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最早建成的萬花樓在哪裡
萬花樓始建於南宋,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再次重修,至1968年被毀,有700多年歷史。它的三層塔體平面成八角狀,由四大面與四小面相鄰組成。塔高20餘米,青石基座約1米高,塔基佔地面積30餘平方米,樓面全部為青磚砌成,牆體兩層夾成1米厚。塔剎上有一隻2米多高、直徑1米的朱紅陶質大葫蘆。底層南北朝向開有兩個拱門,南門頂上石刻「古萬花台」四個貼金大字,二樓南面外牆嵌有石刻「文星樓」匾額,樓內供奉有「文曲星」木雕神像,三樓「奎妲」匾額旁有一副對聯:「百尺瑤台觀北斗,一江春水向南流。」萬花樓在造形上別具一格,極具南方特色,塔頂為波浪拱形,每層的廊檐及寶頂所用的均為廣東佛山石灣琉璃青瓦,每層從牆體挑出掛檐,檐上有各色花鳥浮雕壁畫,樓頂層穹隆繪有形態各異的四季花卉。樓里樓外,繪制各種花卉達萬朵之多,使人們彷彿置身在奼紫嫣紅的百花叢中。萬花樓大概就是名出於此吧。
南宋始建時,並不叫萬花樓,叫奎妲閣。奎妲,即魁星,是主宰文章興衰之神。後來,奎妲閣坍塌,重建後改名文昌樓。文昌,即文昌星,是主宰功名之神。清道光二十八年重修後才取名為萬花樓。當時,萬花樓也稱得上工程浩大,1935年出版的《廣西一覽》曾說「古萬花樓……為本省最精美建築物之一」。關於萬花樓名字得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古代有個童謠: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些數乘起來剛好一萬,所以就叫「萬花樓」,樓台六七座就包括北帝殿對面的戲台和最高的北帝殿。
1925年,在「廢科舉,興新學」、「搗神像,辦學校」的熱潮中,萬花樓所有神像被搗毀,北帝殿劃歸永修小學做校舍,此時的萬花樓仍然聳立。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1月22日上午10點左右,日寇7架飛機首次侵犯玉林城區上空,在萬花樓附近投下兩枚炸彈,北帝殿西廊的房屋被炸毀,萬花樓頂上的大葫蘆被震壞,牆體被震裂。而最令人痛心的破壞是三十年後的「文革」期間,那時玉林也像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有兩個不同派別的群眾組織,分別簡稱「422」和「聯指」。1968年冬,「聯指」決意攻下作為「422」的據點萬花樓,而「422」則誓死防守萬花樓。經過三天三夜的圍攻和激烈的槍炮戰,「聯指」攻克、並炸毀了萬花樓。兩派付出了人員死傷的重大代價,而作為玉林標志性建築的萬花樓則被徹底摧毀了,這成為令玉林人嘆息和恥辱的萬花樓事件。玉林的詩人徐選色曾在自己的詩作《萬花樓》中感慨這個事件,順致深深地惋惜:「郁州勝景萬花樓,一股硝煙化土丘。昔日芳容常憧憬,何時再現其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