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照片 » 家裡可以供逝去先人照片
擴展閱讀
換臉韓國電影 2024-07-01 00:37:40
蘋果佟大為多少分鍾 2024-07-01 00:37:12
允熙雪演過的電影有哪些 2024-07-01 00:28:34

家裡可以供逝去先人照片

發布時間: 2024-06-27 22:37:51

Ⅰ 老人的遺像燒了好嗎 已故先人的遺像應該怎麼處理

老人的遺像可以燒,給逝者送去親人的思念,也可以保留下來給後人一個念想。處理方法如下:

1、想保留,給後人一份回憶

可將遺像先用塑料布包好以防潮,再用黑布包好以防變色,最後用紅布包好以安心。在遺像的背面寫上逝者的姓名,出生和下世的年月日,然後用布包好,再用紅布包上放在櫃子一角,不要受潮。是一份後人不可少的禮物,到春節或冥節祭奠的時候再擺放出來。

2、掛牆上,教後人一份孝心

有時候因為對逝去的親人太懷念,會將遺像特殊處理,配上好看專業的相框掛在自己的客廳或者擺放在自己書桌;那是對逝去的人最好的懷念方式。同樣也是給後輩展示著什麼叫做孝心。



農村遺像處理的講究

老人去世以後的遺像處理是很有講究的,是不能亂擺亂放的,這不但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一種孝道的體現。但是老人去世後的遺像是最好不要懸掛在客廳的,但是可以放在卧室,或者是專門在一個房間設個位置祭祀,擺放一年或三年就可以了。

然後就要把遺像收起來了,而不宜把遺像擺放,懸掛在客廳中,那是因為老人已經走了,就算是最親的人,但是我們活著的人生活還是要繼續。而把老人的遺像擺放或者懸掛在客廳里,對家人心理都會產生陰暗的情緒,如果有朋友客人來訪,對別人的心理也會產生影響。

因為活著的人經常會看到,而這樣難免就會睹物思人,從而聯想到過去的一些事情,這樣就會心情受到影響。所以農夫認為老人的遺照還是收起來比較好,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緬懷一下就可以了,可能有些地方的習俗不一樣。

Ⅱ 家中老人的遺像,去世多年了,應該放在哪裡好呢

如何處理老人遺像有很多講究,遺像本身是後人對先人的一種懷念,這既是對老人的尊重也是一種孝道的體現,所以不可隨意擺放。



能讓我們糾結掛不掛遺像的都是至親之人,他們生前希望我們過的好,他們去世也不希望我們過度傷心。古人言「睹物思人,思久而神傷」,所以如果家中老人去世了,還是不要在家中懸掛遺像為好,最好的懷念不是形式而是放在內心。

有人說活著的人是「陽人」,故去的人是「陰人」,家中懸掛遺像對風水不利,雖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但從個人心理上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奶奶家客廳里掛了一個碩大的爺爺的遺像,我每次去看到爺爺的遺像都會起雞皮疙瘩。我知道爺爺生前很疼我,我也很愛爺爺,可看到爺爺的遺像總有一股說不出的感覺。

老人的遺像最不該掛的兩個地方

1.卧室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很孝順並內心強大的人對老人的故去不能釋懷,會把老人的遺像懸掛在卧室,其實這是不可取的。

卧室是人睡覺的地方,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睡覺前多次看到遺像難免會做夢夢到老人,不管是好夢還是噩夢,經常夢到死去的人對身體總歸是不好的。

如果把老人遺像放在卧室,每天醒來睜開眼第一眼就能看到,那一天的生活就會從哀傷開始,心情不好做什麼事就會心不在焉,長此以往運氣也會衰落。

2.雜物間

雜物間是堆放雜物的地方,把老人遺像掛在雜物間是對故去老人的不尊重。

我們該如何處理老人的遺像

1.掛在客廳

把老人遺像放到客廳的這種現象是比較常見的,唯一不大恰當的就是當家裡來了客人,別人看到客廳懸掛著遺像會有點不舒服,拜也不是不拜也不是。

建議:

老人的遺像可以掛在客廳,但最好不做把遺像做太大,也不要把客廳牆上光溜溜的只掛著一個遺像。

處理意見:

(1).把遺像縮放一個小一點的,掛在不顯眼的位置,這樣既可緬懷老人又不會給客人不舒服的感覺。

(2).做成一個照片牆,上面掛很多家人照片,把老人遺像放在其中。

2.收藏起來或做成電子相冊

其實把老人遺像收藏起來或做成電子相冊是較為合適的,也是筆者最推崇的。

照片是個念想,想念老人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看一看,看完了再收起來,這既可以緬懷先人,也不會給活著的人留下「心理負擔」。



3.周年過後燒掉

這個處理方法可能很多人都不會贊同,之所以筆者會把這個處理方法單獨列出來,是因為曾聽過舅舅說過一段話,我深表贊同。

給姥姥上周年墳的時候,舅舅把姥姥的遺像拿到墳前燒了,當時母親和小姨都很不贊同,舅舅說:「我們兄妹幾個當然都很捨不得她離開,現在我也70多了,說不定哪天也跟著走了(舅舅身體不好),我和小軍(舅舅兒子)能把俺媽的遺像供起來,那我死了以後呢?說不定會被放到哪個犄角旮旯,與其後面被扔掉,還不如我自己燒了干凈。」

想想也是,很多人會把父母的遺像供起來,也有很多會把爺爺奶奶的遺像供起來的,但很少有人會有把太爺爺的遺像還留著。



結束語

老人的遺像有人願意供起來緬懷,有人願意收藏懷念,還有人乾脆燒掉,想法不同、 情感 不同、角度不同處理起來當然也各有不同,這都沒什麼問題。

人去世了,再多傷感再多形式都是枉然,老人生前不聞不問,死後又是燒「別墅」、又是燒「跑車」那隻不過是做給活人看罷了,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多多盡孝勝才是當下人最應該做的。

這個時代的觀念雖然變化了很多,但對逝去親人的懷念仍是我們深藏心底的永恆情愫,不僅伴隨此生,也值得流傳下去讓後人憶根念祖。一點愚見,在遺照的處理上,不必刻意隨俗,但也不要草率處置,最不可取的就是統統丟棄。

說說城市家庭吧。小時候雖然和爺爺奶奶同住,感情也深,但孩子對死亡、先人等觀念的認知是淺薄簡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他們的印象也越來越淡漠。等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對血脈、親情有了更深的認識,對遺照的看法也發生著變化。記得世紀初有一次回上海,在父母的收藏鐵盒裡看到幾張爺爺奶奶的小照,種種往事突然湧上心頭,令我對生命竟有了與前不同的很大觸動,再找已沒有更多了,當時就覺得很遺憾,想著鄉下過去有的宗祠和祖廟也很不錯,留存照片不僅可以看到同處過的長輩的音容笑貌,還可以看到上上上一輩未曾謀面的祖先的樣子,直觀地體會到生命延續的奇妙,這種潛入心底的沖擊至今難忘,我想,它的教育意義勝過了千言萬語。

如今,家中有長輩過世,一般家庭會在大殮期間在家中設立簡單靈位,安放遺照供親朋祭奠,白事過後多數會取下遺照,有的則還會安掛一段時間,有的甚至幾年。個人覺得各種做法因人而異,無可非議,不必計較別人議論,如何安排自己心安是最重要的標准。

但假如安掛遺照,不建議太過死板,如黑邊相框的標准像、黑白照等等。現在照片很多,選用生活化的或合家團聚的照片會更合宜。太過肅穆的遺照會給家居帶來一些陰郁氣氛,而時下更加獨立自由、 社會 化程度更高的孩子看了也反而會心生敬畏,產生心理距離。要知道,逝去的親人也曾是活生生的個體,與我們朝夕相處,樂於看到我們幸福快樂。即使陰陽兩隔,如在天有靈的話,他們也一定不願意讓我們望而生畏,而是更希望與我們親密無間、平等相待吧?

還有一個重要的建議,是建立一個專門相冊,選出一定量、有紀念價值的照片,細心整理,按照時間順序保存,有條件的還可以添加說明,也可以製成電子相冊更加便於長久保存。這不僅妥善保存了過世親人的遺照,可以時時翻看寄託哀思,也是一本直接記載家庭成長變遷的故事記錄,可以代代流傳,讓後代的孩子可以從中耳濡目染感受中華民族的孝道和家庭觀,對他們的未來成長是一份彌足珍貴的饋贈。

這個問題也是因人而異呢!我的父母去世後是埋葬在老家的地里,老家在農村,父母等於是埋在老家堂姐家的地里,所以在老家堂姐的屋裡還有我大伯,我奶奶,我父母的照片,每次回去上墳就能看到他們的遺像。我感覺我的堂姐並沒有啥忌諱的,她的孩子們也不說啥可能是習慣了。而我和姐姐住在城裡,不習慣家裡擺照片就連我們自己的照片也不掛,牆上掛的都是風景照。也曾想過把父母的遺像掛牆上,但是我這個人比較多愁善感,每當我看到父母的遺像我的眼淚就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控制不住,到現在母親去世三十多年了,父親去世也五年了,每當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時候,我都會想起他們。我想如果我總是這樣可能對我的身體也不好,所以我都是把父母的遺像包起來放在櫃子里,估計父母親也不會抱怨我們沒有把他們的遺像掛起來吧!有時候我還會拿出他們的遺像看看他們。所以我認為遺像掛不掛沒所謂,只要時常懷念他們把他們放在心裡就好了。父母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

存放先人遺像,是子孫對先輩懷念的一種方法。但是,長時間各種遺像擺放家中,民俗認為,容易產生陰氣,不利 健康 ,一般放置3至7年要妥善處置的。處置方法一,放祠堂里祭拜。方法二,送化其墓前。方法三,也是最好最有永久紀念意義的方法,做成瓷像,帖在墓碑上,永不退色,放個幾百年都沒事,子子孫孫年年祭拜時,都能再見遺容。

老人去世後,遺像不要掛在家裡任何牆上,也不要擺在桌子上,應放在經常不動的櫃子里或者抽屜里,不在於把遺像掛在家裡就表示為孝為敬,老人在世時多孝敬多陪伴少頂嘴不叫老人生氣比什麼都好,遺像掛在家裡會影響家裡有些大人小孩的心裡陰影,也會影響正常的生活狀態,人已經走了想開了也是正常的事,其它人要繼續工作學習生活!下一代的人願意留照片或不願意留或燒了撕了也都正常,人就那麼回事!

我的做法是燒掉。有的人可能說我不孝順,做事情不地道。 畢竟親人遺照說燒就燒了啊!

我把我的經歷和大家說說,你覺得我這樣做對嗎?

在我十八歲的時候父親車禍去世了。我父親是農民。大家都知道農民是很少照相的。父親生前是做豆腐的。由於需要更換營業執照必須照相,沒辦法就照了一張一寸照片用在營業執照上了。底片和其他剩餘的相片就自己收藏起來了。 並且和我說:「這個就留著我死的時候作為遺像吧!」大家也有個念想。 我們以為他開玩笑隨便說說。沒想到父親第二天出了車禍,來不及搶救就去世了。 留下了這張唯一的相片。

父親去世後,我一直生活在悲傷的生活中。更是把父親的相片留在卧室里,每當想起來就看一眼。

六七年來始終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後來參加工作後,有的同事就問我你父親去世幾年了? 我告訴他們父親已經去世十多年了。他們覺得我這個人比較迂腐。還拿這件事在單位議論我 。我把這件事情和親人說了以後,他們卻說我沒良心。畢竟父親車禍死亡當時還賠償了30000元左右。即使不賠償那麼大的房間就放不了一張相片了嗎?當時我也很郁悶,就把相片拿下來藏到一個不起眼的位置。

後來姐姐,妹妹來我家時候又責怪我沒把父親遺像供起來。 不得已又把父親的相片供了起來。後來成家立業後,老婆也反對把父親遺像供起來。因為孩子小,看到相片嚇得好多回晚上不睡覺。

經多方考慮我覺得還是把父親的相片焚燒了吧!最終決定把父親的相片焚燒了。願父親一路走好!雖然沒保留父親的相片,但我們還是想念您的!您的音容笑貌已經刻在我腦海里了!我愛你我的父親!

在過去,農村裡條件差,照不起像,老人在生的時候沒條件照相,去世以後,基本上沒保留什麼照片,那年代,老人去世是沒有遺像的。

到後來,有的家庭條件慢慢的好了,為了給後人留個念想,就從家裡翻出老人生前的一些照片,從裡面選一張好看的,拿到城裡照相館擴大,用那時候的專業語言,叫「翻拍」、放大;有的家庭,為了省錢,於是就拿著照片,找到城裡或者鎮上擺攤攤的「畫師」,畫一張8開紙那麼大的「炭精像」,作遺像保存。

而今農村裡,老人去世了,家家戶戶都保存有老人的遺像。

有的是老人生前就准備好了的,在滿了60歲、打棺材的時候就照好了相,並且是從幾張照片裡面選了又選的標准像;

有的是老人去世的當天,趕緊從老人生前的照片中選一張拿到鎮上照相館或者廣告公司放大,這種情況,屬於臨時趕的。

現在的老人遺像,都是清一色的彩色照片,還配了好看的相框。

我們家是這樣放的:

老父親5年前過世的,除了「五七」(就是去世後的五七三十五天)期間要擺在堂屋上方香案桌上,過了五七就收撿到箱子里,放在箱子里的最底層,壓箱底。

每逢換季,家裡清理衣物、被子什麼的,見母親一個人整理東西時、就會從箱子底下拿出父親的遺像,看了又看,然後又小心的放回原處。

我就曉得,這個時候,母親惦念父親了!

所以,對於:家中老人去世多年的遺像、應該放在箱子底下好!

這樣的話,只有當你不經意的、整理東西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思念親人之情油然而生,這種感覺是最好的!

如果掛在牆上,平時經常看到,就不好了。

比如,家裡要是搞什麼慶祝活動,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要是突然看到牆上的遺像,就使得大家心情沉重起來,這就不好了,這不就掃了大家的興了嗎?

対此,你是如何看?你又認為放在哪裡好呢?

我去世父母的遺像,五年前便一直保存在我的手機里。

我的父親去世15年,我的母親去世12年了。當時父母的遺像一直放在我老家弟弟的家裡。因為我和弟弟都在外地,弟弟家的房子也是外人在住著,因此,五年前我回去時便把父母的遺像帶回我家。由於各種原因,父母的遺像沒有掛出來,我便把父母的遺像拍下來,存放在我的手機里。什麼時候想念二老,我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看,父母永遠都在我身邊,我也一直陪伴著二老。


我父親去世有快20年了,最初的幾年,父親的遺像我是掛在堂屋側面牆上的,打開門就能看見;我每次回老家,開門就會對著照片中的父親說一句:「爸,我回來了」;走的時候我還要說一聲:「爸,我走了,您要幫我守好家喲」;宛如父親在世一般……。

我是快樂的大姐姐,朋友們對這問題的看法是怎樣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謝謝。

我父親1997年去世,母親1999年去世,相隔不到兩年,母親去世後,我把父母的遺像裝在同一個鏡框里,掛在客廳中央,並在雙親的遺像下端寫了一行字:只要我的生命還在,父母就永遠活著!掛在牆上的父母遺像從未想過取下,天天看到面帶微笑的父母真感覺他們並未離去。2015年礦區棚戶區改造我搬了新家,離老房子3O多里,老房從此就空著,房裡的東西基本沒動,也想過把父母的遺像取下來帶回新家,哥姐也提醒過兩回,但終究沒取,不曾想2017年在沒接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老房子全部被撤了,整個舊家什連同掛了十多年的父母遺像不知所蹤,這也成了我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