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中了槍的新路要多長時間可以上市
擴展閱讀
芒果拌酸奶小孩可以吃嗎 2024-12-23 15:11:43
打完點滴不可以吃什麼 2024-12-23 15:00:06

中了槍的新路要多長時間可以上市

發布時間: 2024-12-06 11:25:06

1. 中國槍械發展歷程

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是實現國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輕武器又是武器裝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步槍作為輕武器骨幹,其裝備的廣泛性、重要性為世界各國所重視。
解放後,國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發展兵器工業,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廠,建立了兵器工業基礎設施;設置兵器專業高等院校,培養專業人才;設置了研究機構,開展專題研究。經過長期的努力,使我國步槍得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至今,我國已經有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5.8毫米槍族,表明我國步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中國步槍發展50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個型號豐富的步槍序列,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53式步騎槍
2. 56式突擊步槍
3. 56式半自動步槍
4. 63式自動步槍
5. 81式自動步槍

6. 86式自動步槍
7. 87式自動步槍
8. 95式自動步槍
9. 03式自動步槍
以下簡要介紹各型步槍及其相關細節。
1. 53式步騎槍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僅僅槍械裝備的種類就幾十種,制式化非常迫切。但由於當時兵工政策失誤沒有做到這一點。到朝鮮戰爭爆發時,才發現參戰部隊的武器五花八門,每個軍光步槍就將近十種,於是在部隊入朝前後,緊急跟蘇聯簽訂了購買36個步兵師輕武器的協定(8000萬盧布),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槍。除了進口蘇聯輕武器,這時國內兵工廠也開始仿製蘇聯槍械,此時蘇聯正在把撤裝莫辛-納甘步槍,於是就把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的生產工具和技術資料賣給中國,在中國定型為1953式步騎槍,在1954年開始裝備部隊,其價格約為進口蘇聯槍支的一半。
53式的生產在1960年被停止,部隊也開始撤換成更新式的武器,但有許多53式在60年代期間支援給越南。53式騎槍M1944有所不同,53式的準星座比M1944的要寬,刺刀座也與M1944有所不同。
2. 56式突擊步槍
中國56式沖鋒槍,正式名稱為1956年式沖鋒槍,近年來也開始改稱為突擊步槍,是仿自蘇聯AK47型7.62mm突擊步槍,在1956年生產定型,研製小組的組長為趙瑞之工程師,由於當時我國的武器思想較為傳統,因此把這種發射中間型威力槍彈的全自動武器定型時稱之為沖鋒槍。
2
56式7.62毫米自動步槍是仿製前蘇聯AK-47型7.62毫米自動步槍的產品,1956年生產定型,1963年改型56-1式,1980年改型56-2式,1991年改型QBZ56C式。是我國生產和裝備量最大的自動步槍,至今仍在裝備部隊。
56式沖鋒槍與AK-47突擊步槍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沖鋒槍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沖鋒槍最特別的是採用了折疊式的三棱刺刀,充分發揚我軍「刺刀見紅」精神。這些是外觀上最大的不同之處。
56式沖鋒槍的槍托為木製固定槍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製AKS的56-1式折疊槍托沖鋒槍,槍托向下折疊。
3
除了裝備本國軍隊外,56式也曾大量出口其它國家,越南戰爭時的北越軍隊就大量使用56式。此外在很多其它第三世界國家,56式均以其優秀的性價比而廣受歡迎。
從1980年代起,56式逐步被81式所取代,漸漸退出了一線部隊。
3. 56式半自動步槍
中國1956年式半自動步槍,即56式半自動步槍,簡稱「56半」,是蘇聯SKS半自動卡賓槍的仿製品。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制式列裝的半自動步槍,和56式班用機槍、56式自動步槍統稱56式槍族。
4
1985年,56式半自動步槍正式撤裝,由81式步槍或56式沖鋒槍取代。但56式半自動步槍仍裝備民兵部隊。現在,中國軍隊僅保留少數56式步槍作儀仗隊的禮儀用槍。
4. 63式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在外國被誤稱為68式)。63式自動步槍的整體結構是以56式半自動步槍為基礎的。其彈道性能、不可拆卸刺刀、木質長槍托、瞄準裝置等均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類似。為了實現單、連發射擊,並提高點射精度(相對於56式沖鋒槍而言),保證在各種環境、氣候條件下的動作可靠性和射擊壽命,對其主要結構重新進行了研製。
5

63式自動步槍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支步槍。研製人員在認真分析56式武器的特點、結構的基礎上,制定自動步槍的技術措施、結構方案。一邊組建研究組織(研究所),一邊籌劃研製、試制、試驗、測試手段(試驗室,靶場等)。
由於起點低,基礎差,工作任務相當繁重,。、即使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研製隊伍仍然在63年完成了設計定型。國家命名為6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擁有56式半自動步槍的精度和56式沖鋒槍的火力連續性。
63式自動步槍從1959年開始研製,1963年設計定型,1969年投入大量生產和裝備部隊,至1978年停產、撤裝,近20年時間,共生產了數百萬支,本來武器的更新換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也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63式自動步槍所經過的道路卻是由盛到衰的道路。由於不得已的原因遭到撤裝的命運。開始生產、裝備63式,以代替56式半自動步槍。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停產,撤裝63式,代之重新生產、裝備56式半自動步槍。轉了個圈又回到原地。63式是典型的「先天不足,後天失調」。1958年,有關軍品科研、論證工作剛在開展,沒有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加上當時的形勢就是「大幹快上」。63式自動步槍的戰術技術論證工作自然沒有充分進行,研製定型的63式自動步槍並不符合戰術要求。
5. 81式自動步槍
81式槍族是1979年下達的研製任務,於1981年設計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產。其研製目標是要用一個班用槍族取代正在裝備的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和56式輕機槍,但仍採用56式7.62mm槍彈。由於在1978年已經正式決定我國將來會採用5.8mm口徑的小口徑自動步槍,所以研製81式槍族的目的是在裝備小口徑步槍之前提供一種過渡型武器。但通過實戰證明,81式槍族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武器,精度好、動作可靠、操作維護簡便,在老山前線的戰斗中表現良好。
81式步槍在簡化結構方面富有成效,例如自動機、發射機、機匣等都比56式沖鋒槍簡單。以機匣為例,同樣是沖鉚機匣,81式機匣的剛度、強度、製造工藝要好得多。機匣體由厚度1.5mm 50鋼板沖壓而成,盒形斷面,形狀簡單,兩側突出大筋增加了剛度,前部與節套鉚接,中部有中襯鐵支撐,後部有尾座固定,機匣的剛度、強度得到保證,使用和生產中沒有變形。機匣的導軌、創造性的只用一層,在機匣體沖壓時形成,取消了一般槍機匣上均具有的下導軌,方便了生產。81式步槍忽視了結構的先進性,新材料、新工藝也不多,未要求安裝光學瞄準具。連外觀造型也沒有獨自的特點,有時國外就稱其為81式AK,甚至影響了外貿出口。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因為在論證時已經給81式槍族定了位,就是一種「過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投入,只要求能夠較快的試制投產,要對原有產品有較好的工藝經濟性和繼承性。經過近10年的生產考核,在當時工藝、技術、設備落後的條件下,能夠滿足大批量生產並保證穩定的質量要求。設計上固然未能採用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但其工藝經濟性也是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優點。
81式步槍忽視了結構的先進性,新材料、新工藝也不多,未要求安裝光學瞄準具。連外觀造型也沒有獨自的特點,有時國外就稱其為81式AK,甚至影響了外貿出口。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因為在論證時已經給81式槍族定了位,就是一種「過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投入,只要求能夠較快的試制投產,要對原有產品有較好的工藝經濟性和繼承性。經過近10年的生產考核,在當時工藝、技術、設備落後的條件下,能夠滿足大批量生產並保證穩定的質量要求。設計上固然未能採用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但其工藝經濟性也是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優點。
6. 86式自動步槍

86式是我國為適應國外民用槍市場的需求,在國產7.62毫米56式沖鋒槍的基礎上研製的一種半自動步槍,其外觀與國產56式沖鋒槍截然不同,所以有人認為它是我國新研製的一種步槍,其實,86s的「內臟」部分與56式沖鋒槍基本相同,各項性能指標也大同小異,只是不能連發射擊而已。
86式發射7.62X39毫米槍彈,採用單發發射方式,初速710米/秒,有效射程400米,彈匣容彈20或30發,空槍重3.6干克。
86s的機匣部件由槍管座、機匣體、尾座、保險部件與護手等主要零(部)件組成。回轉式剛性閉鎖機構主要由槍閂、槍管、槍管座(機匣)等構成。
槍閂頭部有左右對稱的閉鎖凸耳。凸耳上有螺距為3毫米的閉鎖螺旋面。
彈匣主要由彈區身,托彈板,托彈簧,托彈蓋,左、右口板和前、後扣板等組成。

擊發發射機構主要由擊錘、擊錘簧、擊針、扳機、阻鐵、擊發機構軸和保險部件等組成。
保險機構有安全保險和到位保險兩種。擊發機構採用回轉式擊錘。
當然,86s也有一些不足,如橫向尺寸大,難握持,射彈口徑偏大等。但86s步槍的結構緊湊,儲存和運輸便利,對槍械收藏和狩獵愛好者極具誘惑力。
7. 87式自動步槍
87式5.8mm自動步槍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小口徑步槍,它與87式5.8mm班用機槍、87式5.8mm普通彈統稱為87式5.8mm班用槍族武器系統。於1987年設計定型,故稱87式。
中國在開發自己的5.8mm小口徑步槍彈時,為了穩妥,決定先將小口徑槍彈套用於成熟的81式7.62mm槍族上進行試驗,87式自動步槍結構與81式自動步槍從外形上看有一定的繼承和發展關系,在內部結構方面基本一致,口徑改為5.8mm。
雖然87式自動步槍作為一種過渡產品沒有批量生產,但作為中國研製的的第一支小口徑自動步槍,在自動步槍設計中使用了新材料,配合完成了5.8毫米槍彈的研製工作,解決了發射小口徑槍彈存在的一些技術難題,為後來的95式槍族的研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7式步槍剛定型不久,工廠在1987年9月得到通知,上級決定立即將87式步槍改變外形,參加「國慶閱兵」。具體要求是:在保持87式步槍性能和內部結構不變的條件下,外形要與81式步槍有較大變化。一種改變後的步槍重新投產,至少要用兩年的時間來實施製造工具、夾具、模具、量具和生產線的重新布設,但為了保證「國慶閱兵」的需要,1989年春,在工廠的積極努力下,經過國家靶場試驗考核,按照武器定型管理程序,按時出廠了一批改形的5.8mm步槍,及時交付了部隊,該槍就是1987A式5.8mm步槍。1987A式步槍被試驗性地裝備部隊,但數量不多,而且最終被95式自動步槍所取代,它被取代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穩定性的不足。
5.8mm的子彈有助於快速連擊使得敵人行動受阻,即使穿著防彈衣,87式的低後座2連發也使敵人望而生畏,被擊中者的停頓程度約是美製M4系列的兩倍。該種子彈子彈頭曾使用過微縮火葯,曾在美伊戰場上出現過,如果配合87式步槍,效果遠比改裝後的AK-47要好的多。
8. 95式自動步槍
95式自動步槍(QBZ-95,QBZ為源自拼音「槍-步-自動」的類別代碼),是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8研究所研製的突擊步槍,主設計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朵英賢,屬於95式槍族的一部分,為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自動步槍之一,它是中國研製的第二種小口徑步槍,也是解放軍第一種大規模列裝部隊的小口徑自動步槍。
5.8mm口徑的95式是人民解放軍步兵部隊採用的最新式武器,它是為改善老舊87式的缺點而誕生。95式被設計成人民解放軍的下一代攻擊武器,這種步槍由聚合材料製成,重量輕、耐用,以氣動和氣冷機制確保射擊時的准確與高射速。
95式能夠滿足解放軍的各種需求,從基本的突擊步槍到近戰沖鋒槍、乃至於班機槍。這種武器目前為人民解放軍的特種部隊、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採用。 95式於199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軍香港時首次公開亮相。
9. 03式自動步槍
03式自動步槍是中國研製的一種小口徑步槍。03式自動步槍是在《兵器知識》2004年11期首次公開的,但從該槍外形及文中提及該槍為95系列的成員中來看,其實就是先前所公布的QBZ95A,當然也有所改進。
03式5.8mm折疊托自動步槍作為我國最新研製的單兵作戰武器,其機構動作可靠,適應性強,射擊精度高,威力大,而且全槍的體積和重量也控製得相當好。相信隨著03式步槍的逐步裝備部隊,一定會獲得戰士們的珍愛。
03式步槍是我國最新型的步槍,代表了我國目前槍械設計製造的水平,在世界名槍之林也能占據一席之地。但是從論證思想、設計水平到製造技術,與美國最新型的XM8輕型模塊武器系統相比,尚存在差距,有待日後進一步完善改進。
QBZ03式5.8mm自動步槍與95式自動步槍的各項性能相當,最大區別在於QBZ03式5.8mm自動步槍為有托結構,其與95式班用槍族的其他成員除彈匣可互換外,其餘關鍵部件均不能互換。目前看,QBZ03式5.8mm自動步槍不會大量裝備部隊,只會小批量裝備一些特種部隊及空降兵等。

2. 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含義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

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地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在農村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同月召開的八七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隨後,黨連續領導發動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

其中,毛澤東領導發動了湘贛邊界地區秋收起義,創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並在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2)中了槍的新路要多長時間可以上市擴展閱讀

中國革命新道路: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從抗戰一開始,中國共產黨就提出了一條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對日作戰,實行人民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這一路線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爭取勝利的旗幟。

在這一路線的指引下,全國人民以高昂的愛國熱情投入抗日洪流,使得抗日戰爭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空前規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在南方8省邊界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除瓊崖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為了貫徹執行全面抗戰路線,黨作出了開辟敵後戰場的重要戰略決策。

改編後的人民軍隊迅速開赴抗日前線,取得了平型關大捷等勝利,極大地振奮了全國軍民的精神和抗戰信心。

隨後,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人民軍隊在敵後實行戰略展開,分兵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開辟抗日根據地。

隨著敵後抗日游擊戰的發展,中國抗日戰爭逐漸形成了戰略上互相配合的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的開辟,為穩定全國戰局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中國抗戰轉入戰略相持階段的重要條件。

1938年10月後,中國抗戰由戰略防禦階段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抗日武裝力量繼續奮勇作戰,取得了百團大戰和歷次反「掃盪」作戰等一系列勝利。敵後戰場鉗制和殲滅了日軍大量兵力和大部分偽軍,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

在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政策,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活動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以實際行動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致破裂。

同時,中國共產黨還在根據地實行了抗日民主制度,在國統區推動了民主運動的開展,並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完整系統的新民主主義理論,極大地提高了黨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

另外,中國共產黨還努力加強自身建設,強調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工程,提出了「建立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任務。

從1942年起,中國共產黨還進行了整風運動,有力地加強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增強了黨的戰鬥力,成為一次成功的實踐和偉大的創舉。

經過中國軍民,特別是敵後戰場抗日軍民艱苦卓絕的斗爭,抗日戰爭從戰略相持階段逐漸進到戰略反攻階段。1943年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開始扭轉困難局面,在一些地區開始發起攻勢作戰。

進入1944年,各根據地軍民普遍對日、偽軍展開局部反攻,恢復和擴大原有根據地,並向敵後進軍,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

1945年4月至6月,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制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礎。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解放區軍民也開始對日全面反攻作戰。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和中國解放區軍民的沉重打擊下,日本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這樣,日本侵略者徹底失敗,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黨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

黨在抗戰中發展成為120多萬黨員的大黨,人民軍隊發展到120餘萬人,民兵260多萬人,抗日民主根據地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在整個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開辟革命新道路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開辟革命新道路答案如下:

1927年,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說,是一道血淚的坎,一座險峻的梁。

中國國民黨,這個由領導過辛亥革命的中國同盟會改組的政黨,隨著他的創建者孫中山先生的病逝,逐漸偏離了革命的航向,開始露出反革命的獠牙。

只有短短一天,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出席會議的毛澤東在發言中突出強調:「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