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俞大猷,一個被忽視的民族英雄,為何在歷史上存在感不強
提起民族英雄,有些人可能會說是岳飛、鄭成功或者是戚繼光等人,但是與戚繼光同時期的俞大猷卻總是被人忽略。俞大猷福建泉州人,是明代的抗倭名將,同時也是是偉大的軍事家、詩人和民族英雄。
縱觀他的一生,都在與倭寇作斗爭,而且戰功累累,他訓練出來的“俞家軍”戚繼光的“戚家軍”並稱為“俞龍戚虎”。他雖然戰功顯赫,但是還是遭到了無情的打壓,甚至是經常被彈劾和免官。
俞大猷幼年放棄學業,因志在報效國家,自幼習武,練就了一身本領。但是他又將功名看的極輕,只顧悶頭干大事。傳說他曾經獨自一人打上南少林,挑戰棍房和尚,整個少林都沒人能夠打敗他,除了格鬥技能外,其兵法韜略也是天下一絕,可是為什麼就沒有名滿天下呢?
首先,看對比。明朝嘉靖年間飽受倭寇侵擾,而當時的明朝有三大抗倭名將,分別是戚繼光、俞大猷、譚綸,論功勞當然是戚繼光最大,其次俞大猷,最後是譚綸。
戚繼光與俞大猷第一次協同作戰是在岑港,當時戚繼光屬於中央,俞大猷則是地方性的軍事長官。
因為俞大猷在岑港久攻不得,雙方士兵早已筋疲力盡,而這時半路而來的戚繼光在一個月之內就拿下了岑港,這時世人都知道了戚繼光,而殊不知,那也是因為之前俞大猷已經做足了前期鋪墊,只需要再加加勁就能攻破,最後還是戚繼光收獲了名聲。
如今的崖州還有武平等地,還俞大猷祠堂在受人供奉,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像俞大猷這樣的民族英雄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其實當我們拂去這些塵埃,去探究內部的光芒,能看到這些英雄無數的閃光點,那些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將軍,大英雄,我們一定不會忘記他們!
② 同是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功勛卓著,為何名氣卻沒有戚繼光大呢
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的名將,因為抗擊倭寇在大眾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其實歷史上與他一樣厲害的還有另外一個將軍,他就是俞大猷[yóu]。
俞大猷出生於明朝中期福建泉州,與戚繼光處於同一個時代。他很早的時候就成為王宣、林福的徒弟,跟著他們一起學習《易經》。然而由於俞大猷的家庭困難,只好選擇放棄自己的學業,繼承父親的世襲職務。明朝規定軍職必須世襲,按照規定俞大猷家裡每一代都得有人當兵,到了俞大猷這一代就是他了。
俞大猷一生的征戰經歷十分的豐富,守備汀州,平定恩施的叛亂,征討反叛的瓊州黎民。然而最出名的是他征討倭寇的戰斗。由於嘉靖皇帝統治的後期沉迷於修道,對朝廷的事情並不關心,所以權力都被嚴嵩這個奸臣給掌握了。
③ 明代大將俞大猷,真的曾經單挑了少林寺嗎
俞大猷少林寺之行說不上是單挑少林,他作為朝廷命官和明朝著名的抗倭將領,來到少林寺只是為了探訪少林武學。而且他只是觀看了少林和尚的劍法演練,並沒有與其交手,後來還在少林寺住了一段時間,把過去古人的劍法真訣傳給了少林和尚,這些都記錄在他所寫的《正氣堂續集》等書里,所以俞大猷並沒有單挑少林寺,而是探訪了少林寺、了解了當時的少林武學。
探訪少林寺後來俞大猷聽說河南少林寺的劍法絕技非常神妙,就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探訪少林。少林寺聽說俞大猷來了,就挑選出劍法最高超的一批和尚出來演練給俞大猷看,俞大猷觀看後對少林主持小山上人說:“少林寺雖然以劍法高超聞名天下,可時間過去太久已經名不副實了,劍法真訣都已經失傳了。”小山上人就求助俞大猷,希望他能把古人的劍法真訣傳給少林,俞大猷當即答應,並說傳授劍法並非朝夕之事。後來他就在少林寺住了一段時間,把劍法真訣傳給了少林。
④ -抗倭名將俞大猷的故事
王紅娟收集整理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雖然俞大猷身上背負了那麼多的符號,但俞大猷最值得人稱贊的還是他在抗倭方面的貢獻。俞大猷一生都在與倭寇作戰,保護了沿海人民的安全,戰功赫赫,帶領一支俞家軍縱橫海陸,甚至達到了敵人一聽見俞家軍就被嚇退的地步。
俞大猷最早跟隨王宣、蔡清等人學習《易》學,後又拜師趙本學慣用《易》推演出來的兵法,之後又跟隨李良欽學習劍術。這些早年的學習,為他後來抗擊倭寇打下了強而有力的基礎。俞大猷此人對倭寇有極為清醒的認識,但是當時的明朝政府像俞大猷這么清醒的人還是很少的。
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領軍功,但俞大猷卻從來不會計較,仍舊全力打擊倭寇。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舉舉人,成為千戶,奉命守御金門。當時倭寇時常作亂,頻繁劫掠百姓商人,沿海百姓深受倭寇之害。俞大猷知道這種情況後,給自己的上司上書請求繳寇,哪知道卻反被監司革職。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軍大舉攻略山西,皇帝下詔選舉天下勇士,俞大猷於是自薦。此次推薦雖然沒有得到抵禦蒙古的機會,但是俞大猷得到了毛伯溫等將軍的賞識。後來毛伯溫用俞大猷為汀漳守備,俞大猷多次擊破海賊康老,俘斬三百餘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揮僉事。
嘉靖二十六年,譚元清在新興、恩平一帶屢次叛亂。俞大猷受上書任命,平定叛亂。俞大猷接受命令之後,並沒有立刻出兵強行鎮壓,而是找到叛軍的各部首領,好言相勸加上武力威懾,讓他們知道厲害。後來又斬殺了他們當中武藝極為高強的蘇青蛇,俞大猷憑借自身武力斬殺蘇青蛇的舉動,讓眾首領見識了俞大猷的厲害。於是好幾個首領接受了俞大猷的招降,最後俞大猷不費一兵一卒,平定新興、恩平的叛亂。
嘉靖二十八,俞大猷為備倭都指揮,平定了范子儀叛亂。同年瓊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諸部共同反叛。俞大猷接受歐陽必進調令前往鎮壓,殺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隨後單人匹馬去與黎民約定,建立市鎮,用治理漢人的方法治理黎民,海南一帶得到安定。
明朝中後期,倭寇的禍亂極為嚴重,特別是嘉靖朝後期,倭寇屢屢造犯,侵害人民財產,一時稱為倭患。
嘉靖三十一年,倭寇進犯浙東一帶,攻破寧波、紹興、松陽等地,勢如破竹。倭寇進犯的消息傳到朝廷,世宗下令俞大猷前往絞殺。俞大猷率軍前往,先是逐個擊破倭寇,隨後又在海上擊破倭寇,焚燒倭船五十多條。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侵犯福建的倭寇又猖獗起來,福清、福安、寧德相繼失守。這一年冬天,晉江的永寧衛城也告失陷,自「福寧(霞浦)至漳泉,千里盡賊窟」。
永寧這座衛城,建於明初,城牆高達6米多,內有水關淘,外挖護城壕,城中10萬戶人家,是一座非常堅固的城池。沒想到衛城指揮王國瑞貪色瀆職,當倭寇進犯永寧時,王國瑞竟然在花街柳巷飲酒作樂,醉舞歌伎。。倭寇乘虛入城,到處燒殺姦淫,城中屍橫遍地,慘不忍睹。這時抗倭名將俞大猷任福建總兵,正在興化(莆田)一帶抗擊倭寇,准備收復失地,沒想到堅固的永寧衛城也失守了。這永寧衛城是閩海門戶,一旦落入敵手,它所轄下的金門、福泉等五個御所以及深滬、祥芝、圍頭三個巡檢司,都有相繼陷落的危險。俞大猷決定趁倭寇立足未穩之際,給敵人一個致命的打擊。於是,他一面傳令將王國瑞拿力,一面命令閩海水師由海路截擊,堵絕倭寇敗逃之路,自己則統率一支精悍軍隊,日夜兼程,奔赴永寧。
他這次揮軍南下,正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同倭寇進行戰斗。當軍隊迅速南進抵達距永寧城數里外的桿頭寨時,已近黃昏,俞大猷命令士兵暫時休息。這時,探子來報,城中的這股倭寇性情驕橫、殘暴,白天燒殺掠奪,模行無忌,但是一到夜晚就龜縮在巢穴里不敢出來,他們的駐地養了兩只十分兇悍的狼狗在門外看守。俞大猷掌握了這些情報,立刻想好了殲敵的計謀。他命令管制兵械的軍需官,立即打制兩根4尺多長的鐵鉤。這鐵鉤一端有圓圈可握,另一端有三個翹向各方的極為尖銳的小鉤。又叫伙夫加工煮制了一大籮筐香噴噴的牛肉。一切准備停當,俞大猷親自選派50名剽悍、機靈的士兵,帶上隨身武器和鐵鉤、熟牛肉,有幾個人身上還揣著松香、硫磺等引火物品,趁著朦朧的夜色,潛入永寧城中。俞大猷則統率著大軍埋伏在城外。
再說這50名剽悍的士兵,由兩名小校帶領著,分成兩路,由西門小心摸進,直逼倭寇首領盤踞的城隍廟。這時已近二更時分,為首的兩名小校,各執一根鐵鉤,又帶了幾斤熟牛肉,躡手躡腳地摸近城隍廟。一到廟帝旁,兩人把兩地牛肉扔在廟門外,狼狗嗅覺靈敏,一下子便聞到牛肉的香味,爭相跑了過來。但這兩狼狗非常機靈,左聞右聞,聞了好一會兒,大概斷定牛肉中確實沒有毒葯,才一口咬下。兩小校一看狼狗上鉤了,就一邊往後退,一邊繼續往地下扔牛肉。兩只狼狗追著牛肉,一步一步被引離城隍廟,一直把狼狗引到荒坡蒿草叢邊,兩名小校躲進蒿草叢中,把掛著熟牛肉的長鐵鉤從草叢中伸出,狼狗吃得嘴饞,已無戒心,一下子便把牛肉咬住。一個小校把手中的鐵鉤使勁一拉,小鐵鉤就緊緊地把狗的嘴巴鉤住,狼狗還沒來得及叫出聲,埋伏在一邊的士兵一躍而上,一把鋒利的匕首插進狼狗的咽喉。另一個小校也用同樣辦法同時解決了另一隻狼狗。兩只狼狗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了。小校輕輕地擊了幾掌,埋伏在周圍的其他士兵,一個個靠攏過來,一起摸向城隍廟。
這城隍廟牆高門固,難以進入。大家正在無計可施之時,一個士兵突然發現東牆邊焚化冥紙的「金亭」的灰土裂開一道寬寬的縫隙。這士兵靈機一動,用手中的匕首把裂縫兩邊的灰土慢慢颳去,里邊是用磚頭砌成的。其他士兵也過來合力刮灰,然後把磚頭一塊一塊地抽出,不多久,一個數尺大的洞口出現了,一個士兵首先跳進去,摸到廟門邊,從懷里取出一小瓶花生油,往門軸上、門閂上滴了幾滴,然後輕輕地把門打開,門外等候的士兵一個接一個地輕輕進入廟里。廟中一片漆黑,倭寇鼾聲如雷。俞家軍的士兵們像天祿一樣降臨到他們的身旁,輕快而又熟練地把倭寇脫放在床頭,椅子上和掛在牆上的衣服換上,然後把自己脫下的軍服放在原先放置倭寇衣服的地方。一切准備停當,大喊一聲「殺」,喊聲如雷貫耳。倭寇從夢中驚醒,倉皇應戰。有的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睛,鋒利的匕首已經插入胸膛;有的被砍傷,沒有立刻斃命的,像豬一個嚎叫著;幾個睡在屋角的倭寇,驚醒之後,負隅頑抗,但哪裡是俞軍勇士們的對手,一個個都成了刀下之鬼。那些睡在東、西、廂房的倭寇,被喊殺聲驚醒,慌亂之間穿上明朝的軍服,妄想逃跑。倉皇之間來不及辨認,看到穿倭寇軍服的俞軍士兵,以為是「自己人」;而見到穿明朝軍服的倭寇,以為就是「敵人」。於是,俞軍殺倭寇,倭寇也殺倭寇。這里,大殿中、天井下、廂房裡,污血飛濺,賤屍遍地。倭寇的首領及手下六七十人全部被殲,無一漏網。
收拾了城隍廟里的倭寇,俞家軍的士兵們,一面繼續搜索城隍廟附近民屋中的倭寇,一面在西邊城樓上堆起松香、硫磺和雜草乾柴,燃起一堆熊熊大火。埋伏在城外的俞家軍看見火光,知道城裡已經得手,立即奔殺進城。那些散居在民屋裡的倭寇,慌忙逃往海邊,搶了三條漁船,妄圖逃到外海,繼續作惡。當俞大猷帶領著軍隊追到海邊時,這些倭寇已經上了船,駛離海邊半里之遙。相傳,當時俞大猷振臂一呼,吼聲頓時化作狂風,把附近鰲山上的一塊巨石捲起,巨石飛墜到海中,不偏不倚,把倭寇乘坐的一條木船砸得粉碎,一船的倭寇葬身海底。這里,埋伏在附近的閩海水師的兵船也趕到了,截住去路,把准備逃跑的另外兩條船上的倭寇全部殲滅。
這次襲擊出奇制勝,全殲敵人,全軍上下歡聲雷動。凱歌聲中,那塊巨石又乘風飛回,輕輕地落大臨海的山坡上。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俞大猷在告別永寧的父老時,揮筆在這塊巨石上寫下「鎮海石」三個字。至今,「鎮海石」依然屹立在永寧海邊,如同一位忠勇的武士永遠鎮守著祖國海疆。俞大猷和他的俞家軍也就如同威震海疆的巨石,永遠屹立在人們的心中。
兩年後,倭寇占據寧波普陀,俞大猷再次率軍前往絞殺,因為倭寇的突襲,俞大猷等人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武舉人火斌等三百人被殺,俞大猷獲罪,後來吳淞殺敗倭寇後,才得以功過相抵。
俞大猷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了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官授平蠻將軍,死後被追謚為武襄。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後人將俞大猷生平所作詩詞等編匯成《正氣堂集》。
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俞大猷連續上疏三次,請求告老還鄉。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77歲。俞大猷去世之後,朝廷追贈他為左都督,謚武襄。
⑤ 俞大猷是什麼人有過什麼作為
俞大猷(1504-1580年)福建晉江人。字志輔,號虛江,出生於洛江河市,是明代著名愛國將領、抗倭民族英雄、武術家、棍術大宗師,官至都督同知。他與戚繼光齊名被稱為「俞龍戚虎」。
俞大猷出身於下級軍官家庭,祖籍安徽鳳陽,始祖俞敏跟從朱元璋打天下,以開國功臣襲泉州衛百官,至其父俞元贊已歷五代。
俞大猷少時,家境貧困,經常斷炊,依靠母親楊氏編發網和親友資助,維持生活和讀書。他勤奮學文習武,勇敢機敏,在清源山下讀書時,常獨自一人在清源山虎乳岩攀援上下,鍛煉靈活的手腳。
俞大猷當秀才時,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門徒王宣及軍事家趙本學為師,學習《易經》與兵書;向精通荊楚長劍的李良欽學習劍術。父親死後,他棄文就武,承襲百戶官世職。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參加全國武舉會試,寫了一篇《安國全軍之道》的策論,深受兵部尚書毛伯溫的賞識,榮獲第五名武進士,授任為守衛金門、 同安一帶,放糧救濟飢民,被稱為「俞佛」。
俞大猷一生戎馬舟楫,最主要功績是領導抗倭斗爭,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擾浙東,北竄蘇南。他配合戚繼光、鄧城等將領,用福建樓船在浙東、蘇 南大敗倭寇,消滅敵兵四五千,擊沉敵船140多艘,徹底平定了蘇浙倭患。他抗倭 有功,被提升為蘇浙副總兵,後任浙江總兵兼暑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奠性格則毅沉著,豪邁樂觀,不知憂苦。在浙東的一次海戰中,突然風浪狂作,天昏地暗,船隻幾乎傾翻。軍士因此斷炊兩天,號哭不已,副將湯克寬大呼 「海神保佑」,拚命許願。俞大猷卻不求神插佛,巋然自若地對湯克寬說:「我平生無所憂掛,今天如能與你一起溺海,了卻生命,無負大業,是最痛快的了!」
須臾風平浪靜,安然無恙。湯克寬很佩服他的膽略,遂拜他為師。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興化。朝遷提升俞大猷為福建總兵,戚斷光為副總兵,隸屬閩浙叫督譚綸指揮,會同剿倭。譚綸命令戚斷光、劉顯、俞大猷分別率領三路大軍,會攻倭寇於平海衛,殲敵2200多 人,並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勝利光復了興化城。
其後,俞大猷又在晉江沿海殲滅倭寇,據傳,一次他化裝潛入安平衛(今安海 鎮)倭穴,偵察敵情,遇到倭寇 正在宰殺從民間搶來的牛羊,大開宴會。倭酋座們喝得酩酊大醉,營木欄中還關著許多尚未宰完的牲畜。
俞大猷便派一個勇敢機智的隨從,乘倭寇醉得東歪西倒之時,從木欄中抱來一隻羊,縛起倒掛在大鼓的前面,讓羊掙扎,踢動大鼓。倭寇以為明兵劫營,頓時大亂,自相殘殺,鄉兵趁機殺進敵營,全殲倭寇。
又一次倭寇攻佔永寧衛,養著兩只兇猛的軍犬,警衛營盤。他帶領士兵,喬裝百姓,深夜潛入敵營,在鐵鉤上掛上香牛肉,先誘軍犬爭搶牛肉上鉤而殺,然後帶兵沖殺敵營。
倭寇潰亂,爭相登船從海上逃竄,俞大猷率軍在永寧衛海口一塊大石旁全殲敵寇。後來,俞大猷親自在這塊石上題勒「鎮海石」三個大字 。俞大猷多才多藝。
嘉靖年間,他親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棍法(後世稱「俞大猷棍」), 使少林棍法豐富並得以繼傳。他創造一套用僂船殲滅倭寇的海戰戰術,還發明了一種陸戰用的獨輪車。他精通六經,博學宏文,著有《正氣堂集》30卷,棍術經典《劍經》,堪稱明朝一代儒將 。
⑥ 與戚繼光一起殺倭寇的名將俞大猷為何不為人知
一說到抗倭名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抗倭英雄戚繼光。那作為同一時期的名將俞大猷為何更少人所知道呢?
首先我們介紹下名將俞大猷,俞大猷在世七十多六歲,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著作。
那為何俞帥少為認知呢?七哥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戚繼光的戚家軍風頭蓋過了俞家軍。名將譚綸曾這樣評價俞大猷「節制精明,公不如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所以就帶兵治軍而言,戚繼光的戚家軍紀律更加嚴明,賞罰更加嚴厲。並且戚家軍有專治倭寇「鴦鴛陣」,在抗倭戰斗中效果明顯,戚繼光帶兵打仗更具有代表性。
第四、戰功不如戚繼光。俞帥除了抗倭戰爭之前,還參與了很多對內戰役。這些都是民族內部矛盾,而戚帥則主要貢獻就是在抗倭戰爭中,雖然後面參與了北御韃靼的戰役但是基本上沒什麼打仗。所以在民族大義上來說,戚繼光更利於宣揚我們民族精神。
⑦ 有著「俞龍」之稱的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下)
在前面的文章中嘿小鼬跟大家講到,明代抗倭名將領兵在普陀山擊敗倭寇,倭寇只得向北逃竄,可是遭遇失敗的倭寇被沒有放棄對於東南沿海地區的侵擾,而是轉由河港騷擾蘇州、杭州、嘉興等地。俞大猷果斷根據地勢情況,利用內河戰船打擊倭寇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嘉靖35年,倭寇再一次侵犯嘉興,俞大猷親率主力再加上手下參將的配合,在王江涇(今嘉興北),大破倭寇,史書記載此戰斬敵兩千,倭寇溺死者更是不計其數,被譽為「自有倭患來,此為戰功第一」,可是正當抗倭事業如火如荼之時,俞大猷因為上書言事,而受到嚴嵩一黨的打擊被降職。結果倭寇再次趁機作亂,甚至一度威脅到明朝的留都南京。幸虧朝堂之上的正直之士為俞大猷抗辯,俞大猷再次被任命為浙直總兵。
那時倭寇內部出現內訌的情況,俞大猷抓住這個機會襲擊倭寇頭目之一的徐海,一戰便斬殺倭寇1600餘人,徐海也投海自盡。隨後倭寇的頭目王直先是被誘捕下獄隨後又被處死,他的余黨占據浙江岑港,揚言要為王直復仇。俞大猷和名將戚繼光兵合一處攻打岑港,倭寇不敵四散潰逃。當時抗倭的最高負責人胡宗憲認為讓倭寇出走更為有利,於是沒有派兵追擊,可是這件事情卻被人彈劾,胡宗憲卻說這是俞大猷的主意,嘉靖皇帝大怒俞大猷被關入大獄,後來經人搭救雖然說免了牢獄之災,但是被發往北部的大同任職。
正當俞大猷在大同「戴罪立功」的時候,東南沿海的倭寇再次開始侵擾四方。史書記載「福寧至漳泉,千里盡賊窟」。嘉靖41年11月,倭寇攻陷興化(今福建莆田)的府城,這是 歷史 上第一次有府城被倭寇攻佔,結果興化被倭寇洗劫一空。福建形勢緊張,不得不向明廷求援。
此時俞大猷再次進入到了嘉靖皇帝的視野當中,被任命為福建總兵,立即前往福建領導抗倭戰斗。自此俞大猷開啟了他人生中抗倭事業的第二階段。
俞大猷認為興化被攻佔事屬重大,不僅威脅福建,如果處理不好還會影響到江浙廣東,於是他上書請求 「各省皆當出兵輸糧以共滅此寇,以彌後來之禍也」 ,在得到明廷的首肯後,當時身處浙江的戚繼光立刻招募萬余民兵加緊訓練,俞大猷也在漳州招兵6000人。
時間來到了來年的4月,俞大猷、戚繼光以及廣東的援兵在興化會師,由戚繼光負責中軍,俞大猷負責右翼、廣東援兵負責左翼,三股明軍奮勇殺敵,戚繼光率先登上城樓,左右兩翼也在隨後跟上,這一戰殺敵2200人,救出被倭寇脅迫的百姓3000人,興化城也被成功收復,此後福建沿海的倭患就被基本平息。
倭寇在福建遭到重創後,便轉移到廣東沿海一帶繼續作亂,嘉靖43年也就是公元1564年,由於抗倭形勢嚴峻,俞大猷受命擔任廣東總兵。在到任之後一方面積極修造戰船,另一方面招收當地的農民軍和礦工武裝充實到俞家軍之中。俞大猷在廣東海豐大戰倭寇,在海豐大德港打得倭寇全線潰退。潮州惠州一帶的兩萬名倭寇基本上被消滅。當時與倭寇相互勾結的漢奸吳平勢單力孤,便假意投降。沒過多久,吳平看準時機再次糾集數萬之眾,數百艘戰船,以南澳為根據地劫掠沿海。
嘉靖44年,俞大猷率領水兵,戚繼光率領陸兵聯合向南澳進攻,吳平大敗 ,逃往雷州 、廉 州。俞大猷派部將繼續追擊,吳平再次向廣東逃竄。一年後吳平招集殘部,率戰船30艘本想逃入安南(今越南)境內,但在明軍發現後徹底殲滅,吳平本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海自殺。自此長時間威脅明朝沿海地區的的倭寇之禍,就此基本平定。明萬曆7年公元1579年,縱橫沙場46年的俞大猷,以76歲的高齡離世。明廷追贈其為左都督,特賜謚號武襄。
俞大猷為將一生十分愛惜人才,他多次為朝廷舉薦賢才,他在練兵時提出「練兵必先練膽,練膽必先教技,技精則膽壯,膽壯則兵強也。」可以說這種練兵思路不但在當時將俞家軍鍛造成了一隻勁旅,還深刻地影響了後世。俞大猷為人性格耿直,從不迎合權貴,這也成為他仕途坎坷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即使是遭人誣陷身陷囹圄,他也始終保持住了年輕時從軍報國的初心。
俞大猷除了領兵打仗之外,他個人更是一位文武全才,在武功方面他曾經上少林寺切磋武藝,以一人之力連續戰勝少林多位武僧。
此外他還著有《劍經》一書,裡面詳細記述了棍法以及長兵器的用法,就連戚繼光也贊嘆道: 「千古奇秘盡在於此,近用此法教長槍收明效,極妙!極妙!」
在「文」的方面俞大猷酷愛寫詩,其中有很多都是用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以及自己的雄心壯志。他在《詠牡丹》一詩中就寫到 「閑花眼底千千種,此種人間擅最奇。國色天香人詠盡,丹心獨抱更誰知。」 後人更是將他的詩作整理成集,取名為《正氣堂集》。清代名臣張廷玉曾經評價俞大猷 「大猷為將廉,馭下有恩。數建大功,威名震南服。」 這就是與戚繼光並稱「俞龍戚虎」的抗倭名將俞大猷。
⑧ 俞大猷的棍法_俞大猷的棍法有多厲害
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將、 軍事 家、 武術 家,而俞大猷的棍法也是相當出名。那麼俞大猷的棍法有多厲害?下面是我為你搜集俞大猷的棍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俞大猷的棍法
俞大猷有一套專門的棍法俞家棍並著於《劍經》中。俞家棍的動作剛柔兼用、靈活百變、威武勇猛的特點,為今後棍法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俞大猷師從於李良欽的荊楚長劍,又得到趙本學奇正之術的真傳,加上他常年在外抗倭的實戰 經驗 ,不斷積累和總結,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俞家棍法,在實戰中又加以完善,在抗倭戰爭中表現出了重要的作用。少林棍的棍法也是由俞大猷所傳授,被稱為“俞家少林棍”。
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在南征時聽聞河南少林寺有神傳劍技,想一睹為快,因此造訪了少林寺。在俞大猷看後,他對少林寺的劍法大為失望,告知方丈說:“少林棍法因傳久已經失去了它的真訣。”小和尚們聽了之後便想要向俞大猷學習真正的棍法,俞大猷告訴他們,這些真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需要經過數年的苦練才能悟出裡面的真理。
於是,眾僧推薦了兩名年輕而又有膽識的人跟隨俞大猷南征並且學習棍法。在南征的過程中俞大猷隨時隨地傳授棍法的要領,二人在軍營中也在不斷的學習,一邊殺敵,一邊學武,進步非常之大。隨軍三年,便學到了高超的棍術,此外還學到了輕功等武技。然後回到少林寺,將所學的棍法傳授於眾僧,學習的人非常多,武技精湛的人也有近百人,從此俞大猷的棍法一直流傳至今。
俞大猷怎麼讀
猷( yóu), 歷史 上曾是“猶”的異體字,讀音也與“猶”字相同。後來,“猷”與“猶”字分化,“猷”字有“記錄”“謀略”等意思,而“猶”則是“猶豫”“猶如”的意思,兩者的意思也有很大的不同。
猷的部首是犬,總的筆畫有13畫,根據出處不同,猷的漢字字義就有很多種。一個種意思是“計劃;謀劃”,出自《書·盤庚上》的“聽予一人之作猷”。第二個意思是“道;法則”,出自《詩·小雅》的“秩秩之猷”。第三種意思是“功業、功績”,出自《睢州志·藝文》的“黻黼楓猷,爭光日月”。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人物的名字中帶有“猷”字,俞大猷就是其中一個。俞大猷,晉江人,明代抗倭名將,著名的軍事家和武術家,偉大的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都在抗倭,為保衛國家的安全而兢兢業業。他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戰無不勝,能把敵人嚇退,為明代掃平了多年作亂的倭寇。
俞大猷盡管戰功赫赫,但他常被他人誣陷而被免去官職,有時自己的軍功還被其他人給冒充,但他並沒有憤怒,一心只為明朝,仍然全力抗擊倭寇。俞大猷在作戰中發現善於敵人的缺點,當倭寇只善於陸戰的時候,他就訓練了一批海上的軍隊,與倭寇在海上進行戰斗,結果是倭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當他發現倭寇擅長騎兵時,他便發明了獨輪車的方法,在大戰中把獨輪車與騎兵相結合效果顯著。
俞大猷與戚繼光聯系
明朝有兩位軍事家和武術家,他們在當時被稱為“戚虎俞龍”,都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為明朝的安定而努力,這兩位戰功顯赫的大將便是俞大猷和戚繼光。
二人經常一起對抗倭寇,一塊保家衛國,經過長時間的朝夕共處,他們會有很多的共同點,當然他們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因此也會有很多的分歧和不同點。
先來看一下兩人的共同點。這二位的家世、經歷、功績、著作均差不多。兩人均出生於習武家庭,戚家的名望稍微高於俞家;均有過軍旅的生涯;主要的戰績都是抗擊倭寇,為邊疆的安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職位處於同一個等級;都喜歡讀書和寫文章,能文能武的儒將。
他們也有許多的不同之處,其中的軍事思想就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關於治軍方面的思想,戚繼光賞罰分明,紀律嚴格,士兵沒有一個是不聽從 命令 的,俞大猷主張賞在先,罰在後,關心民生,治兵重節度。其次,對於練兵方法的不同,雖然兩人都強調練兵先要練膽,不過俞是從練技藝入手,戚是練心入手。
另外,關於軍備思想的不同,俞要求的是精兵利器,他把原來兩個士兵吃的糧食改成給一個士兵,來提高部隊的質量。但戚更注重實效的問題,他認為解決問題的要害才是最重要的。總體來講,雖然他們的不同之處非常多,但他們的目標都是同一個,就是報效祖國,為祖國清除憂患,確保邊疆的安全。
猜你喜歡:
1. 洪拳和紅拳的區別
2. 抗倭名將俞大猷和少林棍法
3. 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
4. 歷史上俞大猷的簡介
⑨ 抗倭名將俞大猷戰功赫赫,為何名聲卻不如戚繼光
明朝時期的日本處於十分貧窮的狀態,尤其是當時的財產和官位繼承製度,實行長子繼承製,長子以下的男子幾乎一無所有。這樣,這些沒有財產和官位的貴族子弟便在社會上流浪,這些人後來被稱為日本浪人。由於中國的海岸線漫長,不易集中兵力布防,日本浪人就糾集了許多人前來進犯,這些人驍勇善戰,時而陸地,時而海上,難於圍剿,因此形成了中國明代東南沿海二十多年的倭患。在這場抗倭的斗爭中,涌現出了許多英雄將領,俞大猷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重文輕武的傳統下,武官的戰績往往取決於廟堂筆墨,武將若想獲得晉升,就不得不依靠以文官為主的權貴集團。年輕的戚繼光懂得人情世故,心思活絡,情商極高,哪怕他再無奈,他也會在抗倭之餘,打點人情世故。俞大猷本身性情耿直,從不肯委曲求全,也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只求實質性建功立業,常常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實現自己的抱負。
俞大猷打仗有過失利,常常受朝廷懲處,還被打入大牢,普通百姓不明就裡,以為他是“罪有應得”,與一直順風順水、解民於危難卻沒有任何“負面新聞”的戚繼光相比,在老百姓眼裡,自然要略遜一籌。
俞大猷常常有功無賞,有過則必遭嚴懲,處處受制,動輒得咎,仕途布滿荊棘。他一生四為參將,六為總兵,有過七次受辱,四次貶官奪蔭,一次逮捕下獄的曲折與坎坷。相較而言,戚繼光的官運可謂一帆風順,似乎處處都有“貴人”照應,即使出現過失,也有人出面替他遮擋掩飾,總能化險為夷。
這也就導致了俞大猷的名聲不如戚繼光的原因了,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關系,仍舊惺惺相惜,相處融洽,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從未發生過節,是一對忘年之交。兩人還在廈門萬壽岩潮音洞前的巨石崖壁上一同題刻和詩,詩壁至今猶存。在殲滅徐海、進剿平海衛等重大戰役中,他們聯手御敵,總是密切配合,屢建奇功。
俞大猷是一位廉潔的將帥,對部下頗有恩惠,數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他負有奇節,以古代賢人豪士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謀略而後征戰,眼光遠大,不貪近功。忠誠為國的精神老而彌篤,所到之處屢有大功。武平、崖州、饒平都為之立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