地球自轉,只不過這個中心是黃極……

7. 2020又是歲差,又是庚子值年,又是地球處於銀河和太陽中心,受力頗重。又有土木星「加臨」。會怎樣

庚子天數,諸天臨日,銀河到來,黃道沖撞,地運丕極,多災多難。
古人都懂,60年庚子難度日。每當60年一遇的庚子年到來,都是地球在銀河系中心位於引力較強之時,這自然會引起地球異常,這不是迷信,是一種規律,古人用了幾千年悟到了這個規律,稱之為「庚子災難」。
今年到現在出現的自然災害,基本印證了這個結論,總是要比其他年份災難多。
人類要做的,就是要早做准備。對於黃道沖撞,中國需要預防幾種災害:
1、洪災:在西南、東南、華東出現幾率大,要提前准備抗洪物資、疏導江河湖泊,疏散臨水之家,住家盡量把物品搬離地下室,車輛盡量不要停放低地勢的地下車庫中;
2、地震:因星際引力變化增強,地震誘發機率升高,要加強地震監測,做好地震疏散演練,家中備一些地震應急物品,如礦泉水、耐儲藏水果、糖果等,可抵禦幾天;
3、火山:加強活火山檢測,民眾好像做不了什麼准備事;
4、瘟疫:古人認為瘟疫乃是瘟神下凡,現代不再信這個。我們知道,瘟疫、疫情之流行,乃是天災人禍所致。瘟疫的抵禦,人力即可,要集體團結,隔離、治療、防止傳染。中國人是防止疫病的高手,5000年傳承的文化中,醫理豐富、民眾團結,可對抗任何瘟疫,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就不行了,必將是舊人死、新人去,一輩哀一輩,送喪隊伍蟻行不休不絕。印度也是幾千年文化,但國家無力、民眾無依,恆河水作為大抗體再厲害,也擋不住一波波攻擊。
5、極端異常天氣: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出門、旅遊等要慎重准備。
5、台風海嘯:本人不擅長,請漁民補充。

8. 歲差累積的結果是什麼

根據定義,閏年和閏秒不是調整歲差的。

9. 嫦娥二號怎麼修改軌道的如題 謝謝了

衛星攜帶的發動機有兩個功能:一是用於發射過程中的變軌,二是用於整個工作期間的軌道保持和調整。衛星工作期間由於各種原因會偏離預定軌道,偏離較大時,需要啟動發動機修正軌道。 衛星本身有許多大小發動機,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它們在衛星坐標系的空間位置就是已經知道了,還有衛星的質量中心已經知道,衛星的慣量大小和慣量矩也知道。 根據衛星現在的運行軌道,先用小發動機調整衛星相對軌道與地球坐標系的空間姿態角度,根據力學計算,啟動主發動機,就能改變衛星的空間運動方向、軌道。 衛星的空間姿態調整後,主發動機可以向運動方向前面推進,就是減速;主發動機可以向運動方向後面推進,就是加速; 主發動機可以向運動方向相交的角度推進,就能改變與地球赤道與衛星軌道的夾角。

10. 歲差周期25920年是怎樣得來的計算

『地球的軌道面向外投射,在天球中形成一個大圓圈,這在天文學在稱為黃道。環繞著黃道的,是一條群星密布的帶子,向南北各展開約7度,匯集著群星聚集的黃道十二宮:「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平座、天蠍座、射手座、魔羯座、寶瓶座和雙魚座。」這些星座大小,形狀和分布范圍都不盡相同,然而(機緣巧合?)它們沿著黃道邊緣各佔一宮,間隔十分均勻,賦予每天的日出日落一種嚴謹的宇宙秩序。
我們可以設想,在古代世界清澄的毫無污染的天空下,人們看到天體如此有規律地運行時,一定感到天空很安全、心中很欣慰。我們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一年中的四個基點——春分和秋分、冬至和夏至——會受到世界各地人類的重視。
每一年從年初到年尾,地球沿著軌道的運行,使我們看到日出時天空上的星座,月月都在改變:寶瓶座→雙魚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等等。
目前,每年春分來臨時,太陽從正東方升起,位置在雙魚座和寶瓶座之間,「春分點」每年都在地球運行的初期抵達。由於天文歲差的效應,它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逐漸移動,穿過黃道帶全部12個星座,在每一個星座「駐留」2160年。
圍繞黃道十二宮轉一圈,必須花25920年時間,才能完成一個周期。
和每年的「太陽行程」相反,「歲差移動」的方向是:獅子座→巨蟹座→雙子座→金牛座→白羊座→雙魚座→寶瓶座。這就像我們使用的鍾表,一個是順時針轉動,一個是逆時針轉動。地球的身子向前轉著走,地球的軸呢?卻向後反方向擺動,像來回擺動的快要倒的陀螺一樣。
獅子座時代是從公元前10970年開始,到公元前8810年結束。我們現在活在占星學的真空地帶:雙魚座時代已經結束,寶瓶座的「新時代」正待開始。節選自:《上帝的指紋》325頁』

黃道十二宮是6的兩倍數,由一個最簡單平方數4和一個最簡單立方數8組成。
最簡單勾股數:3+4+5=12。元素周期表短周期是12格。
在每一個星座駐留2160年;
最簡單立方勾股數:27(33)+64(43)+125(53)=216(63)。
圍繞黃道十二宮轉一圈,「必須花25920的時間」。
由自然數3的二次方一直加到9次方共8個數之總和,這個總和就是25920。(32+33+34+35+36+37+38+39=2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