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放血"是怎樣的如何進行放血
一,介紹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本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二,方法: 1.先將針具煮沸消毒,然後操作者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 2.臨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絡法和劃割法兩種。 (1)刺絡法: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點刺有速刺(對准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後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宜採用)、緩刺(緩慢的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腘窩、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後,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適用於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於扭挫傷、脫發、皮膚病等。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 (2)劃割法:多採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後進刀劃割。適用於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3.在用右手刺絡或劃割放血的同時,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輔助動作,以配合放血。 「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減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療法。 2.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飢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 「注意事項」 1.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2.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4. 一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過2次。1~3次為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採取壓迫止血。 5. 如本療法僅為對症急救應用,待病情緩解後,要全面檢查,再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放血療法。 三,工具 ★三棱針是一種常見的放血工具,用來刺破人體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三棱針刺絡放血具有通經活絡、開竅泄熱、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各種實證、熱證、瘀血、疼痛等均可應用。 ★頭痛較劇者,可選太陽、陽白、中沖等穴,用小號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 ★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印堂。配穴為: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劇痛再加四神聰;痛兼頸項強者,加雙風池;眩暈欲仆、眼花、耳鳴等症狀突出者加雙頭維穴。患者坐位,穴位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各穴約0.2厘米深,每穴擠血5~6滴,每日或間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棱針點刺太陽(雙)、魚腰(雙)及印堂穴,擠血適量,然後用棉球按壓針孔也可治療神經性頭痛。
❷ 運動員放血訓練是怎樣的,聽說過度訓練後可以快高恢復速度
完全可以的!沒有什麼妨礙!目前常見的肌酸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1.肌酸粉:這是一種理想的肌酸補充品,也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肌酸類型,可以與水或其他飲料混合服用。為增加肌酸的生物利用度,可將5克肌酸加到80克糖水後(果汁或運動飲料),再進行服用。
2.極品肌酸:康比特極品肌酸是在純肌酸基礎上,通過與糖、磷酸鹽的合理搭配,使機體對肌酸的攝入和利用率達到最高,從而使人體內主要能源物質磷酸肌酸的含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與純肌酸相比,極品肌酸服用更方便,各組成成分的完美搭配使肌酸的效果發揮到極致!
3. 肌酸咀嚼片:選用高純度的肌酸為原料,盡量減少雜質對人體的損害。另外,咀嚼片的形式攜帶服用方便,可隨時隨地補充肌酸。
多數研究顯示肌酸的補充能縮短肌肉恢復時間,提高運動員短時高強度訓練的運動成績(如舉重、自行車、短跑、短距離游泳等)。對於需要提高肌肉爆發力,或需要增加肌肉體積的運動員,都可以服用肌酸。肌酸的服用要和力量或速度等訓練內容相匹配,服用肌酸過程中注意不要過度訓練,以防肌肉和韌帶的拉傷。同時應配合蛋白質等營養補充,為肌肉的生長提供充足的原料。否則不會有理想的體重增加。
肌酸應和糖一起服用,這有利於肌酸的吸收。服用肌酸期間,每日應補充足夠的水以保證細胞水合作用的進行,防止使用肌酸後可能出現的肌肉發緊和發僵。但不能用熱開水沖飲肌酸,以防止肌酸水合物的結構改變。同時也不要和桔子汁和含咖啡因的飲料一起服用。當肌酸和酒精同時使用時,酒精可能會減弱或抵消補充肌酸的作用,不利於肌肉的恢復。因此,補充肌酸的時候應避免飲酒。
目前推薦的使用方法:負荷期(每天20~30g,持續5~7天)+維持期(每天2g,可持續較長時間)的方法使用。服用時間一般在兩餐之間、訓練或比賽前30-60分鍾以及運動後。
另外,對於短跨項目,日常基礎營養也很重要,主要是注意運動過程中青少年運動飲料健身飲的補充,對於提高運動中的體能非常有效,此外補充谷氨醯胺可以有效促進運動性疲勞的恢復,保證訓練的進行和運動成績的提高。此外,在基礎營養補充的同時,配合肌酸服用青少年蛋白粉可以有效促進肌肉的生長,有助於青少年運動員的爆發力和速度的提高。
❸ 打針後可以運動嗎
可以,但不要劇烈運動,打打乒乓和羽毛球之類的
❹ 放血療法的注意事項
【少商放血】內熱引起咽喉腫痛可放血治療,效果非常快.
少商穴的功效與作用 本穴三棱針點刺出血,配伍商陽穴,合谷穴可
如發熱不退,可以少商,耳尖,大椎點刺放血,可根據情況加退六腑或水底撈
孩子出疹子發燒昏厥可十宣穴和少商穴放血
四縫穴除了治療小兒疳積、百日咳外,其治療范圍在逐漸擴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脹、咽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發熱、感冒哮喘、小兒驚風等症均有奇效。還有人發現可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癤腫、痛風、月經不調等症。
取穴及操作療法
(1)取穴: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取之。
(2)消毒:穴位用安爾碘,針具高壓消毒。
(3)針具:三棱針或25 mm毫針或5、6號注射針頭。
(4)操作:為緩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繩捆緊,用安爾碘消毒後,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點刺。點刺深淺根據年齡、體質決定,刺後用雙手擠出少許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熱者可多擠出些血液直至血液變紅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治療5~7次為一療程。
❺ 運動的時候猝然倒地可不可以用十宣放血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6
❻ 針灸後拔罐放血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你好,拔罐放血不是每個人都適用的。如果是熱性的病,還會有一定的好處,經常這樣放血的話,對身體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建議不要經常放血。拔罐放血一般是先針刺然後進行拔罐,拔出血液來,針對氣滯血瘀的病因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的人是不適用的,比如心臟病、糖尿病、皮膚感染者等。平時要注意不要暴曬、多食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新鮮水果和蔬菜、保持心情舒暢愉快、避免憂思抑鬱的精神狀態。
拔罐放血的好處:
1.退熱
中醫認為發熱主要有兩種,一為陽盛發熱,一為陰虛發熱。放血的退熱作用,則適用於前一種。因為陽氣盛必然會血盛,放血可以減少血盛,從而減少了血脈中的邪熱,使機體的氣血趨於正常。
2.止痛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內有疼痛症狀的疾病,在其經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療法可以直接帶出經脈中的瘀滯的病邪,調整閉塞的壅阻的局面,經脈暢通了,疼痛立時可止。臨床許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頭痛等,應用放血療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解毒
中醫所說的解毒作用,是指機體在病理的狀況下,由於自身機能障礙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現的證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紅絲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瘡瘍癰疽。放血不僅能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血調氣」的作用,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
4.瀉火
中醫認為,火熱內擾,可致多種病證,常表現為心煩不安、口舌生瘡、肢體疼痛腫脹、急躁易怒,甚至發熱、神昏、譫語等症狀。放血療法可以直接使火熱之邪隨血而瀉,適用於多種熱證。
5.消腫
腫痛多由於氣滯血澀,使經絡瘀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瘀滯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6.止癢
癢是風邪存在於血脈之中的表現,故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放血就是理血調氣,使血脈流暢迫而風邪無所留存,達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拔罐放血需要注意:
1、分清體質:按體質放血拔罐進行補瀉,否則會適得其反。
2、注意身體狀況:有心臟病,嚴重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血液性疾病,皮膚過敏,浮腫,水腫,血壓過高,有血液疾患及有出血傾向者,患皮膚病以及孕婦、經期,還有過飽、過渴、過飢、醉酒時都不適宜放血拔罐。
3、有些部位不宜拔:肚臍、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破損處、靜脈曲張部位、瘢痕處,乳頭、骨頭突出處均不宜拔。放血拔罐舊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別拔。
4、放血拔罐後不可立即洗澡:放血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
5、放血拔罐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
6、根據病情放血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一次不宜過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時,不應再於原部位重復放血拔罐。
7、隨年齡體質性別判斷放血時間:放血拔罐時間應根據年齡、體質、性別及病情輕重緩急而定留罐時間,一般放血拔罐時間為10~15分鍾,大罐吸拔力強,可適當縮短時間,否則可能會起皰。
8、放血拔罐後不慎起皰,應及時塗燙傷膏,或去醫院處理。
9、放血拔罐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若出現頭暈、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涼等症狀,甚至血壓下降、呼吸因難、脈微細無力等暈罐情況,應及時取下罐具,將患者仰卧位平放,注意保暖。
希望幫到你,望採納
❼ 昨晚刺絡放血療法後能不能運動鍛煉身體,我早中晚都鍛煉
可以鍛煉,但出汗不宜多!
❽ 針刺放血會導致乏力嗎
針刺放血真的會導致乏力的。就像人做了一次很累的運動感覺一樣。可能是主要血液循環加快造成的,也可能是針刺患者暈血造成的一種心理壓力。
❾ 中醫的放血對身體有損害么
【少商放血】內熱引起咽喉腫痛可放血治療,效果非常快.
少商穴的功效與作用 本穴三棱針點刺出血,配伍商陽穴,合谷穴可
如發熱不退,可以少商,耳尖,大椎點刺放血,可根據情況加退六腑或水底撈
孩子出疹子發燒昏厥可十宣穴和少商穴放血
四縫穴除了治療小兒疳積、百日咳外,其治療范圍在逐漸擴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脹、咽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發熱、感冒哮喘、小兒驚風等症均有奇效。還有人發現可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癤腫、痛風、月經不調等症。
取穴及操作療法
(1)取穴: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取之。
(2)消毒:穴位用安爾碘,針具高壓消毒。
(3)針具:三棱針或25 mm毫針或5、6號注射針頭。
(4)操作:為緩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繩捆緊,用安爾碘消毒後,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點刺。點刺深淺根據年齡、體質決定,刺後用雙手擠出少許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熱者可多擠出些血液直至血液變紅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治療5~7次為一療程。
❿ 做完針灸可以劇烈運動嗎
肌肉酸疼有兩種:一種是運動後立即出現酸疼,但消失也較快,叫做急性的肌肉酸疼;另一種並非運動後即刻產生酸疼,而是在運動後幾小時甚或睡一夜覺之後才出現,消失得也很緩慢,要兩三天才能消失。這種酸疼叫做延遲性肌肉酸疼。它們產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 急性的肌肉酸疼,常常是因為運動太劇烈,氧供應不上,造成肌肉中乳酸大量堆積。乳酸是一種酸性物質,可以刺激肌肉中的神經未梢,產生疼痛感覺;另外,乳酸堆積在肌肉中會造成局部滲透壓過大,這樣就要把周圍的水份吸過來,造成肌肉水腫。這種腫脹的刺激也是引起肌肉酸疼的原因。 對於這種症狀,運動完的當晚臨睡前就應該自己稍做按摩,洗熱水澡也有一定的效果(不過過長時間的泡熱水會讓肌肉變得疲乏無力)。這些都可以使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使肌肉中堆積的乳酸逐漸由血液運走,肌肉酸疼也就逐漸消失了。 如果當天沒處理,第二天就免不了肌肉酸痛了,這時做任何處理都沒用了,只有等它自行恢復。 對於延遲性肌肉酸疼發生的原因,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看法。有人認為是肌纖維在長時間運動後有少量的撕裂;有人認為是肌肉的結締組織有一定的損傷。上面這兩種理論還沒有太多的實驗材料證實。由於這種原因造成的肌肉酸疼,可對酸疼的肌肉進行一些伸展拉長肌肉的練習,或作一些按摩或針灸,就可以緩解這種肌肉酸疼。 肌肉酸疼常常表明你的鍛煉水平還不能適應現在的運動量。如果堅持下去,經常鍛煉,當你全身的機能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就會產生適應,類似的運動量就不會使你出現肌肉酸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