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師必須會後期製作嗎
現在數碼相片,修圖的非常多。
在影樓工作,的確需要這種能力,只有拍攝出來的照片更美。才會有很多回頭客。
所以,修圖是必須的。不過,也並不難學,簡單的會就好,並不需要很專業的學習專門P圖軟體的。
2. 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不在電腦上做任何後期調整,是否算作直出
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不在電腦上做任何後期調整,是否算作直出?
答案是:不能!
因為相機生產廠家就已經把各種參數在程序中設定好了,只要我們拿起數碼相機拍照,就算不去電腦上做後期,相機已經在程序作出了後期調整設置與演算法,從你按下快門拍攝的一瞬間,相機上預設好的調整參數,就已經介入到了你的創作過程中,比如色彩校正、伽馬矯正、飽和度調整、銳化等等,用數據來最大限度地幫你模擬了肉眼所看到的場景而已。
你看到的照片,與你肉眼看到的真實,完全不是一回事。有些人至今還不明白,你只是按照相機廠商所設置好的後期參數,去拍了一張照片罷了。
其實數碼照片的成像原理並沒有多復雜,知道了數碼相機是如何對場景進行記錄,並且知道它是如何模擬出場景中的色彩,就應該能理解這個道理了。
這就需要了解與數碼照片成像相關的話題:顏色。這個話題比較寬泛,所以文章涉及的方面比較多,與我們攝影相關的就包括顏色的產生、色域、色彩空間,等等。
先來說第一個關鍵詞:什麼是顏色?
這里引用網路中的一句話:「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
這種解釋比較籠統,我們不考慮那麼多,就在與攝影相關的框架內,來討論一下,數碼照片中的顏色,是個什麼東西?到底這些顏色是怎麼來的?我試著用老百姓的家常話,把我的理解表述出來,供大家討論。
眾所周知的是,顏色是光的一種特性。當光線照射到有顏色的物體上,物體反射光線,進入到人的眼睛,同時,相同的光線也照射到了人的眼睛,人的大腦會根據當前的環境光,以及物體的反光,在腦中產生出某種顏色的概念。
不同的發光體,可以散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線,這些顏色的本質,其實就是「電磁波」。
在自然界中,有著不同頻率的電磁波,既然是波,就會有波長這個概念,不同頻率的光,波長也是不同的,這里簡略說幾個大家經常聽到的名詞:廣播信號、電視信號、雷達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等等。
在拍攝現場,你肉眼所見的真實場景,通過相機程序的模擬,得到一堆數據,形成電子底片。再通過電腦軟體的計算,轉換成我們能看到的光,而這些光有通過不同的顯示設備,不同的演算法展現出來,這其中有太多人為的、預先設置好的參數在裡面,所以,親們,還相信有什麼直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