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運動浮腫可以冰敷嗎
擴展閱讀
怎樣設置初始字體 2025-02-08 01:53:14

運動浮腫可以冰敷嗎

發布時間: 2025-02-08 00:08:20

❶ 今天下午打球把腳踝扭傷了,頓時一邊浮腫起來,我應該怎麼辦啊嗚嗚··(拍X線查不出有什麼事)

1.第一階段—休息、冰敷、壓迫、抬高(RICE):RICE可說是所有運動傷害急救的通則。(1)休息:於受傷時即刻停止患部動作;(2)冰敷:接著,藉由冰敷促使局部血管收縮,以抑制皮下出血和減少發炎腫脹;(3)壓迫:以彈性綳帶包紮患部亦有消腫之功效,但切記勿捆綁過緊,以免阻絕血液循環;(4)抬高:將患部抬高則可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防止充血及消腫。 2.第二階段—有限的活動:在完成急救和消腫手續後,接下來便須將焦點轉向患部的治癒上。首先,必須了解血液於患部復原中所扮演之角色。血液中的白血球具有防禦病菌、清除壞死組織、和增進機體免疫力的功能,因此患部復原的時間遂與血液之供給量成正比。舉例而言,皮膚與肌肉具有綿密的微血管組織,故復原期較短;但韌帶與肌腱的微血管分布稀疏,因而至少須費時六周方能痊癒;至於保護關節的軟骨,由於其全然無血液供給,故唯有動手術方能治癒。此外,除血管分布的疏密,運動量之多寡亦會影響血液循環的程度。復原初期,患部尚無法承受劇烈運動,故宜采熱敷或按摩之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但當受創組織較健全、且使用患部不再感到刺痛時,便可進入第二階段,即藉由適度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所謂適度,是指在患部自主(不施壓)與正常的范圍內進行活動,且不致感到不適。 3.第三階段—漸進式施壓:當患部於自主范圍內進行活動而不致感到疼痛時,便可對受創組織施壓,使其強化。但施壓之強度須適中,一旦感到疼痛便須停止,否則將引起二度傷害。其次,應注意在對患部施以抗壓訓練時,須避免於訓練後12小時內采熱敷。此外,此階段亦可借機糾正肌群的不平衡發展,藉施壓之方式強化原本較弱的部位。 4.第四階段—患部之癒合:隨著第三階段的完成,患部將回復其原有肌力的2/3,此時可轉以實際攀登之方式幫助癒合。由於患部已久未使用,故須經過一段重新適應期,方能與其餘肌群協調運作。起初可進行一些難度易、強度低的攀登訓練,使患部適應各種不同的姿勢與動作,再將強度逐步提升。相對於第三階段,此階段可幫助選手審視自身的攀登技巧。倘若平日傾向於以固定動作攀登或攀爬特定地形,此階段多元化的攀登訓練將可降低同類型傷害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❷ 很多運動愛好者會在跑步後冷敷膝關節,這么做有哪些好處

很多運動愛好者會在跑步後冷敷膝關節,這么做有哪些好處?運動後冰敷膝蓋有好處。冰敷膝蓋,加強關節血液循環。如果你的膝蓋健康,就不要用這種方法。一般膝蓋腳踝有問題的話每次冰敷15到20分鍾左右就可以了。運動後是否冰敷膝蓋,要看膝關節的健康狀況和運動強度。如果膝關節健康,沒有問題,運動後就沒必要冰敷了。如果膝關節受傷或做劇烈運動,運動後20分鍾,建議對膝關節進行冰敷,增加膝關節血液循環,增加膝關節處的營養,促進代謝廢物的排出,減少對膝關節的損傷,有利於膝關節功能的恢復。

身體自身的修復機制會導致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加快,溫度升高,超負荷下毛細血管破裂,傷口腫脹,炎症反應。跑步後盡快冰敷。無論疼痛是急性還是慢性,回家後都需要立即在受傷部位冰敷。立即敷在患處的冰塊可以減輕腫脹,並開始促進患處的恢復。從感官判斷,冰敷時,隨著皮膚溫度的降低,會逐漸出現冷、燙、痛、麻的感覺。出現麻木感時,應立即完成冰敷,以免過冷造成傷害。科學正確的冰敷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疼痛,促進損傷的癒合過程,減少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