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資訊 » 舊版怎樣辨別真假錢
擴展閱讀
胖子可以長時間不吃飯嗎 2024-11-22 13:48:03
網上哪裡可以學習國學 2024-11-22 13:30:59
駕駛證分可以網上更改嗎 2024-11-22 12:51:18

舊版怎樣辨別真假錢

發布時間: 2024-11-14 22:32:55

⑴ 如何鑒別古錢幣的真假

淺談錢幣的鑒定

一枚拿到手以後,第一個問題就是錢幣的真偽問題。現在各種介紹鑒定錢幣的書籍很多,多談的是從作偽的方法與對策,但有許多鑒定方法隨著作偽工藝的改進已沒有太大的意義或失去作用。

鑒定古錢的基本方法和原則是:第一,要掌握每一時代錢幣的時代特徵和個別特徵。古錢都反映有鑄造錢幣的時代特徵,同時古錢還有它的個別特徵。掌握這些特徵就可以了解它們是什麼時代的錢幣,什麼種類的錢幣,並根據這些特徵區別真錢和偽錢。古錢的特徵包括錢文和形制兩方面,錢文是鑄在古錢上的字體,形制指古錢的造型結構、鑄造工藝和幣材成分。了解每個時代、每種貨幣的這些時代特徵和個別特徵,是識別每一時代、每一種古幣的真偽及其價值的基本方法,如果我們發現一枚與其時代特徵和個別特徵差得很大的貨幣,應特別注意其作偽的確能性,再用其他方法鑒定、就可確定其真偽。第二。用科學方法辨別偽錢的偽銹、偽色。在古錢幣鑒定中,分辨銅銹、銅色的真假是相當重要的方法,因為有些偽幣單從文字形制很難絕對斷定真偽,而鑒定銹色方法簡便。 第三,熟悉偽錢的基本特徵。鑒別偽錢既要了解每個時代真錢的基本時代特徵和個別特徵,也要了解偽錢的基本特徵。改刻的偽幣幣面不平,拼合的偽幣正反面幣色不一,鑿去的文字四周總有痕跡可尋,用翻砂法製造的錢幣比真錢略為小和薄等等小了解偽幣的基本精況和偽造法,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偽幣作偽之處。第四,掌握與古錢鑒定有關的知識,應了解有關貨幣理論、廣博的歷史知識、古錢的鑄造常識和「栽譜卧錄」古文字學以及歷代典章制度知識。對鑒定古錢都是十分必要的(以上摘自有關文章)。第五,了解朝鮮、越南、日本等周邊國家的鑄幣,以上幾國都曾經流通過我國鑄幣,也仿鑄過不少中國的錢幣,大家要掌握他們錢幣特點,避免同中國錢幣混淆。

前人鑒定錢幣主要使用文、質、聲、色、神、味六字來分析,其中文是指錢幣文字及圖案氣息、風格,質是指錢幣形制、工藝、幣材成分,聲是指錢幣聲音,色是指錢幣銹色、包漿,神指錢幣的神韻,味是指錢幣的氣味。

文字及圖案氣息、風格,是指看錢幣的文字、圖案是否是流暢、舒服,文字及圖案或雅或拙,是否與時代特徵相符合。從文字(圖案)風格可以說是錢幣鑒定的一個難點,因為每個人的欣賞的觀點不同,對一枚有爭議錢幣可能得出結論相差甚遠,但在大的方面,基本可以達成共識,如先秦及戰國、秦時時代的鑄幣的文字是工匠用刀刻在模上鑄成,因字體沒有一定的型式,所以版別也特別多,基本沒有相同的,文字雖然是匠人信手來,但毫無匠氣,舒展流暢,自然生動,自有一番趣味,其中也有印范制幣者,字體多雄渾有力,粗壯大氣。漢時五銖版別繁雜,文字風格各異,非方家不能分辨異,張某水平有限,不敢胡言。漢代出了一個制錢高手-----王莽,字體流暢瀟灑,布局勻稱得體,以六泉十布聞名與世,別鑄有貨布、貨泉,字體做懸針篆,多製作精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因戰亂不斷,鑄幣相對較差,三國曹魏時的錢幣總體來說文字比較隨意流暢;孫吳的貨幣文字比較圓渾豪放;兩晉錢幣因鑄地的不同,出現不同文字風格,豐貨、漢興蒼勁凝重,大夏真興豪放自然,開闔有度,涼造新泉疏密有度,自成風格,南北朝有瀟灑飄逸的孝建四銖、永光,端莊凝重的五銖(陳)、太貨六銖等,這一時期多美泉,第一當首推永通萬國,太貨六銖、五行大布、布泉、常平五銖、孝建、永光等爭奇斗艷,各具特色,美不盛收。唐開元通寶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為歐陽詢所書,字含八分及隸體結體精嚴,凝重端莊,這種風格一直貫穿整個唐代。五代十國時,漢元、永平、通正、天漢、光天、乾德、咸康、開元(王審知鑄)永隆等或為開元改范所鑄或粗獷、拙樸,其它如周元等多繼承了唐代的書風(因五代十國錢幣十分復雜,多數是非一般收藏者所能見到者,研究有限,見的也不多,不能詳談,望見諒)。到了宋代以,每一皇帝每改元一次均鑄一次年號錢,錢文豐富多彩,變化萬千,或雅或俗、或拙或巧,筆法嚴謹,結體精良。個人認為從整體水平來說,是我國錢文書法發展的頂峰。宋以後,錢文書法整體水平開始下降,到金代出現了一次復興,以泰和阜昌為代表。元代的至正錢中有部分錢文楷書雍容大度,但整體水平不高,呈下降趨勢,明清錢文除咸豐錢外,鮮有佳作。咸豐錢是我國古代鑄幣中錢文書法最後一次復興,各局的錢文異彩分呈,或如大家閨秀或如小家碧玉,仔細品來,回味悠長。

圖案鑒定主要運用於花錢中,每個時代的花錢圖案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徵,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在這里就不多談了。

運用錢幣文字(圖案)鑒定錢幣,不但要熟悉同一時期的文字風格,最好具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或書法的鑒賞能力及隔,這點對初學者可能要求有點高,不過大家放心,多看多想多揣摩,時間一長,自可成竹在胸。

註:下面有關運用銹色包漿鑒定錢幣的文章摘錄自鄭家相先生大作,目前,坊間許多錢幣中辨偽部分多抄錄鄭家相先生著作,張某也借來一用,因現在造偽方法也發生許多變化,有些方法已不太適用,張某斗膽,在中間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出土古錢歷經百年地下腐蝕,有的滿身翠綠、有的紅、綠、黃、白,斑斑駁駁,錢幣界稱為「生坑銹」。傳世的古錢由於長久玩賞,油汗入表,錢體呈黃褐或褐色。作偽者為取得「生坑」、「傳世古」的表面效果,便在偽錢色澤上作舊。常見的方法如下:
一.綠色。因為出土的古錢都有綠銹,所以偽造古錢施以綠銹,方能*真,偽造綠銹的方法有五種:
(1)將偽造的錢埋入土中,經過二三年後取出來,就有滿身綠顏色的銹了;(張三少註:現在有部分高檔偽品,入土何止兩三年,可能是入土十年左右,再加入酸液等物質,現在取出已是硬綠銹滿身,殺傷力很大,我和一位泉以前曾經交過學費,這種錢的銹說來也不是天衣無縫,綠銹的顏色偏嫩,比較浮。)
(2)將偽造的錢幣浸以鹽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經過一年半載後取出來,就有滿身的綠銹。浸過鹽酸過醋酸的偽錢,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也能發生綠銹。但這種綠銹都在浮面,不能入骨,較真錢的綠銹鬆脆,容易脫落,且不能發生硬綠,只能成為土化綠,所以硬綠銹是不能偽造的;(張三少註:這種方法是目前市偽造生坑錢最常用的方法,屬低檔偽品,稍加留心,就可分辨出。另外,現在硬綠銹也能造出了)
(3)用膠水調以綠色粉末,塗在錢上,再加以泥水、侯干,便成土化綠銹。這種偽錢最怕開水泡煮,因為一經泡煮,綠銹便會完全脫落;(張三少註:現在用開水泡煮的方法來鑒別偽銹的方法已意義不大,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有許多膠水不怕開水泡煮)
(4)用松香調以綠色粉末,塗在偽錢上,便成為了一種類似硬綠的綉,驟看不易辨別,如以熱手摩擦或熱水浸之,用鼻嗅覺有松香氣味,便能分辨出它是偽造;(張三少註:現在這種方法已不常用)
(5)用綠色瓷漆塗上偽錢,經過一年半載,瓷漆乾燥堅硬,頗似硬綠綉,但其色澤終不能如出土硬綠之自然,且容易剝落;(張三少註:現在多改用樹脂,乾燥的時間也不太長,但效果比油漆好的多,辨別方法是用小刀削或針扎,試一下硬度)

二.紅色出土的古錢也有生紅銹的,偽造紅銹的方法有四種:
(1)將造成的偽錢用火燒煅使透,浸入冷水,便帶紅色的銹;再浸以鹽酸或醋酸,埋入土中,經過一年半載取出來,便有紅綠銹色,頗似出土古錢了。但此種方法只能用於水紅銅的錢,若明、清黃銅錢,雖經火煅錢也不能發生紅色;
(2)用膠水調以紅色粉末,照前述偽造綠銹的方法,也能造成紅綠銹色,但它的弱點也與偽造綠銹同;
(3)用松香調以紅色與綠色,同塗在偽錢上面,便成了紅綠銹,其弱點與前述相同;
(4)用紅色瓷漆與綠色瓷漆調塗偽錢上面,便成紅綠銹。其弱點與前述相同。(張三少註:現在造紅銹多採用第一種方法或用樹脂、油漆等塗在錢上,多做成半傳世古)

總之,紅色不能獨立,一定要配合綠色或藍色或傳世古。

三.藍銹,出土古錢顏色還有紅、綠、藍三色的,作偽者的方法不外上述用膠水、松香、瓷漆三種來配合,但造此種三色偽錢的甚少。(張三少註:從目前本人所見到的偽錢來看,造紅、綠、藍三色偽錢的不多)

四.傳世古,古錢有的是歷代流傳下來,並沒有埋入土的,所以多數圓錢沒有紅綠銹,僅在錢的表面有一種黑褐色,這種顏色稱為傳世古。也有的雖然埋入土中過,但出土後經日久摩擦,紅綠銹大半脫落,僅在少數處尚殘留一些綠色或紅色,(張三少註:也有留有藍色。銹留下的多少與盤玩的時間與坑式,如果玩的時間短,銹也會留下的比較多)其餘部分都已變成黑褐色的銅質,這種稱為半傳世古。偽造這種顏色的方法,通常有下述兩種;
(1)將偽錢用火煅燒,取出後使冷,錢的表面上便發生黑色,再放衣帶裹之,經過一年半載,色澤光潤,便與真錢相似。此種偶帶有紅色銹的。
(2)將偽錢用鹽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現黑色,再裹入衣帶一年半載,色澤漸發光潤,與傳世古錢相同。
(張三少註:真正的傳世古雖是極薄的一層,用水煮洗刮都很難去掉,錢幣流傳愈久,色澤愈深。現在許多傳世古的假錢多是在煤煙上熏黑後,再上蠟打光的,錢如同墨染,錢幣中根本沒有這種包漿。還有一種用真的銅銹粘在偽品上的假錢,這種方法本來是用於偽造青侗器的,現在據說有一批造假銅器的人轉行做古錢了,這種雖然看上去硬綠紅斑滿身,但總體感覺不自然,而且因銹比較硬,難於加工,多與錢體之間有縫隙,所以多做成滿身黃土或黑色垃圾的坑式,其中黑色是偽造的半傳世古,目前市場上就有一批做成半傳世古的假錢,其中的紅我已經見過萬曆背龍紋、崇禎背五工、阜昌元寶等數十枚初一看,傳世古中隱約有綠銹、紅斑,十分開門,但仔細看後會發現錢上好象塗了一層油或臘,用刀削或剔時容易除去。這批錢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所有的不同時代、不同品種、不同銅質的錢都是一種包漿。其實真正的老生坑中是紅斑綠銹通常堅硬異常,很難除去。但經酸處理過的錢除外。這批錢的紅色、綠色一種有真銹粘上去的,一種是樹脂或油漆塗上去的,這批我認為做的不好,可最近在市場上看到的些泉商進了這批貨,我在這里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

辨別古錢的真偽,雖然積累長期經驗,也仍要處處留心,但偽錢與真錢究竟兩樣,如真錢的綠色,無論是硬綠或土化綠,都是入土數十年或數百年,甚至數千年而成的,硬綠的硬度在非常堅硬,土化綠都是入骨的,甚至有的銅質已化的(既通常所說的脫骨或脫胎)。偽錢的製造者決不能等待埋入土中數十年或數百年再取出來售賣,至多埋入土中二、三年,不會成為硬綠,土化綠也是不能入骨,僅在錢的表面有一層類似土化綠的綠銹而已,一經洗刷,容易脫落,所以能夠辨別。紅銹也是如此,真的紅銹是活色,不容易脫落,偽的紅銹是滯色,容易脫落。(張三少註:現在做偽者已與前輩不同,硬綠已經偽造出,許多偽銹已經很過關了,所以個人認為,這種方法只能適用於普通的偽品,高仿品根本不適用)。

形制是指古錢的造型結構、鑄造工藝和幣材成分。不同的時期的鑄錢,或出於需要,或出於規定而形成一些特定的現象。如齊的刀幣為保護錢文而把輪廓鑄得較高、宋錢面深背淺等,不同的錢幣有不同的形制。古錢的銅質主要有青銅、黃銅、紫銅、白銅等數種,青銅屬銅錫鉛合金,其顏色有青白、微黃、淡紅或水紅等種;黃銅指銅鋅合金,紫銅的含銅量最高,呈紫紅色;白銅指實際上指銅鎳合金,但有一些銅色偏白或銀白的古錢,習慣上也稱為白銅錢,但實際上並不含鎳或含鎳很少。它是一種青銅,只是鉛或錫的成分較多而引起了銅色的變化(根據史料《天工開物》記載,我國在宋時已出用砒霜等葯物製成的砷白銅及用甘石製成的黃銅,但工藝復雜,而且有毒,估計在當時只是供富用享用的奢侈品)。由於各個歷史時期各地的科技發展水平、礦產資源、鑄幣金屬成分比例的不同,所以古錢的銅質銅色也有較大的差異。總體來說先秦圓錢的銅質雖然是青銅,但銅色較紅,接近紫銅。而刀布幣的銅色多呈淡紅,半兩及五銖錢的鑄行時間很長,銅質精精不一,具體品種要具體分析;開元錢早期多是青白色,南唐錢幣的銅色也多數偏黃白色;宋錢或偏青或偏紅,銅色繁雜;遼錢銅色偏深紅或紫紅;元錢銅色以深紅及淺紅者居多,而寺觀供養錢也有偏黃者(有人認為可以是黃銅);明嘉靖之前鑄錢用青銅,明嘉靖之後則多用黃銅,著與掌握了鋅的提煉技術有關;清雕母(祖錢)銅色以金黃為主,銅質精良,給華麗富貴的感覺;清代新疆鑄錢用紫銅,故稱新疆紅錢,銅質溫潤細密,色澤紫紅。

在鑒定一枚錢幣是否符合當時的形制時,除要看錢的大小、厚薄、重量是否對外,還要仔細觀察穿、外郭磨損是否正常,錢背是否與同時代的錢幣一致。建議初涉泉河的泉友在集幣的過程中多看錢幣的背部,仔細看,多比較,多思考,經過一段時間時,一枚拿到手中,即使不看錢文,也可從背部分辨出大概鑄造時代。就好象是一個你比較熟悉的人,從後面你也可以認出來他是誰的道理一樣。錢幣的鑄造工藝也是鑒定錢幣的一個重要方面,先秦錢幣採用泥陶范,如聳肩空首布、齊大刀,燕刀等;石范,如安陽布等;銅范,如楚蟻鼻錢等,先秦刀、布的澆口及邊緣常有澆鑄時擠出范外的多銅,因未加磨琢而呈自然狀態(小張久居江南,先秦難得一見,對先秦了解甚少,不能細談,見諒)。秦至西漢早期主要沿用先秦的鑄造方法與工藝,但鑄錢的工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最初以石范應用最廣;到後期,開始運用銅范鑄幣,從漢鑄半兩開始,錢幣鑄好還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主要是磨(鑿)去錢緣及穿內的流銅。西漢中晚期以泥陶范為主。王莽時期是秦漢鑄幣工藝集大成,工藝精美,號稱鑄錢第一好手,工藝仍是主要採用銅范、泥陶范,很少用採用石范。東漢到南北朝主要採用泥陶范鑄錢。隋到五代時,這時期是比較有爭議的一個時期,有專家推測在隋時出現了翻砂法鑄錢的工藝,但無相應的實物佐證,根據手頭有限的資料及實物,我個人認為這一時期是范鑄與翻砂共存的時期,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北宋末年。宋時根據史料的記載,採用母錢翻砂鑄錢的工藝。這種工藝一直沿用至今。

運用聲音鑒定錢幣真偽的方法由來已久,真幣治鑄已久,火氣已經消失,敲擊時聲音低沉,餘音短,而新鑄出的錢幣敲擊時聲音清脆響亮,餘音長。現在這種方法對付部分偽品已經沒有意義,這部分偽品的聲音已經完全過關了,據說是在翻鑄時加入部分雜質。而且古錢幣因保存環境的不同,可能會同現同一種錢幣,完全不同聲音的現象。但這種方法對付但這種方法對付用粘合拼接法做成偽錢及破損後修補錢特別有效,這兩種錢向只要將其輕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屬敲擊,會發出破聲,沒有正常錢幣的金屬聲,泉友們可以自己試一下,比較一下。還可能用這種方法檢查錢幣的骨質是好,在敲擊、摔在桌面上時注意一定要輕,不要讓一枚好錢因此而受傷。

辨味也是鑒定古錢幣的重要方法,長期埋於土中的古幣,仔細聞的話,會有一股泥土的香味。而用油漆等化工原料做偽銹的錢幣會有一股怪味。如用水煮後再嗅,則這些特殊氣味更明顯。用硫酸、醋酸等浸泡後長出的偽銹,除疏鬆粗、易脫落外,常留有酸性液體的氣味。各位泉友在購幣可以仔細聞一聞。

鑒定錢幣的基本方法我已經寫完了,小張水平有限,希望文章對大家有點幫助,這是我莫大的安慰。最後我和剛入門的泉友談兩句個人在剛入門的心得,多看,多想,少買。多看是指買一些開門的錢幣,平時多玩,不可一購了事,束之高閣。多想是指兩個方面,一指在平時,在看錢時仔細比較,多思考,找出真錢的共性,玩味錢幣的銹色美,書法美;二是在購幣不要考慮吃仙丹,撿便宜,應考慮此幣的真偽,從錢幣的形制、文字、銹色、價格等多方面綜合判斷,如果發現有疑問,寧可放棄,不可心存僥幸。少買是指盡量少買價值比較高的中高檔幣,免避上當(如果是信的過的朋友出讓除外)。我曾戲稱其為「六字真言」。同時還希望泉友能聽進別人的意見,首先要聽的不是這意見的對錯,而是他的理由,然後再找出反駁的道理,這樣可以將對一枚錢幣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不但其中的樂趣無窮,而且可以提高你的水平,但聽別人意見,除了能聽進去外,還要不被別人的意見左右,不要將真錢當成偽錢,從而錯失好錢。在這里講一個我們這里發生過的一件事情,某一天,古玩市場來了父子兩人,從情形來看是父親陪兒子來購幣(小孩看樣大概是初中生),雄赳赳氣昂昂,掖下夾著華光普先生在大作,到市場「按譜索錢」,第一次花了300元購了文信與長安各一枚。第二天,氣勢更足(大概因為感覺第一天賺了大錢)全家出動,齊到市場,花了一千多元,購入三孔布,大宋通寶當十等近十枚大珍品,我和一位泉友當時實在看不下去,在他離開小攤時偷偷告訴他,這此東西都是新的,偽品,你不要買了,現在就退,稍微損失一些錢,總比全軍覆沒好,沒想孩子的父親眼睛一瞪說:「你們騙誰呀,這東西都生銹了,還能是假的。」,我們無言已對,只好無趣的走開。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聽說又購了幾千元,說是准備拿到上海去賣,結果可想而知。沒多久,此人便消失了,到現在,我再也沒有在古玩市場上見到這一家人。

⑵ 如何鑒別古錢幣的真假

這靠的是經驗。一般不當面難以說清。

⑶ 怎樣分辨古錢幣的真假〔銅錢〕

1.看銅質
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是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
漢代至唐宋時期有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到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幣成為定製,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例如先秦時期的鑄幣主要是銅錫合金鑄成的,銅質呈青紅色,質地較硬挺;隋代的五銖錢因為錫的成份大,銅質泛白,稱之為白錢;乾隆五年以後,鑄錢加錫,叫做青錢。可見,我國古錢鑄造均有規律可循。
2.觀銹色
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
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粒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出土的發掘品錢幣表面銹色深深漬人錢幣裡面,因為其分子結構穩定、緊密,所以真銹很不容易擦掉。而偽造銹色則不然,偽多在錢幣表面,稱作「浮銹」或「粉狀銹」,比較輕浮,容易稅落,往往經鹼水一煮,做上的假銹便不堪一擊。發掘品偽銹作法有兩種:(1)將偽造錢幣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銹色;(2)偽品放人鹽鹵(氯化氨)、錫綠(硫酸銅)、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銅腐蝕成舊色,然後用膠水往錢幣上面粘銹。傳世品偽銹的作法是把偽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蠟。傳世真品黑得沉著、光滑,而偽品則漂浮、發亮。
綠銹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別,地質帶酸性的地區氧化程度也相應嚴重些。北方乾燥,雨水少,不易干,則銹色堅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濕,氧化層較松且多呈藍綠相間二色。例如南宋錢幣發行於南方,故出土於南方較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錢幣一般呈藍綠色。如發現淺綠銹者,則此錢有問題。如果入土區域燥熱,銅銹會呈紅紫色,但這種銹色不會單獨存在於錢體上,必伴有綠銹混雜在一起,稱之為「紅斑綠銹」。如發現錢體通為紅銹,應屬假錢,它是造假者將偽品放人爐中燒紅。這種仿銹膚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3.看鑄幣銘文
我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可以作為鑒定 古錢真偽的依據。
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范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為懸針篆。魏晉南北朝書體復雜。唐錢錢幣為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為真、篆、隸三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真書)為主,間或篆、隸書體。因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鑄幣錢文又有蒙、滿、回、黨項(西夏)等少數民族文字。
鑒定一枚錢幣書體對不對,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的特點;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種的特點。如「益化」圜錢雖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時有齊文字的特徵,不同於同時期其它各國之圜錢文字;發現有東周、西周的圜錢,若其錢文是小篆書寫,顯然是偽品無疑;秦半兩在古錢中頗負盛名,其錢體厚重,銅質精良,錢文隆起而雄偉,半兩的「兩」字中。「人」字高聳,如發現錢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偽品;如見到清代寶源或寶泉局錢幣中的滿文書寫有錯誤,則應考慮到寶泉、寶源二局是清代國家級的 、最正規的鑄錢局,滿文的書寫絕不會出現錯誤,則所見之錢幣必屬偽品。
4.聽聲音
現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鑒定古錢。古錢幣由於質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於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暗啞。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懷疑。
5.觀版別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最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徵。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製造贗品,其破綻在於翻砂鑄造後的錢幣偏小,較為厚重,文字膚淺,銅質粗糙,銹色不對且易脫落。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幣的澆口在首端,出范後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再如會昌開元,因揚州已以昌字紀年,故不在再紀地,如發現背「揚」字者,無論傳世品還是出土品均應將其視為偽品。因北宋各代和清咸豐錢幣版別最為復雜,也是造假者競相仿掣的對象,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對它們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徵,以防上當受騙。
6.了解鑄造方法
我國古代鑄幣的鑄造,大概經過了子范(土、石、銅)、母範(磚、銅),翻砂等幾個發展階段。無論是真錢還是偽品的各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我們今天鑒定錢幣真偽的一個有力依據。
7.聞氣味
此種方法是古錢鑒定中最簡單的一種。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⑷ 如何正確辨認真假10元、20元、50元、100元新(舊)版人民幣

看冠字,所謂冠字即每張錢幣阿拉伯數字前的羅馬字,背綠水印都是「三羅馬」。從冠字上可以99%的判定真假背綠水印,目前發現的背綠水印的冠字除幾種大羅馬數字外只有三種。

此外,有經驗的藏家還會利用水印圖形和紙張厚度識別法來進行鑒別,因為假的背綠水印裡面的水印都是後來人為加進去的。有的是用背綠一角按橫切面撕開加進水印再粘合起來,也有用紅三凸水印一角的正面加上背綠的背面加工而成。

紅三凸水印一角正面+背綠的背面加工而成的背綠水印,這種假的背綠水印其水印是用紅三凸水印一角的水印,與真背綠水印沒有區別,因此看水印看不出來,這種二面粘合起來的紙幣一定會比真品更厚。

而那些撕開後加進水印再粘合成的假幣破綻是紙張厚,水印過於清晰,角太尖,水印邊緣與紙幣的過度很不自然。相比之下,真品有一定模糊,邊緣過度自然,還有很多贗品連水印放的位置都是一樣的,明顯出自同一人之手。

(4)舊版怎樣辨別真假錢擴展閱讀:

大多數人在檢驗紙幣真假時都只是採用簡單摸一摸或者在光線下看水印,這種方法其實對於大多數不專業的人來講,根本不能辨別出真偽。很多人也喜歡用一些偏門方法,例如對於第五版人民幣中一百元,喜歡把它在白色的牆上一刮,看看是否有紅色,這種方法也是明顯不科學的。

還有人喜歡大力扯幾下紙幣,通過聲音來辨別,這種方法也更是毫無依據。其實對於普通的老百姓辨別舊版人民幣真假或者辨別流通中的人民幣,在學習正確的辨別方法外不妨帶一些簡便的檢驗工具,例如紫外線筆。這樣也會大大降低被騙的幾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紙幣收藏舊版人民幣仍是主流 業內提醒防假貨(圖)

⑸ 舊錢幣怎麼辨別真假

「一看」:一是看水印,把人民幣迎光照看,10元以上人民幣可在水印窗處看到人頭像或花卉水印,嘩握5元紙幣是滿版古幣水印。二是看安全線,第四套人民幣1990版50元、100元鈔票在幣面右側有一條清晰的直線。假幣的「安全線」或是用淺色油墨印成,模糊不清,或是物蘆州手工夾入一條銀色塑料線,容易在幣紙邊緣發現未經剪齊的銀白色線頭。第五套人民幣的安全線上有微縮文字,假幣仿造的文字不清晰,線條容易抽出。三是看鈔面圖案色彩是否鮮明,線條是否清晰,對接線是否對接完好,無留白或空隙。

「二摸」:由於5元以上面額人民幣採取凹版印刷,線條形成凸出紙面的油墨道,特別是在盲文點、「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第五套人民幣人像部位等。用手指撫摸這些地方,有較鮮明的凹凸感,較新鈔票用手指劃過,有明顯阻力。目前收繳到的假幣是用膠版印刷的,平滑、無凹凸感。

「三聽」:人民幣紙張是特製紙,結實挺括,較新鈔票用手指彈動會發出清脆的響聲。假幣紙張發軟,偏薄,聲音發悶,不耐揉折。

「四測」:用簡罩蔽單儀器進行熒光檢測,一是檢測紙張有無熒光反映,人民幣紙張未經熒光漂白,在熒光燈下無熒光反映,紙張發暗。假幣紙張多經過漂白,在熒光燈下有明顯熒光反映,紙張發白發亮。二是人民幣有一到二處熒光文字,呈淡黃色,假人民幣的熒光文字澤色不正,呈慘白色。

⑹ 怎麼辨別錢的真假

方法一:看:

1、拿到一張一百元的紙幣,無論是舊版還是新版。其色澤都會很鮮明,並且會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但是假錢總會讓人感覺不對。

2、新版和舊版紙幣正面左下角的空白處,都有一個毛 主 席頭像。如果沒有這個頭像,那這張錢就很可能是假的;另外在舊版人民幣正面右邊的100會有一個圖案,這個圖案裡面也有一個一百的數字,不過一定要側面看;此外,新版紙幣正面的右邊有一根金線,中間也有一根淡一點的金線,舊版紙幣僅在背面有此金線。

3、將錢的正面上沿和下沿都往背面的中間翻折,在上下沿相接的地方會出現一隻鳳凰,真錢會嚴絲合縫,而假錢則不然,這個標記是新舊版紙幣都存在的。

方法二:摸:

1、真的人民幣摸起來非常有手感,而且毛 主 席頭像衣領處的條紋特別清晰,用手摸非常有層次感,如果摸起來很平滑,那麼極有可能是。

2、用手指沾一點水去蹭錢正面的右下角處,真錢摸起來會依然光滑,而假鈔會出現掉色或者起毛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