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泥鰍可以用料酒腌制嗎
水煮泥鰍材料:泥鰍350克,姜粒、香菜末15克,辣椒3克。
調料:鹽、味精、白糖、醬油、料酒、豆瓣醬、辣椒粉、水澱粉各適量。
水煮泥鰍詳細製作步驟:
可以。
1.泥鰍剖殺洗凈,去內臟、料酒腌制20分鍾。
2.油鍋燒熱,下泥嫩片、姜粒炒至泥鰍片伸展變直時,加入豆瓣醬、辣椒粉炒香出味,加入少許清水,放入醬油、白糖、味精、料酒;以中小火燒至汁稠味濃時,用水澱粉勾芡,將辣椒撒在泥鰍片上,撒香菜末即可。
❷ 泥鰍的壽命有多久
4-6年。
鰍的壽命是很長的,在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中,泥鰍大約可以活4~6年,但也有個別的可以達到十幾年的壽命。泥鰍屬溫水性魚類,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多棲息於靜水或水流緩慢的池塘、溝渠、湖泊、稻田等淺水域,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層,有時喜鑽入泥中,喜中性和偏酸性的泥土。
泥鰍養殖周期一般為5-6月。它的食性很雜,生長速度快,繁殖期3-5月,產卵期間在6-7月,產卵後2-3天即可孵化成鰍苗。經過人工飼養,投喂足夠的飼料,5-6月可長成商品規格,就可以捕撈上市。
(2)泥鰍可以長時間腌好嗎擴展閱讀:
泥鰍是雌雄異體、分批產卵、體外受精的魚類,通常1~2齡即達性成熟。長江流域多從4月上旬(水溫18℃)開始出產卵繁殖的群體,並將一直延續到9月上旬才結束,其中5-7月是繁殖盛期。
泥鰍忍耐低溶氧的能力遠遠高於一般魚類,故離水後存活時間較長。在乾燥的桶里,全長4~5厘米的泥鰍幼魚能存活1小時,而全長12厘米的成魚可存活6小時,並且將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活動正常。
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
❸ 在做泥鰍之前,泥鰍應該怎麼處理最好呢
每次我出門買菜,問老媽嘴饞想吃點什麼時,老媽總會毫不猶豫地對我說——「帶點泥鰍回來」。
❹ 泥鰍在沒水的環境下能活多久
只要是環境潮濕兩三天。
泥鰍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層淤泥中活動,且喜晝伏夜出,長期在黑暗環境使其視力退化。但觸須、側線等卻十分敏感,在避敵和覓食活動中起到關鍵作用。
泥鰍除了用鰓呼吸外,還能進行腸呼吸,所以它對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強。在缺水的環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濕潤,泥鰍仍可存活很長時間。泥鰍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因而在鰍科100餘種魚類中,唯獨泥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繁殖方式:
泥鰍一般2齡時開始性成熟。其繁殖季節是4-9月,6-7月為繁殖盛期。通常情況,19℃以上開始產卵,24℃左右產卵量大,繁殖活動強烈。泥鰍是一年多次產卵的魚類,產卵常在雨後夜間進行,有時白天也產。產卵活動期間,泥鰍膽子較大,常到水面上來追逐。
泥鰍卵有黏性,卵在水中受精後,粘在水草或水中雜物上孵化,落入水底的受精卵也能孵出仔鰍。雌鰍的懷卵量除個體差異外,與其體長有很大關系:體長8厘米的雌鰍懷卵量約為2000粒,體長10厘米的雌鰍懷卵量約為7000粒,體長12厘米的雌鰍懷卵量約為13000粒。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泥鰍
❺ 泥鰍的壽命是多長
在常見的淡水原生魚類中, 泥鰍可以說是一種很怪異的魚類,無論是外表,體型,還是生活習性都與其他魚類有著顯著不同,然而正是這些特質,塑造了它們強悍的生命力:
它們全身布滿濕滑的粘液,非常滑溜,很難抓到;
除了進行傳統的鰓呼吸外,出水之後還能夠用皮膚和腸來輔助呼吸,這能讓它們離開水很長一段時間內延續生命;
更厲害的是,天旱池塘乾涸,其他魚類面臨滅頂之災,泥鰍們則會鑽入池底淤泥中,利用有限的水分維持生命,直到大雨降臨。
這種小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體肥刺少,肉味鮮美。在各式野味中,有著很高的地位,素有「水中之參」的美譽,直到今天很多地方還流傳著「天上斑鳩,地上泥鰍」的說法。在古代,泥鰍被稱為「氣候魚」,人們通過觀察它們的行為來預報天氣。
下面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這種神奇的魚類。
生命力頑強的怪魚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屬於底層魚類,雜食性,廣布我國內陸水域,常見於池塘、稻田和溝渠等水流緩慢、有淤泥的水域,因而英語里稱它為 pond loach ,是鯉形目、鯉亞目、花鰍亞科、泥鰍屬的一種魚類。成年泥鰍體長一般10多厘米,最大的能長到30cm。
身體細長,背部及兩側灰褐色,有黑色斑點,腹部白色。體色受環境的影響較大,不同水域中的泥鰍整體顏色差別明顯。泥鰍的鱗片構造與一般鯉科魚類有很大差別,細小而薄,橢圓形,深陷皮下。同時體表被一層粘液覆蓋,肉眼看上去很難覺察到鱗片,因此給人一種泥鰍無鱗的錯覺。
嘴周圍有一撮性感可愛的「小鬍子」,由5對觸須組成,每根觸須都能獨自運動,上有很多感覺味道的細胞,用於在水底搜尋食物。生活在水底(或者泥中)且喜歡晝伏夜出的它們,視力都不太好,這些「胡須」在躲避敵害和覓食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泥鰍的觸須。
泥鰍身體上滑滑的粘液由皮膚下的腺體分泌出來,起到潤滑保護的作用,使其在天敵的捕捉下(如鳥類的利爪和長嘴),有更大的生存概率。
條泥鰍不幸被冠魚狗抓到,但它強烈扭動身體,最終成功掙脫鳥嘴。
抓泥鰍是需要技巧的,而不是用蠻力。即便是放在水桶里的泥鰍,想把它們取出來的話,也不要用單手去抓,受驚的泥鰍會在手中亂鑽,這樣滑膩的身體很難攥住,越用力反而越容易從手指縫隙中溜掉。把它們從野塘的水底里徒手捉上來,更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通常的做法是輕輕地用兩手把它們捧出來(泥鰍身體未受到手指的擠壓,會老實很多)。正如老俗語所說的:泥鰍要捧,娃娃要哄。
再次入水,又抓到了一條泥鰍。這次它學聰明了,飛到石頭上用力摔打泥鰍,直到摔暈後,才把它吞下。
人們用「老泥鰍」來比喻那些非常圓滑世故的老油條,還把泥鰍和狐狸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千古流傳的歇後語:「河裡的泥鰍種,山上的狐狸王——老奸巨猾」,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表達著對身邊大自然的思考。
濕滑粘液的另一個用途是輔助皮膚呼吸。泥鰍除了正常的鰓呼吸外,皮膚也能進行呼吸,而體表粘液的保濕作用有利於維持皮膚的正常呼吸功能,能讓離開水的泥鰍存活較長時間,在危難之中延續生命,再把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正常活動。因此它們忍耐低氧的能力遠遠強於一般魚類。
喜鵲抓到一條泥鰍。
泥鰍的粘液在傳統中醫里,竟然還是一味中葯,叫做泥鰍滑液。人們把捉到的泥鰍用清水養起來,待用時刮下身上的粘液。
泥鰍一般晝伏夜出,白天潛伏起來,喜歡鑽入泥中。晚上出來覓食活動。等夜幕降臨,泥鰍會從泥洞中出來,在手電筒光的照耀下,能看到它們懶洋洋地爬在岸邊柔軟的淤泥上,彷彿正在享受著夜晚的寧靜與美好。
幾十年前的江南水田,夜晚照泥鰍曾經是水鄉村民的一項很重要的娛樂活動。據說在那個年代,夜色籠罩的田野上,放眼望去,到處是星星點點的火光,這些全都是提著水桶和魚叉捕捉泥鰍的人們,想必是一幕非常有趣的景象。
隨著生活的改善,伴隨著環境污染(特別是化肥的大量使用),泥鰍越來越少,如今已經很少有人照泥鰍了,當年的趣聞軼事僅僅存在於那一輩見證者的記憶之中,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夜裡照魚。
燕園水系中的泥鰍並不常見。主要由於水體渾濁、湖岸大多為垂直的石砌駁岸,沒有用於泥鰍藏身的淤泥,因此不適合夜裡「照泥鰍」。但如果幸運的話,還是能遇到夜裡在石階上思考「鰍」生的泥鰍的,面對手機燈光的照射,它們毫不畏懼。
夜晚朗潤湖邊的泥鰍
白天的時候,我曾在未名湖的水面上看到過泥鰍,不過它當時身上有傷,精神狀態很差,貌似快死掉了。
氣候魚
泥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 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技能。
當水底的溶氧含量不足時,通過這種獨特的呼吸方式,它們可以游到水面直接吞食空氣。泥鰍的腸管較直,內腸壁密布著復雜的血管系統,用於進行氣體交換。當空氣進入腸管時,氧氣被吸收,其他廢氣由肛門排出(轉頭下潛時),遠遠望去彷彿泥鰍在水面吐泡。
每當天氣系統(如暴雨天氣等)即將來臨之前,本地受低氣壓控制,這種天氣狀況通常讓人感覺悶熱、喘不過來氣,同時低氣壓還會造成水中、特別是水底的溶氧量嚴重不足。這時僅靠鰓呼吸已經無法滿足泥鰍們的生活需求,它們被迫游到水面,甚至跳出水面,進行腸呼吸。因此在白天我們就能觀察到池塘里的大量泥鰍在水面吐泡泡。
泥鰍跳,風雨到。
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根據泥鰍的這一行為來預測天氣的變化 ,如果發現成群的泥鰍異常活躍的出現在池塘水面,這很可能意味著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因此在西方國家,大約從中世紀起,泥鰍便有了 Oriental weather loach 這一稱謂,或簡稱為 weatherfish,中文譯為氣候魚。
數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不斷觀察、思考身邊各種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積累了豐富了動物測天經驗,並被總結成口口相傳的氣象諺語。這是先民智慧的結晶,留給後世的寶貴文化財富。其中就有許多關於泥鰍預測天氣的諺語(見下圖),而且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描述,這足以證明泥鰍預報天氣的可信度。
❻ 咸泥鰍腌制需要多長時間
料酒或者白酒,鹽,少於糖(調味提鮮)生抽,生薑片,蔥段腌制二十分鍾以上。再用油小火煎泥鰍至金黃上鍋。鍋里留底油,將蔥姜蒜小米辣切成末,紫蘇切碎,放鍋里爆香,加入生抽,雞精,加入煎好的泥鰍,翻炒幾下,上鍋。不喜歡辣或者不喜歡紫蘇的可不加
❼ 處理好的泥鰍怎麼能長期保鮮
一、處理後的泥鰍要長期保存使用鋁盤上裝上泥鰍後,放入冷凍室冰凍能長期保存,可保存半年至一年可食。
二、處理後的泥鰍短時間的要吃食的可採取保鮮的辦法進保鮮,在處理干凈的泥鰍上抹上少許鹽,處理好後放於鋁盤上覆蓋保鮮膜,放到保鮮層中保存。保鮮層的溫度可調至0-3度。放置在保鮮層的泥鰍不易過久一般3天之內要吃食以防過久產生變質。
❽ 泥鰍可以用食鹽處理嗎 龍魚之巔
泥鰍可以用食鹽處理可以吐出泥腥味。但一點即可,時間大概30-60分鍾即可。
❾ 怎麼腌制泥鰍,炸的時候更好吃
清理干凈的泥鰍加適量的食鹽、黑胡椒、料酒抓一下,去除腥味。炸的時候也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