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照片 » 可以將視頻投至照片
擴展閱讀
多久可以問女生要照片 2025-04-16 17:07:30

可以將視頻投至照片

發布時間: 2025-04-10 15:41:06

⑴ 咪咕視頻怎麼投我自己的照片



文 | DataENT數娛,作者|蕭雨,編輯|鍾小寶

持續半個多月的冬奧會,在昨天晚上閉幕了。

在此期間,冰雪賽事被廣泛關注,運動健兒們也活躍在大眾視野,谷愛凌、蘇翊鳴、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等選手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除了賽場上的運動員之外,奧運冠軍王濛也憑借著專業扎實的知識和直白而不失幽默的表達成為了時下最火的「解說新人」。

左手奧運直播,右手王濛解說,坐擁兩大流量殺器的咪咕視頻是「蹭熱度」的絕佳案例。據媒體報道,咪咕視頻一度位列iOS應用商店免費應用下載榜第四名,日活用戶規模增長了近10倍。

徘徊在視頻平台第一梯隊之外,咪咕視頻總算是感受了一把短暫的風光。

冬奧火熱,咪咕視頻順勢起飛?

你在哪裡看冬奧?

在比賽期間,無法時刻坐在電視機前的人們手機里不約而同地多出了兩個視頻軟體。一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央視頻,另一個則是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視頻。

相比於電視直播,網路轉播在賽程覆蓋上更為全面,作為唯二擁有冬奧賽事轉播權的視頻平台,咪咕視頻靠比賽版權吸引了一大批觀眾,各項冬奧賽事都能在此找到直播或回放,十分方便。

而在和央視的角逐中,它又花高價砸下重磅解說陣容,把對手甩在身後。請來王濛擔任短道速滑比賽的解說,是咪咕視頻在冬奧期間做得最有「性價比」的事

冬奧熱讓大家又開始重溫王濛的赫赫戰績,而離開競技場之後,這位短道女王在解說台上再次博得大眾喜愛。

「你永遠可以相信王濛的解說」並不是空口無憑。

作為前短道速滑選手和冬季奧運四金王,她的解說既有專業細致的速滑知識講解,能依靠自身的過硬技術在裁判宣布判決前給觀眾吃下定心丸,也有「我的眼睛就是尺」等頻頻爆梗的金句,還被網友們做成了各種出圈的表情包。

據雲合數據統計,冬奧期間王濛共登上88次微博熱搜,她和黃健翔的搭檔被稱為「拍案組合」,配合默契,效果極好,還被大眾調侃說堪比聽解說堪比聽相聲。在微博,#王濛解說#的話題總閱讀量已超過26.8億,討論數多達55.5萬。

「為了看王濛解說,專門下了咪咕視頻。」社交媒體平台中,此類發言屢見不鮮。

把握了「流量秘籍」,咪咕視頻在冬奧的數據表現堪稱亮眼。自冬奧會開幕以來,咪咕視頻的下載量暴增,在iPhone端的單日下載量一度逼近40萬。

圖源:點點數據

從iOS應用商店的排名來看,在iPhone端和iPad端,咪咕視頻在免費應用下載榜的單日最高排名分別沖上了TOP2和TOP1,成為了冬奧期間最暢銷的免費APP。

用戶規模上,有媒體報道稱,咪咕視頻的日活躍用戶增長了近10倍

冬奧賽事解說的出圈也不僅為咪咕視頻帶來了用戶湧入,也讓其在曝光度迅猛增長。據網路指數,冬奧開幕之後,咪咕視頻的搜索指數一度將處於第一梯隊的愛芒騰優四大平台甩在身後。

圖源:網路指數

對比往日數據,冬奧期間的咪咕視頻也是唯一實現了全增長的視頻平台,搜索指數整體日均值達85825,在五家平台中位列第三,整體同比增長344%,整體環比增長更是高達425%,稱得上是「熱度躥升」。

圖源:網路指數

冬奧效應也不止於此。

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賽中奪冠之後,咪咕商城的谷愛凌聯名手辦也火熱售賣,庫存一度告罄,而解說頂流王濛與黃健翔,也在咪咕擁有了同款組合手辦。

而咪咕視頻身後的中國移動,也在冬奧期間多次股價漲停,創上市以來新高,扭轉了在破發邊緣徘徊的局面。

圖源:東方財富

種種加成,讓人不得不感嘆:冬奧實火,咪咕真掙大發了。

靠體育撐門面,APP版CCTV5?

咪咕視頻在冬奧期間的爆紅,讓人似曾相識。

從網路指數來看,2021年一整年中,咪咕視頻的搜索指數高峰出現在7月底至8月初,峰值為7月29日的327023。搜索指數驟增的原因與今年2月大同小異——因為咪咕視頻重金砸下了東京奧運會的轉播權

圖源:網路指數

據統計,在東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咪咕視頻在iPhone和iPad兩個設備的免費應用下載排名都居高不下,最高均位列榜首。

大眾對夏季奧運會的高關注度,讓咪咕視頻同時經歷知名度和下載量的「飛升」。

從活躍用戶規模來看,它在2021年7月和8月連續兩個月的月活躍用戶環比都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趨勢。

圖源:易觀千帆

但從易觀千帆的月活躍用戶也能看出,咪咕視頻仍然斷層落後於愛芒優騰四大平台和B站,長期徘徊在第一梯隊之外。

雖然身處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旗下,但優質內容的缺乏導致咪咕視頻在很長一段時間總是處於少有人問津的狀態,會員權益伴隨話費套餐贈送,即便在夏季奧運會熱度高漲期間,咪咕視頻的首月會員費用也僅需6元。

圖源:咪咕視頻

對目前的咪咕來說,唯一能從其他平台中搶奪用戶注意力的方式便是直播體育賽事,這也是體育內容成為咪咕視頻的內容運營重心的原因。

體育比賽的受眾向來是跟隨版權走,2018年咪咕視頻花大價錢買下了俄羅斯世界盃的轉播權,據艾媒咨詢數據,開幕式當天咪咕視頻的日活躍用戶就突破1200萬,日新增用戶突破1000萬,拉新成效卓著。

自此至今,咪咕視頻已經擁有至少19個大型體育賽事的轉播權,包括NBA、CBA、中超、英超、意甲、德甲等,幾乎覆蓋了足球和籃球在國內外的主流賽事。

在咪咕視頻的頻道界面,甚至還單獨劃分了專門的體育競技大板塊。

圖源:咪咕視頻

依仗中國移動雄厚資金實力購入的體育賽事版權多而全,其他視頻平台難以望其項背。

而在體育賽事直播中,觀眾不但看比賽,也聽解說。強大且豐富的解說陣容,在版權基礎上加強了它在體育板塊的優勢。

去年6月的歐洲杯,咪咕就請來了詹俊、張路、劉建宏、黃健翔等一眾名嘴和范志毅、楊晨、邵佳一、董方卓等退役國腳,打造了一個「最強解說天團」,決賽還邀請了明星球迷鹿晗進行解說。

職業解說員與運動員嘉賓的搭配兼顧了專業性和大眾接受度,是咪咕視頻的常用解說組合。東京奧運會上,體操運動員何可欣幽默直接的解說也引發過網友討論,還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圖源:雲合數據

冬奧會出圈的王濛算是咪咕視頻在解說陣容投入的厚積薄發,但除了王濛之外,短道速滑冠軍周洋、花樣滑冰世界冠軍陳露等人的加盟同樣也為咪咕的比賽直播增加了可看性。

此外,咪咕視頻還設有多種解說版本,觀眾可以自由選擇觀看咪咕版本、CCTV5版本和現場原聲版,甚至還有粵語解說版本。

豐富的賽事資源,精彩的解說陣容,可回看可直播的選擇權,多種加成之下,咪咕視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像是一個視頻平台,而是加強版CCTV5在APP端的延伸。

咪咕視頻的未來,體育+?

靠體育賽事,不是咪咕視頻的長久之計。

一方面,轉播體育賽事需要高額版權費,據媒體報道,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直播權高達10億人民幣,而2021年咪咕視頻購入NBA的轉播權,四年總價約2億美元。

解說與技術支持也增加了投入成本,但收益大概很難覆蓋支出。

全民關注的大型賽事,增加會員門檻等於趕客,以冬奧為例,非會員觀看賽事直播只需看60秒廣告,這便讓會員收入大大下降。而足球、籃球等體育聯賽尚屬小眾,用戶規模有限,無法利用變現來實現收支平衡,基本還是靠「吸血」中國移動來持續獲得版權。

另一方面,體育比賽的周期性也註定了它只是一場短暫的狂歡,無法讓咪咕視頻穩定長紅。觀眾的高粘性只存在於賽事本身,對播出平台並沒有忠誠度可言。一旦賽事結束,大家自然轉投擁有更多優質內容的平台懷抱。

2018年世界盃結束之後,咪咕視頻日活滲透率從1.7%下降到了0.6%-1.2%。更明顯的對比是,去年6月歐洲杯、7月奧運會帶來月活躍用戶數上漲之後,咪咕視頻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在奧運會結束的9月暴跌至2500萬。

和其他用戶在正負10%區間的環比相比,咪咕視頻的月活躍用戶規模銳減了32.28%。

這也意味著,與體育內容的強勢相對應的,是咪咕視頻在其他內容的乏力

自製獨播內容對於視頻平台在競爭中的必要性不需要再贅述,相比之下,咪咕視頻顯然「庫存空空」。

據數娛君統計,2022年以來,咪咕視頻上架的國產劇集總數僅有11部,並且只有《冬奧一家人》和《家和萬事興》兩部情景喜劇為獨播內容,而其上線的40檔綜藝中,只有一檔綜藝為咪咕視頻獨播。唯一獨播的綜藝《外國人侃冬奧》,單期時長在5分鍾至20分鍾不等。

和其他平台相比,咪咕視頻在獨播內容的劣勢不言而喻。在獨播內容不足的情況下,許多拼播的在播劇集更新進度也落後於其他平台,只有《冰球少年》和《冰雪之名》兩部冬奧重點項目劇保持同步更新,對平台競爭力的打擊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咪咕視頻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作為中國移動在綜合視頻領域的布局,它必定不甘心只成為一個靠轉播體育比賽間或性出現在大眾視野,在比賽周期不斷被重復「下載-卸載-再下載-再卸載」過程的APP版CCTV5。

2021年11月,芒果超媒子公司快樂陽光與咪咕文化簽署了一份整體合作框架協議,規定三年內合作金額不低於35億元。

圖源:芒果超媒公告

其中,小屏業務合作、音頻業務和出品拼播等主要合作內容也標志著咪咕視頻與以自製內容出彩的芒果TV在內容上有更多合作,像綜藝《跟著冠軍去滑雪》便是由兩家平台共同打造。

除了和其他平台合作,咪咕視頻也在開展更多自製內容的探索,劇集《冰球少年》便是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與慈文傳媒聯合出品。此外,2021年至今,咪咕視頻還有兩部備案劇正在籌備,分別是電視劇《奔向愛》和網路劇《甜螺先生》。

但盡管在嘗試自製內容,問題仍然嚴峻。

依附其他平台合作,用戶規模基數遠小於第一梯隊的咪咕視頻或許很容易陷入為他人做嫁衣的被動狀態。

如果堅持獨播自製,去年末大規模裁員的愛奇藝已經證明了自製內容有多「燒錢」,已經為咪咕視頻付出了高昂版權費的中國移動是否能為磨出一個還是未知數的爆款一直買單,不得而知。

出身金貴的咪咕視頻靠著入不敷出的體育直播積累了聲量,但這個視頻平台的未來究竟要如何走,「體育+?」的問號還需要再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