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類風濕關節炎患 用生物制劑先測結核菌
對於類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若傳統葯物治療效果不佳,目前有愈來愈多生物制劑可使用、且納入健保給付,不過衛生署監測發現,若患者本身有潛伏結核菌感染,使用生物制劑後有極高風險誘發結核病,建議患者先檢測有無感染結核菌,若有感染,則先進行預防發病投葯,再接受生物制劑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以上女性,衛生署建議使用生物制劑治療前,應先檢測有無感染結核菌,若有則先進行預防發病投葯,否則有極高風險誘發結核病。
疾病管制局表示,這項監測與食品葯物管理共同進行,發現使用生物制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個案,極高比例在用葯後誘發結核病,經回顧文獻資料,發現確實有這樣的病例報告,指出生物制劑會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統,因此原本潛伏感染的結核菌就被「喚醒」;就連這些生物制劑葯品,仿單上也提出會增加結核病風險。
因此食葯局在4月公告了「腫瘤壞死因子阻斷劑上市後風險管理計畫」,與疾管局共同提出建議,准備使用生物制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先進行皮膚結核菌素檢測,確認是否有潛伏感染;如果有感染,應先進行預防發病投葯,雖然投葯時間也須9個月,但用葯只有1顆、對身體的負擔比較輕。
健保局統計,給付生物制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人數,在98年約4千名、99年約4千8百名、100年約5千7百名,對於傳統葯物治療無效的患者,使用這些生物制劑多半具有相當好的療效,也被視為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王振源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合並有結核病,治療起來格外辛苦,除了用葯相對復雜、治療時間甚至更長,這些因素均不利於患者完成療程,一旦中斷,可能演變成更難治的抗葯性結核病。
使用生物制劑患者幾乎須終身用葯,在免疫系統長期被壓抑下,即使之前沒有感染結核菌,未來仍可能受到感染而發病,不過王振源醫師指出,目前對於用葯後多久要進行檢測,醫界還沒有共識。
疾管局則指出,國內推動結核病「十年減半」計畫逐漸有成效,因此社區中感染風險沒有那麼高,加上這類免疫力較弱患者通常較懂得自我保護,因此目前只針對用生物制劑前提出檢測建議。健保局也擬將這項要件,加註在生物制劑的給付規定中。
⑵ 生物制劑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生物制劑管理制度要嚴格執行衛生部《生物製品管理規定》、《預防用生物製品生產供應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預防保健科對預防用生物製品實施統一管理。生物制劑的購入要嚴格遵循有從生物制劑經營資格的經營單位采購,符合國家標准,且具有批准文號的生物制劑。治療用生物制劑統一由葯學部訂購保管和依處方發放使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三條 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原則,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葯品質量,保障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