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針灸保健多長時間扎一次好
因為每個人的病症,體質不同,時間也是不一樣的,扎針時間要看醫生來決定,留針時間一般是15-20分鍾左右。
醫生會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一般的話,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即可,五到七次為一療程,連做三個療程以上。
針灸治病就像服葯一樣,是一種治療方法。服葯有一天一次的,有一天兩次的,有一天多次的,因為葯物在體內產生療效要有一定的葯物濃度,這是決定服葯次數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看病情的輕重,輕的服葯量和次數可以減少,重的相對要增加。針灸也是一樣,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針灸的次數。
一般來說,病情輕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兩天一次,三天一次;
研究表明,針灸一次,療效維持的時間可以達到72小時,如果只是病後恢復期的調理,也可一周兩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針幾次,有的需要24小時留針。
❷ 我聽說針灸是有選擇時間來針灸的,什麼時候針灸在比較安全,不會有危險
中醫學的中醫針灸歷史時間是十分悠久的,中醫針灸益處非常多,如今人十分重視保健養生,常常中醫針灸是能夠讓自身的人體越來越更為健壯,降低得病的概率,中醫針灸還能對一些病症有輔助的醫治,因此中醫針灸在平時備受熱烈歡迎,中醫針灸的情況下也是注重具體方法的,中醫針灸也是有最佳時間的,在一天中中醫針灸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3、扶正祛邪
中醫針灸扶正祛邪的功效便是能夠扶持機體氣正及祛除病邪。
病症的產生發展趨勢及原發型的全過程,本質上便是正魔相鬥的全過程。中醫針灸看病,便是取決於能充分發揮其扶正祛邪的功效。
❸ 十二時辰對應的經絡的時候不宜扎針
人體經絡運行時間表
凌晨3點-5點(寅時)是肺經開穴運行的時間。寅時肺經旺,寅時睡得熟,色紅精氣足。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肺病者反映最為強烈,如劇咳或哮喘而醒。
虛症:皮膚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實證:呼吸不暢、咽喉異常、胸悶、氣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瘡等
飲食多選擇:白菜、梨子、豆腐、豆漿、牛奶。
凌晨5點-7點(卯時)這段時間是手陽明大腸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卯時大腸經旺,卯時大腸蠕,排毒渣滓出;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清晨起床後最好排大便。
虛症:腹痛,腹鳴腹瀉、大腸功能減弱、肩膀僵硬、皮膚無光澤、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實症:腹脹、易便秘、易患痔瘡、肩背部不適或疼痛、牙疼、皮膚異常、上脘異常等。
飲食多選擇: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足陽明胃經 辰時(7點到9點)—胃經旺。辰時吃早餐,營養身體安;
7點-9點這時大部分人都已經起床了,如 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議在這個時間段養養胃哦,因為這段時間是胃經開穴運行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來吃些養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顯的。例如:鳳梨、香瓜、南瓜、番茄、檸檬、柳橙、蘋果、紅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馬鈴薯等。起床健身後,飲一杯白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餘遍,有醒腦明目的作用。洗臉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飽。虛症:消化不良、易胃脹氣和食慾不振、顏面浮腫、易打嗝、飯後容易胃痛、腹瀉或嘔吐。
實症:容易餓、胃弱、關節異常、食慾異常、口乾、易便秘
足太陰脾經 已時(9點至11點)—脾經旺。已時脾經旺,造血身體狀;
「脾主運化,
❹ 針灸的時長應該如何掌握一般情況下針灸多久才能有效呢
針灸的時長應該根據穴位的不同進行判斷,比較重要的穴位,一般扎針時間要保持在15~20分鍾之前,不能超過半個小時。針灸需要保持15分鍾以上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❺ 什麼時間針炙好
病情分析: 你好;這種情況可以先做一個月試一試。可以長期針灸。 冬季也完全可以扎的,但是要有升溫設備,不要飯後或者空腹時扎針,這樣容易暈針,到了後要休息一會兒才可以開始。如感覺有不適及時和醫生報告。 針灸學認為越是冬天,進針反而會越深才行。夏天由於比熱,所以人體的衛氣相偏於體表,所以進針比淺。一天之中,還是早上針灸比較好。
❻ 什麼時間扎針好
意見建議:針灸建議還是不能在空腹的時候做。其他時候都可以的。上、下午皆可。每次時間一般留10-30分鍾為好。
❼ 立春當日可以扎針灸嗎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腧穴進行 艾灸 ,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據節氣的不同,對應治療和預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滿、芒種時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時則是預防治療中風的好機會。
艾灸為何擇節氣?
根據中醫「天人合一」思想,「天」的變化自然影響人體,而節氣對人體影響有兩個方面:1、由於節氣前後氣候變化比較大,一個人如果有舊患或宿疾,他的適應能力和機體抵抗力就弱,往往會在這個時候發病或病情加重。據醫學統計,心臟病、中風、哮喘等疾病多發於節氣前後和半夜。因為當外界氣候條件的變化超過身體的應變能力時,人就會生病。這正是《黃帝內經》所講的「邪之所腠,其氣必虛」。2、 由於宇宙能量在節氣前後變化較大,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運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進行干預,把宇宙能量轉化為我所用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節氣灸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成功把宇宙能量轉化為我所用的典範。通過做節氣灸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病力。這樣,當外界環境及氣候等因素發生變化時,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形象地道出了大自然陰陽交替的特徵。因四季陰陽的消長變化而產生了寒、熱、溫、涼及晝夜溫差,人們生活在這樣的自然秩序之中,自然界的規律變化無疑會對身心健康產生影響。換而言之,人的健康與自然界的規律變化密切相關。古語有「順四時者昌,逆之則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人不去遵循這個法則而與之相違背,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便如同交通規則,當你違背了交通規則時,不一定會出事故,顯然會大大提高發生危險的幾率。
那麼何謂節氣呢?
一年內 太陽 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地面氣候演變的次序、節段,稱為「節」,氣候在演變過程中的氣象和氣候的變化,稱為「氣」。兩者大約相隔半個月變化一次,十二個月也就有了二十四節氣。其順序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署、大署、立秋、處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嚴格地講,節是節、氣是氣。這里的「節」,實際上就是陰陽的消長轉歸在某一節段的「節點」。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節段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季節的轉折點為「春分」和「秋分」;陰陽消長的起始為「冬至」和「夏至」。上述四個「立」、兩個「分」和兩個「至」共八個,統稱為「節」,其餘十六個統稱為「氣」,合之稱二十四節氣。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冬至」和「夏至」,冬至的到來標志著陽氣逐漸生長而陰氣漸消,繼而出現陽氣的春生、夏長,即春之溫、夏之熱,故有「冬至一陽生」之說。而到了夏至,又發生「夏至一陰生」,由此開始了陽氣的秋收和冬藏,從而出現秋之涼和冬之寒。天地規律如此,與之相應的人體自然也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如某些寒性哮喘、腰腿痛、心臟病等所謂「冬病」,冬至過後,隨著陽氣的漸生漸長病情會有所減輕,而夏至過後隨陽氣的漸收漸藏便會加重。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我們熟知的某些公眾人物或英年早逝或猝死的時間,大約都臨近「節」三、五天時發生。現代科學研究也表明,季節交替導變化對人的血色素、白細胞、血小板、纖維蛋白等生理有著很大的影響。由此可見,「節」是個轉折點、節骨眼兒、關鍵點。
艾灸具有溫壯元陽、激發經絡之氣的作用,我國自古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和五月初一到初五施灸,以求芳香辟邪、養神安眠、靜心除晦、納福招財之妙。在冬至、夏至艾灸 神闕 、 關元 等。後人據《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的原則,創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等諸多方法,即體現了在特定的時機先培陰陽,以固之本的原則,又從一定意義上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節氣灸」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
節氣灸的作用
節氣灸是利用燃燒著的 艾絨 產生的熱刺激和艾葉得溫經止痛作用以溫壯元陽,激發經氣,調動機體潛能,把宇宙能量轉化為我所用,建立人體的平衡系統與大自然的系統相適應,從而治癒疾病、提高機體抗病與應變能力。
節氣灸的臨床應用
「節氣灸」最好能在節氣當天或前後15天內進行艾灸,大暑(7月22日)天就是一個預防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好時機。節氣灸的應用范圍很廣,既可以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療,還是一種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節氣灸常用於以下疾病的治療:
內科疾病:治療與預防中風;高血壓、冠心病;哮喘;胃痛、胃脹、腹瀉、呃逆;糖尿病、肥胖病、膽固醇高、甲亢;陽痿;慢性腎炎。
外科疾病:頸椎病;急、慢性腰扭傷;各種關節炎;蕁麻疹(風瘼)。
婦科病症:痛經;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
兒科病症:小兒厭食症;小兒遺尿症;小兒發育遲緩。五官科病症: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1、冬至前灸「關元」 預防中風,感冒,保健強壯;
2、春分灸「曲池」 預防眼病;
3、秋分灸「 足三里 」 強壯脾胃,預防腸胃病。
冬至前後的「關元灸」應用頻率較高。許多人在冬至前後施用關元灸預防中風、感冒等多種疾病並達到助陽保健延衰強壯的目的。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復甦充盛,人體可順從自然界的陽升之氣,藉助關元灸來強壯元陽。 關元穴 又名丹田,具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灸之可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景岳全書》說:「虛能受熱,所以補必兼溫。」冬至的關元灸恰好滿足了「補必兼溫」的特點,可達到溫壯元陽,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強身抗病能力的目的。
24節氣灸時間表穴點陣圖
小寒(公歷 1 月 5~7 日) 宜養腎;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陰」。艾灸腎俞、湧泉、足三里、對養腎,保護脾胃有顯著效果。
大寒(公歷 1 月 20~21 日) 潤肺除惡燥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艾灸肺俞、大腸俞、中府並清痰飲食、可潤肺、保暖潤燥。
立春(公歷 2 月 3~5 日) 助陽生發「打春凍人不凍水」陽氣郁積易上火,立春養陽助生發。艾灸百會、風府、風池、肝俞、膽俞、可補陽氣、清熱解毒。
雨水(公歷 2 月 18~20 日)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濕邪易困擾脾胃。艾灸天樞、 三陰交 、足三里、風市、湧泉可以健脾利濕。
驚蟄(公歷 3 月 5~7 日) 順時養陽春天肝當令,驚蟄護肝正當時,背痛腳涼者。艾灸肝俞、膽俞、三陰交、足三里、肩井可補足陽氣以健身。
二十四節氣灸穴位療方
春分(公歷 3 月 20~21 ) 要防舊疾發;百草發芽,百病發作,春分防故疾復發。春季眼病高發,調補肝腎是關鍵。艾灸肝俞、腎俞、三陰交、足三里、可以補充肝的精氣。
清明(公歷 4 月 4~6 日) 當防高血壓清明之時,人體肌膚腠理舒展,五臟六腑因內外清氣而潤濡。艾灸神闕、關元、 氣海 、湧泉、可以預防高血壓。
穀雨(公歷 4 月 19~21 日) 三月百蟲生,風熱感冒也流行,人之氣與自然界是相通的。艾灸足三里、天樞、 大椎 可以清肺熱、防感冒。
立夏(公歷 5 月 5~7 日) 養心正當時《黃帝內經》特別強調:「夏季「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夏季心火旺。
❽ 針灸多長時間合適
一般15到20分鍾為宜
❾ 刺絡放血療法的最佳時間段
經絡放血療法分什麼病,每個病有不同的時間。但是如果緊急的話,那麼這些時間就可以不遵守,這個不是死規定。
❿ 早晨6∼7點可以做針灸按摩嗎腰椎間盤突出,早晨腰有一點酸這個時間可
早晨腰酸不是很嚴重的話,建議增強背肌力量,適當扎針可以,不要進行按摩等外力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