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墳墓墓碑上可以放死者生前的照片嗎
我只見過放死前照片沒見過放死後的照片
『貳』 家族墳墓異地買一個但不能遷移,是否可以放置遺物相片家鄉土貢祭
可以。
要准備逝者一寸照片,這是在遷墳結束後,工作人員會把逝者的照片貼在骨灰盒上,防止下次下葬時候把骨灰盒方位弄錯了。如果是家族墳墓遷移,就更應該貼好這個照片。鄭重聲明:回答內容僅供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叄』 墓碑上能放相片嗎
墓碑上能放相片,但應該是嵌入其中的。這也是親友寄託哀思的一種,這樣每次家人去祭拜的時候都還能再看一眼逝者的容貌,可以更好的寄託哀思,也可以讓其他的人看下逝者生前的容貌。
中國古代「墓而不墳」,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樹標志。後來逐漸有了地面堆土的墳,又有了墓碑。
人去逝後,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記死者的姓名、籍貫、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與死者的關系。寫碑文應對死者充滿敬意和感情。民國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縣采訪稿·袁可立墓碑》:"袁尚書可立墓碑,在(睢州)城南四里許,劉店村東里許。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贔屓,高約丈余,尚稱體制。"
墓碑主要作用就是提供給後人一點前人訊息,明白自己發經歷,另一種大眾的說法就是(傳宗接代了解自己身世)輩分。
對於殯葬親人的墳墓,一兩代可以記清,三代以後就不清楚了,特別是經過遷徙、戰亂便不知祖墳何處。如何解決,人們想出許多辦法。
開始時人們從死人下葬,維系棺繩用的園木樁受到啟發,在墓前插上木樁竹竿,繫上纖維質的東西(紙或帛等),寫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時辰,叫做「銘旌」(或「明旌」)。但它卻容易,損壞,人們便另想辦法:富貴人家用石園柱代替木園樁,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時間、官級等。
為了多刻字其形體又演變為方形、長方形,開始埋於墓穴內或墓外,參照房屋建築,碑頂加上碑帽,飾刻動、植物或山水花紋,碑身刻上死者簡歷。標明是獨葬與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陰宅(即墳墓)風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乾地支表明)。中產之家立中等墓碑,窮家僅可立上留個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磚碑或種植某種長青樹為標識。
從而墓碑由實用品逐漸轉化為文化藝術品,其功能、形態、質地、文飾也越發多樣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講究碑身多用花剛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頂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鑲嵌死者的燒瓷像。墓碑成為記載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榮譽狀」和裝飾品了。這很符合國人的光宗耀祖、澤及後代、流芳千古的社會風尚。
為不受風吹、雨淋、日曬等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便把碑表立於墓外,墓誌與銘埋於墓內。墓碑盛行於漢、唐,以後成為定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