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如何理解孔子詩可以興
擴展閱讀
可以看日本戰爭電影的APP 2024-11-14 04:34:21
怎樣調整亮屏時長 2024-11-14 03:52:14

如何理解孔子詩可以興

發布時間: 2022-01-22 21:40:52

Ⅰ 解釋「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白話釋義: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原文釋義:孔子說:「同學們怎麼不學詩呢?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1)如何理解孔子詩可以興擴展閱讀:

這句話的賞析:

這是對詩歌社會作用最高度的贊頌。

現代詩歌批評所津津樂道的認識、教育、審美三大作用,在孔子的這段話里實際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如我們在《季氏》篇里已經說過的那樣,在孔子的時代,《詩經》簡直就是一部無所不包的網路全書。所以,聖人不僅以詩禮傳家,要求兒子孔鯉學詩學禮,而且在這里又一次號召所有的學生都好好地去學詩。

正是由於孔子的大力提倡並親自刪削編定,《詩三百》才名正言順地成為了《詩經》,成為儒學的重要經典之一。 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毛詩序》那一段著名的更為熱情洋溢的頌詞:

「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如果有誰還不理解《詩經》憑什麼成為「經」,讀了孔子的這段論述和《毛詩序》的贊頌,那就應該理解了罷。

Ⅱ 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人的修養,開始於學詩,自立於學禮,完成於學樂。儒家認為,詩、禮、樂三者是教化民眾的基礎或者說三種載體與手段,必須恰當利用。因此,「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可謂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進一步,則可以歸結為審美教育思想。

Ⅲ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是什麼意思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意思是: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Ⅳ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強調文學的什麼功能

孔子在《論語》中對詩的功能進行了高度概括:「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從總體上看,「興」「觀」「群」「怨」說充分體現了孔子詩學強調個體心理欲求與社會道德倫理相統一的特色。其中的「興」和「怨」偏重創作者主體情感意志的抒發。「興」是指眼前景物或者人事對主觀情感的觸動生發,「怨」則是不滿情緒的宣洩。「觀」與「群」取自不同的視角,主要關注詩的作用和意義。「觀」是俯視或置身局外的觀察;「群」則關涉人與人之間的共處、互動與交流等諸多方面,是社會、心理、倫理及情感等各種關系的多維聚合。

Ⅳ 怎樣看待孔子的「詩可以興觀群怨」

孔子詩學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提出的「興觀群怨」說系統的闡釋了《詩》的社會作用和文學對現實的影響,同時也揭示了文學的教化作用.本文將試從「興觀群怨」切入,來探討孔子詩學對社會的影響和對中國文學傳統的影響.《詩》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賦詩言志」是當時的一種時尚,甚至也是一種基本生存能力,尤其對於當時的政界而言,如果不讀《詩》不懂《詩》,那麼就「無以言」.那麼具體而言,《詩》的興觀群怨到底有什麼作用呢?「興觀群怨」說,見於《論語·陽貨》「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系統的表達了孔子對《詩》的作用以及其文學價值的認識.

Ⅵ 怎樣看待孔子的「詩可以興觀群怨」

孔子詩學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提出的「興觀群怨」說系統的闡釋了《詩》的社會作用和文學對現實的影響,同時也揭示了文學的教化作用。本文將試從「興觀群怨」切入,來探討孔子詩學對社會的影響和對中國文學傳統的影響。 《詩》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賦詩言志」是當時的一種時尚,甚至也是一種基本生存能力,尤其對於當時的政界而言,如果不讀《詩》不懂《詩》,那麼就「無以言」。那麼具體而言,《詩》的興觀群怨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興觀群怨」說,見於《論語·陽貨》「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系統的表達了孔子對《詩》的作用以及其文學價值的認識。

Ⅶ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句話是怎麼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同學們怎麼不學詩呢?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

貴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之兄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四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栗邑,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祈父,祈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Ⅷ 為什麼說「詩可以興,詩可以觀,詩可以群,詩可以怨」

(孔子的)「興觀群怨」說:這是孔子在《論語•陽貨》篇里提出來的關於文學作品的社會作用的說法。
《陽貨》篇記載說:「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興,指詩歌具體安排的藝術形象,可以激發人的精神之興奮,可以使人從詩歌鑒賞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觀,是指詩歌真實地反映社會政治和道德風尚狀況,因而能讓人從中觀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風俗的盛衰;群,則是認為詩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強團結的作用;怨,是指文學作品有干預現實、批評社會的作用。
孔子的「興觀群怨」說是現實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源頭,對後來的現實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和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Ⅸ 孔子關於詩歌興觀群怨的理解

興:聯想;觀:觀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認為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後泛指詩的社會功能.
觀群怨,來自孔子對詩社會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對詩的美學作用和社會教育作用的深刻認識,開創了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源頭.出自《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說明了詩歌欣賞的心理特徵與詩歌藝術的社會作用.

Ⅹ 孔子論語中《陽貸》篇中「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是什麼意思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①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注釋】
(1)興:激發感情的意思。一說是詩的比興。
(2)觀:觀察了解天地萬物與人間萬象。
(3)群:合群。
(4)怨:諷諫上級,怨而不怒
(5)邇(ěr):近。
【譯文】
孔子說:「同學們怎麼不學詩呢?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讀解】
這是對詩歌社會作用最高度的贊頌。
現代詩歌批評所津津樂道的認識、教育、審美三大作用,在孔子的這段話里實際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如我們在《季氏》篇里已經說過的那樣,在孔子的時代,《詩經》簡直就是一部無所不包的網路全書。所以,聖人不僅以詩禮傳家,要求兒子孔鯉學詩學禮,而且在這里又一次號召所有的學生都好好地去學詩。
正是由於孔子的大力提倡並親自刪削編定,《詩三百》才名正言順地成為了《詩經》,成為儒學的重要經典之一。 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毛詩序》那一段著名的更為熱情洋溢的頌詞:
「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如果有誰還不理解《詩經》憑什麼成為「經」,讀了孔子的這段論述和《毛詩序》的贊頌,那就應該理解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