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學校發展規劃的保障系統可以包括
擴展閱讀
win系統可以搭建免流嗎 2024-11-18 21:48:22

學校發展規劃的保障系統可以包括

發布時間: 2022-02-09 01:36:56

❶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評價包括哪些內容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運用系統理論的概念和方法,把質量管理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職能組織起來,對人才培養活動實行體制化、結構化、持續化的監控,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和診斷,形成的一個任務、職責、許可權明確又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能夠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穩定的、有效的質量管理系統。具體落實到高校管理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包括教學目標體系、高校的課程體系、高校師資體系、評價體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要保障這些子系統的有效和諧發展。目前,高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主要體現於對教學過程和質量的評價。在精英教育模式下,這種方法對加強高校的教學管理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終身教育和大眾化教育潮流的到來,目前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目標過於狹窄。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多樣化、綜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學目標卻僅僅局限於某一專業的范圍內,忽視了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教學是培養人才的直接手段,我們應該在教學中確立多元化的目標,樹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目標,以適應變化和發展的社會。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辦學目標上沒有明確定位,盲目跟從,實行一刀切,將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相混淆,這都不利於保障教學質量。其二,教學質量評價過於主觀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具體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往往忽視客觀的評價指標。
在評價過程中主觀人為成分重,對教學質量的評價難以達到科學化、客觀化、公平化,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此外,在教學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單一化。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員,這就忽視了學生和專家的作用,導致很多教師例行檢查與平時上課時狀態的不一致,這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三,教學過程監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學質量的監控主要偏重於課堂教學,而忽視學生的課外實踐過程的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監控得較為嚴格,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監控較為鬆懈;對學生課內的專業知識考核比較重視,而忽視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學內容過於單一。從「大教學,小課程」的觀點來看,大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指高校各種形式的課程。從當今國內高校各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安排、選修課列表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課程主要是集中於對學生專業課的訓練、學業成績的培養等顯性課程中,而忽視了隱性課程的學習和訓練,僅僅注重課程的分科性、專業性、文理分科等,沒有利用課程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五,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高校教師是教學質量的直接負責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師憑借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只忙行政,忽視教學,或者終日碌碌無為卻依然享受學校的高待遇。此外,還有很多高校為了節省開支,實行教師一崗多職,大班授課等,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我們認為,只有採用嚴格的賞罰升遷制度,不斷引進新的師資力量,才能保障為高校的教育教學注入新鮮血液。
二、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本原則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諸多的不足,在構建和完善教育保障體系時應遵循體系內部自身發展的趨勢特點,按照一定的原則來完成。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過程是全過程、全方位、全人員的科學管理的過程,具有系統性、協調性、動態性等特點,解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應遵循這些基本的要求和以下的幾項原則: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指高校在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應系統全面考察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各個要素和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保障體系能包括對影響教學質量各要素、教學過程各環節進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成分,並確保這些要素形成有機整體。貫徹系統性原則,主要把握三個方面:首先,一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構成成分上是完備的,能包括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要素,體系中的制度規范也應該是明確的、全面的;其次,質量保障體系中的各項規章制度,不是孤立或是簡單的疊加,而應該是相互聯系的,應該使各組成部分相互補充完善;最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具有通用性,一所高校所設置的院校、專業都比較多,且教學過程還具有動態性特點,因此在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要提取共同要素,使其具有公用性。
目標性原則。目標性原則指在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要緊緊圍繞質量控制進程,組織協調各種力量來實現教學目標。目標性原則是全面構建實施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首要條件。為此,一方面在質量保障體系中,要建立具體明確的定位機制,並制定相應的評價反饋機制,以預防目標的偏離;另一方面,要落實管理,從領導層、監督層到執行層,要層層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權責分明,確保達到教學質量目標。持續性原則。持續性原則指的是高校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以持續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把握教學質量不斷改進、持續發展的本質,建立能及時反應教學質量需求和質量發展變化過程的質量體系。貫徹持續性原則,首先要堅持持續提高質量的發展管理觀,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永恆的主體,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定任務。其次要注重教學的持續性,在教學過程中,各個階段、各門課程甚至各個教學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在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過程中,不能割斷彼此之間的聯系,應將各要素納入質量保障體系中,形成教學質量的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主要策略
從以上對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概念界定來看,高校的教學質量不僅僅包括教學,還包括其他的子系統。所以,要構建全面完善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要抓住高校教學保障體系中的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體系、評價體系等子體系。
(一)高校教學目標體系的建立高校教學質量的目標體系不但受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還受到高校在教育系統中的定位、辦學宗旨、辦學條件、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在制定教學質量的目標體系時,一方面要將終極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相結合,在遵循國家的方針政策時,要考慮到一定時期內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走勢對高校培養的人才的特殊需要。所以,我們應根據學校的定位和性質,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全面、科學、合理的終極目標,然後再根據學校具體的教學計劃和發展規劃以及學校現階段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的可用性、經費的投入將終極目標分割為不同時期的階段性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建立詳細的目標評價體系,及時反饋目標的實施運行情況,糾正偏離目標的教學行為。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運行,最重要的是將階段性的目標具體化,即制定各項目標所要達到的具體分目標。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抓好教學質量的基礎建設,例如教室、師資力量、課程、科研項目等,應對各項目各階段應達到的目標進行分組責任制,使各階段的分目標有效落實,進而最終完成終極目標。
(二)高校教學課程體系的建立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線,課程體系是教學質量的重心,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應建立高質量的課程保障體系,筆者認為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立的:首先,改革課程目標。在設置課程目標上,將基本的學科知識與實踐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改變以往片面強調學科知識的觀念,有效開發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學科知識、專業學科知識,也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其次,改革課程的組織方式。傳統的高校課程模式一般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馬哲思修組成。我們看到,這些高校在課程的內容設置上只關注專業技能的培養,沒有顧及其他。另外,理工類大學的課程設置也沒有考慮人文、社會方面的課程,人文類院校也有忽視科普類課程的設置。在這種課程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的偏離使其不能適應當代社會對大學生應具備全面知識的訴求。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我們要避免文理分家的局面,將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專業教育和基礎教育相結合;還要設置較多的選修課,實行學分制的課程模式,專業學科應精選培養大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課程,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學會將所學內容服務於生活實踐。
最後,現行的高考制度也影響著高校的課程模式。不可否認,高考制度的建立為我國選拔了一批批的優秀人才。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現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顯。考試標准單一、錄取標准單一等都阻礙了素質教育的進程。改革現行高考制度的關鍵是改變單一的考試標准和錄取標准,實行多元化綜合性的考試錄取方式。這樣的錄取模式應該充分考慮到高考分數以外的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專長等,充分考量各層次、各類型學校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的需求。只有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和各省、市、學校自主考試相結合的考試制度,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進入高校的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高校教學師資體系的建立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於是否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高校教學質量師資體系的建立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對教學工作的領導。教師隊伍的建設。「辦好大學,大樓需要,但關鍵是師資,是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近年,大學擴招以來,師資隊伍越來越緊張。據統計,我國高校的師生比例是18:1,而世界標準的師生比例是14:1。如果按這個標准計算,我國高校還有近10萬專職教師的缺口。可見,採取有效的措施增加教師數量,培養專業教師是當務之急。積極鼓勵副教授以上的教師進講台上課,鼓勵在校碩士、博士生兼任輔導員協助教學,大力開展繼續教育,採取函授、自考等形式培訓在職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是有效措施。此外,要強化教師責任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師考核評估制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勵他們高質量完成教學科研任務。教學工作的領導建設。教學工作是整個高校工作的中心。高校不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學的有效開展,更重要的是學校的管理者、決策者要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建立主管領導負責制,院系、處室、科研部門都要責任到位,一切工作都要與教學質量掛鉤,樹立「教育教學質量是第一要務」的理念。
(四)高校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維度的,教學質量的評價包含教學的各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成績的評價制度。從根本上說,教師的教學質量是通過所培養學生的質量來體現。學校對各類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選修課、實踐活動課等)從選題、試卷送印、考試安排、成績評定管理等都應作出明確規定,以確保考核成績的公平公正。結合課程的特點採取不同的考試方法,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在評價中注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同時,我們還應對全校學生的學習成績情況進行統計,對一些課程進行重點分析,橫向和縱向進行比較分析。此外,對於研究型的院校,學校每學年應該按照學科的分類組成專家組,到各院檢查和驗收科研成果。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體系。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興趣,培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關系。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的內容應該是多元化、多方位的,不僅包括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專業基礎知識科研能力等硬性指標,還包括教師的道德素質、人格魅力等。對於評價方式,可以採用問卷調查、專家評價、學生評價、網上評價等形式,綜合考評教師的教學工作。我們建議,評價的結果直接與教師的工薪、崗位聘任相掛鉤,使評價體系直接與實際相結合,而不是一紙空文。「國運興衰系與教育,教育興衰系於教學」,教學質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線與發展的源泉。高校的教學質量不僅僅是指學生的學業成績,還包括學生的道德素質的發展、教學設備的完善、師資力量的充足等。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是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從目標、課程、師資力量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改革,改革傳統落後的部分,以保障高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❷ 高校發展規劃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規劃,即為比較長遠的發展計劃。學校發展規劃是校長辦學思路、學校發展目標的具體文本和實施渠道,是校長階段性辦學思想的體現。學校發展規劃制訂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校長辦學思路是否清晰和校長的辦學水平。

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學校制定發展規劃和審定學校發展規劃來實施對學校的管理,政府督導部門通過對學校指導、檢查、監督、評估學校發展規劃實施情況,了解和保證學校的辦學水平。 規劃制訂前的准備工作:

1、學校要思考時代背景、社會發展對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的要求;社會普遍認同的教育觀念;市、區教育行政部門關於教育改革的動向、要求和建議。

2、學校辦學要有教育理念,引用正確的教育思想,形成校長的辦學思想。

教育理念:是校長自己確信的對教育事業的希望。教育理念與時代發展特徵相聯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理念是比較穩定的和不多變的,如:有教無類理念、以人發展為本的思念。 教育思想:是教育的客觀在反映在教育家頭腦中和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面而產生的結果。教育思想是教育經一定的實踐積累,上升為理性的實踐總結,如:孔子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蘇霍莫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辦學思想:是校長依據學校現狀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以確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對如何辦學的思考結果。簡言之,辦學思想是校長怎樣辦學的思考。 3、校情分析

校情分析,可包括學校發展的歷史沿革、學校教育改革的客觀現實、學校軟硬體基本情況。在調查的基礎上,要了解學校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對學校的現狀和發展要有清醒的估計。以此,找准學校的「最近發展區」和「最優發展區」,定出比較適切的學校發展目標。 4、學校發展環境分析 環境分析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社會需求:現時代社會的要求、學校所在社區的要求、家長的想法和需求。 (2)學校競爭環境分析:特別要了解同類學校的情況(情報)。

(3)學校辦學資源的分析:除前述的學校內部資源外,要了解學校外部可利用的辦學資源,包括社區資源、家長資源、上級可提供的資源、海外資源。

5、外界對學校辦學現狀的診斷、評估可征詢教育行政部門、督導部門、社區等對學校的診斷評估情況。 二、確定學校的發展策略

根據上述的分析和了解的情況,組織中層以上幹部廣泛討論,由校長綜合後,確定學校的發展策略: 1、最先發展區:學校需要發展什麼?根據學校缺什麼、有那些不足確定發展什麼——中國人的觀念 2、最優發展區:學校有哪些優勢項目,需要深入發展、特色發展、優先發展的,從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國外的觀念。

前提:學校各項基礎工作均達到規定要求。 三、學校發展目標的確定

目標要適切、有遞進性、不要好高騖遠

1、設定學校發展的整體目標(一般用三到五句話加以描述,應高度精練,高度概適的)。反映了校長的辦學理念、引用的教育思想和本人的辦學思想。 2、辦學目標、培養目標、管理目標

辦學目標:對學校發展前景進行形象設計,並提出發展目標,也可分為起始目標和終端目標,一般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發展戰略內容、辦學核心理念或規劃主題思想。

培養目標:按照一定的目標,長期地訓練或教育,學生發展、成長要達到的要求(境地)和標准。 管理目標:通過規范的學校治理,使學校工作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學校氛圍。部分可通過校風、學風、干風、教風來表述。

校訓:學校的教導或告誡的話 3、學校發展總目標內涵的界定

包括對辦學目標\培養目標\管理目標的內涵界定,對其中有實際意義的詞做出界定.

四、分類目標和階段目標、分類目標和實施措施(可有輕重緩急,確定優先發展還是優勢發展)。 (1)。 (2)德育工作。 (3)。

(4)建設::;硬體、布置。:軟體和精神、師生精神、學校氛圍和精神。 2、學校發展性階段目標(粗分),在制訂學年目標時再具體細分。分三年、六個學期,分段實施達標。有些在1---2個學期實施達標,有的要用三年時間達標。 五、學校發展的保障體系(措施)

1、保障部門:黨支部(核心)、工會、共青團工作。

2、隊伍建設(幹部和老師、職工)。校本培訓。部門、教師個人規劃。 3、教學科研:促進學校發展的龍頭課題,學校特色發展的龍頭課題。 4、事與分配製度改革(結構工資,人事制度等)。 5、學校的基本建設和設施設備。 6、改改善生活。 7、協作辦學。 8、規章制度。

9、學校自評和建立自評機制。 10學年度發展指標的制訂。

(1)、輸入保障(經費、師資、生源、協作辦學、校園建設)。

(2)、過程保障(科研、制度改革、規章制度、學校自評、隊伍建設)。 (3)、結果(輸出)保障(階段性評估和反饋)。 六、學校規劃規范的文本要求(格式)

(一)、正文(不必太長,簡潔明了、主題鮮明)

1、學校規劃制訂的指導思想和起因。(為什麼要制訂規劃,也可不寫) 2、校發展規劃的分析:可包括學校的歷史、現狀和對現狀的評估。

3、校三年發展目標的陳述(使命的陳述),設定學校發展的整體目標(100---200個字的描述,高度精練,高度概括)。

4、學校辦學目標、培養目標、管理目標(要對有實際意義的詞做出界定),後可附校訓、校風、學風…… 5、分類目標和實施措施。 6、階段性目標和要求。

7、學校發展的保障體系(措施)

(二)學校發展的附件:(有附件的,在正文中只列出附件要點)即可,部門規劃、措施、實施方案、學校課題方案、分類目標實施方案、保障措施方案、制度等) (三)制訂規劃注意事項 1、規劃的自評和調整,

自查、自評、調整(調整不能太多,要尊重原文,要上報)、再實施。

2、要務實,目標不要太高,跳一跳能達到。不能虛、空、假、大。規劃制訂是為了使自己實施時工作有序。校長調動,規劃不能變,可做一些調整。 3、規劃要有遞進性,延續性。培養目標是長期的。

4、規劃的制訂要發動全體教師,經幾上幾下討論,在討論實施的過程中解理,在管理時可以項目管理方式,明確負責部門、責任人實施時期。 5、注意規劃實施的資料積累。

6、要重在按規劃要求實施。計劃,學年度指標要與規劃相符,有依存性

❸ 學校學校總體規劃都有哪些功能區

一般學校規劃有嚴格的功能分區,有校前區,教學區,宿舍區,運動區,生活區,有的還有教師生活區,研發區,社會實踐區等。

一、入口景觀區

一般而言,中國高校入口景觀區是指大門至學校主體建築之間的空間,是人們對這所大學的第一印象。它由大門前的引導緩沖空間、大門主體建築、周圍環境、地面鋪裝以及透視到校園內部的景觀所組成。

二、科學教研區

一般而言,中國當代大學科學教研區是學校的主體建築群區,是各學科的集散處,以及教學核心區的集中地。它是由師生使用的公共設施如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等設施組合而成的空間。這里應是大學空間結構的高潮,許多重要景點都集中於此。

三、行政辦公區

目前中國高校的院系設置較為復雜,各院系的行政辦公融入院系的教學區域內,而學院級的整體辦公需單獨設立。此區域的景觀設計應簡潔。嚴肅,多以規則式為主,設有小型噴泉、樹陣、組合花壇和草坪。因辦公的需要,需在行政樓附近設有臨時停車場所。

四、學生生活區

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生活區是校園中最受人喜歡的空間。多由宿舍樓、食堂、洗浴中心等建築組成。在該區域可以開辟林間空地,設立花壇和圍合性休息座椅,同時可設計供學生節假日聚會的公共空間。

五、體育運動區

高校體育活動區域一般面積較大,由操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場地組成。體育運動區四周可栽植高大的喬木,下層配植耐陰的花灌木,從而形成一定的綠化層次和密度。具有一定密度的綠化帶形成的綠蔭,一方面可以遮擋夏季直射的陽光和冬季寒風的侵襲,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雜訊的擴散。

六、生態休閑區

生態休閑區是近年在高校逐漸產生的一個功能區域。從功能上看,目前,由於許多公辦紛紛遷出原有狹小的校園,進駐面積較大的新校園,且教學生活用建築物層次設置較高,在規劃時除了建築組合的空間外,還留有較集中的生態型空地。

學校功能區作用

學校功能室是為了科學化,為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造,提高辦學水平,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學校功能室建設,充分發揮作用。

❹ 校園文化建設系統的校基礎體系

校園文化系統由四大基礎體系組成,分別為:理念識別系統(MI)、行為識別系統(BI)、視覺識別系統(VI)、環境文化規劃系統(EI)。
校園文化理念識別系統(MI)
1、概要:學校理念文化識別系統(MI)是學校文化識別系統(SIS)的核心工程,它對內可以激勵全體師生,對外可以展示學校的價值追求。校園文化建設專家余建祥認為學校理念文化識別系統要依據教育發展趨勢和具體的教育政策,結合學校的地域特色、歷史沿革、現狀分析以及未來發展的多種可預期因素進行綜合規劃。
MI是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其作用在於引導、規范、激勵師生的價值追求,深化、規范、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科學定位學校的發展方向,鑄就學校的文化品牌。
2、具體規劃內容:
基本理念:核心理念、學校精神、學校價值觀、學校使命、學校座右銘、校訓、校風、政風、教風、學風、學校形象定位、學校發展願景等。
治學理念:教育理念、辦學理念、辦學方略、辦學特色、辦學追求、辦學宗旨、培養目標等。
治校理念:治校理念、發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質量理念、服務理念等。
口號誓詞:學校口號、教師誓詞、學生誓詞、學校宣言、校長寄語等。
校園文化行為識別系統(BI)
1、概要:
學校行為文化識別系統(BI)是學校文化識別系統(SIS)的保障工程。它以學校理念文化為基點,對內完善學校規章制度,規范學校行為;對外加強學校宣傳,開展校外交流活動。學校行為文化識別系統的規劃與設計應與理念文化保持一致,通過學校的各種行為特徵來展現學校的辦學風貌,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校園文化建設專家余建祥認為通過健全組織機構,完善規章制度,細化管理項目,策劃專題活動,使學校的運行機制合理化、系統化;通過規范師生行為特徵,塑造學校良好的行為形象,是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具體規劃內容:
(1)學校規章制度的修訂與完善。
(2)學校校本課程的指導與開發。
(3)學校專題活動的組織與策劃。
3、相關培訓:
(1)學生學習力訓練:學校的主要功能就是教會學生學習,而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學會學習是其中的關鍵。學習力訓練由學習力教育第一人余建祥先生親自主持訓練。
(2)教師領導力訓練:如何帶好自己的學生這個團隊,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我們提供國內第一套專業的教師領導力訓練,有效提升教師的領導力,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校園文化視覺識別系統(VI)
1、概要:
學校視覺文化識別系統(VI)是學校文化識別系統(SIS)最為直觀的組成部分。是學校的視覺形象工程,通過個性化、標准化、系統化的設計方案,對以校徽、標准字、標准色為主的基礎要素和160多個應用要素進行規范,塑造獨特的視覺新形象。它兼顧學校內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標准字、標准色為核心,涉及教學、辦公、指示、公關等100多種應用元素,通過個性化、系統化的視覺方案使學校的辦學理念得以規范呈現,從而塑造學校良好的視覺形象。
2、具體規劃內容:
核心元素:校徽、標准字、標准色。
實用元素:辦公、服飾、公關、運輸、指示、環境系統等幾百個設計元素。
校園文化環境文化系統(EI)
1、概要:
學校環境文化識別系統(EI)是學校文化識別系統(SIS)的基礎工程。校園文化建設專家余建祥認為環境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隱性資源,其主題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生活區文化、活動區文化及個性鮮明的校園人文景觀對在校師生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效。學校環境文化建設要以「六化」為指導原則,做到校園環境的凈化、綠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
環境文化規劃系統(EI)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其對學校功能區進行系統規劃,確定文化建設主題,營造個性文化氛圍。主要包括:走廊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會議室文化、宿舍文化、道路文化、景觀文化等。
2、具體規劃內容:
(1)教學區的環境規劃與設計:包括樓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設計。
(2)辦公區的環境規劃與設計:包括樓宇命名、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教師辦公室及會議室、接待室等各種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設計。
(3)生活區、活動區、校園景觀區的環境規劃與設計:包括景觀(雕塑、噴泉、假山、小品、園景小區和綠化帶等)、運動場、道路(道路的設計、命名和釋義)等的文化設計。

❺ 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如何真正體現校長的辦學思想

第一,學校發展機遇要分析。就是要從國家及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政策發展的走向來把握學校的未來發展趨勢。要對學校所處的地理、社會環境與其他學校發展相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能發現並把握學校發展的契機。
第二,學校相對優劣要分析。就是要認識到學校在地理位置、課程建設、公共關系、師資、教學質量、生源等方面所具有的長處,並充分發揮這些長處,以推動學校的良性運行。當然,認識學校優勢,並不能忽視學校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只有正確、全面地分析優劣所在,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校發展規劃。
第三,學校發展歷史要分析。歷史傳統是重要的無形資產,我們要認真研究多年來的遺留傳統,以及在發展目標上能多大程度地得到社會和學校師生的認同,尤其是在傳統基礎上形成的學校特色能否有助於發展規劃目標的實現。只有總結過去,才能面向未來。
第四,相關利益群體要分析。利益群體包括與學校有直接、間接關系的群體。包括:受教育者、投資者、教師、學生、家長等等。無論這些群體與學校的相關程度如何,都要充分重視其需要,並將其合理的建議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之中。這一方面能保證學校按合理的方向前進,不會有所偏失;另一方面,也能確保學校照顧到各方面的利益,儲備各種潛在資源,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學校發展規劃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四個方面的內容。
三個部分是:
學校總體發展規劃、課程和隊伍建設規劃、校園發展規劃。三個構成部分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
四個方面的內容:
學校現狀分析:是對自身所具有的基礎、問題等進行全方位地梳理,明確在同一地區、同類學校中所處的位置及特色是什麼;
發展目標展望:是陳述學校在某一時段的發展目標和程度,包括辦成什麼性質、什麼類型、什麼水平的學校。
發展要素確定:是規劃的主體部分,即學校選擇要重點發展的若干項目及領域。
設置保障系統:是指為服務於發展目標和發展要素而需要提供的人、財、物等資源及相關的學校制度設置。
總之,制定發展規劃不是為了追求完美的發展藍本,而是追求更有效、真正發揮作用的行動綱領;學校發展規劃不追求邏輯嚴密但更求實效。因而,在制定學校規劃時有幾點關注是必須的:一要重視調查研究。正確地把握自身條件,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明確學校的最近發展區,提出重點發展項目,落實切實可行的措施。二要獨立思考特色學校的創辦。特色學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全面科學規劃和有計劃地建設。校長應改變從屬思維的定勢,改變被動思維的模式,大膽創新,使學校個性化、特色化。三要制定具有可能性、重點性和伸縮性的學校發展規劃。學校精心設計的規劃,必須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否則,規劃的各種作用都將變為零。同時,設計的規劃中所制定的目標,必須是帶有較大重要性的指標,是辦好學校、提高教育質量十分必要又必不可少的目標。而且,制定規劃中的目標要有一個彈性,要留有餘地。
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持有一顆虔誠的事業心去對待所處的職業,改變「忙,盲,茫」的工作狀態,克服「泛、煩、凡」心理狀態,主動發展,自覺成長,在
「忙」中受益,做最好的自己,因為一個知名的教育品牌是長期積淀的結果,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努力過程,更是一個綜合各種因素的整體推進的過程,因此,要打造學校品牌,需要切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創新,精心做好學校發展規劃,從而促進學校的實效性發展和跨越式發展。

❻ 幼兒園發展規劃內容包括幾大點

(一)幼兒園的現狀分析 一般包括幼兒園歷史和辦學傳統,幼兒園發展中的特色和優勢,幼兒園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幼兒園目前面臨的挑戰,社區及教職工對幼兒園的期望等方面的分析。現狀分析是幼兒園規劃制定的現實依據。 (二)辦學理念和辦學指導思想 (三)幼兒園發展目標定位 發展目標主要由幼兒園的辦學目標和培養目標兩方面構成。辦學目標是指幼兒園准備在將來多久的時間內發展成為一所什麼樣的幼兒園,其中的重要內容是幼兒園的辦學特色;培養目標則是希望將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中很多內容是由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法律規定的。 發展的總體目標需要分階段實現,所以發展目標包括: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與中期目標的時限一般是2~3年。 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是辦學特色,所以,本部分需要探明幼兒園特色的概念及內涵。 (四)發展規劃的實施系統 本部分主要是針對幼兒園選擇的優先發展項目,分別確定具體目標、具體任務、實施步驟等。 (五)發展規劃的保障系統 主要以下內容:組織保障(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方面的保障);對無保障(師資隊伍、科研隊伍和管理隊伍的保障);條件的保障(硬體建設的保障);制度保障(管理制度、評價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❼ 學校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學校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1,這個觀點是否與學校的利益相沖突。
2,這個觀點是否得到學校有權領導的同意。
3,學校掌權領導是否認為這個觀點會為自己帶來便利和最大收益。
4,是否有充分的證據及方案來實行你的觀點。



詳細內容:

學校發展戰略是學校對其長遠發展目標及行動路線所作的宏觀的有預見的構想和安排。


學校戰略規劃的特點包括:


(1)學校戰略規劃是對未來的深入思考。

(2)發展戰略立足競爭,塑造學校優勢。

(3)發展戰略注重研究環境和適應環境。

(4)發展戰略具有主體性和創新性。


中國中小學採用的戰略模式主要包括:1.特色戰略。2.轉制戰略。3.連橫戰略。4.合縱戰略。5.任務轉移戰略。

❽ 學校發展規劃的內容應該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學校發展總體戰略規劃和什麼什麼

課程、隊伍建設戰略規劃。

(8)學校發展規劃的保障系統可以包括擴展閱讀:學校(英語: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教育活動的組織機構。名稱起源於民國。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並最終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達到預定目的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的具體活動受到社會需求影響,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❾ 如何制定學校發展規劃

它首先是從英國開始的。SDP項目在二十世紀80年代初在英國由一些學校和地方教育當局提出。提出的背景有二:一是這一項目採用「草根理論」探索學校管理問題,迎合了當時教育管理「權力下放」的趨勢,有力地推動了校本管理局面的形成;二是由SDP項目本身的功能決定的,它能促進學校的發展和變化,促進學校效能的提高。 二十世紀90年代,英國科學和教育部頒發了《學校發展規劃實踐指南》,呼籲全國中小學推廣這一方法,從而使SDP項目在英國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學校管理改革項目。隨後,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丹麥、美國等國家也開始推廣這一項目,使其產生了持續的國際性影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也積極推薦「學校發展規劃」這個項目,旨在通過校本管理、社區參與以及提高學校的自治能力,來提高各國中小學的綜合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學校發展規劃現已成為國際教育界的研究熱點,成為中小學學校管理領域普遍為人們所採用的一種管理工具。學校發展規劃在國際學校管理改革的背景下,適應學校管理的現狀和改革需要,開始走進我國中小學管理的新實踐。學校發展規劃的推廣和應用,將對提高我國中小學的辦學水平和學校管理效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將越來越成為人們日益關注並急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何謂學校發展規劃 (一)何謂學校發展 學校發展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主要指學校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從發展的主體來看,學校發展包括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領導者發展等;從發展的具體內容來看,學校發展包括學校硬體發展與軟體發展,硬體發展主要有教學設施的更新與提高、校園建築的建設等,軟體發展主要有學生與教職員工素質的提高、學校形象的提升、學校品牌的樹立與擴張、校園文化的建設等;從發展的方式來看,學校發展包括規模發展與內涵發展;從發展的性質來看,學校發展有漸進式發展與跨越式發展。 (二)何謂學校發展規劃 學校發展規劃(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又可稱為學校藍圖、學校遠景計劃、學校戰略規劃、學校設計等,簡稱SDP。 西方國家SDP項目對學校發展規劃的解釋為:通過學校共同體成員的共同努力,系統地分析學校的原有基礎及學校所處的環境,發現學校的優先發展項目,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和教育目標,促使學校挖掘自身的潛在資源,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最終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 我國理論界對學校發展規劃的基本為:學校發展規劃是指學校根據國家或地區教育發展戰略計劃的要求,結合自身條件,對學校未來三至五年內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和發展途徑,如學校發展目標、發展規模與速度、組織結構、人力資源、辦學條件和實施策略等方面所做的安排。學校發展規劃包括確定社區未來三至五年對學校的需求,尋找學校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展望學校發展的前景和目標,提出實現這些目標優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辦法、行動計劃和措施。 (三)學校發展規劃的基本內涵 理解發展規劃,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校發展規劃絕不是幾位校長冥思苦想的結果,也不是請人捉刀代筆的文案,它應是校長、教師、投資方、學校管理者、學生家長、學校管理委員會、地方教育官員等共同參與,立足於學校實際制定的學校發展的行動計劃。 第二、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應立足過去,指向未來,既有對過去的診斷和分析,又有對未來的預測和憧憬。規劃強調把握現在,任何一種規劃都不是「為規劃而規劃」,它強調的不僅僅是靜態的結果,更關注動態的規劃及其實施過程。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結果。 第三、從時限上看:學校發展規劃往往是學校三到五年的遠景規劃。其意義在於通過學校發展設計,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學校發展規劃是一種手段,而不是一種目的。它主要是通過成功地應對教育改革和變化,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水平。因此,學校發展規劃的中心應放在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上。與此同時,也應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專業技能獲得。 三、學校發展規劃的功能 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對於促進學校發展、提高學校效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指向性 規劃是全面而長遠的發展計劃,在一定時期內,規劃是學校各種活動、行為所要達到的境界和標准,是學校各項行動的航標。科學而符合實際的規劃,具有極大號召力,使全校師生員工,朝著規劃所指向的目標而奮斗,並鼓舞士氣,增強凝聚力,提高學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二)可控性 規劃的指向性特徵決定了規劃具有控制的意義。規劃制定並為群眾所理解和認同後,校長就可以根據規劃中所制定的目標,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如人力、財力、物力等),努力實現預定目標;同時,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還要盡力排除各種干擾,糾正偏離目標的各種行為,抑制不符合目標的其它需要;規劃要求師生員工圍繞目標和要求,按一定的活動方式及日程去行動,所以,它對有效調控師生員工的行動方式具有積極作用。 (三)激勵性 規劃能激勵人們的行動,鼓勵人們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當師生員工行動遇到障礙時,規劃中的目標給人以克服困難的力量;而當行動較為順利時,規劃中的目標又給人以鼓舞,增添人們行動的熱情和信心。當全校師生員工看到鮮明、具體的目標,並感受著目標的一步一步實現,就會形成了強烈的動向感,朝著既定的目標奮進。 (四)可衡性 正確而切合實際的規劃中的目標,既是各項管理工作的出發點,也是終結點,因而它是人們檢驗和衡量各項工作成效的尺度。校長通常根據既定的目標要求檢查工作的達成度,使精心設計的學校發展藍圖變成客觀現實。工作好壞、質量高低的評價,不是來自主觀和感覺,而是以是否完成規劃中目標的客觀實際為依據。規劃的可衡性,還體現在能使學校、學校里的各個部門能根據規劃要求具體衡量各自工作的成效。 (五)發展性 校本發展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步興起並得到流行的一個教育理念和發展策略,近些年來在我國也得到了重視和傳播。其含義是以學校為本位,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 以往,我國政府部門對學校控制過多,社會對學校干預過多,學校不能自主發展、自主辦學。學校規劃也主要是按照上級領導的布置去開展工作,規劃並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校本發展是一種重視學校自身力量和學校自身發展的教育觀念。它主張在政府宏觀指導和積極參與下,學校自主辦學和自主發展。即:校本發展則需要學校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推進發展策略,發揮自主辦學的功能作用。在校本發展的理念下,學校規劃的制定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需要學校從自己的優勢和弱勢中尋求變革,在大量的比較參照中重新定位,制定科學可行、符合實際的行動綱領,並實事求是地去操作實踐。這一切,包括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都將有效地調動學校各種人員的積極性,並有力促進學校的自主發展。 四、學校發展規劃的內容 根據以上對學校發展規劃的分析,學校發展規劃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學校的現狀分析 一般包括學校歷史和辦學傳統,學校發展中的特色和優勢,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學校目前面臨的挑戰,社區及教職工對學校的期望等方面的分析。現狀分析是學校規劃制定的現實依據。 (二)辦學理念和辦學指導思想 在不同學校的辦學規劃中,這一部分的表述存在差異,但以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辦學指導思想三種表述居多。主要內涵為:「三個面向」、「四有目標」、「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是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理論和政策依據 (三)學校發展目標定位 學校發展目標主要由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培養目標兩方面構成。辦學目標是指學校準備在將來多久的時間內發展成為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其中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的辦學特色;培養目標則是學校希望將本校學生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中很多內容是由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法律規定的。 如: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的學校發展目標:辦學目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成為「上海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品牌學校;深入推進教育改革,銳意進取,注重開發學生潛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實驗性學校;模範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探求新時期辦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成為輻射改革成果,輸出辦學經驗的示範學校。培養目標——南洋模範中學的教育是指向「人」的教育,是促進學生人格主體性和社會化的發展教育;是努力踐行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學校通過有組織的認知過程與環境影響,養成學生健康的心理和文明行為規范的現代教育。學校通過這樣的教育,促進學生的智能和人格和諧發展,使南模學子具有:出色的才智+健全的人格。 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需要分階段實現,所以學校發展目標包括: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與中期目標的時限一般是2~3年。 學校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是辦學特色,所以,本部分需要探明學校特色的概念及內涵。 (四)學校發展規劃的實施系統 本部分主要是針對學校選擇的優先發展項目,分別確定具體目標、具體任務、實施步驟等。優先發展項目是從德育、課程、課堂教學、教育科研等學校中心工作中選擇的。它是落實學校發展目標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五)學校發展規劃的保障系統 主要以下內容:組織保障(學校的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方面的保障);對無保障(師資隊伍、科研隊伍和管理隊伍的保障);學校條件的保障(學校的硬體建設的保障);制度保障(管理制度、評價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五、學校發展規劃的設計步驟 (一)學校現狀的調查分析 這一步主要是在對學校的原有基礎、辦學傳統及教育需求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學校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尋找學校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從而為確定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學校發展目標提供依據。 這項工作應由校長與學校共同體的所有人員一起商討、共同分析,取得共識。必要時,還可藉助於問卷調查的方法,廣泛了解教職員工對學校現狀的認識。如可向教職員工調查以下內容:我們的優勢;我們亟待提高的地方;我們的短處;我們的擔憂;我們情願做的事情;我們需要什麼;我們要抵制什麼;我們的自豪之處;學校目前的總體狀況如何?是否學校的某些部門比另外一些部門更加有效?為什麼?學校現在的成績比以往如何?學校現在的成績與同類型的學校比較如何? 在學校現狀的分析中,尤其要重視學校的優勢分析。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發展優勢,不同學校有不同的發展優勢,不同的校長和教師也有不同的發展優勢。制定規劃時,學校管理者應對自己學校的發展優勢要有充分的認識,並以此為依據確定對學校的特色目標進行定位。 學校發展優勢的分析,包括學校物質層面、精神層面以及外部環境的分析,如學校的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社區環境、學生家長狀況、學校條件結構、學校文化等,其中學校文化的分析是重要的方面。許多名牌學校在其悠久歷史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學校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優勢。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就能形成學校鮮明的特色。如南京一中是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校。新中國成立前,該校就曾推進首席導師制,造就了一大批傑出人才。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任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學校傳統文化和經驗的繼承,並注入新的內涵,以導師制為突破口,構建導師制的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導師制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和個性健康成長,在省內外產生較大的影響。導師製作為南京一中歷史上的教育模式,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重新成為該校的辦學特色。 (二)對學校發展的目標進行定位 學校發展的目標一般包括三個維度:方向(辦學特色),程度,時間。如上海的曹楊中學的目標定位:「文理兼通,以文見長」,在人文修養方面有高度素質,3年成為上海市一流、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示範性和實驗性中學。 學校發展目標的三個維度中,最重要的是方向,而方嚮往往又是和學校特色的定位相聯系的。 1、學校發展特色的選擇 學校特色是指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據現代教育思想和本校獨到的辦學理念,從學校實際出發,在教育實踐中努力挖掘、繼承發揚並積極創造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優勢,所形成的有鮮明個性、獨樹一幟、成效顯著的運行機制、辦學風格和教育教學模式。 學校的發展就如同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一樣,要有自己的個性,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東西,要有把自己同其他區別開來的特點。學校特色是一所學校的標志和靈魂,是一所學校歷史發展過程中最珍貴的、最值得珍惜和總結的東西。 學校特色是立足於本校,從本校實際出發,密切結合學校實際的產物。學校特色必須是具有鮮明個性的,是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學校特色化就是學校個性化,就是學校優質化。 2、學校發展程度的定位 學校發展程度的定位,指學校在同類學校中所處地位的發展定位。如品牌學校,可追求成為全國的領先校,乃至世界一流名校;也可追求成為全省、全市同類學校中的首席;還可追求成為本學片同類學校中的首席。 3、學校發展目標體系的形成 當學校的特色與程度定位準確後,可選擇目標實現的時間范圍,然後將方向、程度、時間有機組合起來,形成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總體目標一般是抽象的,還需要將總體目標進一步具體化,形成層次化的目標體系,從而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規劃中的眾多目標縱橫排列,形成了層次結構。反映目標系統的眾多目標可按層級結構進行分解,從而使各級目標之間產生從屬關系、遞進關系,顯現目標的不同層次。一般地說,高層級的目標往往從宏觀角度出發,體現其戰略性和概括性的特點;而低層級的目標,往往從微觀或中觀角度出發,反映出戰術性和具體性的特點。就目標層次而言,有隸屬層次(總體、部門、個體等目標)、時間層次(遠期、中期、近期等目標)、要求層次(高級的和中級的、低級的目標)。總之,各種不同目標緊密相連,組成了有層次的目標系統,使目標具有某種秩序、策略並能發揮其整合一致的作用。 在確定和表述各層級的目標時應注意:目標是明確的,經過努力是可以達成的;目標是可考核、可衡量的,可以估量成效的。即應當明確做什麼,達到什麼要求,應該在什麼范圍什麼時間內進行,應該如何估量目標成效。 具體的目標應該具有以下特點:有達成的標識(或成功的標志);有測評點;有測評標准;有達成度的測評辦法;有明確的時間規定;有明確的責任人。 (三)制定各部門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是學校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是學校發展規劃中可操作的一環。 行動計劃一般包括兩個系統:一是支持保障系統,包括達成目標所需的思想保障系統、組織保障系統、隊伍保障系統、制度保障系統、經費和條件等保障系統;二是反饋調控系統,建立反饋網路、反饋渠道,並建立有效的調控系統。 學校是一個社會系統,系統內的事情千頭萬緒,學校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情,所以,學校在制定行動計劃時,應首先確定優先發展項目。學校優先發展項目不宜過多,要選擇對學校目標實現能產生關鍵影響的項目,一般以三到五種為宜。 行動計劃要把重心放在優先發展項目上。圍繞優先發展項目,制定各部門的行動計劃,落實各部門的具體目標和具體行動。部門規劃應具有以下特點:具體;可測量;可完成;真實、聯系學校實際;確定時限;可以評價;可以檢查。各個部門的行動計劃必須詳細闡述:要達到的目標(學校整體目標、各個部門目標);任務(具體說明為達到目標各個部門必須採取的行動);負責實施這項行動的人;實施行動、監控和檢查所需的時間;成本問題(教職員工所畫的時間、經費和物質資源、培訓成本) 計劃中的每一項目標和行動都應包括清晰的成功標准。標准可以是學期的標准和年度的標准,也可以是整個三至五年規劃時期的標准;標准盡可能使量化的;標准應當具有挑戰性並且可以實現。 學校規劃的制定是學校共同體成員一起探討的結果,確定後,應向學校教師公布計劃,並通過大大小小的會議,不斷討論計劃的進展,不斷督促教師把工作重心放在學校發展規劃的落實上。 (四)建立監控和評價機制 學校規劃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過程,實施監控和評價有助於學校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和修訂計劃。規劃過程是一個循環和持續的活動過程。在學年結束時,應當安排時間,讓那些參與學校規劃及其實施的共同體有關人士正式檢查和評價這一學年規劃實施的效果。這樣,一個評價活動會對下一個學年規劃活動的實施和規劃目標的實施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學校要重視建立學校發展規劃的監控和評價機制。 監控,主要是進行日常檢查以促進規劃准時實施和完成,促進學校實現自己所定的目標。應當有一個規劃指定的管理人員檢查日常進展情況,通過口頭或書面報告向校長和學校管理委員會匯報情況。監控中需做好的工作:審查行動計劃和有關文件,如教學材料和備課本;詳細檢查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課堂觀察。 各部門應向校長提供計劃實施的評價報告,評價針對下列事項:目標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為什麼說目標已經達到?超過了還是沒有達到?行動在規定的日子內實施嗎?時限真實嗎?規劃對學習/學習成果有什麼影響?影響的證據是什麼?量的還是質的?什麼方面尤其成功,為什麼?我們在這一過程中學到什麼?對將來的規劃有何啟示?起初的工作有價值嗎? 學校建立監控和評價機制,把監控和評價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中。學校還應當建立管理台歷,包含規劃活動的關鍵日期,以便校長和學校有關教師能夠記錄與學校發展規劃有關的活動。 六、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要求 (一)要重視調查研究 學校規劃是幫助學生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制定規劃的過程應該是各級幹部和師生在校長的領導下各司其職共同完成的系統工程,是調查研究、數據處理、現狀分析、綜合歸納出思路的過程。這樣才能正確地把握自身條件,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明確學校的最近發展區,提出重點發展項目,落實切實可行的措施。 (二)要獨立思考 如何創辦特色學校是校長制定規劃面臨的重要課題。所謂特色學校,應該是指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有別於其他學校獨特的辦學風格、獨到的教育思想、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特色學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全面科學規劃和有計劃地建設。既然特色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等各方面要有別於其他學校,那麼校長應改變從屬思維的定勢,改變被動思維的模式,學會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特色軌跡。只有這樣才能用於改變,大膽創新,使學校個性化、特色化。 (三)要立足於實際 例如,上海的建平中學,在總體思考的基礎上,構建了「跨世紀工程」,提出「合格+特長=建平人」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合格加特色的學校,培養合格加特長的學生。學校提出並建立成階梯狀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體系,各種目標逐步遞進、螺旋形上升。在改革初期,學校領導向全體教師提出「致力團結奮斗,三年振興建平」,「魂系建平、心思改革」的要求。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根據「外圍向核心帶近」的總策略思想,分別在創造第三課程--建設校園文化、改革第二課程--選修課和課外興趣小組的系列化和正常化、改革第一課程按程度分層次教學等方面適時地提出階段性的奮斗目標。當建平的辦學模式得到社會認可時,提出「認清形勢,抓住時機,把建平建成高層次、高素質、高品位、高水平的一流學校」的口號。這些,對建平來說,也許行得通,但對於其他學校,尤其是非重點學校來說,就不一定行得通,這就需要實事求是。 (四)規劃要具有可能性、重點性和伸縮性 我們精心設計的規劃,必須是經過努力奮斗有可能達到、有可能實現的規劃,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忘記了這一條,規劃的各種作用都將變為零。因此,設計規劃,首先要考慮可能性,也可稱之為達成性。同時,我們設計的規劃中所制定的目標,必須是帶有較大重要性的指標,是辦好學校、提高教育質量十分必要又必不可少的目標。如果把非常重要的目標忽略了,而定出一些無關緊要或次要的目標,這就不是科學、合理的規劃了。而且,制定規劃中的目標要有一個彈性,要留有餘地,有一個松緊、伸縮的區間,一般在上限、下限之間,要留有較大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