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髖關節置換後多久可以正常走路
理論上講,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
實際上,最好等術後一周左右,既不影響術後恢復,也不會增加傷口出血,影響傷口癒合
至於恢復正常走路的時間,跟病人情況、術前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相關性的。比如,年齡較輕的病人,肯定要比年齡大的病人恢復時間短;術前能正常走路的肯定比術前不能正常走路的恢復時間短。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的。而且,跟手術做得好壞也有很大關系,這是顯而易見的 。
② 髖關節置換術多久恢復正常
理論上講,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
實際上,最好等術後一周左右,既不影響術後恢復,也不會增加傷口出血,影響傷口癒合
至於恢復正常走路的時間,跟病人情況、術前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相關性的。比如,年齡較輕的病人,肯定要比年齡大的病人恢復時間短;術前能正常走路的肯定比術前不能正常走路的恢復時間短。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的。而且,跟手術做得好壞也有很大關系,這是顯而易見的
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但由於股骨頭深嵌在髖臼中,髖臼又有關節盂緣加深,包繞股骨頭近2/3,所以關節頭與關節窩二者的面積差甚小,故運動范圍較小。
髖關節置換術後不單純是身體的恢復,更需要預防並發症。大手術給病人體力帶來很大消耗,病人很需要卧床恢復體力,但卧床太久會產生褥瘡、肺炎、誘發心臟病。一旦出現這些並發症則嚴重影響整體的康復。另外,缺乏運動時肢體血流會減慢,血流緩慢的時候血管內的血液容易發生凝固,造成血管栓塞,堵塞血管的栓子如果脫落,順著血液流到心臟進一步流到肺臟則會堵住肺臟的大血管,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手術後要早起下地運動,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手術後什麼時候開始進行康復運動合適呢?應該說手術結束後越早恢復運動越好,但由於傷口一般放有將傷口內的瘀血引流出來的管子,在引流管拔出之前不方便下地行走,所以手術當天一般只能在床上做被動的運動,如按摩下肢,這樣可以促進下肢血流加快,預防血管的栓塞。手術後第一天就可以把引流管拔除,拔除引流管後就應該下地練習下地行走了。年齡太大的病人,比如90歲以上的老人做了手術是不是可以酌情考慮晚幾天下地呢?恰恰相反,年齡越大越容易出現手術後卧床並發症,就越應該早下地行走。
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恢復選擇何種運動比較好呢?這個沒有統一的意見,應該因地制宜,但有統一的原則,那就是運動量由小到大,逐漸增加。比方手術當天可以幫患者按摩下肢的肌肉和關節,術後第一天上午可以增加床上運動,讓患者自己練習在床上屈伸下肢關節,主動抬高下肢,下午就可以練習下床站立,如果病人體力允許,除了站立之外還要增加逐漸練習行走。術後第二天開始逐漸增加練習行走的次數和行走距離。術後5-7天就要開始練習上下樓梯、登自行車等運動,增加運動的協調性。術後兩周,如果病人體力較好,在能站穩不摔倒的情況下可以逐漸放棄助行器練習行走。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原發病、手術中使用的人工關節假體類型、有沒有使用骨水泥固定等等對手術後的運動恢復有沒有影響呢?一般是沒有影響的,只要患者沒有感覺到手術部位的疼痛,就可以完全負重,也就是說將身體的重量完全放在手術的肢體上。除非手術中因為患者骨頭結構缺損比較大進行了重建,一般都能在術後一到倆天內恢復下地行走。手術中如果重建了骨頭,也應該早期下地,但醫生可能會告訴病人手術側的肢體不能負重或者不能完全負重,需要拄拐來代替患側肢體的負重。
患者術後選擇何種運動要根據患者本身的情況及醫院的條件來定,注意循序漸進,運動量由小到大,注意不要摔倒,上下床時預防關節脫位。為了預防並發症和增加康復速度,髖關節關節置換術後的病人應該能走的時候不要站,能站的時候不要坐,能坐的時候不要躺。如果運動後感覺傷口疼痛加重或者夜間疲勞感很重,說明運動量過大,需要適當減少運動量。
③ 髖關節置換後多久能久坐
一般是一個月左右,人工全髖關節置換一月後可否久坐,取決於很多因素如手術切口、術中情況等,所以建議您咨詢您的手術大夫。
④ 髖關節置換9個月之後可以久坐嗎
髖關節置換9個月可以正常生活了,恢復你原來的正常生活習慣就可以。過度久坐無益。
⑤ 請問股骨頭雙側同時做的全髖置換手術,多上時間後可以下地鍛煉,大概多久後可以脫拐走路,多少時間後可以
雙側同時做,由於沒有好腿保護,能下地站立的時間一般4到8周,行走一般三個月左右。能否站立要看肌肉鍛煉程度,即使沒有下地,床上的功能鍛煉,肌肉鍛煉都要跟上,床上能自如活動後才能練習站立。
全髖置換後髖關節不能大角度外翻,大腿活動與身體夾角不能小於90度,在以後活動中要特別注意。好好鍛煉,爭取早日恢復!
⑥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坐起來
由於麻醉的作用,髖關節置換術後需要平卧一段時間,過早坐起 可能會出現頭痛、惡心等不適。一般手術結束6小時後就可以坐起來 了,但要注意髖關節屈曲不要超過90。。
⑦ 髖關節置換術後20天傷口癒合很好,可以坐多久
半個小時左右,盡量不要太長時間!三個月至六個月後再嘗試長時間坐立!
⑧ 髖關節置換後多久能坐便
理論上講,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
實際上,最好等術後一周左右,既不影響術後恢復,也不會增加傷口出血,影響傷口癒合
至於恢復正常走路的時間,跟病人情況、術前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相關性的。比如,年齡較輕的病人,肯定要比年齡大的病人恢復時間短;術前能正常走路的肯定比術前不能正常走路的恢復時間短。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的。而且,跟手術做得好壞也有很大關系,這是顯而易見的. 建議一個月以後才能坐著.
⑨ 髖關節置換術後大概多長時間可以恢復正常走路
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
實際上,最好等術後一周左右,既不影響術後恢復,也不會增加傷口出血,影響傷口癒合。
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恢復的時間也是有差異的。一般來說,膝關節置換手術在術後要住院一周到兩周左右,術後建議一個星期後,可以藉助拐杖獨立行走,完全康復要在兩個月左右,術後注意運動和休息要合理分配,避免關節受力。
(9)雙髖節置換多長時間可以坐起擴展閱讀:
術後康復治療程序:
1、術後體位:平卧,患髖外展20°-30°,踝關節中立位,防止髖關節脫位,被動活動膝、踝關節,並開始進行下肢肌肉收縮練習。
2、術後1天:主動活動健側關節並進行患側踝關節和足趾的主動背伸和跖屈練習,以及股四頭肌的等長、等張收縮鍛煉,按摩髕骨周圍、膝關節及小腿後部,同時進行深呼吸、引體向上運動,防止肺部並發症。
3、術後2天: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髖關節輕度屈伸練習,髖關節屈曲應<60°,以防活動過度致假體脫出,時間限定在30分鍾之內。
4、術後第3~7天:加強股四頭肌等長收縮,並保持10~15秒,重復10~20次,膝下墊枕以膝部為支點,小腿抬離床面做伸膝動作,保持10秒,重復10~20次,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關節持續被動運動,從0-30°開始,逐日增加5°-10°,直至90°,1小時/次,2次/天。在他人幫助下進行床上移動訓練,訓練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