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五毒日可以運動么
擴展閱讀
我可以把圖片了 2024-11-10 15:39:13

五毒日可以運動么

發布時間: 2024-11-10 03:00:29

1. 端午節徵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徵文要求文面整潔干凈,書寫端正美觀,字體清晰規范,標點准確無誤。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徵文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徵文1

農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端午節」又稱「五月單五」、「重午節」、「端陽節」、「五毒日」、「娃娃節」、「五月節」、「女兒節」等。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中國各地區、各民族的解釋不盡一致。廣為流傳的要屬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說」。據梁朝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春秋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愛國詩人屈原,遭讒不用,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這一傳說在中國廣大地區家喻戶曉,影響深遠,民勤也不例外。民勤的端午節繼承了古老的傳統,古風盎然,頗有情趣。民勤人過端午節一般是五月五日。主要活動是小孩子五毒兜、香荷包、吃雞蛋、粽子、油糕、麻花等。

五毒兜肚主要流行於中國的西北地區,而陝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術意義。五毒是哪五毒,民間有不同的說法。一般是指蛇、蠍、蜘蛛、壁虎、癩蛤蟆等。這幾種動物都是帶毒的,咬人之後能使人中毒。特別是小孩更容易受到這些動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這些動物活躍的時期,所以在端午節時,民間用巫術的方法鎮壓五毒。綉制帶有五毒圖案的兜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這些都是帶有巫術意義的民俗事象,表示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節日之前,小孩子,特別是不滿一周歲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來的「五毒肚兜」。肚兜所用的布,一般均是大紅色,五毒圖樣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綠色,用其它綵線搭配縫制而成,非常精美,真可以說是一件藝術品。有些做成短褲形狀,孩子整個夏天輪換著穿,一直穿到秋涼。因為它既漂亮,又舒服、耐穿,所以大人喜歡,小孩穿上也開心。有些小孩可以穿兩三個夏天。小孩長大了不能穿了,母親還會把它像寶貝一樣收藏書起來。有的還會轉贈會別人,接受的人也會很開心,因為這不是人人都會做的,一般年輕人可能都不會做。懸掛柳樹技

端午節是中國各地區各民族普遍流行的節日,每當此時,南方和北方的許多地區,家家戶戶都要在房門上懸掛柳樹技藉以避邪。

民勤人還有一種特有的習俗,大人在五月端陽節的前一天,細心的媽媽們為小孩子們編上各種顏色夾雜在一起的花繩子,給小孩子的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都戴上,以示吉祥,一直戴到七月七的那一天,都取下來扔到房上,讓喜鵲叼著給在銀河相隔的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每年相會一次。在這個節日里,民勤的媳婦們還要蒸上扇子,粽子帶著回娘家。

民勤人在吃粽子這一點上與別處稍有不同。粽子一般是棒塊狀,裡面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樣喜歡用糯米、綠豆、豬肉、五香粉,而是在糯米里加紅棗、糯米,吃起來特別清甜可口,或者只是用上好的糯米,吃的時候再加上蜂蜜特別香甜爽口。

端午節徵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葉飄香,端午節吃粽子,是最具節日氣氛的傳統習俗。

我們家包的粽子,極有講究。先說粽葉,媽媽總是不辭親苦地爬進深山,採摘山上天生青翠繁茂的箬葉,半潤肥大,香味清純且濃郁,它是包粽子最正宗的極品了,包裹的粽子帶著山野飴人的撲鼻清香。再說包法:將糯米洗凈,泡三四個小時;新鮮粽葉、粽繩用溫水浸泡、洗凈、瀝干;根據需要加入各種配料,可包成單純的紅豆粽子、綠豆粽子、紅棗粽子、板栗粽子、火腿粽子……也可包成有碎蘿卜干、香菇丁、栗子、鹹蛋黃、肉等配方的葷或素的八寶粽子。媽媽說包、煮粽子的人一定要性情溫和,不能急躁,否則包不出好吃的粽子。是啊,只有像媽媽那樣,做活總是細致、從容,將粽葉兩片重疊,捲成尖筒狀,放入兩大匙糯米等,用筷子將其細細搗壓。媽媽特別強調米鬆了,進水失粘,不好吃。媽媽再把粽子包成四角狀,捆緊。做好後放入鍋中,冷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兩小時。這兩小時是最讓我們孩子「煎熬」的時刻,隨著四溢的香味越來越濃,我們嘴巴喳吧喳吧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待粽子煮熟後,一個個呈青黃狀,一種濃郁悠久的美味盪氣回腸。

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今年,媽媽得了嚴重的脊椎病,已經害病大半年,都不能幹什麼活了,只能在家卧床靜養。我們都以為不能吃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了。沒想到在過節的前兩天,媽媽就背著我們去了一趟農貿市場,在那精挑細選了很久,買了一疊箬葉回來。可憐的媽媽走這一段路就已累得氣喘吁吁。走到家裡時,幾乎一步一挨,嘴裡還喃喃地念道:「這箬葉也不好,沒有我自己上山採的好。」我們都勸媽媽不要包了,要吃就買幾個吃吧,媽媽搖了搖頭說:「沒什麼,包幾個粽子算啥呀!」第二天一早,媽媽就一瘸一拐地忙活開了。洗粽葉,淘糯米……豆大的汗珠掛在了她的額頭上。我們知道,那不是天氣熱的緣故,那是媽媽病著。我們都心疼媽媽,但又知道媽媽那犟脾氣,只好想方設法地在一旁幫助她。由於年紀小,其實也沒幫上什麼忙。媽媽咬牙包了整整一百個粽子,待到粽子快煮好時,媽媽實在撐不住了,已躺在床上休息了,可口裡還一直囑咐:「給鄰居們送些去,平時沒少麻煩人家。」我們按照媽媽一貫的做法,有好東西一定要與鄰居分享,自家留了三十個,其餘的都分送給鄰居了。

這一次的粽子,雖然沒有以往的好看、好吃,但是我認為這是平生吃到的最美味的粽子。因為這是媽媽用心做出來的,也是我用心品嘗出來的。

端午節徵文3

當你看到有這樣一個節日,一定非常驚訝。是啊,那麼多的節日:「兒童節」、「勞動節」、「聖誕節」、「婦女節」、「國慶節」、「端午節」……應有盡有,可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泡泡節」呢?想知道嗎?請走進我們的校園,你就恍然大悟了。

在我們學校,你總會看見有一些孩子,在廊子上吹泡泡,他們把泡泡「呼哧呼哧」地吹上天,泡泡便隨著風兒飄動。於是,許多泡泡緩緩地升上天空,然後又慢悠悠地飄落下來,在泡泡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時,「啪」地一聲,盡管聲音極小,泡泡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然後,許多新的泡泡又從我們的「嘴裡」誕生了,在孩子們歡快地 「吹促」下,它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飛上了天……下課時,我們就會看見滿天的泡泡飄浮在空中。

那泡泡總是一群群的,還有各種怪異的形狀:有愛心形的,有橢圓形的,有長方形的,有「8」字形的……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無限的遐想……可是,老師卻把吹泡泡當作違紀的事情,從我們課桌里沒收了一隻只孕育泡泡寶寶的 「母親」,讓我們無比難過與遺憾。我覺得,學校里五彩斑斕的泡泡,是校園里一處美景,彷彿是春天裡第一縷彩虹,盡管它們的生命短暫,卻充滿無比的活力。

「泡泡節」又是什麼意思呢?從昨天到今天,一直好像是一個吹泡泡的節日,彷彿每人都要准備一瓶泡泡水一樣。我清楚地記得去年二月份,大約也是這個時候,也有像今天學校里不約而同的事,既沒有人規定,也沒有人啃聲過,校園里每個角落都有吹泡泡的孩子,我隨口把每年二月的這個時候,大約是十八日到十九日稱為「泡泡節」。

我絲毫沒有對「泡泡節」做任何准備,也沒有勇氣敢買泡泡水,我喜歡看別人玩,也喜歡別人吹好泡泡給我玩。這兩天我們各玩了自己喜歡的泡泡游戲,我喜歡用食指指尖輕輕觸碰小泡泡,可惜一到我指尖上它們就變成了水,消失在我眼中。穿了冬季校服的女同學高興壞了,因為我們的冬季校服外層很光滑,而且富有彈性,她們用袖子輕輕一碰,泡泡不會破,卻會像體操運動員一樣,在空中打盤旋,翻跟斗,實在是精彩極了。就這樣,泡泡就在我們袖臂間傳來傳去,不過,沒過多少秒鍾,又「不翼而飛」了。

看著周圍的同學吹著泡泡,我又想起了以前超愛看的動畫片《海綿寶寶》,主人公海綿寶寶是吹泡泡的高手,它能吹出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泡泡,雖然感覺有些像畸形的黃方塊,但我還是打心眼裡喜歡

不知呆立了多久,我總是喜歡這些七色泡泡。它們又似球形鏡子,把校園里的綠樹紅花、青瓦高樓,還有一個個快樂小天使的身影……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攬入」自己的懷抱,展現出來。它們把自己印出來一切顯得更加生機勃勃,樹木是彩色的,房子是彩色的.,孩子們也是彩色的,一切都是彩色的!

盡管「泡泡節」如此美好,但也有對付泡泡的強敵,男同學們都知道,水槍是泡泡的剋星。水槍一射,泡泡像自己因為被擊中,傷心地留下了眼淚,幾滴「淚水」滴在地上,彷彿在哭訴著自己悲慘的命運。

泡泡節快要結束了,校園里只剩下依稀的幾個泡泡,我很想對它們說:「但願你們命運好,一路走好保平安!」我在心裡默默為泡泡們祈願。順著泡泡的去向,向它們招手,歡送它們遠行。

端午節徵文4

又到一年粽子飄香時。6月8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也是國家決定作為公民法定節日的第一年。從媒體上看到有些學者在研究端午節的歷史沿革、形式淵源、習俗內涵、民俗變遷和現實意義等等,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有重大意義。筆者認為,端午節其實是愛國主義教育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是黃金旅遊節。這三層內涵應當適當固化,不斷發展。

首先,作為愛國主義節日,這一點應當是端午節成為法定節日的時代內核。最早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系起來的傳說是東漢應勛《風俗通》,完整的粽子源於紀念屈原的傳說是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這一傳說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廣泛認同。原本以辟邪保健為唯一目的的習俗出現了紀念古代聖賢的因素,原本只是體現人與自然節律之間的關系開始體現人與人的關系,滲透社會道德的思想,這是端午節習俗發展的重要標志。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一個傳說能夠得到全民認同?答案:是因為屈原精神的魅力所致,是他那種為理想上下求索的堅強意志,是他那種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是他那種愛國主義的情操。

其次,作為衛生防疫節,這一點應當是端午節成為法定節日的固有內容。端午鄰近夏至,雖然盛夏還沒來到,但持續的高溫天氣讓人非常難受。這個時候是各種病菌肆意繁殖、傳播的時期。端午節,在我國古代這個時候是疫情的高發期,民間老百姓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之說,即蛇、蜈蚣、蠍子、濾布壁虎和蟾蜍。此月多災多難,因此想了不少辦法來應對。避「五毒」也是過端午節的初衷,此時正值初夏季節,多雨潮濕,毒蟲滋生,人很容易得病,所以這天人們要飲雄黃酒驅蛇蟲,要早起收集露水洗眼以明目,小孩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某些傳染性疾病。於是人們漸漸習慣於在這天飲雄黃酒,並插艾草、懸菖蒲、佩香囊、戴老虎索等來驅邪氣。這些習俗在現代人看來既迷信又落後,但卻反映出古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所發揮的民間智慧。艾草、菖蒲、雄黃水等,這些傳統習俗,都有益於人們的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因此,端午節可以說是全民防疫日,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和古代相比,如今對付各種疾病有了更為先進的治療方法,不過很多人防病防疫的意識卻淡化了。有識之士呼籲,在今年的端午期間,不妨舊俗新用,開展全民的夏季愛國衛生活動,提高人們的健康防疫意識,讓端午節成為現代的全國衛生防疫節。

再次,作為黃金旅遊節,這一點應當是端午節成為法定節日的必然趨勢。端午是與舟、水有關的節日。可吃粽子、觀看或參與賽龍舟。乘船賞景也是端午節旅遊的理想選擇。春遊是時尚,也應當是端午節的必然趨勢。同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結合迎接和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廣泛開展群眾性節日民俗、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愛國衛生和科普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叫響"紀念屈原愛我中華"這個主題,引導人們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情感,提高科學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端午節徵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為國忠誠。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在過端午節時,人們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許多習俗。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驅邪或紀念屈原的死。

又祭屈原街道里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粽子發出的清香,端午節到了。 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掛香包......人們用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當然,也會想到那位與端午有關的詩人--屈原。那種悲苦的命運,讓人對他同情,對他懷念,於是,便有了端午,便有人祭奠他,一遍一遍。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梅堯臣的這首《五月五日》,寫的就是屈原,那種悲哀,那種凄涼,那種孤獨,那種感傷,讓人也跟著憂愁。屈原啊,你很痛苦吧,自己費盡了心思想要幫祖國,卻遭到奸臣的陷害,眼看著殘暴的秦軍攻入楚國,焚燒楚國的宮殿,屠殺楚國的人民,伴隨著你種植在宮殿花園里的心,也同樣被燒成灰燼,沒有心的你,就象一棵沒有根的樹,所以你選擇了死,以死來證明你的心,

跳下了那汨羅江,你就這么的一跳,便結束了一切。在你跳下的那一刻,你看到了那悲痛的人們,在為你哭泣,你欣慰的笑了,原來人在死前會是如此的明了啊!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祭屈原。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