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有時間還可以看電視嗎
擴展閱讀
哪裡發視頻可以掛櫥窗 2024-12-27 01:11:43
醫院可以打視頻電話嗎 2024-12-27 01:04:21

有時間還可以看電視嗎

發布時間: 2024-11-18 16:16:38

1. 如何合理設置電視的時間段

電視的時間設置可以根據不同品牌和型號的操作方式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大多數電視都提供了家長控制或者定時關機功能,允許用戶設定每天的觀看時間。
對於具有家長控制功能的電視,用戶可以進入設置菜單,找到家長控制或者兒童鎖選項。在這里,通常可以設置每天的觀看時間段和時長。例如,可以設定每天下午4點到6點為允許觀看的時間,超出此時間段電視將自動鎖定。此外,還可以設定每次觀看的最長持續時間,如每次最多觀看1小時,超時後電視將自動關機。
另一種常見的方式是使用定時關機功能。這個功能允許用戶設定電視在開機後的一段時間後自動關機。例如,如果用戶希望孩子每天只看1小時的電視,那麼可以設定電視在開機1小時後自動關機。這樣,即使孩子忘記關電視,電視也會在設定的時間後自動關閉。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些功能可以幫助控制觀看時間,但它們並非萬能的。孩子們可能會找到方法來繞過這些限制,比如通過重置電視設置或者在其他設備上觀看內容。因此,除了技術手段外,家長還需要與孩子溝通,引導他們理解合理觀看電視的重要性,並共同制定和執行觀看規則。同時,家長自身也應以身作則,減少在電視前的時間,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2. 看電視怎樣才能不影響學習

首先應該合理安排時間。
合理安排時間包括:
1.在保證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條件下看電視。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做完作業才看電視。如果放學以後就有好看的電視節目可以先看,但一定要留出足夠的做作業的時間。否則,只好放棄這個電視節目。
2.先保證有戶外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的時間,然後再安排看電視的時間。
3.在選擇電視節目的時候,一定要看好節目時間的長短。如果每天看電視的話,盡量選擇一個小時以內的節目看。如果一個節目超過兩個小時,就要考慮自己是否能夠把作業、家務、休息等活動安排好。否則,最好別看這個節目,或讓家長錄下這個節目,待休息日再看。
4.一定要對節目有所選擇,即在有限的時間里選擇最有意思的節目看。待節目完後,迅速離開電視機,去做其它事情。有些孩子在電視完了後,還靠在沙發上懶得動,無意義地將頻道換來換去,結果時間都浪費掉了。
如果真能做到合理安排時間並遵守時間表,一般情況下家長會很高興讓孩子看電視。很多孩子不被家長信任是因為看起電視來沒節制。所以,要想看電視,就得訓練自己能迅速離開電視,這樣才能不影響自己的生活。
其次應該注意看電視的身體健康。
一些專家指出,看電視可能會從兩個方面影響兒童、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第一個方面是視力。看電視是否影響視力由三個條件決定:距離、視角和時間。國外有關的實驗研究說明,兒童在觀看不同尺寸、大小的電視時,兒童距電視機的最佳距離依次為:12英寸,1.21米;14英寸,1.41米;18英寸,1.82米;20英寸,2.02米;21英寸,2.12米;24英寸,2.42米。為方便起見,兒童的觀看距離可用電視機的尺寸大小乘以0.1來估計,如在看18英寸的電視時,兒童距電視的距離至少應為18×0.1=1.8米。視知覺研究說明,在自然環境中,兒童快速識別圖像的最佳視角為11.5°,因此,在看電視時,兒童的最佳水平視角(俯角或仰角)為11.5°。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一般來說,滿足這三個條件,看電視不會損害兒童視力。相反,如果兒童看電視距離過近,視角過仰或過俯,每天時間超過兩個小時,就有可能損害視力。如果兒童視力已經受到損害,必須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有的視力不好的兒童還特別喜歡看電視,看不清楚就走近了看,結果越看越近視。在規定的距離里看不清楚電視,就應該減少看電視的時間,並在看電視時佩戴眼鏡。
第二個方面是身體發育。兒童、青少年時期是身體迅速發育的時期,經常性的戶外活動是兒童身體健康的保證。如果兒童養成久坐不動的看電視的習慣,而缺少戶外活動,將不利於身體健康。
除此以外,還要有選擇地看電視節目。
電視台已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電視節目,但我們不可能都看。這就需要我們做出選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電視節目看。
選擇可以從電視節目單開始。在電視節目單上,我們看到,有些節目對我們毫無意義,如某些教學節目所教授的內容與我們無關;有些節目我們可能完全不感興趣,如傢具城介紹等。實際上大部分兒童、青少年比較感興趣的節目是兒童連續劇、成人連續劇、《焦點訪談》類的新聞節目、綜藝晚會、《實話實說》類的談話節目和青少年節目。我們應在這些感興趣的節目中做出選擇,即:在有限的時間里,選擇一個或兩個最有興趣的節目看。為了選擇電視節目,訂一份廣播電視節目報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有利於我們提前安排時間,另一方面報紙上有關於節目的介紹,常可作為我們選擇節目的依據。
每人的電視興趣不同。比如,父母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兒童不喜歡看,或者正相反,兒童喜歡看的父母不喜歡看;或者你喜歡看的電視節目,你的同學不喜歡看。認識自己的電視興趣,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節目。個人的電視興趣往往與他自己的生活追求和情趣相聯系。如果一個人喜歡幻想或追求娛樂,他可能就要看武打片、偵探片、科幻片、童話劇等;如果喜歡通過電視認識世界、社會和自我,就可能愛看大量的紀實類節目;對軍事武器特別感興趣的孩子,可能專門看軍事節目。電視既可滿足我們認識社會的需要,也可滿足我們幻想娛樂的願望,既可開闊我們的眼界,也可提高我們對某種事物的專門興趣,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
電視興趣由三個元素組成:節目類型(新聞節目還是戲劇節目等);節目主持人或演員;和節目內容(幽默內容還是嚴肅內容;幻想的內容還是現實的等等)。電視興趣沒有好壞之分,如不能認為喜歡看知識性節目就是好的興趣,喜歡看娛樂節目就是壞的興趣。我們認識自己的電視興趣是為了更好地享受電視節目,使自己的生活更快樂,而不是為了在家裡開辟「第二課堂」。
少年兒童看電視時還要注意成人節目和暴力節目。
先說說成人看的節目。盡管兒童節目是最適合兒童看的節目,但兒童、青少年也很喜歡看成人節目,其中不少人看的成人節目比兒童節目還要多。很多兒童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看成人片,如《戲說乾隆》、《新白娘子傳奇》和《唐明皇》等。
成人片是否適合兒童觀看,沒有一定之規。它需要考慮兒童觀眾的年齡、興趣、理解能力、生活經驗、成人片內容等多種因素。其中比較重要的是:
第一,是否能看懂。類似《安娜·卡列尼娜》那樣的成人片需要兒童在精神生活方面有更多的經驗,否則就不能理解。相比之下,偵探片、武打片對兒童來說就比較好理解;
第二,是否容易區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如果很難區分,說明劇中人物的性格比較復雜,可能不易理解;
第三,看成人片時,是否感到焦慮、懷疑、恐懼或失望。如果有這些情感體驗,則說明這個成人片不適合我們觀看,因為它很容易對我們的心靈造成傷害。
當然,兒童之間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兒童,對電視的理解水平也是不同的。有的兒童很小,就能看成人紀實類的片子了,有的兒童都上四、五年級了,還只會看動畫片和童話節目。在一般情況下,有較高理解水平的孩子特別願意看比較復雜的成人片。如果看到某類成人片產生了一些不舒服的感覺時,需要馬上向成人說出自己的感覺,尋求成人的幫助。如果對自己沒有相當的把握的話,最好不要獨自看這類成人片。
再說說暴力節目。
◆暴力節目的識別
我國電視節目有暴力內容嗎?迄今為止,我們聽到過三種不同的說法:1.電視節目里沒有暴力或少有暴力;2.電視節目有太多的暴力;3.成人節目里有暴力,兒童節目里沒有暴力。
說法不同,是因為人們對暴力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認為只有殺人流血才是暴力,那麼電視中的暴力就少得多。有的人則認為,暴力就是以某種言語或行為使人屈服,無論是否有傷亡。這樣口語威脅、物品損毀都屬暴力行為,電視中的暴力就相對增多了。
6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者對電視暴力進行了界定。在傳播學家格伯納的經典研究《暴力與媒介》中,電視暴力被定義為「有意傷害或殺害的公然武力表現」。這個定義較嚴格,沒有包括口語威脅等內容,只限制在「有意」和「武力」的范圍,即:只要是有意採用武力手段去傷害人,就是暴力。以這個定義來測量美國1967年和1968年黃金時段的電視節目,結果表明:大約80%以上的節目包含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暴力事件。研究者進一步將娛樂節目分為三類:犯罪/西部/冒險節目;喜劇;和卡通,測量後發現:犯罪型節目是包含暴力最多的節目,達96.6%。卡通的暴力內容比例也相當高,為93.5%,即發生一次或一次以上暴力事件的卡通片占所有卡通片的93.5%。喜劇則包含較少的暴力,但也達66.3%。由此可見,卡通並不因是兒童節目而成為世外桃園,兒童不僅從成人節目里,也從兒童節目里看到了暴力。如果一個節目里包含多個暴力事件,研究者通常稱之為暴力節目。至於「多個」是多少,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衡量標准。
以格伯納的暴力定義作為標准,我們看到:國產片中的偵探片、武打片、戰爭片,如《三國演義》、《新七俠五義》等有較多的暴力事件,是典型的暴力節目。兒童節目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動畫片。國產動畫片如《小龍人》、《黑貓警長》等含有暴力行為。同時,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進口電視節目。《變形金剛》、《聖鬥士》、《勇敢的公主希瑞》、《魔神壇鬥士》、《百變雄師》、《巨型恐龍》、《火星鼠》等,科幻片如《超人》、《女超人》等均屬暴力節目。
看來我們雖然不專門為少年兒童製作暴力節目,但在電視中,包括兒童節目中,仍有大量的暴力內容。
◆暴力節目的可能影響
5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者檢查了青少年看電視暴力節目的時間與他們侵犯性行為之間的關系,發現長期持續收看電視暴力節目可能會引發或強化兒童、青少年的侵犯性行為。
研究者解釋說,至少有三個原因會導致兒童和青少年的侵犯性行為:第一,電視暴力節目會讓觀眾產生世界充滿暴力的感覺。一些研究已經表明,接觸暴力節目多的人比接觸少的人更容易覺得暴力行為在社會上是普遍存在的,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危險,人們多半自私自利,不可信任。這種感覺或想法,將促使大眾容忍暴力,並認為暴力是無法控制的,而為了生存或解決問題人們必須使用暴力。第二,在電視里,暴力行為很少受到懲罰,相反倒是男子漢的英雄表現。第三,暴力是解決沖突及達到個人目標的有效方法,而其它解決沖突的方法如妥協、辯論、和解等常常是無效的。在這些情況下,兒童更容易模仿電視暴力行為來解決生活中的沖突。這三個方面是我們長期觀看暴力節目後產生的錯覺。了解社會實際情況,將減少暴力節目對我們的影響。我們社會的實際情況是:
第一,社會暴力並不象電視上表現得那麼普遍。電視上的暴力之所以多是因為電視要增加節目的刺激性。現實社會中,法律、社會道德將懲罰和譴責暴力行為。暴力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控制的。
第二,社會中發生的暴力行為通常要受到相應的懲罰。社會不會認為暴力是男子漢的英雄表現,相反倒是一種野蠻的表現,是一個文明社會所不能容忍的。
第三,暴力不是解決沖突的有效方法。使用暴力解決沖突常常導致對沖突雙方的嚴重傷害。
◆誰更容易受暴力節目的影響
並不是所有的兒童看暴力節目都會產生侵犯性行為。許多研究說明,對不同的兒童,電視暴力節目的影響是不同的。有的兒童不喜歡看暴力節目,有的兒童將暴力節目看作是一種單純的娛樂,但並不相信它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有的兒童則盲目崇尚暴力節目中的英雄,另外一些兒童將看暴力節目看作是一種精神寄託,他們的生活需要「暴力」的刺激,否則就會感到壓抑。一般來說,前兩種兒童很少受暴力節目的不良影響,但後兩種兒童則傾向於認同媒介中的暴力,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侵犯性行為,如與教師頂撞,與父母頻繁發生沖突,或與夥伴打架等。嚴重的可能會進行暴力犯罪。
研究者特別指出: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太成功的兒童,更容易受到電視暴力的暗示。有些兒童或青少年的犯罪案例說明,這些兒童或青少年常常因為他們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缺損的,比如在學校里受到歧視、學習成績不佳、家庭破裂、與父母關系緊張、沒有同齡朋友等,在一定情境下,他們更容易模仿暴力行為。
◆怎樣避免暴力節目影響
有幾個方法可以使我們避免暴力節目的不良影響。
1.檢查自己所看的電視節目,是否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看了較多的暴力。提醒自己現實世界與電視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與朋友或父母討論現實世界與電視世界的區別。
2.學習有關的法律知識,了解現實世界對電視中的暴力行為的態度。比如,在電視世界裡,你要一件東西,別人不給你,你可能一打他就得到了。但在現實生活中,你一打他,就可能受到相應的懲罰和道德譴責。
3.如果自己心情一直比較壓抑,在現實生活中感到不太成功,一定要開始向成人、朋友尋求幫助,避免自己受到電視暴力的心理傷害。尤其是那些把看暴力節目當作全部精神寄託的孩子,尤其應該注意。
再說說「電視癮」吧!
「電視癮」即看電視上癮。60年代的一些專家發現,過於沉湎於電視的兒童,其行為和思維方式逐漸脫離了現實世界,在適應社會方面產生了嚴重障礙。因看電視上癮而導致適應障礙,被稱作是「電視癮」,有時也叫做「電視病」。有電視癮的兒童常常表現得懶散、麻木和消極。由於圖像訊息比較容易吸引兒童,轉移兒童對現實的注意力,兒童越來越依靠電視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從而脫離了其它活動。兒童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後,可以逃避到電視中去,在無休無止的觀看中,危機感消失了,兒童重又變得「充實」和「滿足」,忘記了自己生活中的問題,看明天的電視節目,成了激勵兒童生活的希望。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看電視越上癮,對現實生活越不關心,越不關心,就越難適應社會,而越難適應,就更依賴電視。結果,形成對現實生活的適應障礙。專家們認為,兒童看電視上癮是一種比較危險的傾向。
有一些指標可以用來測量自己是否有「電視癮」,這些指標是:
1.接觸量過多,平均每日接觸4小時以上。
2.不加選擇地看電視。
3.除了看電視,對其它活動大都不感興趣,尤其是對與人交往不感興趣。看電視成了最好的精神寄託。
4.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表現得懶散、麻木和消極。
如果只有其中一、兩種表現,比如在假期中兒童、青少年可能每日看電視時間較長,但仍對其它活動非常感興趣,還不能說是上「癮」。如果同時具備上述四種表現,那麼,就是非常典型的「電視癮」了,這時我們就需要朋友或教師的幫助了。社會關系不好的兒童比一般兒童更容易患「電視病」。社會關系不好是指家庭關系緊張(如父母關系緊張或父母與子女關系緊張)、夥伴關系緊張(如總遭到夥伴排斥)以及師生關系緊張(如總感到教師不喜歡自己等)。這些兒童實際上是把電視當作緩解緊張的「葯物」。但過度依賴「葯物」,就會失去在現實中生活的勇氣。
所以,兒童看電視要有自製力。所謂自製力包括兩點:第一,要控制自己看電視的時間。在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學習的情況下看電視。第二,切不可將看電視當作一種精神寄託。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的青少年,不能依靠電視來緩解壓力或焦慮。應該在成年人或朋友的幫助下,積極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