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節疼的話平時怎麼鍛煉比較好,你們用的是什麼方式
患者膝關節疼痛時,可以進行的鍛煉如下:
1、非負重的功能鍛煉:可以在床邊進行膝關節的活動度功能鍛煉,坐在床邊抬伸膝關節和屈曲膝關節,逐漸使膝關節的活動度達到正常。
2、抗阻功能訓練:在踝關節處放置沙袋,在沙袋重力的抵抗下抬伸膝關節,在踝關節處綁置皮筋用力屈曲,這樣是屈曲膝關節的康復功能訓練,通過抗阻功能訓練,可以增強股四頭肌和腘繩肌的力量。
3、游泳的功能鍛煉:在游泳時膝關節並不需要承受體重,因此也是屬於非負重的功能鍛煉,可以較好的改善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緩解關節的疼痛。
多多活動手指
「指關節常常會受到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或是腫大、僵直的困擾,」Husni如是說。重復以下手指訓練5次,可增強指關節靈活度,降低指部關節炎的患病率。
1.手心向上放於桌面,朝掌心方向彎曲手指。
2.手心向下放於桌面,每次將一根手指盡可能抬高,遠離桌面。
3.伸出手,用每一根手指尖觸碰大拇指。
▌前臂和肘關節的靈活度訓練
靈活度訓練需每天進行。Husin建議,「應該將伸展運動作為每天的必修課。」
將手掌平放於桌面,手肘靠近身體。保持手肘不動,掌心向上向下來回翻轉,重復10次,加強前臂與肘關節的靈活性。
▌多做頭部運動,保持頸部健康
「做頸部伸展運動時,在身體能夠承受的范圍內盡量保持一段時間,」Husni說道。「如果感到疼痛,就不要繼續下去,以免受傷。」
准備一把椅背豎直的椅子,腰背挺直坐在椅子上,將頭部分別向兩側肩膀方向彎曲,每側保持5秒鍾。之後保持背部挺直,將頭部盡可能遠的向左向右轉動,每個方向各保持5秒鍾,每次做五遍。
▌不要彎曲脊椎
「在背部伸展訓練中不應有任何的脊柱彎曲,」Husni表示。
「盡可能放慢動作,不要勉強。」做背部伸展運動時,首先平躺於一個堅硬平坦的表面,膝蓋彎曲,腳掌著地,屈膝抬起放下10次。然後腹部用力,將背部盡可能拉長延伸。
下一個動作依舊保持背部平躺,將膝蓋向左右兩側翻轉。最後壓低腳部與肩膀,將下背部抬起。
▌別忘了也要多活動你的腳
任何一個關節都有患上關節炎的風險,包括腳踝和腳趾部位的關節。 以下腳部與踝關節的運動應每側重復10次。
1.腳掌著地,腳趾發力向下擠壓,使腳面形成拱形。
2.兩腿伸直,腳趾盡可能的向上向下延展到最大限度。
3. 兩腿伸直,用腳順時針逆時針畫圈。
▌其他輔助訓練
「在做其他針對關節炎的康復訓練時,可以將伸展訓練作為熱身和放鬆階段的動作,」Husni說。除了伸展訓練之外,大多數時候還需要配合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或游泳。
同時,力量訓練也很重要,可間隔進行力量方面的鍛煉。讓理療師為你量身制定安全有效的訓練計劃,更有利於銀屑病性關節炎的康復。
⑵ 腸胃不好平時要做什麼運動
日常生活中,腸胃不好適合做打太極,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在鍛煉過程中應該逐漸增加運動量,由少到多,長期堅持,這樣才更有助於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全身及腸胃功能,對消除腹脹,噯氣,促進潰瘍癒合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許多胃痛、腸梗阻、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腸病患者,通過跑步收到了祛病健身的效果,但老年人不宜採用此方法。
1、跪姿前傾
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緩慢坐下,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該姿勢約30秒,放鬆後再將上半身向前傾。重復做3~5次。該動作有助於消除脹氣、胃腸綜合征(如胃腸痙攣、腹瀉等),還可強化大腿肌肉。
2、伏地挺身
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鬆,前額觸碰地面,雙腿伸直,雙手彎曲與肩平放,手肘靠近身體,掌心向下。雙手支撐,抬起頭、胸部,雙腿仍接觸地面,直到感覺胸腹完全展開。保持該姿勢約10秒鍾。重復做3~5次。這能消除脹氣、解除便秘、鍛煉背肌,對脊椎矯正有一定的幫助。
3、站立彎膝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放膝上,身體微向前彎。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讓腹部肌肉呈凹陷狀,但不要勉強用力,否則會感到不舒服。保持該姿勢5~20秒,不要憋氣,然後順勢將肺部氣體排出,放鬆肌肉。重復4~7次。這個動作對緩解消化不良與便秘很有幫助。
拓展資料:
1、運動增強消化系統
運動對增強消化系統有很好的作用,它能加強腸胃道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加強腸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2、運動改善腸胃血液循環
經常運動還會增加呼吸的深度與頻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動,腹肌大幅度的活動,對腸胃道起到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腸胃的血液循環,對促進消化性潰瘍的癒合產生積極作用。
3、運動防治胃下垂
堅持運動還能增強全身肌肉的力量,這有助於消化器官保持在正常位置,所以進行運動鍛煉也是防治胃下垂的重要手段之一。
⑶ 腳扭傷之後可以在室內做的運動有哪些
仰卧起坐,平躺,雙腿並攏彎曲,雙手握物放在腹部上方。利用腹部力量,用力抬起背部和頭部,保持4秒。雙手握物往左側移動,同時頭部往右方看,反方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