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長時間啊求高手指點 怎麼弄最好吃
至少要泡3個小時左右。
以下是粽子的做法:
主料:糯米100克、白砂糖10克、蜜棗適量。
輔料:生抽8克、耗油5克、鹽3克、水300毫升。
1、碗中放入豬肋條,倒入食用油、生抽、蚝油、鹽,攪拌均勻,腌制20分鍾。
B. 江米泡多久才可以包粽子
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時間為:瀝水時間30分,浸泡時間40分,米和水的比例為一比二,浸泡水溫30度左右。這樣泡出來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澤潔白、有光澤,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氣,口感黏度適中,精而不爛。糯米中的黏性存貯於細胞當中,若用水淘過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會很黏。
處理糯米過程: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是糯稻脫殼的米,南方多稱為糯米,北方多稱為江米),想要吃到粽子,糯米也要好吃才行哦ლ(´ `ლ)
所需材料:
糯米適量、醬油、鹽、白糖、水、容器、食用油、一次性手套
取一容器,加入適量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凈。
將糯米瀝干水分,加清水,直至漫過糯米表面。
將糯米泡發8小時,直到能用手輕松捏碎的程度。
將泡發好的糯米瀝干水分,帶上一次性手套,加上適量的食用油、醬油、鹽、白糖,用手攪拌均勻即可。
PS:如果喜歡甜粽,可以省略這一步,將糯米泡發後即可使用。
C. 包粽子的米泡多長時間最佳
粽子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千百年來端午吃粽子的習俗盛行不衰,也因南北飲食習慣不同,口味不同,所以粽子也分為甜粽和咸粽,其種類繁多,所用餡料有糯米、黃米、綠豆、五花肉、鹹蛋黃、火腿、棗、糖等。在端午前後不少家庭都會製作粽子來食用,但不管是包那種口味的粽子都離不開米,而且包粽子也是一門技術活,就單單在米的處理上也頗有講究,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米要浸泡多久。
黃米:黃是北方不少地方包粽子最常用的米類,黃米浸泡時間要比糯米長一些,多數時候我會浸泡8個小時左右,而且是30-40度的溫水浸泡,這樣泡出的黃米,會使得粽子更加有光澤,吃起來口感好,特別粘,煮好之後還會有一種很特殊的米香。
江米:使用江米的話至少要浸泡3個小時的時間,但還是那句話浸泡時間越長越好。
不管是哪種米是都需要提前浸泡的,因為這個過程米會吸收水分釋放黏性,可使得粽子非常黏軟。
D. 【包粽子】米泡多長時間最好
其實網上有許多網友咨詢,包粽子的米泡多長時間最好?答復的也不盡相同,有的是3--4個小時,有的說要一天,有的說要一周,其說不一。我認為這里沒有對錯之說,只是地域和個人的習慣差異而已。 南方天熱泡的要短些,北方就可以長一些;喜歡吃硬的可以泡短一些,牙口不好的要泡長一些。 我生活在東北,年過花甲,就喜歡軟一點的粽子,所以我每年包粽子都是泡上一周左右,不過一定要保證每天換水,且一定是冷水才行,否則米會變味的。
E. 包粽子米泡多長時間 包粽子米要用冷水還是熱水泡
洗凈後泡3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 製作步驟: 1、糯米洗凈後泡3個小時 2、粽葉用熱水燙過洗凈瀝干 3、粽餡的調味:喜歡吃什麼就包什麼,鹹的要先腌入味 4、將兩葉粽葉折成漏斗狀,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鹹蛋黃、板粟諸種餡料後,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後以粽繩扎緊。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 5、粽子的捆紮: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後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6、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後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滾起以後再用小火煮2個小時左右即可。(其實時間長短關鍵是看你包的粽子的大小)
F. 包粽子的米泡多長時間最佳呢
包粽子時最重要的就是糯米泡脹的時間,很多人沒有掌握好這關鍵的一步,煮好的粽子肯定會夾生漏米。而自從朋友把正確泡糯米的方法後,我包的粽子再也沒有夾生漏米了,接下來胡師傅就把正確泡糯米的方法和煮粽子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你能做出不夾生不漏米的粽子。 第一點:糯米洗幾次 :買回來的糯米,大米洗2次就可以了,第一次洗糯米時,將糯米放入到水中,反復的將糯米搓洗3遍即可,第二次洗糯米時,用流水將搓好的糯米沖洗2遍即可。因為反復的搓洗,會將糯米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流失,從而使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減少。
G.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長時間
提前浸泡兩個小時,包好後放入鍋中,倒入清水,煮50分鍾即可,下面介紹做法:
准備材料:圓粒糯米1500克、大紅棗800克、粽子葉適量、粽子繩(或白線)適量
製作步驟:
1、先把圓粒糯米清水清洗兩遍,然後至少浸泡2小時以上。沒有經過浸泡的糯米吃起來和大米一樣,不夠粘糯,口感差了很多。
粽子的形態樣式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H. 包粽子米泡多長時間
我看我媽是泡一個晚上,第二天包的,粽子要包的緊一點才好吃的哦,可以放幾顆紅棗,還可以放香腸,看你喜歡什麼口味的了,我家那次包的時候,我在裡面放的是甜味的桃肉,哈哈,也蠻好吃的
I. 干粽葉要泡多長時間才能包粽子
如果是用溫水泡的話,則需要泡一小時即可,然後用手輕輕的清洗。如果是新鮮的粽葉,在煮之前,只需要將其清洗干凈就好。如果是用開水燙粽葉的話,則最好是冷水浸泡、清洗粽葉。
粽葉是什麼葉子
包粽子的葉子,南北各有不同,大多是根據當地的植物就地取材。下面就是棕葉的詳細介紹。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葉一般是葦葉,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稱為粽葉。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採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採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一般來說,南方包粽子用的最多的葉子就是箬竹葉,也叫棕葉,是植物箬竹的葉子,北方則是用蘆葦的葉子多一些
建議
其實,粽子可以自己包,至於粽子葉很多的超市都有賣的,超市裡賣的粽子葉又大又香,包出的粽子大而不漏,自己就地取材的粽葉一般的都比較小,包不進米。賣的粽葉也不貴,一紮也就幾塊錢,自己可以試著在家包粽子。美味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