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拿馬環境是怎樣的
基本背景資料 國內政治環境 國內經濟環境 評等機構評等 基本經濟指標
一、基本背景資料:
● 地理位置:位於中美洲地峽地區南部。南瀕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由於地處中美洲地峽最狹之處,自古即為美洲進出大西洋及太平洋走廊。
● 面積:77,082平方公里
● 人口:296萬人。
● 幣制:巴波亞(Balboa)。
● 民族:印歐混血種人占總人口的65%,黑人佔13%,白人佔11%,印第安人佔10%。
● 語言: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 宗教:居民中85%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等。
● 歷史:1903年11月3日成立巴拿馬共和國。同年11月18日,美國取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和運河區的永久租讓權。1977年,美、巴簽訂新約,規定運河和運河區的領土主權自2000年元旦開始加歸巴拿馬。
二、國內政治環境:
1999年巴拿馬境內第一大黨--巴拿馬聯盟(Union por Panama)推舉之莫絲柯索(Mireya Moscoso)獲選巴國首任女總統,其所組之聯合政府在國會並握有多數席次。莫絲柯索就職後所提出之施政重點包括:消弭貧窮、削減外債、改革稅制、促進農工業發展,並繼續推動各重要區域性集團之整合與經貿合作。
惟自1999年底美軍自巴拿馬運河撤軍以來,個朗自由區貿易縮減,致使2000年始巴國經濟成長即開始減緩,失業率隨之攀升,稅制改革又未能順利推動,使得莫絲柯索之施政能力備受質疑。據近期民調顯示,在反對黨要求財經改革之壓力不斷、及民眾對政府之貪瀆與社會不安之疑慮加深的情況下,莫絲柯索的聲望正持續下滑中,其民意支持度由甫上任之70%已降至40%。
今(2002)年五月巴國國會通過乙項新經濟方案,期透過政府公共工程投資之增加,促進巴國之經濟成長並進而增加就業。惟由於巴國近期財政赤字有逐漸攀升之虞,增稅措施又受企業及勞工團體掣肘,因而如何在政府財源有限、不增加財政負擔之情勢下,達成巴國之經濟成長與就業目標,並使巴國債信升至投資級,是巴國政府當前正面臨的重大考驗。
三、國內經濟環境:
巴拿馬運河為貫通太平洋及大西洋兩洋的交通孔道,素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稱,其在經濟及軍事上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也因此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巴拿馬發展成為世界交通要津、及中南美洲之重要商業與金融中心。貿易、倉儲、交通運輸及金融服務業因而成為巴國經濟發展主軸,對巴國GDP之貢獻率達75%;至於工業基礎則薄弱,農業、畜牧業產值所佔比重亦相對較低。
九○年代初期為巴國經濟成長高峰,國民生產總值曾以6%之幅度成長,惟自1999年美軍撤出巴拿馬運河以來,巴國經濟成長即開始減緩。2001年受到國內投資及與消費低迷,以及美國經濟不振致巴國出口轉弱影響,巴拿馬經濟出現停滯現象,GDP僅微幅成長了0.3%。
2002年據EIU預測,巴拿馬經濟可望因美國及歐洲景氣轉佳、及興建美洲第二大橋、艾斯迪水力發電工程等大型公共投資計畫帶動,亦開始復甦,惟受制於巴國政府之行政效率不佳、加以財源恐籌措不易,其經濟成長幅度將有限,約僅1.7%。
據最近公布之2002年全球資本流通自由度調查報告(Capital Access Index)指出,巴拿馬為拉丁美洲資本流通最自由國家之一,僅次於智利,在全球列入排名之九十八國(地區)中居第卅四位。此因巴國近百年來使用美元,幣值穩定,通貨膨脹率為全拉美地區最低,且巴國為國際重要金融中心,資本流通相當自由,此一有利環境亦因此吸引外資挹注該國經濟體系。
巴拿馬的外人投資在1998年達高峰後,1999年始受到國營事業民營化腳步減緩、巴國經濟成長下滑、及財政赤赤字攀升影響,外資移入速度已有逐漸趨緩之勢。外債方面,亦因財政困窘而有逐漸增加之虞,所幸國際利率走低,使巴國之債負比率迄2002年尚維持在15.4%左右,近期國會決議將原本預計償還外債的政府基金轉至公共投資用途,使得巴國政府在短期內欲降低外債、提升國際債信之目標恐難以達成。
Ⅱ 圖集:剛剛與中國建交的巴拿馬是怎樣一個國
巴拿馬共和國,簡稱巴拿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國家,總面積為75517平方公里,首都巴拿馬城。
巴拿馬中央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1999年12月31日美國將巴拿馬運河所有土地、建築、基礎設施和所有的管理權都交還給巴拿馬。鑒於重要的地理位置,巴拿馬經濟的重點是服務業,以金融、貿易和旅遊業為主。金融業和轉口貿易發達,並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巴拿馬是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巴拿馬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巴拿馬運河航運、地區金融中心、科隆自由貿易區和旅遊業是巴拿馬經濟四大支柱,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2013年,巴拿馬GDP增長8.4%,繼續領跑拉美經濟,連續3年成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
Ⅲ 巴拿馬是個怎樣的國家真的和越獄里說的一樣嗎
一樣的
Ⅳ 巴拿馬運河的簡介是怎樣的
巴拿馬運河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重要水運航道。因為運河的水面高出海平面約26米,船隻無法直接通行,因此人們在運河的兩端安裝了好幾道水閘。輪船通過運河時,先開到水閘內,然後關上水閘,往裡面放水,使水位升高。這樣,船隻就能順利地通過了。
1903年11月,美國獲得單獨開鑿運河的權力,於1904年動工,1914年完成。
巴拿馬運河的通航,大大縮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程。例如,從美國紐約到加拿大溫哥華,比繞道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縮短航程12000多千米,從紐約到日本橫濱,縮短航程約5300多千米;從歐洲到亞洲東部或澳大利亞,也近了3200多千米。
Ⅳ 巴拿馬城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巴拿馬城 (Panama City) 位於巴拿馬運河太平洋岸河口附近的半島上。城市面臨巴拿馬灣,背靠安康山谷,風景如畫。原為印第安人漁村,舊城始建於1519年。安第斯山各國所產金銀經海運至此,再用牲口馱運到加勒比海岸,轉運到西班牙。一度非常繁榮。後海盜猖獗,貿易受阻。1671年海盜摩根爵士將舊城全部燒毀。1674年在舊城西面6.5公里的地方建起現在的巴拿馬城。1751年成為新格拉納達(哥倫比亞)的一部分。1903年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宣布獨立後,該城成為首都。
城市分為老區和新區。老區是主要商業區,街道狹窄,仍然留有一些西班牙式古堡和帶有露台的房屋。市中心是獨立廣場,也稱天主堂廣場,法國人建造運河時的指揮總部,現已改為中央郵電總局,區內還有中央旅館和主教宮等。老區南面的德弗蘭西亞廣場四周紅色的黃蝴蝶樹高聳,廣場上有為紀念修建運河的法國工人塑造的方尖碑,一側有殖民地時代的建築司法大廈。在大廈背後的濱海大道上,可以看見巴拿馬灣的風景和籠罩在一片紫色霧靄中的弗拉曼利群島。大道末端的國民警衛隊舊俱樂部大廈為巴拿馬城最著名的建築。附近的聖托多明各教堂遺址上,建有殖民宗教藝術博物館。沿巴拿馬灣而建的總統宮原為西班牙殖民時代總督的住宅,以富麗堂皇著稱。
新區地形狹長,連接老區和古城。新區的烈士大街,是為紀念1964年1月沖入運河區升起巴拿馬國旗而遭美軍殺害的16位巴拿馬青年而命名的,這里的三角廣場就是當年群眾與美軍搏鬥的戰場。城東南的和平公園內,有烈士墓。廣場一隅是巴拿馬立法大廈,大廈牆上尚留有當年的彈痕,這里也是1973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巴拿馬問題的會議的會址。與海岸線平行的新區中央大街,是城內最寬廣、繁華的馬路。新區街道整齊,建有許多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新式花園宅院,較著名的有國民劇院、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博利瓦爾研究所、人類學博物館、民族博物館和運河博物館等。
巴拿馬城的面積: 275平方公里,人口: 81.3萬(2000年)。
Ⅵ 巴拿馬的地貌是怎樣的
巴拿馬地近赤道,屬熱帶海洋性氣候。
巴拿馬全境地勢起伏,溝谷縱橫,除南北沿海平原外,多為山地。
巴拿馬河流多達400餘條,較大的有圖伊拉河、切波河及查格雷斯河。
Ⅶ 巴拿馬習慣是怎樣的
巴拿馬人傳統的服裝是,男子穿綉花的長襯衫和短褲,女子穿印花連衣裙或綉花短裙。巴拿馬草帽是用一種名為多基利亞植物的纖維或用彩色桿紡織而成的帶有黑條紋或花飾的邊沿上翹的草帽,原產於厄瓜多,由於外國遊客見巴拿馬人多戴這種草帽,故稱之為巴拿馬草帽。
巴拿馬人交談時喜歡雙方的距離靠得近一些,他們認為這樣才顯得親近自然,否則就有冷淡對方之嫌了,他們有一些手勢語,如吻指尖表示贊美。
在正式社交場合,他們同賓客見面時常行握手禮,而在親朋好友之間,見面時常行擁抱禮,在街頭遇見熟人時,則以點頭為禮,當地人接電話,往往先問您是誰,這與歐美國家先自報家門的習慣不同。
Ⅷ 巴拿馬是個怎樣的國家它有哪些社交禮儀
巴拿馬共和國,簡稱巴拿馬。位於南北美洲之間狹長的巴拿馬地峽蜂腰上,是連通南北美洲的咽喉,被稱為「世界橋梁」,「宇宙心臟」。由於巴拿馬運河而馳名於世界,被譽為「世界的橋梁之國」。
巴拿馬人男尊女卑的觀念很強。朋友見面喜歡擁抱。到內地的巴拿馬人家中做客可以送食品或小樹苗作為禮物。避免談論政治和過去的運河區。
Ⅸ 巴拿馬(打一字)
馴 (巴:四川,扣「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