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烏龜能在水下呆多長時間
正常情況下2-8個小時
烏龜廣義上指龜鱉目動物的統稱,狹義上指龜科下的物種。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烏龜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也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
正常情況下,烏龜可以在水中待2-8個小時的時間。烏龜的四肢中間有一個囊,當它們吸氣的時候,囊就會鼓起來。如果是小烏龜,囊比較小,在水中可以堅持的時間就比較短,一般只能堅持2個小時。如果是大烏龜,囊就會大一些,在水中可以堅持的時間就會長一些,一般可以堅持5-8個小時。
烏龜不可以長期在水中,因為它們是用肺來呼吸的,需要定期到水面上呼吸,如果讓它們長期在水中,可能會出現嗆水和溺亡的情況。正常情況下,它們會每隔幾個小時就浮出水面上來換氣。
基本特徵
一般將龜另稱為烏龜,龜是以甲殼為中心演化而來的爬行動物。龜最早見於三疊紀初期,當時即有發展完全的甲殼。早期龜可能還不能夠將頭部與四肢縮入殼中。龜已經在地球生存了幾千萬年,和恐龍系同時期的動物。簡單的說,龜有三類:水龜,陸龜,半水棲龜。
而真正的烏龜是指草龜,這種龜的雄性成體會變成黑色,所以叫烏龜。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龜亞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我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巴西和朝鮮等地。
背甲長10~18厘米,寬6~12厘米。雄性背甲近黑色,雌性棕褐色。分為頭、頸、軀、尾和四肢。與其他爬行動物有顯著區別的特殊形態構造是具有龜殼,寬短的軀體包含於龜殼內。龜殼有拱起的背甲和扁平的腹甲構成:腹甲在體側延伸,以骨縫或韌帶與背甲相連,這個伸長部分稱為甲橋。頭、四肢和尾從龜殼邊緣伸出,一般均能縮入殼內(平胸龜例外)。背甲和腹甲均由內外兩層構成:內層由若干骨板組成,外層由若干角質盾片組成。棱皮龜科沒有角質盾片,表明覆蓋以革質皮膚,其骨板也退化為許多小骨片。
龜類上下頜均無齒,頜緣被以角質鞘,稱為喙。龜有肌肉質舌,不能伸出。有眼瞼及瞬膜,瞳孔圓形。聽覺不敏銳,觸覺及嗅覺較發達,肺呼吸。瀉殖肛孔圓形或縱裂。交接器單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