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反思可以如何
擴展閱讀
小豬佩奇你可以放大照片 2024-09-23 04:50:36

反思可以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1-12 13:04:36

A. 寫反思可以怎麼寫

寫自己的表現

B. 教學反思怎麼寫都可以嗎

教學反思不是怎麼寫都可以的?教學反思要根據你的教學實際,從成功之處和存在的問題兩方面去進行反思,也可以從教學的效果上去反思存在的問題,思考下一步解決的對策

C. 反思和反省意思有什麼區別

一、側重點各有不同。

1、反省主要針對自己的不足來改進提高自己,反思的面更廣一些,不反可以是不足,還可以是成功經驗。

2、而反思有回顧思考的意思。

二、具體指意不同。

1、反思: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2、反省:指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檢查其中的錯誤。

三、用法不同。

1、反思:現在的反思意為自我反省,比如考試後,老師叫學生寫的「反思」,大體意為對自己的考試所作出的評價以及對以後學習方法的修改。字數可以不多,但是要深刻。

2、反省:反省意指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檢查其中的錯誤。也是「反省心理學」中的專業詞彙,意思是指對自身已往心理活動的回憶。

反思造句:

1、每一個犯人有自己的囚室,可以讓他面壁反思改過自新。

2、不斷反思自己的弱點,是讓自己獲得更好成功的優良習慣。

反省造句:

1、要糾正別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沒有犯錯。

2、反省不是去後悔,是為前進鋪路。

D. 教學反思怎樣才能變得有效

反思型教學研討的通病
以課堂教學反思為例,很多教師的「教學後記」、「教學隨筆」無一例外地存在一些通病。
「完成任務」型。一些教育管理者將教學反思作為一種目標和任務強加在教師身上,量化考核,與獎懲掛鉤。有些教育管理者為了便於操作和管理,或應付上級檢查,展示本單位教師在課改中取得的成就,對相關反思文章的篇數、字數甚至格式都作了明確要求,這樣就導致教師缺乏真情實感的投入,沒有基於實際問題的思索,為任務而反思,窮於應付。有的教師在反思中說得情真意切,找原因、尋策略、覓途徑,頭頭是道,但完全是移植別人的東西,東拼西湊而成,沒有個性,也沒有自己的思考。
「無關痛癢」型。我們發現,很多教師的教學反思都這樣開始:「通過這堂課的教學,絕大多數同學已經掌握了……,但仍有部分同學沒有掌握……」這類反思,教師只是在簡單羅列問題或現象,沒有反思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欠缺或者不足。還有很多教學反思游離於自身教學實踐之外,對改善教學行為毫無意義,更無法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自我封閉」型。一些教師認為,教學反思是自己個人的事情,不願與他人共享,表現在行動上就是自我封閉和獨自冥思苦想。新課程理念下所倡導的教學反思是開放性的,要面向專家、同行、學生全方位地開放。排斥與專家、同行、學生的合作交流,不願與他人共享的封閉式反思,研究問題時就會顯得視域狹窄,層次膚淺,不夠深入。
哪些是迫切需要反思的內容
只有明晰了反思內容,才能增加教學智慧。一堂課可能成為成功的經驗,也有可能成為失敗的教訓。教師將教學感受及時記錄下來,可能成為最有價值的第一手教學研究資料。校本教研中所強調的教學反思,我個人認為,應當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反思教學理念。思想決定高度,理念決定方向。新課程理念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們就要多反思教學是否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反思教師角色轉換是否到位,反思課堂教學氛圍是否和諧、輕松,反思教學中是否做到了與學生平等對話,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否體現了學生的自主、互動和創新精神。
反思備課過程。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按常規,備課包括:研究課標、鑽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學過程,編寫教案。特級教師於永正說:「鑽研教材是備課最重要的一環。教學這法那法,鑽研不好教材就沒法。」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備課的關鍵。備課要做到把教材讀「厚」,也需要做到把教材讀「薄」。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反思備課內容「厚薄」的取捨,反思備課是否備了學生、是否備了教材等環節,以便於在課堂上游刃有餘。
反思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靠的是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對文本的理解,靠的是理念。設計是藍圖,設計的完備與否,需要在實踐中去調整,或者通過反思去矯正。在經歷了不斷的「實踐—反思—再實踐」這樣一個循環又螺旋上升的過程之後,教學設計就會越來越完美,課堂教學就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反思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師生之間心靈的對話能讓我們捕捉到新的動態信息,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新思維、新方法。因為這種對話不再是一種泛化的交談,而是心靈間的相互溝通與碰撞。反思成就精彩,及時進行師生關系反思,會給教育教學帶來旺盛的生命力。
反思教學得失。在遺憾中反思收獲最大。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有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對教學之中「敗筆」之處進行認真回顧、梳理,並對其作出深刻反思,找出形成的原因,探究解決的策略,才能形成教學經驗。教師應對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經常進行反思,尋找差距,發現問題後再通過對新課程的理論學習研究,重新構建新的教學對策,以便今後更好地進行日常教學。
養成思考的習慣最重要
教學反思不應只是新課程改革的「標簽」,而應是教師工作、生活的一種狀態,一種方式,一種精神,這是教師肩負的歷史使命使然。教育理念不是在實驗室里產生的,它植根於教師最豐富、最樸素、最深刻的教學實踐之中。
教學反思是促進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所謂教學反思,應當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學行為研究等科研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使教學趨向更優化的過程。一些教師任教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仍發現不了自己教學中的問題,教學少有長進。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發現、缺少反思。善於反思的教師,一定會不斷地讀書學習,具備一定的理論修養和專業水平,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線教師要想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最簡捷的方法就是寫教學反思筆記。教完一節課,想一想亮點在哪裡?在哪一個環節出現了「高潮」?為什麼效果好?教學中有哪些缺憾?問題是什麼?結合教學理論,想辦法,一個個問題解決了,教學水平必定會不斷提高。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學實踐中寫下了大量教學反思筆記,而後發表了《對教師的100條建議》,他為教育教學的理論研究及實踐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特級教師魏書生在教學實踐中特別注重反思,發現了語文教學效率低的症結是師生對語文學科的知識不明確,教學中無效勞動太多,他精心繪制了語文學科的「知識樹」,讓學生對語文的知識體系,心中有數。學生學起來容易了,教學效率自然大幅度提高。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各地越來越關注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僅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還有助於教師積累教學經驗,形成專業思想,加速專業進程。
教師寫教學反思,要寫得比較深刻,首先要端正態度,不能抱著應付的心理;其次,教師在寫教學反思時,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只要開動腦筋,開拓思路,教師的教學反思就會更深刻一些,也更容易接近問題的實質,其個人進步也就更快一些。
我在與一些教師的交談中發現,他們的教學反思一般比較滯後。實際上,許多教師對自己執教的課並不是沒有看法,並不是沒有經驗,並不是沒有鮮活的思路和創新的思維,只是由於下了課,懶得去進一步思考、梳理並及時記錄下來,因而許多有價值的想法就流失掉了。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沒有一個不是經常反思並及時寫反思文章的。教師人生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是創造,是幸福。教師每天若養成及時反思、持久反思的習慣,幸福生活也就可望可及了。

E. 怎樣才可以有自己反思的能力

反思,我的理解就是:回過頭來分析自己言行的對錯以及做事的成敗得失。通俗地說,反思就
是在思想上照鏡子,檢點自己的言行與做事,即古人所說的「鑒」。眾所周知,照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美和丑,高和矮,胖和瘦,還有潔凈和骯臟等等。同樣道理,反思也有與之相同的功能。古語雲:「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說的就是反思的作用吧。普通人反思自己,可以促進個體事業的發展;領導者反思自己,則可以促進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既然反思蘊涵著這么巨大的能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呢?

還是讓我們從剛才的那句古語談起。首先,我們要「以銅為鑒」去「正衣冠」。「以銅為鑒」就是要自己觀照自己,「正衣冠」就是要糾正自己靈魂的「衣冠」——言行,也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如何才能做到這點?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靜」。而要「靜」,就要清心寡慾,淡泊名利。要「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沒有鳶飛唳天之心,沒有經綸世務的虛榮。只有做到「靜」,我們才能心如止水,體察暗流涌動而辨別方向;只有做到「靜」,我們才能如清風浮雲,擁抱自然山水而看清前途;只有做到「靜」,我們才能洞明世事萬物而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否則,利慾熏心,幻想一夜暴富平步青雲,狂狂然如餓狼癲犬,森森然如地府幽冥,就會鋌而走險,不擇手段,不達目的不罷休。其良知已泯,哪裡還會捫心自問?所以,「靜」是反思的第一要著。

第二,我們要「以古為鑒」去探究成敗的原因。所為「古」,過去是也。相對而言,一切事物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成為過去。比如我現在所說的東西,一說出來就意味著成為過去。所謂話一說出便難以收回,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做過的事,說過的話,寫出來的文章,寫出的書,以及
人類社會的大小事件,大千世界,哪一樣東西既已存在,就是過去,都可作「古」。這些東西我們應該認認真真地去學習研究,以豐富自己的學識修養,使自己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大凡「古的,都是知識,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掌握。我們掌握的知識多了,就可以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就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審時度勢,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策略,指導我們的工作,推動我們事業的發展。這個過程,就是運用知識直接或間接地進行反思的過程。如果說「靜」是反思的主觀意識基礎,那麼「知識」就是反思的客觀物質基礎。沒有知識,反思便成了沒有子彈的大炮,打不響的。社會上,有人就是因為沒有法律知識而直至押赴刑場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歷史上,歷代農民起義就是因為沒有科學的革命理論的指導,找不出失敗的根本原因而屢戰屢敗。沒有知識的人仿如蠻牛,蠻牛又怎會知道對錯呢?知識面越廣,反思的面就越廣,知識越多,反思得就越深。

第三,我們要「以人為鑒」而「明得失」。人,最難認識的莫過於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難能可貴啊。怎樣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作比較。「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與別人一比,便知自己是優是劣了。比較得越多,對自己的認識就越豐滿。所以,我們應該多見多聞。
從事本專業的,要多接觸其他專業的人。身居高位的,要多接觸勞動百姓。不要自以為是,要虛懷若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但不是什麼都去學,好人接觸壞人,清官接觸貪官,目的是為了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好地認識自己,求取進步而已。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教語文的,可以去聽數學課,音樂課,英語課,體育課„„揣摩別人的成敗得失,引以為戒。橫向比較,是自我反思的最有效方法。

反思,是一種智慧,一門學問。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反思的歷史,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反思
之中自我完善的一生。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是反思的真正要義。讓我們解放思想,繼往開來,去創造一個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吧!

F. 反思應該怎麼樣反思

首先要看你反思哪方面?你的學業?你的工作?還是你的家庭?還是你的人生?所謂反思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不好的事,都應該先從自身方面找原因,不能把過錯歸咎在他人身上,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這個道理。希望能幫到你,採納吧!

G. 在教學工作中的不足,應該如何自我反思

引言:其實老師在進入到行業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自己有一些問題,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夠從開始就成為優秀教師的,所以說在這些工作上不足是很正常的。那麼在這個工作上有不足的時候,應該如何自我反思呢?

H. 如何個人提高反思能力

葉瀾先生認為,一個教師反思三年,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論語》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見,反思對一個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反思從詞義看是內省(內心反省)、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動,檢查其中的錯誤),反思包括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德育工作的反思、學校管理工作的反思,而這里我們所要探討的教學反思,是指教學的反思。特別是課程改革進入到攻堅階段,更需要教師做好反思工作。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首先應該搞清什麼是教學反思,搞清了教學反思的概念,對如何進行反思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反思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與表現從技術上、倫理道德上進行回顧、重視、質疑、分析,自己考察自己,自願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產生的原因、結果,對自己的教學有效性進行評價,通俗地說,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是教師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持續的批評性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教學反思是主動關心自己教學行為的目的、結果、手段效率的一種行為,是不斷控制、評價、修正自己實踐行為的一個過程。要回顧和回憶已有的活動,更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反思是一種手段,它的實質在於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且解決問題,使不好的事情以後不再發生,好的做法繼續發揚。
二、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是教師成長的至理名言,許多教師有較深刻的體會。
如果一個教師或許工作了20年,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個經驗的20次重復。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原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是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為什麼只有經驗不能成長?為什麼經驗加上反思就成長了呢?
1.反思使經驗(含教訓)變成教學智慧,從發生的事件中得到啟發
葉瀾先生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沒有反思的經驗只能是狹隘、片面、膚淺的經驗;不會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至多隻是經驗的累積;能夠不斷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就會隨之不斷增長。教師越能反思,就越是好的教師,越能使自己的經驗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一位數學老師教的學生成績總比別人好,別人問他是什麼原因,答不出,後來通過反思,發現原因是每個學生只用一個作業本。學生要隔天才能看到先一天自己做的作業情況,經過認真總結,他的經驗就提升為及時反饋原理,討論時,老師們也認為,只有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與模糊認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2.反思能幫助自己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反思能幫助教師從每天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中發現自己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反思的目的不只是回顧過去,而是為了指導未來的行動,反思幫助探究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有的教師在反思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佳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分好小組,選好組長,做好培訓,用好評價,加強引導,如果將這五個環節的工作做好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就會好起來。
我們認為,教學中出現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師不認真反思,不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反思使自己學會教學
教師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會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入手,對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等環節獲得的體驗進行回顧,從而使自己變得成熟。
反思是自己幫助自己學會教學的好途徑,某個內容教學失敗了,反思為什麼,下次就可以改變教學方法,逐步就學會教學了。
無論是教學的失敗,還是教學的成功,教師只要認真反思,分析失敗的原因,提煉成功的經驗,這些都是寶貴的教學資源,也是任何教育理論所不能替代的精華。
4.反思促進教師成長
反思可以由教師自發行為變成自覺行為,縮短教師的成長周期,使教師全面發展。
按照教師職業特徵,一般認為,5年以內是新手型教師,關注的是具體的教學技能;5年—10年是適應型教師,關注的是教學策略,能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綜合應用技能;10年—20年是成熟型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理念;20年以上是專家型教師。但自己不把握進步的機會,是不會自動越級的,可能到退休還不成熟。
通過反思,不只關注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生身上體現出成績;還應關心教師本人如何在教學中得到提高,不是年復一年機械重復自己的工作,教師需要做自己成長的有心人,才能縮短成熟的時間。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狹義的反思是對課堂行為的反思,廣義的反思包括對課前設計中的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反思和課後的反思。實踐前的反思是一種超前的反思,在實踐前形成三思而行的習慣,對提高教學的預見性非常有幫助,如准備一堂新課時,想一想以前是怎麼處理的,有經驗嗎?有教訓嗎?遇到教育中的難題時,先想一想,原來遇到過類似事情嗎?是怎麼處理的?過去的處理是否取得了好的效果?實踐中的反思是邊做邊反思,通過活動中的反思,觀察所發生的行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藉此理解自己的行為與學生的反應之間的動態因果聯系。教師在反思過程中具有雙重角色,既是演員,又是批語家,反思成為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它們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
實踐後的反思是教學反思的主要部分,重點要反思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培養目標、情感態度目標)
對於一堂課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首先應該先反思確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在教學設計時,確定教學目標不能太籠統,應該將課標中的「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靈活運用」具體化,變為可操作的內容。
2.總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反思教學技能
一堂成功的課例,往往給人以自然、和諧、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多方面都應有自己的獨特設計,教學過程才會出現閃光點,才能吸引學生,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課堂要精彩,要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教師設計精彩的片段,或者想出一個好點子,片段的內容包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語、課堂引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重點與難點有創新性突破,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對學生做出的合理結論給予贊賞,點子的內容可以是故事、游戲、趣味問題等。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說話語言不當,有時候是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有時候是教學方法處理不當,有時候練習習題層次不夠、難易不當。這些情況,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的原因,對情況進行分析之後,要做出改進措施,以利於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傷害
課堂內,教師對學生往往容易造成無形的傷害,可教師自己難以察覺。大家認為,這一點是最值得教師反思的,而且教師要十分留意自己的課堂教學細節。例如,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錯了,是否批評了他。
有個學生考試不及格,教師發試卷時說:「你怎麼個子這么高,分數這么低?」這個學生頓時臉就紅了,趴在課桌上頭都沒抬起,隨後變得很憂郁。教師發現這個情況後,感到很後悔,經過反思,向學生道歉,這個學生後來學習很用功,考試成績也慢慢好起來了,這就是教師反思得到的回報。
4.發思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因材施教人人贊成,但做起來難,特別目前班額都比較大,一個班有五六十人,多的超過七十人,教師在課堂內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確實難度很大。但是,根據《課程標准》的要求,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學生在學習上都要有所發展。因此,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安排不同的作業,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多多思考,提高思維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困生盡量完成書本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再加做,教材上個別特難的題目可以不做。
尊重學生差異,反思平時教學上的「一刀切」,對指導教學非常價值。大家認為,只有根據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安排不同的作業,考試上也出一些不同的題,才能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5.反思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
學生的權利問題,在中小學課堂中,教師思考得比較少,而課程改革強調學生要主動學習,要探究性學習,這里實質就包含了學生相關權利的內容。因此,教師應該反思自己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思考權、發言權、獲得鼓勵權、讀書權、想像權、選擇作業權。
教師要給予學生發言的機會,也就是說,學生在課堂內有發言的權利,有些教師雖然要求回答問題,或者談想法,但往往學生剛開口,只要不符合自己的預設,就立即打斷學生的發言。有時,一節課盡是成績好的學生發言,成績差的學生根本就沒有發言的機會,如果一節課中,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即沒有學生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的課決不是好課。
新課改提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課堂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意見,教師對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要給予鼓勵,即學生有獲得鼓勵的權利。上課後,教師要反思自己表揚學生了嗎?表揚得恰當嗎?自己用什麼方式鼓勵學生的?
學生應該擁有自己的權利,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權利,才能將課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落實到實處。
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
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行動。大家認為,教師們都知道教育觀念的重要,但對於具體應該如何運用到教育實踐中,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課程改革的觀念,思考得比較少。因此,教師十分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以檢查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正確。例如,上完課後,想一想自己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什麼,方法的依據是什麼,所採用的方法是否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等等。
7.反思自己的專業知識
目前,有些學科教師的專業水平比較低,尤其是數學,很令人擔憂。在各級賽課中,出現知識性錯誤的教師也不是少數,賽課教師還是通過層層選拔出來的,經過了許多人精心打造的課都出現知識性錯誤,那麼,在日常教學中,錯誤多就更不要說了。
有個學生問老師:自然數與偶數哪個多?教師毫不猶豫地回答:自然數多,理由是自然數是1,2,3……。中間沒有間斷的數,而偶數是2,4,6……,中間有間斷的數,那麼,自然數就比偶數多。這個問題不難,教師卻回答錯了,反映了教師專業水平低。因此,教師需要反思自己內容教錯了嗎?自己的知識儲備能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嗎?自己的知識能夠滿足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嗎?只有不斷反思,才會知道知識上的缺陷,才會努力學習,彌補不足。
總的說,要反思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等方面,從反思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反思的三個步驟
1.要收集發生的問題的信息,行動回顧。
回憶教學情景、過程、原因、結果,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學生的感受和思考狀況。
特別是對發生了不正常的問題、現象的情形要回顧,通過信息回顧提出問題,教師對課堂內出現的現象,哪怕是學生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不能漠不關心,而要認真反思,找出原因,思考解決的辦法。
2.對課堂中的信息和問題進行研究,對自己的行為活動進行懷疑、質疑,從反思得到困惑。
要善於懷疑自己的行為,懷疑所運用的理論,經常思考,這樣對了嗎?可以嗎?
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解析,看是否有效行為,無效行為是否太多,熊川武先生在《反思性教學》中,提供了下表,老師們可以參考。

有效行為

無效行為,負效果行為

機敏、熱心

呆滯、煩惱

關心學生與班級

對學生及班級活動不感興趣

愉快、樂觀

不快樂、悲觀

能自我控制情緒

容易發脾氣

有幽默感

過分嚴肅

認識和承認自己的錯誤

不自覺和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公平、客觀地對待每個學生

不公平、偏愛

能忍耐學生的錯誤行為

不忍耐

與學生一起工作時表現出理解和同情

對學生冷淡、諷刺

與學生關系和諧、有禮

與學生關系疏遠、逃避

幫助學生解決個人及學習中的難題

察覺不到學生個人的需要和困難

贊揚努力的學生、鼓勵表現好的學生

不贊揚學生、過分挑剔

真誠認可學生的努力

懷疑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社交中,考慮別人的反應

在社交中,不考慮別人的反應

鼓勵學生盡其所能

不鼓勵學生盡其所能

妥善計劃與組織課堂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沒有計劃和組織

在教學計劃內,課堂步驟有彈性

步驟過分死板,不能脫離計劃的限制

預期別人的需要

不能照顧個人差異的需要

教學技術新穎有趣,能刺激學生

教學枯燥呆板,沒有趣味

示範與解釋清楚、實用

示範與解釋不清楚,無引導

這一步,教師要有開放的心態,對自己的要求要苛求,要自己質問自己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太好的。
對做得好的,也可以想一想,我是怎麼想的?是否有理論依據?對做得不好的,要思考,我怎麼會這樣呢?
3.在探究中找到解決和消除困惑的辦法。
針對反思中得出的經驗、教訓,教師要進一步思考:我能做什麼?我怎麼改進?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何給學生帶來較大的益處?
一位老師在星期五講課時,告訴學生要善於學習,要把所學的一小節內容進行整理,寫出一個概括性的復習總結,其實意味著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但到星期一要求學生把做的總結交上來時,一些學生沒有完成,老師反思:為什麼會這樣?原來有的學生需要視覺提示,要明確把作業的內容寫在黑板上,不能混在一般性講述的要求中。於是,反思的結果就是:要把口頭布置的作業寫在黑板上,要求要明確具體。
五、教學反思的記錄與交流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要有記筆記的習慣,將反思的內容記錄下來,這些反思筆記是寶貴的教學資料,是提升反思質量的基礎。參加討論的教師許多都有記反思的好習慣,並且講述了自己的記錄方法。
寫反思日記或教學後記,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或失敗的教學,可以只簡單地寫幾個要點,寫在教案後面也行;可以是詳細描述事情經過;可以做資料分析;也可以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教師自己記下來的東西,是非常鮮活的,很有價值的。有些老師寫不出像樣的教學論文,是由於平時沒有反思與記記錄反思,一到寫文章時,就沒有素材,即使寫成了文章,也是東拼西湊,沒有可讀性。
寫反思時,可按事件寫,也就是說,把類似的多件事聯系起來記憶、反思。這樣做可以系統總結一類教育現象,為今後處理同類教育現象提供借鑒的藍本。
以教育敘事的方式寫,寫教育故事,把教育中的真實故事寫出來,穿插自己的議論、思考,教育敘事是適合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一種好形式,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從故事中提煉出教育觀點。
教師要學會與同行交流教學反思,自己在反思中如果突然悟出了一個道理,不論是好或是差的,不妨告訴同行,與大家一起討論。也可以數學組為單位,不定期舉行反思交流會,與人交流、討論自己的觀念是否正確,辦法是否最好。教師聚集在一起,把自己課堂上發生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尋找解決的辦法。
現在網路已經進入發尋常百姓家,教師可以將反思發到相關的網站上,吸引更多的人參與討論,特別是有可能引起一些教育專家、教學高手的重視,他們如果能夠參與討論,則會極大地提高自己的反思質量。
六、反思意識的提升與反思能力的提高
1.反思應該是教師自我成長的自覺行為
反思對教師的責任心要求高,不負責任的教師是不會去反思的。要使反思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首先是教師對反思要有內在動力,也就是教師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積極的進取心,旺盛的求知慾。其次,要有外部的推動力。有的學校規定:教齡在五年以上的教師每周寫三篇教學反思,每篇500字;教齡在五年以下的教師每天要寫300字以上的反思,每周教研組要檢查,要交學校。但實踐中由於措施不到位,教師很難堅持下去,逐漸就變成到處抄、應付。這樣就失去了反思的作用
2.反思是需要毅力的行為
在反思中,要自己揭露自己的短處,是誘發痛苦的行為,沒有毅力就難以反思,這種毅力體現了反思的持續性,需要教師戰勝困難、忍受痛苦,盯住自己不合理的教學行為進行批評,自己要督促自己,要敢於向別人承認自己教學中的不合理性。另外,要長期堅持反思,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毅力支持。因此,討論中大家認為,只有堅持長時間的反思,才會看出反思的成效。
3.使反思成為自己的習慣
經常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就會形成反思的習慣,就會自覺地在教學之前、之中、之後,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質量進行反思。
曹化老師認為教師形成了反思習慣,就會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收獲。
4.提高反思技能
反思中有時要進行比較、討論,要查閱理論,要進行自我觀察、判斷、評價、調節。這些本身是一種能力,教師要掌握反思的技能,提高反思的質量。
5.反思要適度
反思不一定是個人閉門造車,有時可以集體反思,大家討論,反思也不要很多專門的時間,茶餘飯後,大家在一起可以聊一聊;每周開展教研活動時,大家可以交流一會兒。這樣做,就顯得比較輕松,就不會將反思看作一項專門的工作了。
反思是教師成長的一條途徑,也是教師從事教研的好方式。我們討論的目的是希望老師們重視反思,提出反思中的一些問題,具體到教學中,還需要教師做許多細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