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楞嚴經如何可以明心見性
擴展閱讀
怎樣把數據統計到一張表 2024-09-26 21:19:59

楞嚴經如何可以明心見性

發布時間: 2022-01-18 23:00:46

❶ 如何修行才能明心見性,開悟

可以聽經聞法,特別是大乘經典。佛講法就是開示眾生,令眾生悟入佛的知見,你悟入佛的知見了,就是見性了,開悟了。怎麼悟入?你聽懂了,明白了,就是悟入了。實際上就這樣簡單。你見性後再修,就不一樣了,那是悟後起修。其實在你悟入的當下,你就已經「脫胎換骨」,好像換了腦子,你的世界觀等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你都悟入佛的知見了,你就是個佛腦袋了,不是凡夫的觀念了,已經成就了。但是呢,人還有習氣,有毛病,有煩惱,要修行。但是比起沒有開悟的人,你好修多了,因為你擁有大智慧了,可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句是個比方,就是那個意思。
那麼沒有開悟的人呢?他也修,但是幾乎不可能成佛,因為沒有開悟,就好像摸石頭過河,就像在黑暗中前行,也許可以摸到目的地,某個瞬間,唰,開悟了,一下子看到光明了,不過這也是小概率事件,因為可能摸錯了,可能中間輕而易舉被干擾而前功盡棄了,也可能走向反面入魔了。但是開悟的人,一個真正明心見性的人,他開悟的時候就見到光明了,他的修行就是朝著光明的地方走過去而已。所以《楞嚴經》說,「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好像順著風揚塵般簡單。所以明心見性很重要,沒有開悟的人,就像《楞嚴經》說,「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本明」就是本有的性光,明心見性就是明了自己本來的真心,自性,眾生迷昧不知,就算每天終日苦行,還是不能成就,還是入六趣,也就是六道輪回。
聽經聞法能開悟成就,特別是大乘經典,你看六祖是聽了五祖講的《金剛經》開悟的,永嘉大師是讀《維摩詰經》開悟的,阿難是聽佛講《楞嚴經》開悟的,甚至你福至心靈,某位高人一句話就讓你開悟了,這樣的公案也很多。當然,要到福至心靈,也是根基非常好或者有修行做基礎的。還可能某位高僧講了一番法,你聽懂了就開悟了,佛經上就記了很多,佛在說法,說著說著,一些人證到了什麼什麼果位,就是那個時候聽懂了,提升了。
怎麼開悟呢?如何明心見性?有道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妙法蓮華經》這兩部經典是究竟了義的經典,對於我們末法眾生來說,尤其《楞嚴經》很重要,前面幾卷一直在講什麼是真心本性,要我們明心見性,要不怎麼說開悟的楞嚴呢,無怪乎佛說《楞嚴經》先滅,因為《楞嚴經》是試金石,是照妖鏡,是降魔杵,是佛的真身,是正法的代表,是佛教的骨髓、開悟的寶典,天魔外道恨之入骨。所以我建議你學習《楞嚴經》、護持《楞嚴經》、弘揚《楞嚴經》和《妙法蓮華經》。我開始也是自學《楞嚴經》,通讀過多遍,也看過一些註解,雖有收獲,卻還是沒有很明白,直到接觸到上印下廣法師的講法開示,也沒有聽很多,怎麼說呢,感恩印廣法師,天大的恩!印廣法師有講《楞嚴經》《法華經》《彌陀經》《心經》的視頻或者書籍,網上可以搜到,不要輕忽視之!

❷ 明心見性是什麼樣楞嚴經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銷,成圓明凈妙,
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阿彌陀佛。合十。
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阿彌陀佛。合十。

❸ 能看懂楞嚴經就明心見性誰說的

  • 這個不必懷疑,「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圓覺經),看懂了就是覺悟了,如果你覺得自己看懂了卻沒有受用,那麼可能你其實並沒有真正看懂。法華經也說,佛來世間是因一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既然說開,便是本有,你本有如意寶珠,自己並不知道,指示給你看,你知道了,就是得了,其實無得無失。悟了,就是知道了,明白了,明白了,就是入了,入了佛知見地,就是說,你的知見和佛是一樣了,就是見性成佛了。不過呢,還不圓滿,要想和釋迦牟尼佛一樣的極果如來,還要繼續修行,但是的確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的功德非常大,可以不入輪回了,起碼不下三惡道了。前提是,真正看懂楞嚴經,開悟的楞嚴,楞嚴經是究竟了義的經典,是佛之知見,真正看懂,絕然明心見性。

  • 其實在經典中有例子,摩登伽女根本沒有學過佛法,聽佛一席話,證到三果羅漢,再聽完文殊菩薩的偈誦,證到四果羅漢,而佛的弟子呢,「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瞭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游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恆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凈。」 你看這一段,與會多少人都明心見性了,「皆得本心」就是明心見性,而「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游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我前一段講的就是這個意思,這里說的家,就是我們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了,就是看到家了,悟後進修就是回家、成佛。

❹ 如何明心見性

開悟楞嚴直接示,明心見性妙蓮花
會相歸性不二門,在性見相正遍知
若要頓悟用誠心,不離正法一席聞
大乘菩薩聞思修,了義成就佛知見

http://www.tudou.com/listplay/vTLlczVbhsY/S8_ELOfPg6Q.html
印廣法師,過五關斬六將當下證菩提。

❺ 佛能讓人明心見性,怎麼才能做到呢佛說每個人都有佛性,為什麼我感覺自己就沒有呢

佛祖對眾生開示8萬4千法門,眾生絕大多數大多不能即生成佛,故最後阿彌陀佛以其大悲願力,開示了一個特別法門----凈土法門,三根普被。所以善導大師說:「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大乘佛教從龍樹菩薩起,判為難行道與易行道。凈土宗,是易行道,只要信願行,根本在信,有人只是在臨終時才遇善知識開導,信阿彌陀佛救度,就往生極樂,不再輪回六道;
而其他各宗各派認為必須要逐漸修行,把身心塵垢都洗掉了才可以成佛。就是橫超與豎出的區別。

《大集月藏經》雲:「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只有凈土門可以。 藕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跋語》中說,「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

為什麼?聖道門是站在「人的佛性」立場上看待問題,主張依靠人為的努力可以成佛,但實際上成佛的人沒幾個;而凈土門本是站在罪惡凡夫的立場上看問題的,阿彌陀佛用五劫的時間來思考,參考無數佛國眾生情況,才想出一個持名念佛的方法,作為眾生與他交流的一種密碼信號,裡面暗藏了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普通人不去研究,認為太簡單)。靠信願持名念佛就可即生得度,往生極樂,不退成佛。

惜此法門,為佛所嘆: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難者,難「信」也,非難行也。信此法者,無量劫來,有善根深厚者,有敦厚老實者,就是沒有我見甚深而致聞大道而大笑者!何也?大道至簡,至易。而眾生累生多劫以來,性習繁雜,心慣馳外,不喜簡易!

君不見,愛因斯坦當年,發明E=mc^2 ,總示宇宙微觀之相,而時人皆以為謬。

所以,善導大師勸末法凡夫徹底死了靠自力就能即生成佛的心,近代以來,高僧大德皆認為能做到五戒十善的都罕見了,更無論四禪八定,阿羅漢菩薩了。

原因很簡單。比如禪宗目的在明心見性,然而別教初地菩薩或圓教初住菩薩才明心見性,不說近代,那麼現在地球上還會有明心見性的人嗎?楞嚴經說坐禪不能突破50種陰魔,就淪為魔子魔孫,終不能出三界六道。佛祖當年悟道後,說人人皆有如來智慧德能,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楞嚴經說有絲毫執著就不能突破50陰魔了,試問,自慧能大師後,哪個高僧大德有此修行功夫呢?

世間之人,智慧微淺,坐禪坐到精神錯亂,瘋狂的人大有人在,故稱為「走火入魔」。

禪宗歷史上有過很多高僧大德,開悟的程度很高,有很大神通,還能知道自己幾世後的事。但該輪回還要輪回。

正如蓮池大師當年說,禪宗凈土,殊途同歸。若一味說【無相】話以為高,則資性稍利者,看得兩本經論,記得幾則公案,即便能之,何足為難?

故1、印光大師(復周志誠居士書一)說:至於修持法門,固無高下,禪律密凈,皆是了生死之大法。然末世眾生分上論,則非修凈土法門,決難現生了脫。以余法門,皆仗自力。凈土法門,兼仗佛力。佛力自力,奚啻天淵懸殊。不知此義,妄效大力量人之修法,殊難得其實益。以故禪宗百丈禪師,謂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從知西方極樂世界,為一切上聖下凡,修佛道者之歸宿處也。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盡華藏世界海諸法身大士,以十大願王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況末世眾生,根機陋劣者乎。

禪宗功夫,雖到大徹大悟地位,以煩惑未斷,猶不能即生了脫。五祖戒再為東坡,草堂清復作魯公,是為前鑒。(五祖,寺名。戒,即師戒,人名。師戒曾作五祖寺住持,故稱五祖戒,乃雲門法孫大覺璉國師法祖,見地高超,門庭高峻,學者多畏懼不敢親近,死後做蘇東坡,大有證據。草堂,寺名。清,人名。曾魯公名公亮,乃草堂清後身,五十七拜相,封魯國公,亦大有證據)觀此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難。

禪宗每雲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乃大徹大悟也。言見性成佛者,以親見自性天真之佛,名為成佛,乃理即佛與名字佛也。非福慧圓滿之究竟佛也。此人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是凡夫,不是聖人。若能廣修六度,於一切境緣,對治煩惱習氣,令其清凈無余,則可了生脫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世此種人甚多,唐宋尚有,今則大徹大悟尚不易得,況煩惱凈盡者乎。

密宗現身成佛,或雲即生成佛,此與禪宗見性成佛之話相同,皆稱其工夫湛深之謂,不可認做真能現身成佛。須知現身成佛,唯釋迦牟尼佛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現,亦無現身成佛之事。無知之人,每每錯認,其失大矣。

在家近事男女,以老實念佛為本。居士信佛有年,想修持定有把握矣。切勿以凈土法門,看作等閑。並祈轉令貴地信佛男女努力修持,一心念佛。則為最合時機也。

(譯文: 佛在世的時候,十個人修行,就有九個可以成道,因為那時的人,天性淳厚,根機是很猛利的。到了後來,眾生的業障逐漸增加,根機也就漸漸的陋劣下來,再要和從前一樣,是不可得了。然在晉、唐時候,還有這種仗自力可以了脫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漸減少,越後越少的,到了現在已沒有這樣的人了。如此看來,就曉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斷煩惱了生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此時如仍不自量力,要說大話,輕視這個念佛橫超法門,而是別修其他法門,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還要更難了。
我並非說其他的法門不好,實在是因為法門有契理不契機的,有契機不契理的。唯有這個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可思議,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為適合眾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還有密宗即身成佛的話,縱然聽起來,是如此動人,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如此快便。即身成佛的意義,是說密宗功夫修到成功的時候,現身就可成道。然而這樣成道,不過是了生死而已,勉強說成佛也可以。如果是真的當做成了五住究盡、二死永忘的佛,那就大錯特錯了。
譬如一個小孩子,剃下頭發,人人就叫他和尚,或是受了三壇大戒的比丘也叫他為和尚,或是在叢林里頭做方丈的也是叫做和尚。但如上的和尚,勉強也可說得,如果是當做真的和尚也是不對的。就事實來講,是要有道德學問,能夠有使人生長法身慧命的力量,才算是名副其實的和尚的。

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中,只有釋迦牟尼一人是即身成佛,再要到了彌勒佛下生的時候,才可算又是一尊即身成佛的佛。在釋迦牟尼滅後,彌勒未來的中間要再覓個即身成佛的,無論如何也是不可得的,即使釋迦牟尼尊重來世應,也無示現即身成佛的道理。

在前清康熙、乾隆年間,西藏的活佛到臨終的時候,能曉得死後要去哪家投胎,叫弟子們到時去接他。且在出胎時候,也能說他是某某地方的活佛,然而雖有這樣本事,也還不是即身成佛。
何以知道呢?因為如果真是即身成佛的,自然就能像釋迦牟尼佛那樣的,能說各種方言,一音說法,也能令一切眾生皆能會得。何以西藏的活佛,中國的語言他就不懂呢?如此一件小事,就可證明他不是即身成佛了。何況後來的活佛,死時也無遺言,生時也無表示,都是有人安排,拈鬮而定的,那更是不必說了。
而且修密宗的功夫,要成功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專求神通速效,不善用心,且還有遭遇魔事的危險,還不如念佛來得穩當。
民國十七年(1928年),上海有一皈依弟子,請我到他家吃齋,便說他有個親眷是學佛多年的女居士,學問也很好,已有五十多歲了,可否叫她來談談?我說可以的,於是就叫她來。
等到見面的時候,我就對她說:「年紀大了,趕快要念佛求生西方。
她答道:「我不求生西方,我要生娑婆世界。」
我便回答她道:「你的志向太下劣了。」
她又說:「我要即身成佛。」
我又回答她道:「你的志向太高尚了,為什麼那個清凈世界不肯往生,偏要生在此濁惡的世界?要知道,即身成佛的道理是有的,可是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也非你我可以做得到的事。」
像這樣不明道理的女居士竟毫不自量的口出大言,實在是自誤誤人的。 )

大師又說:宗門以開悟為事、凈宗以往生為事。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
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

此義認不準,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為事,則其誤大矣。

大師《文鈔》之《復鄭慧洪居士書四》里說:汝欲開悟,豈須用參究工夫,但能念到念極情忘時,自可開悟。即不悟亦無所礙。須知有信願,不悟亦可往生。得悟無信願,仍是六道輪回中人。汝欲舍坦途而趨險道,是尚得謂之知凈土法門乎。(你想要開悟,哪裡一定要用參究的工夫,只要念佛能念到極處,使凡夫的情見忘卻之時,自然能夠開悟。就是不能開悟也沒有關系。要知道有信願不開悟也可以往生。而開悟沒有信願,仍然是六道輪回之中的凡夫。你想要舍棄坦途而選擇險道,這樣還能說是真正懂得凈土法門的偉大嗎?)

2、據佛教經典大乘《同性經》卷下、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本等記載:到「佛教末法時期」時—— 「教法垂世,人雖有稟教,而不能修行證果,稱為末法。」 「不能修行證果」,這是佛經中這么明確的話。佛祖說話絕不「妄語」的。「妄語」是佛教的根本大戒。

3、佛經中關於「佛教末法時期」「已經度不了人」的問題有具體的論述—— ①《占察善惡業報經》:末法時期—— 人們「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少,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佛教基本原理「一切法由心想生」,你真誠的想,久而久之,你會見到的。

我小時候喜歡畫古人,特別喜歡,大家都說我有繪畫天賦。當我初中一年級時,在老家平房上夏天睡覺,見到滿天的古人,峨冠博帶,還有帝王乘坐四匹馬的大車,雖在天上,卻看的很清晰,如同在我眼前。這種狀態最少持續了三個月之久。

一個念佛人,當念到功夫成片,或一心不亂時,可以見到。這時,他就能隨意往生,想何時走就何時走,預知時至。想坐著走就坐著走,想站著走就站著走,還有高僧倒立著往生的。念佛人能做到。

往生者有的沒什麼佛教學問,甚至是普通老太太,都能預知時至,還有的能隨意挑選哪天走,真正是跳出三界,不在五行。這就足以證明凈土法門的偉大和阿彌陀佛無窮的神力。

❻ 如何修習《楞嚴經》,如何才能找到自性,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是使人廢棄邪見,矛盾永息、疑惑永滅而已.
自性即人們心中本來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體(法身)。佛教里的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稱為大日如來佛。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來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個心中的太陽。
毗盧遮那佛--我們心中的光明力量,它帶給我們溫暖,治癒我們心靈的創傷,平息我們內心的情感風浪,它賜給我們朝氣和活力,讓我們不被消極的畏懼所懾服而轉逃避為積極進取:它賜給我們精進的力量,讓我們不被挫折打倒而轉失敗為成功;它賜給我們光明的智慧,讓我們徹底破除內心的迷執和愚暗,讓我們不被「貪、嗔、痴」三毒所蠱惑,而使我們能清醒地思考,明白事理,實踐善行,表現同情和慈悲,發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光耀、亮麗我們的人生!
毗盧遮那佛是精神生活的主體,是我們心中本來具有的光明性,本來具足的智慧,本來自在的菩提。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發揮積極光明的心智,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扭轉頹勢,轉敗為勝,成就成功幸福的生活。

❼ 怎樣明心見性

1. 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凈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凈多矣,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
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甚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❽ 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該」,可《楞嚴經》說要明心見性,認為心是有本體的,這不是相矛盾的嗎

我個人認為,很多人都搞錯了,把明心見性讀成"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白心見到性。其實正確讀法是"明""心""見性",也就是說明白心的見性。
這是我打坐中悟到的,明白這個你就不會覺得你的問題是矛盾了吧…
而且學佛不能用"有無"去理解,那是分別法肯定不對的,六祖說的本無一物是相對有菩提樹有明鏡台這個事兒說的,要否定的是"有"的概念,並不是要表達"無"的概念,說"無"就又偏空了。這些概念用邏輯來分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只有在定中才能合理,因為邏輯在六識之內,封了六根沒有了思維就越維了,一切也就合理了。所以佛法關鍵時候只能靠悟,文字和語言都是解釋不了的,和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一個意思,但你不能認為這是敷衍了事,因為佛法清楚的講了怎樣修戒定慧而悟出這樣關鍵的表達不了的東西。
累了,不說了…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阿彌陀佛🙏

❾ 怎樣才能明心見性

如果您真的信得過釋迦世尊,依教奉行,就可以明心見性。

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依教奉行的落實,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就是老實念佛。

《金剛經》雲: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分別不在法門,而在我們自己的根性,現代眾生,一般比較普遍的情況,都是比較適合修學念佛法門,所以《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如果您對凈宗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以下資料了解一下。

可以先看看《釋迦牟尼佛傳》 http://www.amtf.cn/other/shijiafo/ebook1-000.htm 了解佛的一生,然後開始系統學佛。

「認識佛教」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7

「三皈傳授」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4

《給新進的同修 - 初學導引》

問:我對佛教還不認識,如何著手?

答:請先於網站上收看凈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及「三皈傳授」的講演,此能幫忙您先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以及明白學佛之目的與意義,以提高學佛之興趣與信心,進而能深入學習。

問:初學要如何修學?

答:凈宗修學是以「凈業三福」為基礎。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何落實?我們採取儒家的《弟子規》。《弟子規》的內容,就是在家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真正將這兩句話落實在生活當中。「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則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在家同學至少要學習《五戒相經箋要》和三皈傳授。三皈傳授有錄相帶,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學一定要學《沙彌律儀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具足眾戒」,就是十條戒圓圓滿滿。「不犯威儀」,是二十四門威儀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寶藏。這一條就是《地藏經》的宗旨,我們要從學習《地藏經》來開發心地寶藏。這是前兩年的基礎課程。

佛言:「凈業三福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句話說得多重!多麼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從凡夫修行作菩薩,將來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這三條。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皆以此三條為基礎。若無此基礎,就不能成就;猶如蓋房打地基一樣,無論蓋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堅固,有了堅固的基礎,才能學法門。

❿ 沒有明心見性的人可以講楞嚴經嗎

可以的 ,實在講現在這個時代 明心見性的人真是鳳毛麟角了.......可以讀 佛教沒有什麼經不能讀 和不能讀的說法 , 佛法沒有秘密 ........ 只有沒出家的在家居士 不能看 "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