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今年27歲五年前我得了松果體腫瘤 沒有做手術 放化療 治好的現在頭暈
你好,最好先測量血壓看正常嗎?
Ⅱ 兒童松果體錯構瘤:女兒十二歲松果體腫瘤近五年,做了體內引流和伽瑪刀,去年復查3cm左右幾年無變化,
你好,你女兒這個情況可以考慮手術,具體方案還是要和主治醫生商量下。另外建議配合D組分增強機體免疫防復發轉移。
Ⅲ 松果體瘤是腦膠質瘤的一種么,得了這個病該怎麼治療
樓主你說的很對啊,剛才查資料確實是腦膠質瘤的一種。
其治療的方法上主要採用手術、放療、化療這也是初期的基礎的治療,但對於基礎治療後復發的病人最有效的從根源上能夠防止復發的方法是利用一種叫腦膠質瘤的生物刀技術殺死膠質瘤幹細胞。能掌握腦膠質瘤的生物刀技術殺死膠質瘤幹細胞的醫院目前國內來說只有八一腦.科醫院和神經科學轉化醫學中心。
腦膠質瘤的生物刀技術療法就是把被切除的腦膠質瘤組織樣本提供給國內唯一的腦膠質瘤幹細胞庫,在那裡樣本會被培養並提取特徵,這樣的話一旦病人復發就會非常及時的對病人進行符合自身特性的個性化治療,這樣才能夠非常精確的對腦膠質瘤幹細胞進行殺滅,腦膠質瘤幹細胞庫位於神經科學轉化醫學中心,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能夠掌握這項技術的在國內這是唯一的一家,由於技術要求極高所以國外也不過就是那麼幾家而已!小醫院是無法掌握的。
[][[]基本也都是業內權威專家進行治療如戴宜武教授和秦家振教授等。以前是每周二上午戴宜武教授出診,星期三秦家振教授出診。。下午現在的話你還是去問問確定一下吧![][][
Ⅳ 腫瘤的症狀
腫瘤發生位置不同症狀也不同
單舉腦部腫瘤
請參考
1.)腦部腫瘤:
1.腦干腫瘤:腦干是生命中樞,控制血壓、心跳、呼吸、清醒和警覺狀態,此位置腫瘤常引起嘔吐、笨拙和不協調的步態。一側肢體或臉部無力,頭部偏向一旁,顏面麻感,吞嚥困難,聲音沙啞,顏面神經麻痹
2.小腦橋腦角腫瘤:三叉神經麻痹、顏面麻痹、顏面神經麻痹、頭暈、耳鳴、耳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腫瘤厲害壓迫腦干則產生和腦干類似症狀
3.大腦前額腫瘤:前額葉主要控制對側肢體運動、智力功能、思想、行為、記憶,優勢半球更控制語言及寫字。
4.大腦頂葉腫瘤:頂葉掌管感覺的輸入,聽、理解力、空間概念及記憶。腫瘤會造成一側肢體感覺性辨別功能異常、抽筋,短暫計算能力喪失,左右手混亂,無法理解。
5.大腦顳葉腫瘤:顳葉掌管聲音了解、語言能力,記憶及情感,深度感覺及時間概念。腫瘤最會造成的症狀為抽筋,無法辨別聲音,記憶障礙,情緒改變,偶而視覺會受到影響
6.大腦枕葉腫瘤:枕葉掌管視覺能力,腫瘤最會造成的症狀為視幻覺、視覺辨別力喪失、視野缺損
7.基底核腫瘤:腫瘤會造成一側肢體癱瘓,抽筋比較不會產生。
8.
胼胝體腫瘤:前面部分腫瘤會造成判斷能力障礙,中間部分腫瘤較不會造成症狀、除非腫瘤大到壓迫周圍腦組織而產生相關的症狀,後面部分腫瘤會造成行為改變。
9.後顱窩腫瘤:後顱窩包括第四室、小腦及腦干,產生的症狀類似,請參考小腦腫瘤。另外後顱窩腫瘤可能產生急性水腦症而造成顱內壓升高的症狀。
10.第三腦室腫瘤:腫瘤可能產生急性水腦症而造成顱內壓升高的症狀,下肢無力、記憶障礙,下視丘功能失調。
11.第四腦室腫瘤:請參考前述後顱窩腫瘤。
12.
小腦腫瘤:請參考前述後顱窩腫瘤
13.視丘腫瘤:視丘是大腦感覺輸入的中樞,腫瘤會造成對側肢體感覺異常,肌肉無力,智能降低,視力問題,語言困難,小便控制喪失。
14.下視丘腫瘤:下視丘控制口渴、水分調解、小便、睡覺、體溫、味口、血壓和情緒的功能,而且控制內分泌、新陳代謝。腫瘤會造成以上功能障礙。
15.松果體腫瘤:可能產生急性水腦症而造成顱內壓升高的症狀,影響眼球運動,在小孩會造成性早熟。
16.腦下垂體腫瘤:腦下垂體分泌多種荷爾蒙主管新陳代謝,腫瘤可能產生內分泌的失調,引起生長、體形、性功能的異常,產生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泌乳症,不孕症,月經失調,肥胖症。腦下垂體可由腦瘤壓迫的間接影響,而產生機能低落症狀,內分泌異常。腦下垂體腫瘤亦可壓迫神經導致雙側顳部視野缺損、視力模楜、視力障礙。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沈烔祺醫師
Ⅳ 檢查出患了松果體腫瘤,還能活多久可以治嗎
什麼是松果體腫瘤?
松果體被稱為大腦的「第三隻眼」,松果體區腫瘤是一種始於大腦中心的松果體內或周圍的腦腫瘤。松果體腫瘤通常不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但它們可能會因繼續生長並壓迫周圍組織而引起問題。
松果體區腫瘤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松果體區腫瘤症狀主要表現為梗阻性腦積水以及顱內壓增高導致的頭痛、惡心、嘔吐等壓迫性反應。隨著腫瘤的進一步增長,可能會引發性早熟、尿崩症和四疊體中心綜合征。
松果體區腫瘤的治療方式
松果體區腫瘤位置深、毗鄰重要神經血管,外科手術治療對神經外科醫師極具挑戰性。鑒於松果體區腫瘤的生物學特點與解剖位置,其診斷與治療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困難。在松果體區腫瘤患者中,約有90%因腦積水致顱內高壓症狀就診,因此腦積水的處理是外科治療松果體區腫瘤的首要步驟。既往針對腦積水的外科治療主要採取腦室-腹腔分流術,針對腫瘤主要採取立體定向組織活檢術或開顱手術切除,術後則以放射治療為主。
然而近20年來,隨著神經內鏡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松果體區腫瘤的診治策略有所改變,目前較為公認的治療方案是:神經內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腫瘤組織活檢術,術後根據組織病理學結果確定下一步治療措施,開顱手術或者放化療。
臨床研究業已證實,神經內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對松果體區腫瘤所致腦積水療效確切,術後腦積水緩解率約為85%,與腦室-腹腔分流術的療效相當;但神經內鏡下腫瘤組織活檢術的陽性率和准確率則有待進一步提高。
上海冬雷腦科的松果體區腫瘤治療特色
資深腦腫瘤專家團隊,多學科合作診療,為松果體區腫瘤患者提供從診斷、治療、手術、康復的全流程解決方案。
全面評估:術前全面評估全身狀況、影像學結果、患者需求,為患者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腫瘤影像多模態重建融合:可以清楚了解腫瘤及腫瘤周邊血管神經情況,進行周密的手術方式執行和模擬,術前預知術中情況。
微創手術方式,損傷小:神經內鏡下松果體區腫瘤微創手術,損傷小、恢復快。
周密的圍手術期處理:幫助患者快速康復,恢復正常生活工作狀態。
Ⅵ 松果體瘤的介紹
松果體瘤系指松果體腫瘤引起的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分泌增多(松果體的分泌功能上與腺垂體有拮抗作用)又稱性早熟綜合征、早熟性巨生殖器巨體綜合征。常見的腫瘤有:成松果體細胞瘤、松果體細胞瘤、成膠質細胞瘤、畸胎瘤、生殖細胞瘤、精原細胞瘤、星形細胞瘤等約占顱內腫瘤的1%,多見於男孩。松果體細胞主要有兩種:松果體實質細胞和膠質細胞,松果體瘤中最常見的是生殖細胞瘤和畸胎瘤,松果體瘤中75%~80%是惡性的,其中包括生殖細胞瘤癌、成松果體細胞瘤和某些膠質瘤,其餘為良性腫瘤,如松果體細胞瘤、畸胎瘤、皮樣囊腫等。
Ⅶ 關於松果體腫瘤
一般像你說的這些影像檢查是可以檢查得出來的,但是能不能看得出來就是醫生的水平問題了,建議到專科的腫瘤醫院重新檢查看是不是腫瘤,頭部的腫瘤做手術風險大,特別是年齡大的老年人很難挨得過手術,國外現在有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叫射波刀,它可治療全身各部位的腫瘤,只需1~5次的照射,即可殺死腫瘤組織,是唯一綜合「無傷口、無痛苦、無流血、無麻醉、恢復期短」等優勢的全身放射手術形式,患者術後即可出院。目前這種技術在美國應用最多技術也是最成熟的,如果國內治療不了,有條件可以到外治療。祝健康!
Ⅷ 松果體瘤的臨床表現
部分患者有性早熟;腫瘤壓迫症狀可有頭痛嘔吐;侵犯下丘腦出現尿崩症或其他下丘腦的神經精神症狀,神經系統症狀主要為兩眼不能上視、動眼神經麻痹,使眼球運動障礙,共濟失調、瞳孔反射改變、包括阿-羅瞳孔,嗜睡等。
腫瘤壓迫四疊體出現瞳孔散大,兩眼球同向上視與下視運動障礙稱為四疊體綜合征。還可引起小腦性共濟失調,內分泌症狀有性早熟表現的特徵,有時因腫瘤累及三腦室引起植物神經障礙如肢端青紫。可有視力下降,視神經乳頭水腫,步態異常。
Ⅸ 我的小姨得了腦干膠質瘤!哭求各位醫生專家來看一下!!!
20-40歲則以星形細胞瘤、垂體瘤、腦膜瘤、聽神經瘤等較多見。30-50歲則以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轉移瘤等較多。
腦膠質瘤(Glioma)是腦神經膠質瘤的簡稱。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垂體腺瘤是原發於腦垂體上的腫瘤。
膠質瘤來自神經系統支持組織,屬外胚葉腫瘤。很多膠質瘤其瘤細胞與成熟的或未成熟的膠質細胞相似。其臨床表現有:1)星形膠質細胞瘤
這是膠質瘤中最多見者,占膠質瘤的51.2%,本病在成人中最常見發生部位是額頂、顳葉等,兒童多發生在小腦半球b星形細胞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若腫瘤位於在大腦半球,其臨床特點則多出現癲癇、肢體癱瘓及感覺障礙等,顱內壓增高征出現較晚,故有長期癲癇發作而無其他體征者。如生長於小腦,則將產生小腦損害的症狀與體征,如共濟失調、眼球震頓、輪替動作障礙等;當其壓迫第四腦室,即可使顱內壓增高,引起頭痛、嘔吐,視神經孔頭水腫等症狀。發生於兒童的星形細胞瘤40%位於小腦半球,位於腦干者約佔10%,後者首先表現腦干腫瘤的各種臨床表現,如交叉性麻痹等。有時亦可影響小腦而出現相應的症狀、約3%星形細胞溜在X線平片上見腫瘤鈣化灶。
2)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
本病為成人大腦半球常見的腫瘤,占膠質瘤的23.5%,多發生在40歲左右的成年人,常位於大腦半球,從白質長出伸展到皮質,甚至可達腦膜。兒童少見,且多生長在腦干。此種膠質瘤是一種惡性度很高的腫瘤,其臨床特徵為病情進展快,病程常在1年以內,由於腫瘤生長在大腦半球,可迅速出現偏癱、失語及各種感覺障礙等。顱內壓增高出現較早,偶有因瘤內出血,突然出現昏迷、偏癱等症狀,甚至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
3)室管膜瘤
此種腦瘤占膠質瘤的11.3%,為膠質瘤的第3位,較常見於兒童及年青人,本病的特點為絕大多數腫瘤位於第四腦室內,腦瘤位於幕上者,主要位於側腦室和第三腦室川,其症狀因腫瘤所在部位不同而異,以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及視神經孔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最為多見、腫瘤位於幕上者多發生在枕後部疼痛。
4)成髓膠質細胞瘤
此種膠質瘤為兒童顱後凹中線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膠質瘤的4.2%,占兒童顱內腫瘤15.1%至l8%、臨床特點為常迅速出現小腦中線的症狀與體征,早期即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神經孔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
5)少枝膠質細胞瘤
本病為成人少見的生長緩慢的腫瘤,僅占膠質瘤的2.9%。其臨床特點為大多生長在大腦半球,因其生長很慢,顱內壓增高征出現較晚,常表現有癲癇、久語、偏癱、錐體束征及感覺障礙等,而無明顯顱內壓增高症狀。X光片有68%可見到腫瘤鈣化。
6)松果懷瘤
本病較少見,約占膠質瘤的1.3%,主要見於兒童或青年人。其臨床特點為早期即引起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沖經孔頭水腫等;腫瘤壓迫鄰近腦組織時,則產生一系列症狀與局限性體征。
腦垂體瘤(又稱垂體腺瘤),其臨床特點有如下幾方面:1)視神經受壓症狀與體征:由於腫瘤生長在蝶鞍內,向上發展則壓迫視交叉或視神經而造成視力、視卻的改變,90%以上的病人都有視力減退,也可為單眼視力減退,甚至造成一目或雙目失明。
2)內分泌及代謝障礙症狀及體征:垂體腺內分泌功能很復雜,主要是在中樞神經的支配下,通過內分泌周圍腺體控制著人體的生長、發育、物質代謝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動的調節。已和垂體前葉有6種激素,即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質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狀腺激素及兩種促性腺激素。垂體後葉含有抗利尿激素與催產素等,故垂體後葉受累可出現尿崩症。
3)垂體功能低下:垂體功能低下的程度與正常垂體腺細胞受壓的程度有關。由於垂體前葉機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內分泌腺萎縮,表現多方面的功能障礙。
4)垂體功能亢進:嗜酸性細胞能產生生長激素及催孔激素。嗜鹼性細胞產生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激表及促性腺激素等。
①生長激素亢進:嗜酸性垂體腺瘤如發生在骨骺閉合前(成年前)表現為巨人症,發病在成年後則為肢端肥大症,介於兩者之間的為混合型。
②促性腺激素亢進:促使其靶腺分泌性激素增多,男性初期可有性功能亢進,以後逐漸衰。女性則月經少,閉經,乳房發達,泌乳期可延長至停止哺乳後數年之久。
③嗜鹼性細胞功能亢進:促甲狀腺、促腎上腺及促性腺激素等均受影響,可產生柯興綜合征,患者表現為向心性肥胖,以臉、頸及軀幹部更為明顯,四肢相對瘦小,臉圓如滿月,紅潤脂,常有痤瘡,上背部也有脂肪沉著,皮膚非薄,伴紫紋,呈大理石樣。
常規治療
腦膠質瘤的治療,手術治療是本病的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但由於腫瘤呈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無明確分界,離徹底根治尚有較大距離,因此在手術切除後進行放療、化療及免疫治療等極為必要。對延長病人生命和改善生存質量都有很大益處。有顱內壓增高的患者需同時進行脫水治療。
1、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明確診斷、改善症狀、減輕腫瘤負荷、清除壞死及缺氧組織,為其他治療創造條件。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又位於適當部位者,可爭取全部切除。
2、放療:無論腦膠質瘤的惡性程度如何,凡能在手術後予以放射治療,其生存時間均高於單純手術者,在放療期間或放療之後,病人的症狀和體征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是腦膠質瘤的重要輔助治療之一。因此,放射治療宜在手術後一般狀況恢復後盡早進行;一般在手術後1周~2周即可開始。
3、化療:腦膠質瘤的化學治療傾向於幾種葯物聯合用葯,其目的是增加療效,降低毒性。臨床根據細胞動力學和葯物對細胞周期的特異性選用葯物,如亞硝基類葯物與VCR、PCB聯合應用,或與VM26、ADM、MTX(甲氨喋呤)、BLM(博來黴素)等聯合應用。
4、免疫治療:腦膠質瘤的免疫治療,包括主動免疫接種腫瘤疫苗,淋巴結內注入免疫核糖核酸及應用細胞過繼免疫等,均在研究之中。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劑如左旋咪唑,PSK,PSP等也都在臨床應用,可收到減輕放療、化療反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生活提示[防護措施]
1.肘吸煙者,應勸其戒煙。
2.手術後及放化療期間應要求患者適當卧床休息,但不主張絕對卧床休息,病情顯著好轉後可適當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為原則。
3.飲食應進富含維生素A和B等多種維生素的食物,進含有豐富蛋白質及礦物質的食
物。少吃辛辣油膩之品。
4.治療或康復期應慎起居,節房事,生育期婦女應避孕、預防感冒。
5.腦瘤治療後每3—6個月復查]次,堅持中約扶正治療,3年後每年復查1次
膠質瘤的治療與術後預防復發2007年02月25日 星期日 02:59 P.M.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神經外胚層發生的腫瘤有兩類,一類由間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實質細胞形成,稱神經元腫瘤。由於從病原學與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起源於間質細胞的膠質瘤又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常見得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有膠質瘤中,統稱為膠質瘤。
膠質瘤的分類方法很多,臨床工作者往往採用的是分類比較簡單的Kernohan分類法。各型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其次為膠質母細胞瘤,其後依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質瘤、松果體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未分類膠質瘤及神經元性腫瘤。各型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不同,如星形細胞瘤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兒童則多發在小腦;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發生於小腦蚓部;室管膜瘤多見於第4腦室;少枝膠質瘤大多發生於在腦半球。
膠質瘤以男性較多見,特別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各型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中年,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髓母細胞瘤幾乎都發生在兒童。膠質瘤的部位與年齡也有一定關系,如大腦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成人,小腦膠質瘤(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
膠質瘤大多緩慢發病,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較短,較良性的或位於靜區的腫瘤病史較長。腫瘤若有出血或囊變,症狀會突然加重,甚至有類似腦血管病的發病過程。膠質瘤的臨床症狀可分兩方面,一是顱內壓增高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所產生的局灶症狀,早期可表現為刺激症狀如局限性癲癇,後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如癱瘓。
膠質瘤的診斷,根據其生物學特徵、年齡、性別、好發部位及臨床過程進行分析,在病史及體征基礎上,採用電生理、超聲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學及核磁共振等輔助檢查,定位正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在90%以上。膠質瘤的治療,由於腫瘤呈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無明確分界,難以徹底切除,術後進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中葯治療極為必要。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又位於適當部位者可爭取全部切除。位於額葉或顳葉的腫瘤,可作腦葉切除。當額葉或顳葉腫瘤范圍較廣不能全部切除時,可同時切除額極或顳極作內減壓術。腫瘤位於運動、言語區而無明顯偏癱、失語者,宜注意保存神經功能,適當切除腫瘤,避免發生嚴重後遺症。腦室腫瘤宜從非功能區切開腦組織進入腦室,盡可能切除腫瘤,解除腦梗阻。位於丘腦、腦乾的膠質瘤,除小的結節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一般作分流術,緩解增高的顱內壓後,進行放射治療、中醫中葯治療等綜合治療。
據中外有關資料顯示,惡性腦腫瘤手術後放療、化療後平均存活率不足一年。偏良性的腦腫瘤大多手術不易切除干凈,伽瑪刀、X刀、放射治療並不能徹底殺滅腫瘤細胞。而且容易復發,免疫療法和傳統的中醫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等療法,療效也不確切。
Ⅹ 倒立對甲狀腺有沒有影響
無論老幼,練肩倒立功益處頗多,效果顯著。地心引力無時不在起作用,對人體內各器官及腺體施以重壓。這些器官及腺體一旦被倒置,可暫時擺脫地心引力之重壓,這種倒置對靜脈、動脈所起的作用亦是如此。腿部靜脈曲張症和動脈硬化症的患者通過練肩倒立功,可使病症得到緩解。
此外,心臟必須克服地心引力的作用,招血液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心臟上方的各個部位。顯而易見,肩倒立的體位又大大使利了心臟的血液運送。
但這一倒置體位最大的益處還是它對甲狀腺體所施加的影響。位於頸部的甲狀腺對於調節和控制體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血液刺激甲狀腺,並為之輸送養份。血液循環不良時,甲狀腺便不能正常工作。你將會注意到,肩倒立功的極端姿勢使血液暢通無阻地流入頸部,其對甲狀腺所產生的作用,在眾多練功者身上表現極為顯著的便是調節了體重。
總之:
1、強化各臟腑的功能,為對全身都有益的體位法。
2.由於身體倒轉,可以強化所有的神經叢。
3.能增強背肌、腹肌及腰部的力量。
4.幫助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系統。
5.舒緩站立時的壓力和張力,減輕心臟的負擔,預防靜脈瘤。
6.治療焦慮及失眠。
7.可強化松果體的功能。
注意:
1.此式要特別注意頸部的柔軟動作,以免傷到頸部。
2.全身重量落於後頸部,其次是兩肩上,手肘只是協助支撐而已。
3.全身挺直時,注意身體的平衡。
4.練習停留的時間可以由30秒鍾起逐漸增至5分鍾。
5.有高血壓、心臟病及60歲以上身體虛弱的人,不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