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醬豆什麼時候做最好
用料
主料
黃豆5000G
調料
食鹽
500G
花椒
100G
百里香
100G
醬豆的做法
1.挑選上粒大飽滿的黃豆洗凈泡脹,用柴火煮制至變軟
2.黃豆用手指能捏碎時撈起瀝干水份備用
3.取來簸箕(用竹子編制而成,有很強的透氣性),上面鋪上香椿葉和核桃葉
5.將煮好的黃豆放均勻的鋪在上面至放涼
6.將煮好的黃豆放均勻的鋪在上面至放涼
7.經過兩三天的發酵,拿起黃豆能拔起長長的絲(這會兒就是所謂的納豆了)
8.絲拔的越多越長,說明發酵的越好
9.拌上食鹽,份量要相對多一點,再加入大蒜、生薑、山胡椒、陳皮、花椒面、辣椒面等調料拌勻
10.攪拌好的納豆
11.將拌好的納豆裝入壇中
12.用干凈的塑料袋將壇口密封緊
13.用繩系好,讓空氣不能進入
14.蓋上蓋子
15.外面再接著套袋,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空氣進入,然後放在太陽下曬上十天半個月的,(這樣是為了讓它發酵的效果更好一點),然後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儲藏,什麼時候需要就可以取出同辣椒面一起攪拌。
16.這就是拌好辣椒面的醬豆,辣椒面在這個製作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調料,必須讓每顆豆豉充分包裹,然後入在簸箕里放在太陽下晾曬至五分乾的時候就可以裝盒或裝壇儲存了,吃上一年半載都不帶壞的
⑵ 幾月份做黃豆醬最佳
七月份做最好。
1.黃豆浸泡膨脹無皺紋,用清水漂洗幾遍,晾乾,放到籠屜裡面蒸煮1-2小時,然停火自然降溫。不要蒸爛,黃豆降溫降到40℃以下,接種醬油曲精,將曲精和麵粉混合均勻,和黃豆拌勻,讓黃豆都沾上麵粉。
2.把拌好的黃豆放在干凈的盒子,用布包好,放到空架上面發酵制曲。
3.溫度30-35度之間最好,8-12小時,料發白,將曲翻一次,溫度低延長時間。
4.28小時左右,黃豆表面會長滿菌絲(菌絲為黃綠色),此時已經制曲完成。(受季節、溫度的影響,長菌絲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一點)
5.把制好的曲,曬3天的太陽
6.放到缸裡面或者瓶子,加入2.5公斤14.5%的鹽水,(鹽水溫度55-60℃),然後封閉,暴曬使曲發酵,每天用木棍攪拌1次,7天後再加5公斤14.5%的鹽溫水,水溫50℃左右,2-3天攪一次,再發酵半月,半月後在太陽下密封暴曬自然發酵,不易再攪拌
7.4個月後打開看看,顏色已經很深,醬香味很濃,曬的時間長味道會更好。
⑶ 怎樣做農村臭醬豆子
東北大醬,黃豆煮好,弄成塊,紙包好,放三個月,發酵,鹽水泡開,腌制一個月,經常打理。
⑷ 臭醬豆的做法
冬季製作臭豆子醬菜的方法:
一、使用器皿和材料
大豆500g、豆菌5g
高壓鍋、不銹鋼盆、泡沫飯盒等淺容器、泡沫箱子、2立升長方形塑膠瓶子或暖水袋、溫度計
二、泡豆蒸豆
將大豆充分洗凈後,加入3倍量的水浸泡一夜後,倒掉水放進高壓鍋內蒸到大豆用手捏碎的程度,大約45分鍾。如沒有高壓鍋,煮水時一次不要放得太多。為了保持大豆的原汁原味,最好是蒸。
三、接種豆菌
將豆菌用50ml熱水(溫度最好38-45℃,溫度太高會殺死豆菌)溶解後,均勻地加入到熱大豆中(溫度最好38-45℃,溫度太高會殺死納豆菌),迅速攪拌均勻,分裝在7個泡沫飯盒裡,厚度大約2cm,上面苫上紗布或者在飯盒與飯盒蓋之間架上一雙筷子,使其充分接觸空氣。因豆菌是嗜氧菌,接觸空氣是很重要的。發酵好以後,就要蓋好蓋,用膠帶封住口,避免接觸空氣利於長期保存。
四、在恆溫下發酵14-36小時
在干凈的大泡沫箱內放入幾瓶裝滿50℃熱水的長方形塑膠瓶子,把已接種上納豆菌的泡沫飯盒擺在瓶子上,箱內理想溫度是42℃。如箱內溫度降到38℃時,瓶內重新換入50℃的熱水。如此反復更換瓶內熱水,發酵14-36小時,大豆表面產生了白膜,有粘絲出現後,大豆就變成臭豆子了。如沒有泡沫箱子,也可使用大紙盒,四周包上棉被和電褥子,或者箱內插入一隻45℃的電燈泡等方法來保持箱內恆溫。注意多接觸空氣。
五、後熟(活菌低溫休眠)
在38-42℃的恆溫下發酵14-36小時,然後放在冰箱內低溫貯藏數小時後,做好的臭豆子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會更好。因此建議臭豆子做好後,先放入冰箱內低溫貯藏數小時以後再食用或長期保存。
六、製作關鍵
①注意保持38-42℃的恆溫。②豆菌要接種到熱熱的大豆中(溫度最好38-45℃,溫度太高會殺死豆菌)。
七、豆菌的保存
豆菌菌種因處於孢子狀態特別穩定,只要放在陰涼乾燥處就能長期保存。但開封後一定要放在冰箱內低溫保存。
八、注意事項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血液凝固阻止劑新香豆素時,臭豆子中維生素K2能使新香豆素失去葯效,所以不要食用臭豆子。
⑸ 醬豆子幾月份做最好
立春到清明節這段時間,一般都是在清明節之前完成。
材料
黃豆、紅菜椒、鹽、糖、米酒、花椒、干辣椒
做法
1、將黃豆洗凈,控干水分,上炒鍋炒熟(花椒、干椒一起放入炒),炒熟後用食品料理機磨成粉。再加入少許白糖,加入足量的鹽拌勻。
2、將菜椒洗凈,切小塊,用食品料理機打成糊,拌入上述黃豆粉里,再加入適量米酒,拌勻(注意:不用加水,只用椒糊和米酒拌)。圖中湯勺內是兩個月前做的,與新做的顏色明顯不同。
3、裝瓶,放室溫、無陽光直射處保存(蓋蓋,但不要密封,切記。本人已將瓶蓋密封塑料圈去掉)。放置一個月後即可食用。
⑹ 蘇北農家臭豆醬怎樣製作
原料配方 熟冬瓜條10千克 豆料3.5千克 花椒50克 大茴香50克 乾薑100克 小茴香150克 陳皮100克 桂皮50克 防腐劑1.4千克
製作方法 1.將黃豆(青豆、黑豆亦可)去霉粒、雜質,放盆中用水泡軟,在鍋里煮至七八成熟,撈出控去水分,趁熱放入磁盆中,嚴密封蓋(一般用消毒紗布再蒙上一干凈棉墊),置於20℃左右的室內發酵。
2.當豆粒用手一捏即成糊狀時,取出進行攪拌。
3.然後,放日光下或烘房中使其乾燥成豆料。乾燥時要注意衛生,若用日曬,要在盆上蒙蓋紗布。
4.把選好的冬瓜削皮,刮瓤、去籽,切成厚1.5厘米、長3厘米左右的長條,放蒸籠內蒸至七成熟,撈出控去水分。
5.佐料加工:將花椒、大茴香、乾薑、小茴香、陳皮、桂皮,烤乾磨細過篩,成佐料粉。
6.把制醬磁缸清洗干凈,再用熏硫消毒。將熟冬瓜條、豆料、佐料粉放入消毒的磁缸內攪拌均勻,然後密封缸口。約1個月後即製成冬瓜豆醬。
7.若要製成鹹味醬,可在上述配料中再加入適量純凈食鹽粉。
8.冬瓜豆醬製成後,需要放10%的防腐劑,如山梨酸等。盛放冬瓜豆醬的容器一般用瓷罐、小口缸、玻璃瓶等。最後放後沸水中煮殺滅菌20分鍾,或用蒸籠蒸30分鍾,
⑺ 臭醬豆怎麼做
材料:黃豆5000G、食鹽500G、花椒100G、百里香100G。
1、將浸泡過的大黃豆,用柴火煮制至變軟。
⑻ 冬天怎樣製作臭豆子醬菜
1、准備食材。
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製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區上的差異,其味道也差異甚大,但具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特點。長沙臭豆腐相當聞名,南京、台灣、浙江、上海、北京、武漢、玉林等地的臭豆腐也頗有名氣。
天津街頭多為南京臭豆腐,為灰白豆腐塊油炸成金黃色,臭味很淡。南方街頭的臭豆腐多以「長沙臭豆腐」為招牌,但製作方式並不相同,是用鐵板澆油煎,中不空並且為淡黃色。
⑼ 蘇北醬油豆怎麼做法
原料及配方
黑豆50kg、麵粉40kg、鹽15kg、花椒0.5kg、姜10kg、水。
編輯本段工藝流程
選豆 浸泡 蒸煮 炒麵 拌豆 制曲 洗霉 初發酵一配料入缸 發酵成品
編輯本段製作方法
1.選豆。選擇籽粒飽滿、皮薄肉厚、新鮮、無霉變的小黑豆,挑除破碎粒及雜質。 2.浸泡。將黑豆置缸內用水浸泡,注意應有足夠水泡豆,以防上部豆吸水不足,浸3h後檢查有70%左右豆粒膨脹、豆皮無皺紋時結束浸泡,將豆子從水中撈出。 3.蒸煮。將泡好的黑豆置於蒸桶(鍋)內,用大火蒸到上大熱氣後蓋上蓋。保持104℃蒸2h,使黑豆細胞軟化,蛋白質適應變性,澱粉糊狀,產生少量糖類,以利於黴菌的發育繁殖,並有較好的殺滅雜菌作用。當蒸豆散發出大量豆香味,檢查有70%豆粒能用手捻碎時,即可停止蒸煮。注意掌握蒸豆時間和溫度不可過短或過長,蒸煮溫度低、時間短使蒸豆「過生」,不利於黴菌發育,影響鮮味;蒸煮溫度過高、時間過長則使豆粒易脫皮散瓣,影響成品色澤。 4.炒麵。麵粉放入鍋中,用小火不斷翻炒,炒至略有焦香時取出冷卻。 5.拌豆。將蒸煮好的黑豆在冷卻後的炒麵中拌勻,使豆粒外面均勻粘附一層麵粉。 6.制曲。將拌好豆子分盛在竹筐或席子上,攤成3cm厚,放在泥地房間里,上面蓋竹筐或席子,經兩日後,白色菌絲繁殖,豆粒結成塊,用手翻拌一次,使豆粒分散成單粒,以免粘化影響菌絲深入豆內,形成硬粒。再過兩天,豆粒上生黃綠色菌絲時,曲已製成,取出放日光下曬3-4日。 7.洗霉。曲制好後,有苦澀味,須用清水洗霉。可將曲放在竹筐內用水快速沖洗,盡量減少浸泡時間,防止粘在黑豆曲外的麵粉層脫落。 8.初發酵。將洗霉後的豆曲噴適量涼開水,使含水量至45%,在竹席上堆積(上蓋紗布或薄膜),6-7h後,白色菌絲長出,並有清香味時即可。 9.配料入缸。將經初發酵豆曲入缸,將6kg水、鹽、花椒、姜(切成絲)入鍋燒開,燒出香味充分冷晾後,倒入缸內攪拌均勻,將缸口用紗布封嚴。 10.發酵成品。將缸置於室外曝曬,開始每天攪拌一次,一周後3-4d拌一次,經6-8月發酵,醬色變黑褐色,發出香氣,味鮮而帶甜,即為成品。
⑽ 臭豆醬怎麼做
我吃過我老媽做過一次冬天老家比較冷冬天沒法做曬醬我老媽做了捂豆醬。首先煮熟然後放到代子里捂上半月取出加鹽材料水在放上一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