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照片 » 風濕痛照片可以看出來嗎

風濕痛照片可以看出來嗎

發布時間: 2022-03-31 17:46:35

Ⅰ 風濕有哪些症狀和表現

風濕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特別是中老年人群中,就有一部分風濕病患者。同時,在潮濕的南方,患風濕病的人會比北方更多。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患有風濕病呢?其實,風濕病是有一些典型的表現和症狀的,比如身體僵硬,或者出現四肢肌肉酸痛無力的症狀,以及出現了身體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等等。如果出現以上這些症狀,很有可能就是患有風濕病了,必要時需要及時就醫,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一下,風濕病的症狀和表現具體有哪些。


總之,如果生活中或工作中出現如上這些表現和症狀時,就要注意是不是患有風濕病了。必要的時候我們需要馬上去醫院就診,這樣有助於早發現早治療,更有利於身體康復。

Ⅱ 你好。我腿痛。過節也痛。是風濕嘛。以前抽血查過。什麼也沒查出來。需要照片查嗎

問題分析:
你好;根據你的情況考慮膝關節滑膜炎,是一種多發性疾病,其發病部位主要在膝關節,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關節面最大和結構最復雜的關節,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表較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和感染的機會較多,膝關節滑膜炎主要是因膝關節扭傷和多種關節內損傷,而造成的一組綜合症。

意見建議:
建議你可以去醫院骨科檢查看看,經確診後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是很關鍵的,滑膜炎早期一般主要是急性期,採用西醫方法,比如激素、抽液、沖洗、抗生素等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

Ⅲ 風濕性關節炎拍片能看出來嗎

不能, X線檢查只能關節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亦能隨訪了解關節病變的演變,但不能確定,必須做抗核抗譜、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抗磷脂抗體,滑液的檢查,腿部風濕性關節炎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反復發作。

Ⅳ 風濕痛風等關節炎x照片能照得出來么

越南特產:越南三寶之一白虎活絡膏風濕關節疼痛5分鍾快速見效! 主要成分:曼佗羅,龍腦, 麝香,冰片,薄荷油,丁香精,桂油精等32種古老名貴山葯草及高級葯料。主要功效:止痛,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特別是風濕,類風濕,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肩周炎,頸椎疼痛,腰酸背痛,跌打扭傷。適應症狀: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脊柱關節病、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關節炎的關節腫痛症狀;*治療非關節性的各種軟組織風濕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運動後損傷性疼痛等;注意:孕期及哺乳期婦女、5歲以下兒童及皮膚破損者慎用;詳見產品說明書。咨詢:一三六二八六八六二零九

Ⅳ 風濕病的症狀圖片有哪些

1.皮膚黏膜症狀: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征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這些都是風濕的症狀。扁帶藤按摩膏能快速緩解 酸、麻、脹、痛。而且好了以後還能起到預防作用。 2.雷諾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這也是常見的風濕的症狀。 3.不規則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為首發的風濕的症狀。 4.疼痛: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的風濕的症狀,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

Ⅵ 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類風濕

目前診斷風濕病的標准有如下七個:1.晨僵持續至少每天1小時,病程至少6周;2.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3.腕、掌指、近指關節腫,至少6周;4.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5.有皮下結節;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疏鬆和關節間隙的狹窄);7.類風濕因子呈陽性。
凡符合上述7項者為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4項者為肯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3項者為可能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標准不足2項而具備下列標准2項以上者為可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1.晨僵;2.持續的或反復的關節壓痛或活動時疼痛至少6周;3.現在或過去曾發生關節腫大;4.皮下結節;5.血沉增快或C反應蛋白陽性;6.虹膜炎)。
另外,很多患者提到的早晨起床僵硬的感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晨僵,這是很多疾病會出現的症狀,並不是類風濕所特有的,如果晨僵時間不超過一小時,是不能作為類風濕的診斷標準的,也就是說,十幾分鍾到半小時的晨僵,更常見的是普通的退行性骨關節病。

Ⅶ 風濕可以從皮膚外表看出來嗎

不行的,下雨之前會膝蓋酸痛就可能是風濕了

Ⅷ 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圖片

風濕性關節炎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外用中葯胡蜂醋達到治癒的目的,胡蜂醋以胡蜂,蜈蚣、全蠍、百花蛇、水蛭、五蟲迅速打通經絡,讓受害處毛孔完全打開,通過消炎解毒止痛,並把濕毒從骨骼中逼出並通過汗液、體液排出,快速消腫、痛、酸、麻等症狀,並且治癒後不復發。

Ⅸ 風濕可以照片看出來嗎

任何病的診斷都是有依據的,早期風濕病的診斷可能不是很明確 如懷疑自己患了風濕性關節炎,應及時到醫院做如下檢查: 常用的: 1.抽血化驗(1)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值為男0-15mm/h,女0-20 m m/ho 2.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抗"O"ASOT),成年人正常值<500u,兒童<250u. 3.類風濕因子(RFT)正常人均呈陰性。 必要時有條件還可做:(1) C反映蛋白(CRP),正常值<5mg/mle (2)抗核抗體(ANA)正常值,滴度<1:20。 必要時有條件還可做:X光拍片和關節穿刺抽液化驗檢查。以上檢查在臨床工作中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不能做診斷的主要依據,檢查結果與臨床表現相結合,故很多病人臨床自覺症狀很明顯,但化驗檢查反映不出來 所以,檢查後一定要找醫生咨詢,結合病情才能有明確診斷。

Ⅹ 怎樣才能查出來是不是得了風濕

上`海`新`科`醫`院`風`濕`科021灬523灬582灬08












過得很好。28
這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理想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也正是在同一時代,另一種傾向也在悄然地發展著。這就是毛澤東不斷發動的對於知識分子思想的整肅運動。毛澤東對知識分子似乎總是缺少信任,一方面他希望知識分子能夠真誠地走向革命的道路,幫助黨實現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整體目標。因此當知識分子表達了嚮往革命願望的時候,毛澤東是可以禮賢下士的。延安時期,毛澤東與丁玲,艾青,蕭軍,舒群等文化人的交往,都表明了毛的胸懷和氣度。但是,當知識分子表現出另外一種性格的時候,毛則會毫不猶豫地拋棄他們。在毛澤東看來,知識分子的"不潔"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時不時就會翹起尾巴,他們只會誇誇其談。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惡劣成見,很可能與他對王明教條主義的痛苦記憶有關。在王明之前,他似乎還沒有表現出對知識分子情感上的怨恨。這一痛苦記憶彷彿使他從骨子裡認清了知識分子的劣根性。因此,建國以後歷次思想批判運動幾乎都是以知識分子為對象的。不僅對黨內知識分子不斷的進行整肅,就是對黨外的知識分子的不同意見,毛澤東也開始喪失了傾聽的耐心。1953年,毛澤東與梁漱溟的交惡,典型地表現了"文化領導權"向"文化霸權"的轉化。在政協擴大會議上,周恩來作關於梁漱溟問題的長篇報告時,毛澤東不斷插話,說跟他這個人打交道,是不能認真的。他這個人沒有邏輯,只會胡扯。並說他是個用筆殺人的偽君子。這一情形與延安時期能認真傾聽一個農民的怨恨漫罵相比,已經是恍如隔世了。
值得注意的是,歷次思想整肅運動,都要通過傳媒播散到全國,無數次的重復使幾乎所有的人都堅信了傳媒的真理性,因為所批判的對象有悖於正在建構的社會主義道德。沒有人會懷疑批判《武訓傳》,胡適,俞平伯,胡風,右派等的政治復雜性。而這時的傳媒已經完全在國家的控制之中,民間的,同仁性質的報刊已經被全部關閉。甚至黑板報,標語乃至民間文藝等在民間傳播的媒介,也因流於對主流傳媒的簡單"轉述"而形同虛設。在不斷的整肅過程中,一方面建立了新的社會秩序,進一步純潔了社會主義的道德,一方面也確立了毛澤東無可替代的權威地位。1961年9月,蒙哥馬利元帥訪華時,他曾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突然向普通中國人提問"最擁護誰?",得到的回答無一例外的是"毛澤東"。這種心態是"唯一"的。因為他們相信,毛澤東就是真理的化身,是人民利益無可懷疑的代表,他一個人的思想足以處理所有的公共事務和問題。這種絕對的"文化領導權"雖然仍被人民"熱烈地贊同",是因為作為"屬下"的人民已別無選擇。"屬下"在這時是不能說話的。但是,就在這一領導權達到極至的時候,?艙俏;嚼吹氖焙頡?quot;文化大革命"在這樣的基礎上展開,也同樣因這樣的基礎而導致失敗。社會主義道德在不斷的凈化中演變為一種道德的宰制力量,它不再是一種詢喚和感召,而變為一種向人性和道德宣戰的實踐。社會道德的凈化,是以排除全部日常生活為代價的,任何與人相關的情感和慾望,都被視為是"不潔"和不道德的。這時,"文化領導權"事實上已為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所替代。這是道德理想走向幻滅重要的原因之一。


"文革"結束之後,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開始了重新建構。它在形態上改變的標示,是將強烈的道德理想追求轉變為現實的物質積累。激進的"新文化想像"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意識形態覆蓋下,幾近自行崩解。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道德精神的滲透,還是轉向經濟建設,對於中國更廣大的人民來說,他們都是首先從傳媒上獲得消息的。美國學者曾不無誇耀地說,由於中國傳媒的神秘性,"美國的學者發展了許多技術,以嚴密的方法去』破譯』中國報刊里的』密碼』。例如,研究上層政治的人要審慎地盯住那些高層領導人在〈〈人民日報〉〉上公開露面,消失,在照片上的排列順序,領導人常常提到的口號的變化,以及領導人的職務變換。"29而對中國的普通民眾來說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因為國家控制的報紙和其它傳媒是獲得各種消息的唯一來源。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不可遏止的發展,市場經濟必然要為傳媒帶來相對廣闊的生存空間。各種傳媒不同的目標和利益關懷,使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有了重新闡釋的可能。它具有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將它稱為"後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這種重建的文化領導權,分解了"文化霸權"的一體化統治。這既符合"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的要求,同時也適應了冷戰結束後實現國家新的戰略目標的需要。特別是進入90年代之後,各種傳媒包括權威傳媒的變化應該說是前所未有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它的開放性和寬容度還僅僅限於市場號召和消費主義的引導。利益的驅動已經不加遮掩,娛樂性節目和報刊有驚人的收視效率和發行量,而它的背後則是巨額的商業廣告在拉動。特別是白領趣味的媒體,它們事實上已不關心讀者的真實需要,他在悄然地改變著年輕人的生活觀念,培育著他們狂熱消費,享樂慾望的同時,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迎合廣告商人或跨國投資者的趣味,因為廣告收入已成為進入市場的傳媒的主要利潤來源。它在無情地將思想文化性和不具有市場號召力的傳媒擠出市場的同時,也以其對現實問題的拒絕觸動而獲得了"合法性"。事實上,它的意識形態宣傳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因此,一種隱形的支配正在形成新的文化"領導權",這也正是當下學界密切關注的"全球化"問題的表面形式之一。
因此,當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的危機在重建中得以緩解之後,我們所面臨的恰恰是一個被放大了的文化邏輯:即文化帝國主義試圖實現的全球一體化的文化統治。所謂"全球化"事實上就是美國化。這一逐漸實施的美國文化戰略,不僅引起了第三世界知識界廣泛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其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密切關注。所謂"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也正是在這樣一種語境下發生。因此,在重建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的過程中,對"文化帝國主義"和傳媒政治的警惕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水草和一串串水泡均是電子影像;某種程度上,電子影像甚至比真實的熱帶魚還要生動。對於現今的數碼成像技術,這不過一個微不足道的游戲。這時,人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僅僅企求賞心悅目,插上電源就夠了,一切繁瑣的事務均可以徹底免除。然而,如果電子影像不會生病或者突然死亡,也不會惹人憐愛或者傷心悲慟,這是否預示了另一個怪異的前景:電子影像是否正在篡改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自然對話?自然是否正在迅速地退後甚至消失?如果生存於愈來愈密集的人工符號之中,人類的命運是什麼?這些問題的壓力甚至會迫使人們重新想一想:熱帶魚的飼養是否還存在另外一些意義?
這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這個例子喻示了一個重要事實的浮現:電子技術成為一系列新型大眾傳播媒介的催生婆,這些傳播媒介形成的沖擊波正在打開生活的種種傳統界限,重新書寫一批著名范疇的涵義,諸如自然與文化,虛構與現實,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科學與神話,生與死,遠與近,進步與落後,權力與民主,財富與貧窮,如此等等。一批傳統界限的消失產生了一系列亦真亦幻的恍惚之感。對於親眼目睹電子傳播媒介歷史演變的人說來,技術與自然之間的分界依然清晰可辯;可是,如果下一代人心目之中的電話機或者電視機如同窗外樹木一樣"自然",與生俱來,那麼,二者不都是他們所置身的"現實"嗎?
迄今為止,電子傳播媒介已經積累了一大批意味深長的問題:電影給人們的視覺開啟了什麼?電影工業昭示了文化生產方式的哪些根本改變?城市人口每日耗費幾個小時的觀看電視節目?電視與教育、書籍以及兒童成長之間如何產生聯系?中等發達國家的電話普及率是多少?行動電話改變了哪些生活觀念?計算機聯網為金融活動帶來了什麼?網路精英是哪一代人的偶象?如何利用互聯網從事政治競選和發布商業信息?詳盡地搜集種種統計數據之後,人們驚訝地發現,電子傳播媒介已經進駐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並且形成一個巨大的網路。這個網路正在對社會的經濟、文化和行政組織產生深刻的改造。種種傳統儀式--例如,政治或者宗教聚會,師生授受的教育形式以及活躍在一個個村落的社戲--正在被電波、電纜、晶元和集成電路所摧毀。技術的力量正在清除這些文化儀式擁有的象徵符號。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人類身體的延伸;如果人類的身體因為媒介的配置而發生變異,如果人與機器的結合體正在形成某種新型的單元,那麼,這種身體與機器組織的社會必將放大和引申上述的種種變異。新技術的內化與文化的轉型同時發生。一些理論家甚至主張按照生物學的原則理解機械,某些機械正在跨越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界限。馬克·波斯特認為:"人類對於身體的機器復制過程已經到達這一時刻:人類正在以電腦和一般意義上的電子媒介交流系統對人腦進行一點一點的復制。一種智能性的機械身體如今已成為工業、科技和大學圈內許多人士夢寐以求之物。"這時,機械、電子技術與主體建構之間復雜的聯系必須得到正視。(1)電子傳播媒介對於主體的形成是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這個意義上,正面提出和闡述"電子文化"這個概念已經時機成熟。相對於印刷文化和紙張的社會,電子傳播媒介是否誕生了另一種文明?如果說,種種歷史湮久的遺址和古老的典籍還如此引人注目,那麼,無論如何,人們沒有理由對於即將進入的另一種文明視若無睹。
在大多數人那裡,電子傳播媒介的崛起通常被視為一種進步的標志。這不僅因為電影、廣播、電視或者互聯網相繼為大眾的日常現實製造了巨大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新型傳播媒介的問世往往是與進一步的民主和開放聯系在一起的。歷史證明,媒介的壟斷時常導致符號的壟斷;反之,符號的解放必然籲求媒介的解放。相對於報紙,電視顯然提供了一個遠為廣泛的公共空間。不同的性別、年齡、文化階層都可能圍繞電視形成種種共同體。電視分別被視為稱職的安慰者、孤獨者的伴侶、新聞中心或者良師益友。盡管如此,許多人仍然抱怨電視是一種單向的發射。電視仍然壟斷了信息的收集、組織、編輯、詮釋和發布。因此,計算機互聯網的出現再度激動了人們。許多人看到,計算機互聯網正在將這些權力歸還大眾。互聯網是無中心、無權威的。互聯網不僅最大限度地敞開了門戶,而且,互聯網的特徵是大眾與傳播媒介的互動。過得很好。28
這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理想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也正是在同一時代,另一種傾向也在悄然地發展著。這就是毛澤東不斷發動的對於知識分子思想的整肅運動。毛澤東對知識分子似乎總是缺少信任,一方面他希望知識分子能夠真誠地走向革命的道路,幫助黨實現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整體目標。因此當知識分子表達了嚮往革命願望的時候,毛澤東是可以禮賢下士的。延安時期,毛澤東與丁玲,艾青,蕭軍,舒群等文化人的交往,都表明了毛的胸懷和氣度。但是,當知識分子表現出另外一種性格的時候,毛則會毫不猶豫地拋棄他們。在毛澤東看來,知識分子的"不潔"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時不時就會翹起尾巴,他們只會誇誇其談。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惡劣成見,很可能與他對王明教條主義的痛苦記憶有關。在王明之前,他似乎還沒有表現出對知識分子情感上的怨恨。這一痛苦記憶彷彿使他從骨子裡認清了知識分子的劣根性。因此,建國以後歷次思想批判運動幾乎都是以知識分子為對象的。不僅對黨內知識分子不斷的進行整肅,就是對黨外的知識分子的不同意見,毛澤東也開始喪失了傾聽的耐心。1953年,毛澤東與梁漱溟的交惡,典型地表現了"文化領導權"向"文化霸權"的轉化。在政協擴大會議上,周恩來作關於梁漱溟問題的長篇報告時,毛澤東不斷插話,說跟他這個人打交道,是不能認真的。他這個人沒有邏輯,只會胡扯。並說他是個用筆殺人的偽君子。這一情形與延安時期能認真傾聽一個農民的怨恨漫罵相比,已經是恍如隔世了。
值得注意的是,歷次思想整肅運動,都要通過傳媒播散到全國,無數次的重復使幾乎所有的人都堅信了傳媒的真理性,因為所批判的對象有悖於正在建構的社會主義道德。沒有人會懷疑批判《武訓傳》,胡適,俞平伯,胡風,右派等的政治復雜性。而這時的傳媒已經完全在國家的控制之中,民間的,同仁性質的報刊已經被全部關閉。甚至黑板報,標語乃至民間文藝等在民間傳播的媒介,也因流於對主流傳媒的簡單"轉述"而形同虛設。在不斷的整肅過程中,一方面建立了新的社會秩序,進一步純潔了社會主義的道德,一方面也確立了毛澤東無可替代的權威地位。1961年9月,蒙哥馬利元帥訪華時,他曾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突然向普通中國人提問"最擁護誰?",得到的回答無一例外的是"毛澤東"。這種心態是"唯一"的。因為他們相信,毛澤東就是真理的化身,是人民利益無可懷疑的代表,他一個人的思想足以處理所有的公共事務和問題。這種絕對的"文化領導權"雖然仍被人民"熱烈地贊同",是因為作為"屬下"的人民已別無選擇。"屬下"在這時是不能說話的。但是,就在這一領導權達到極至的時候,?艙俏;嚼吹氖焙頡?quot;文化大革命"在這樣的基礎上展開,也同樣因這樣的基礎而導致失敗。社會主義道德在不斷的凈化中演變為一種道德的宰制力量,它不再是一種詢喚和感召,而變為一種向人性和道德宣戰的實踐。社會道德的凈化,是以排除全部日常生活為代價的,任何與人相關的情感和慾望,都被視為是"不潔"和不道德的。這時,"文化領導權"事實上已為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所替代。這是道德理想走向幻滅重要的原因之一。


"文革"結束之後,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開始了重新建構。它在形態上改變的標示,是將強烈的道德理想追求轉變為現實的物質積累。激進的"新文化想像"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意識形態覆蓋下,幾近自行崩解。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道德精神的滲透,還是轉向經濟建設,對於中國更廣大的人民來說,他們都是首先從傳媒上獲得消息的。美國學者曾不無誇耀地說,由於中國傳媒的神秘性,"美國的學者發展了許多技術,以嚴密的方法去』破譯』中國報刊里的』密碼』。例如,研究上層政治的人要審慎地盯住那些高層領導人在〈〈人民日報〉〉上公開露面,消失,在照片上的排列順序,領導人常常提到的口號的變化,以及領導人的職務變換。"29而對中國的普通民眾來說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因為國家控制的報紙和其它傳媒是獲得各種消息的唯一來源。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不可遏止的發展,市場經濟必然要為傳媒帶來相對廣闊的生存空間。各種傳媒不同的目標和利益關懷,使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有了重新闡釋的可能。它具有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將它稱為"後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這種重建的文化領導權,分解了"文化霸權"的一體化統治。這既符合"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的要求,同時也適應了冷戰結束後實現國家新的戰略目標的需要。特別是進入90年代之後,各種傳媒包括權威傳媒的變化應該說是前所未有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它的開放性和寬容度還僅僅限於市場號召和消費主義的引導。利益的驅動已經不加遮掩,娛樂性節目和報刊有驚人的收視效率和發行量,而它的背後則是巨額的商業廣告在拉動。特別是白領趣味的媒體,它們事實上已不關心讀者的真實需要,他在悄然地改變著年輕人的生活觀念,培育著他們狂熱消費,享樂慾望的同時,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迎合廣告商人或跨國投資者的趣味,因為廣告收入已成為進入市場的傳媒的主要利潤來源。它在無情地將思想文化性和不具有市場號召力的傳媒擠出市場的同時,也以其對現實問題的拒絕觸動而獲得了"合法性"。事實上,它的意識形態宣傳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因此,一種隱形的支配正在形成新的文化"領導權",這也正是當下學界密切關注的"全球化"問題的表面形式之一。
因此,當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的危機在重建中得以緩解之後,我們所面臨的恰恰是一個被放大了的文化邏輯:即文化帝國主義試圖實現的全球一體化的文化統治。所謂"全球化"事實上就是美國化。這一逐漸實施的美國文化戰略,不僅引起了第三世界知識界廣泛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其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密切關注。所謂"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也正是在這樣一種語境下發生。因此,在重建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的過程中,對"文化帝國主義"和傳媒政治的警惕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水草和一串串水泡均是電子影像;某種程度上,電子影像甚至比真實的熱帶魚還要生動。對於現今的數碼成像技術,這不過一個微不足道的游戲。這時,人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僅僅企求賞心悅目,插上電源就夠了,一切繁瑣的事務均可以徹底免除。然而,如果電子影像不會生病或者突然死亡,也不會惹人憐愛或者傷心悲慟,這是否預示了另一個怪異的前景:電子影像是否正在篡改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自然對話?自然是否正在迅速地退後甚至消失?如果生存於愈來愈密集的人工符號之中,人類的命運是什麼?這些問題的壓力甚至會迫使人們重新想一想:熱帶魚的飼養是否還存在另外一些意義?
這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這個例子喻示了一個重要事實的浮現:電子技術成為一系列新型大眾傳播媒介的催生婆,這些傳播媒介形成的沖擊波正在打開生活的種種傳統界限,重新書寫一批著名范疇的涵義,諸如自然與文化,虛構與現實,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科學與神話,生與死,遠與近,進步與落後,權力與民主,財富與貧窮,如此等等。一批傳統界限的消失產生了一系列亦真亦幻的恍惚之感。對於親眼目睹電子傳播媒介歷史演變的人說來,技術與自然之間的分界依然清晰可辯;可是,如果下一代人心目之中的電話機或者電視機如同窗外樹木一樣"自然",與生俱來,那麼,二者不都是他們所置身的"現實"嗎?
迄今為止,電子傳播媒介已經積累了一大批意味深長的問題:電影給人們的視覺開啟了什麼?電影工業昭示了文化生產方式的哪些根本改變?城市人口每日耗費幾個小時的觀看電視節目?電視與教育、書籍以及兒童成長之間如何產生聯系?中等發達國家的電話普及率是多少?行動電話改變了哪些生活觀念?計算機聯網為金融活動帶來了什麼?網路精英是哪一代人的偶象?如何利用互聯網從事政治競選和發布商業信息?詳盡地搜集種種統計數據之後,人們驚訝地發現,電子傳播媒介已經進駐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並且形成一個巨大的網路。這個網路正在對社會的經濟、文化和行政組織產生深刻的改造。種種傳統儀式--例如,政治或者宗教聚會,師生授受的教育形式以及活躍在一個個村落的社戲--正在被電波、電纜、晶元和集成電路所摧毀。技術的力量正在清除這些文化儀式擁有的象徵符號。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人類身體的延伸;如果人類的身體因為媒介的配置而發生變異,如果人與機器的結合體正在形成某種新型的單元,那麼,這種身體與機器組織的社會必將放大和引申上述的種種變異。新技術的內化與文化的轉型同時發生。一些理論家甚至主張按照生物學的原則理解機械,某些機械正在跨越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界限。馬克·波斯特認為:"人類對於身體的機器復制過程已經到達這一時刻:人類正在以電腦和一般意義上的電子媒介交流系統對人腦進行一點一點的復制。一種智能性的機械身體如今已成為工業、科技和大學圈內許多人士夢寐以求之物。"這時,機械、電子技術與主體建構之間復雜的聯系必須得到正視。(1)電子傳播媒介對於主體的形成是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這個意義上,正面提出和闡述"電子文化"這個概念已經時機成熟。相對於印刷文化和紙張的社會,電子傳播媒介是否誕生了另一種文明?如果說,種種歷史湮久的遺址和古老的典籍還如此引人注目,那麼,無論如何,人們沒有理由對於即將進入的另一種文明視若無睹。
在大多數人那裡,電子傳播媒介的崛起通常被視為一種進步的標志。這不僅因為電影、廣播、電視或者互聯網相繼為大眾的日常現實製造了巨大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新型傳播媒介的問世往往是與進一步的民主和開放聯系在一起的。歷史證明,媒介的壟斷時常導致符號的壟斷;反之,符號的解放必然籲求媒介的解放。相對於報紙,電視顯然提供了一個遠為廣泛的公共空間。不同的性別、年齡、文化階層都可能圍繞電視形成種種共同體。電視分別被視為稱職的安慰者、孤獨者的伴侶、新聞中心或者良師益友。盡管如此,許多人仍然抱怨電視是一種單向的發射。電視仍然壟斷了信息的收集、組織、編輯、詮釋和發布。因此,計算機互聯網的出現再度激動了人們。許多人看到,計算機互聯網正在將這些權力歸還大眾。互聯網是無中心、無權威的。互聯網不僅最大限度地敞開了門戶,而且,互聯網的特徵是大眾與傳播媒介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