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上訴訟立案成功怎麼開庭
網上開庭流程:
1、原告起訴;
2、法院受理後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法院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審理;
4、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當事人並公告;
5、法庭調查階段包括:當事人陳述;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鑒定結論;宣讀勘驗筆錄;
6、法庭辯論包括: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7、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8、判決宣告。
網上起訴需要的材料如下:
1、准備訴狀;
2、原被告身份證復印件;
3、委託代理手續;
4、證據目錄、證據材料。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 互聯網法院採取在線方式審理案件,案件的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准備、庭審、宣判等訴訟環節一般應當在線上完成。根據當事人申請或者案件審理需要,互聯網法院可以決定在線下完成部分訴訟環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 互聯網法院在線接收原告提交的起訴材料,並於收到材料後七日內,在線作出以下處理:
(一)符合起訴條件的,登記立案並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訴訟費交納通知書、舉證通知書等訴訟文書。
(二)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及時發出補正通知,並於收到補正材料後次日重新起算受理時間;原告未在指定期限內按要求補正的,起訴材料作退回處理。
(三)不符合起訴條件的,經釋明後,原告無異議的,起訴材料作退回處理;原告堅持繼續起訴的,依法作出不予受理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 互聯網法院受理案件後,可以通過原告提供的手機號碼、傳真、電子郵箱、即時通訊賬號等,通知被告、第三人通過訴訟平台進行案件關聯和身份驗證。被告、第三人應當通過訴訟平台了解案件信息,接收和提交訴訟材料,實施訴訟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九返岩早條 互聯網法院組織在線證據交換的,當事人應當將在線電子數據上傳、導入訴訟平台,或者將線下證據通過掃描、翻拍、轉錄等方式進行電子化處棗棚理後上傳至訴訟平台進行舉證,也可以漏雀運用已經導入訴訟平台的電子數據證明自己的主張。
2. 起訴可以網上申請嗎
起訴不可以在網上辦理。但是可以在網上預約立案。立案後開庭審理,還是需要到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1、進入法院網上訴訟服務平台,選擇受訴法院所屬省的法院網上訴訟服務平台。找到網上立案選項,點擊進入登錄頁面,首次申請需注冊。注冊成功後,返回登錄頁面進行登錄。登錄頁面除了普通的賬號登錄入口,下方還有律師專用通道,律師可憑執業證書編號進入登錄頁面;
2、進入登陸頁面後,選擇我要立案,然後預約法院;
3、填寫起訴材料、證件材料,完成後點擊確認提交按鈕。
目前在大對數地方,起訴是不能在網上進行的,需要本人攜帶起訴狀、身份信息和證據材料去當地法院立案庭辦理立案手續並交納訴訟費才能立案。有的地方比較先進,可以網上立案。但網上立案後,也需要在三個工作日內去立案庭當面確認。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原告起訴網路服務提供者,網路服務提供者以涉嫌侵權的信息系網路用戶發布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請求及案件的具體情況,責令網路服務提供者向人民法院提供能夠確定涉嫌侵權的網路用戶的姓名、聯系方式、網路地址等信息。
3. 網上起訴可以網上開庭嗎
一般是需要當事人到人民法院進行開庭的,因當事人交通不便或者疫情原因,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線上開庭,具體是否採用,由審判法官決定,並不是必然採取網路開庭方式。現在每個省都有網上訴訟服務平台,點進去後注冊登陸,選擇網上立案,根據要求上傳資料即可,審查通過之後會讓你郵寄材料到法院。但有的法院可能網上不會回復或者回復得很慢,最後還是需要你現場去立案。微信立案後,大部分法院是要求郵寄立案材料的。現在仔早法院搞訴前聯調機制,一般是網上立案成功,收到立案材料後一個月左右時間。調解未果情況下交回立案庭,然後通知當事人繳念兆雀費,確定開庭日期,下傳票。
至於是否網上開庭是法院審判庭綜合考慮決定的,通常沒有特殊情況(如疫猜弊情影響)都會現場開庭。
【拓展資料】
不必親自到異地法院交錢簽字,跟立案庭工作人員溝通,可以郵寄的;另外可委託當地律師代理,這樣一樣可以不親自到場,包括開庭。路費、律師費要看案件性質以及是否約定這些費用由被告出。訴訟費由敗訴方出,也可以在訴訟請求中列明。一般審核通過後會有法官聯系你交費,如果過了兩三天還沒人聯系,建議主動聯系立案庭問一下情況。不同地區不同法院受各種因素影響,開庭時間不一致,一個月內的少見,大部分一個多月吧。具體聯系您案件的承辦法官溝通跟進。路程遙遠,訴訟簡易,有疫情高風險等情況。
如果很復雜的案件,可能會被拒絕,但一些法院設立了網路法庭,都是網路庭審,不用申請。
實在法官不同意,自己也不方便,可以考慮找代理人。
都可以的。網上立案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移動微法院來進行。當然你也可以准備好材料後到。有管轄權的法院窗口進行立案。
4. 可以在網上起訴嗎
不能在網上起訴。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起訴是需要到人民法院立案的,但是如果其涉及了互聯網法院管轄內的相關犯罪,比如是網路平台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當然是可以在互聯網法院進行訴訟的。是可以在網上進行訴訟的。
網上向法院起訴可登陸最高人民法院訴訟服務網提交立案申請。辦理流程如下:在互聯網搜索最高人民法院訴訟服務網,點擊並進入;在最高人民法院訴訟服務網有賬號的直接點擊當事人登錄;點擊當事人登錄後依次輸入用戶名、密碼、驗證碼,然後點擊登錄;提交網上立案申請,法官審查,審查不通過,重新提交申請。審查通過,郵寄紙質材料,法官立案;沒有賬號的點擊右上角的我要注冊,注冊後按照上面的步驟辦理即可。起訴的程序通常可分為四個階段:起訴和受理。民事訴訟程序的開始階段。包括原告起訴和人民法院受理兩方面的訴訟行為的結合。審理前的准備。審判人員在受理案件之後、審理之前應作的准備工作。主要是弄清雙方當事人的請求與答辯,調查、收集證據,通知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參加訴訟,以及其他保證正確、及時審理案件的工作。開庭審理。即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查證據,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進行調解或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5. 法院可以網上立案嗎
法律分析:如管轄法院當地有互聯網法院的,那麼可以在網上進行立案、調解、庭審、宣判等操作。互聯網法院是指案件的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准備、庭審、宣判等訴訟環節一般應當在互聯網上完成,以全程在線為基本原則的法院。這是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要舉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百三十七條 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