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蒲公英的蒲能組什麼詞
答:蒲公英的蒲能組詞
1、蒲扇
[pú shàn]
用香蒲葉或蒲葵葉做成的扇子。
2、蒲絨
[pú róng]
香蒲的雌花穗上長的白絨毛,可以用來絮枕頭。也作蒲茸。
3、蒲柳
[pú liǔ]
水楊,是秋天很早就凋零的樹木;舊時用來謙稱自己體質衰弱或地位低下。
4、蒲葵
[pú kuí]
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樹干直立,粗大。葉闊,腎狀扇形,直徑1米以上,掌狀多裂,先端下垂,可制蒲扇、斗笠和蓑衣等。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5、唐菖蒲
[táng chāng pú]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球莖扁圓形,葉子劍形,花大,紅色或紅黃色,蒴果長圓形。供觀賞。球莖可入葯。原生長在非洲。也叫菖蘭。
6、蒲公英
[pú gōng yīng]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狀汁液,葉子倒披針形,羽狀分裂,花黃色,結瘦果,褐色,有白色軟毛。根狀莖入葯。
7、蒲草
[pú cǎo]
香蒲的莖葉,可供編織用。
8、蒲陶酒
[pú táo jiǔ]
見「葡萄酒」。
9、蒲節
[pú jié]
端午(因舊時風俗端午在門上掛菖蒲葉避邪而得名)。
10、蒲棒
[pú bàng]
香蒲的花穗,黃褐色,形狀像棒子。
11、菰蒲
[gū pú]
菰和蒲。
12、蒲包
[pú bāo]
用香蒲葉編成的裝東西的用具。
13、香蒲
[xiāng pú]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灘上,葉子狹長,花穗上部生雄花,下部生雌花。雌花密集成棒狀,成熟的果穗叫蒲棒,有絨毛。葉子可以編蒲包、蒲席、扇子等。
14、蒲場
[pú chǎng]
「蒲」是一個動詞,原本應作「浮」,有游盪的意思。
15、風蒲
[fēng pú]
指蒲柳。
16、蒲線
[pú xiàn]
香蒲的雌花穗上長的白絨毛,可用來填枕頭芯。
17、伊蒲供
[yī pú gòng]
素食供品。
18、蒲楊
[pú yáng]
蒲柳。
19、束蒲
[shù pú]
成捆的蒲柳。
20、茅蒲
[máo pú]
斗笠,一種擋雨遮陽用的笠帽。
Ⅱ 蒲公英的蒲可以組什麼詞
蒲組詞如下:
蒲庵、蒲鴿、蒲服、蒲鞭、蒲包、蒲褐、蒲伏、蒲牒、蒲且、蒲質、蒲月、蒲席、蒲社、蒲柳、蒲扇、蒲牢、蒲稍、蒲藍、蒲陶、蒲籃、蒲桃、蒲節、蒲盧、蒲贏、蒲蘆、蒲龕、蒲劇、蒲葵、蒲帛、蒲海、蒲稗、蒲艾、茅蒲、枯蒲、團蒲、匾蒲、旌蒲、菅蒲、桓蒲、崔蒲。
呼蒲、幅蒲、樽蒲、鞭蒲、編蒲、拔蒲、束蒲、石蒲、筍蒲、繭蒲、煙蒲、伊蒲、蒲人、蒲團、蒲鯨、蒲望、蒲密、蒲菜、蒲谷、蒲姑、蒲荷、蒲博、蒲酒、蒲楊、蒲直、蒲鞋、蒲越、蒲輦、蒲蘇、蒲塞、蒲平、蒲矢、蒲捎、蒲輪、蒲帆、蒲薦、蒲線、蒲、蒲室、蒲絨。
資料擴展
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為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為黃色,花的基部淡綠色,上部紫紅色;內層為線狀披針形;瘦果為暗褐色倒卵狀披針形,冠毛為白色,長約6毫米;花期為4-9月,果期為5-10月。
蒲公英在中國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可見,廣泛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散,繁殖力強,因而蒲公英的花語是無法停留的愛。
Ⅲ 蒲可以組什麼詞
蒲的相關組詞:蒲扇 、蒲絨、蒲葵、蒲節、蒲柳、香蒲、蒲包、蒲草、蒲棒、蒲劇、蒲萄、團蒲、伊蒲、匾蒲等。
蒲的基本解釋:
蒲[ pú ]
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在泥里,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夏天開黃色花(亦稱「香蒲」):蒲黃(蒲的花粉)。
2、指「菖蒲」:蒲節。蒲月(指農歷五月)。
3、庵,用草蓋的圓形屋。
4、古同「匍」,匍伏。
5、姓。
字形演變:
(3)蒲可以組什麼詞語擴展閱讀:
說文解字:
蒲形聲。字形採用水丱做邊旁,採用「浦」做聲旁。本義:植物名。香蒲:多年生沼生、水生或濕生草本。
蒲的筆順:橫,豎,豎,點,點,提,橫,豎,橫折鉤,橫,橫,豎,點。
相關詞彙解釋:
1、蒲絨[ pú róng ]
釋義:香蒲的雌花穗上長的白絨毛,可以用來絮墊子或枕頭。
2、蒲菜[ pú cài ]
釋義:即香蒲。嫩時可食。
3、香蒲[ xiāng pú ]
釋義:多年生草本植物。 俗稱蒲草。生長在水邊或池沼內。
4、蒲越[ pú yuè ]
釋義:以蒲草編的席子。
5、蒲鞭之罰[ pú biān zhī fá ]
釋義:比喻對下屬的過錯持寬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