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會經常的頭疼和胸口疼
痛,是一種症狀,許多疾病均可引起,有全身性疾病,亦有局部性病變,包括眼、耳、鼻、喉等,必須到醫院做有關檢查,找出病因,在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的前提下,加強自我保健,以免延誤病情。這里向讀者介紹一種根據中醫經絡理論,由內功推拿簡化而來的穴位推拿法,簡便易行,對下列疾病造成的頭痛有較好的療效。如感冒頭痛、...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高血壓頭痛、肌肉收縮性頭痛、腦供血不足型頭痛、頸椎病型頭痛、神經衰弱頭痛、精神緊張頭痛等。 具體操作如下: 准備動作 患者正坐於椅中,含胸拔背,氣息調和。 揉太陽穴:將雙手掌根貼於太陽穴,雙目自然閉合,作清緩平和的揉動,對上述各型頭痛均有較好療效。 拿風池穴:用拇指於食指、中指相對捏住頸後肌肉近發際處,手法採用一上一下、一緊一松拿捏,以頸部感酸脹為度,次數自定,不強求一律,左右手可以交替進行,本法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強腦組織血液供應。 浴全頭穴:頭部有上星、頭維、百會等穴,經常浴頭部各穴有健腦之功效。操作時將兩手五指分開,由前發際分別向後發際抹動,如十指梳頭狀,手法輕重由個人自行掌握,一般以局部感到發灼熱舒適。不使頭皮有痛感為度,次數根據病情而定。亦可用木梳代手指浴頭。本法具有解除腦部血管痙攣、抽搐,使疼痛減輕、思維敏捷之功效。 抹額印堂穴:將兩手食指屈曲,拇指按在太陽穴上,以食指內側屈曲面,由正中印堂穴沿眉毛兩側分抹,雙目自然閉合。手法以輕中有重為易,次數以30次或適當增加,每日兩次為度。本法古代稱"分陰陽"法。抹後感覺頭清目爽,具有清除頭暈目眩,減輕頭痛之功效。 拿合谷穴:合谷位於手背拇指和食指之間肌肉豐厚處。手法以拿捏、點按引穴,有明顯酸漲感為度,每次10-15次,每日2-3次。本法俗稱"拿虎口"。如能經常拿捏、點按此血,具有清利頭目、緩解各型頭痛之效。 拿天柱穴:以拇、食兩指在頸後部斜方肌上方的天柱穴,作拿捏動作,來回拿動各5-10次。每日早晚各一次。本法對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頸椎痛引起的頭痛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頭痛是指頭顱上半部,即眉目以上至枕下部為止范圍內的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覺症狀,可見於多種急慢性疾病。 辨證治療: 主穴:百會、風池、太陽 1.肝陽上亢 【診斷要點】頭痛目眩,心煩易怒,夜寐不寧,面赤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處方】太沖、陽陵泉 2.痰濁上擾 【診斷要點】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吐痰涎;舌苔白膩,脈滑。 【處方】頭維、中脘、豐隆 3.腎精虧損 【診斷要點】頭痛且空,兼眩暈,腰痛酸軟,神疲乏力,耳鳴少寐;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處方】腦空、腎俞、懸鍾、太溪 4.氣血虧虛 【診斷要點】頭痛綿綿,遇勞則甚;兼見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不華,食慾不振;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處方】心俞、脾腧、足三里、三陰交 5.瘀阻腦絡 【診斷要點】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細弦。 【處方】阿是穴、合谷、三陰交、血海、委中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枕、額、腦、神門、肝 皮膚針:取穴:太陽、印堂、阿是穴。方法: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適用於肝陽上亢及瘀阻腦絡型。 中葯處方 (一) 【方名】頭痛疏風散。 【組成】菊花30克,白芷30克,川芎30克。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黃酒調服每次6克,每日三次。葯僅三味,葯簡效宏。 【備注】空。 【出處】盛智化方。 中葯處方 (二) 【辨證】肝經風火上攻。 【治法】祛風散熱,活血止痛。 【方名】愈痛飲。 【組成】菊花10克,霜桑葉10克,黃芩6克,薄荷6克,苦丁茶6克,連翹12克,夏枯草12克,藁本6克,白芷10克,鮮茅根12克,荷葉2張,川芎12克,細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連楣山方 以上僅供參考,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