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時間可以度量

時間可以度量

發布時間: 2022-01-11 04:25:21

❶ 時間為什麼可以度量

時間與空間本身不代表事或物。時間的過度是絕對性均勻地流逝著的,時間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可能變慢或者變快,時間不可能停止,時間也不可能飛越,時間更不可能倒流。我國古代就有計時器,度量時間,水滴或者沙漏,這些都不精確。我也只能解答這么多,想更深一步了解的話,建議你看看霍金的《時間簡史》還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❷ 時間是怎樣計量

從古代起,人們就以太陽高度最高的時刻作為正午。太陽從正午開始向西移動,下山後,經過1個黑夜,又從東方升起來,再到正午,這么1圈所經過的時間間隔,就叫做1個真太陽日。真太陽日分為24小時,就是真太陽時。古時用日晷(音:軌)記的時間,就是真太陽時。

後來發現,1年內真太陽日的長度逐日不同,最長與最短時可相差51秒。原因就在於前面所說的兩點:一是太陽視運動速度不均勻,二是黃赤交角。我們計量時間是以地球自轉為標準的,也可以說是以天赤道為標準的。可是太陽是在黃道上運動,即使太陽視運動是均勻的,但它們在赤道上的投影是不均勻的。因此,黃赤交角的存在,增加了計量時間的復雜性。既然真太陽走得有快有慢,那麼,要做1個鍾表機械跟著太陽走,有時快,有時慢,這是做不到的(鍾表機械只能是做比較均勻的旋轉)。所以,1820年法國科學院會議決定,將1年內各個真太陽日的平均值,作為1個「平均太陽日」或「平太陽日」,以平太陽日來定的時間就叫做「平太陽時」或「平時」。後來世界各國都採用這種計時辦法。現在,我們鍾表上的時間都是按平太陽時來計算的。

為了測量時間,人們就設想天上有1個「平太陽」,它在天赤道上走,並且每天走的速度都一樣;也是1年走1圈。這樣,平太陽時也可以跟真太陽時一樣來定義了。比如,當平太陽在南方最高位置時是正午。平太陽由正午到下一次正午所經歷的時間間隔就是1個平太陽日。1個平太陽日分為24小時,1小時分為印分,1分分為60秒。這樣,一秒的長度就是平太陽日的1/86400。

1個回歸年長為365日5時48分46秒,或365.2422平太陽日。習慣上省去「平太陽」,也就是365.2422日。但應理解,這「日」就是平太陽日。

上面講過,真太陽在黃道上1年走1周,平太陽在赤道上1年走1周;真太陽的運行速度是不均勻的,平太陽運動的速度是均勻的。所以在任何一天,平太陽與真太陽並不會在同一個方向上,或者說;平太陽正午時,真太陽不一定是正午。因而兩者所表示的時刻就會不一致。也就是說,真太陽時與平太陽時不一致,它們的差別就叫做「時差」。用公式表示就是:

真太陽時-平太陽時=時差。

或:視時-平時=時差。

時差的數值已按天體力學的方法預先計算出來了,它刊登在「中國天文年歷」中。1年當中,每天的時差都是不相同的,最大的時差可達16分,最小的是零。1年有4次為零,約在4月15日,6月14日,9月1日,12月24日。每年同一天的時差值並不完全相同,而有微小的變化。

如果我們應用經緯儀或其他儀器觀測了太陽,定出真太陽時,然後查出時差值,就知道當時的平太陽時了。

❸ 請問時間是衡量一切的標准嗎

相信他,相信時間能衡量一切,能看透一切。隨著時間推移,會慢慢放下的,雖然心裡會留下痕跡,或許看到一些東西都會想到對方,跟新的人談戀愛想忘記對方,但往往都會想到對方,所以愛情這種東西,只有遇到真正愛你的人,才會更加珍惜,沒有什麼東西是放不下的,加油,相信我們都可以的

❹ 公司確定了時間度量的標准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在中國古代,一天被分為12個時辰,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12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晝夜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古人的時間觀念和現在的不一樣,沒有現在精確,但是日晷的發明已經堪比現在的時鍾了。在心理學,時間是一種感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指出時間是可以隨空間而伸縮的。我們現在所用的公歷(陽歷)是以地球自轉一周為1天24小時(平均)為計量的。這個在高一課本講的很清楚,在此不贅述。

❺ 時間是用什麼衡量出來的

時間(time)是一種客觀存在。時間的概念是人類認識、歸納、描述自然的結果。在中國,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輪回,《說文解字》曰:時,四時也;《管子·山權數》說:時者,所以記歲也。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時間的概念涵蓋了一切有形與無形的運動,《孟子· 篇敘》註:「謂時曰支幹五行相孤虛之屬也。」可見時是用來描述一切運動過程的統一屬性的,這就是時的內涵。由於中國古代人們研究的問題基本都是宏觀的、粗獷的、慢節奏的,所以只重視了「時」的問題。後來因為研究快速的、瞬時性的對象需要,補充進了「間」的概念。於是,時間便涵蓋了運動過程的連續狀態和瞬時狀態,其內涵得到了最後的豐富和完善,「時間」一詞也就最後定型了。 物理 1 目前最廣泛被接受關於時間的物理理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與空間都不是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 狹義相對論預測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比另一個靜止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慢。另外,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產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曲的時空結構,並且在大質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鍾之時間流逝要慢。現有的儀器已經證實了這些相對論關於時間所做精確的預測,並且其成果已經應用於全球定位系統。 2 就今天的物理理論來說時間是連續的,不間斷的,也沒有量子特性。但一些至今還沒有被證實的,試圖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的理論,如量子引力理論,弦論,M膜論,預言時間是間斷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論猜測普朗克時間可能是時間的最小單位。 3 根據史蒂芬·霍金(Stephen W. Hawking)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霹靂(或稱大爆炸)開始的,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必須一起並存,沒有物質存在,時間也無意義。 4 從人類的開始人們就知道時間是不可逆的,人出生,成長,衰老,死亡,沒有反過來的。玻璃瓶掉到地上摔破,沒有破瓶子從地上跳起來合整的。從經典力學的角度上來看,時間的不可逆性是無法解釋的。兩個??別。時間的不可逆性只有在統計力學和熱力學的觀點下才可被理論地解釋。熱力學第二定律說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我們可以將宇宙看成是最大的可能的封閉系統)熵只能增大,不能減小。宇宙中的熵增大後不能減小,因此時間是不可逆的。 時間的單位 時間的基本國際單位是秒。它現在以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躍遷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 天文學 最早研究時間的科學不是物理學,而是天文學。天文學的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測量時間,從確定日的長短,四季的變化,到制定歷法。在中國和在西方一樣,制定歷法的需要是推動天文學理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天的天文學已與歷法或時間測量毫無關聯了,但天文學觀測對時間概念的發展依然非常重要。天體發出的光到地球上被觀測到需要一定的時間。離地球越遠的天體發出的光需要的時間也越長,因此對宇宙越遠的地方的觀測也是對宇宙越古老的時間的觀測。現在最被公認的宇宙學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時間與空間和宇宙內的質能一樣是在140億年前產生的。目前的天文學觀測估計宇宙的擴展是沒有盡頭的,因此時間也應該是沒有盡頭的。 計時儀器 中國古代的計時儀器有太陽鍾和機械鍾兩類。太陽鍾是以太陽的投影和方位來計時,分別以土圭、圭表、日晷為代表。由於地球軌道偏心率以及地球傾角的影響,真太陽時和平太陽時是不一致的,機械鍾應運而生,代表有水鍾、香篆鍾、沙漏。 哲學 什麼是時間?時間是物理的,還是心理的?對時間的感受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時間真的是不可逆的嗎?時間有開始和結束嗎?這些問題似乎都是物理或天文的問題,但哲學作為世界觀的理論無法避免對世界上最基本的一個現象——時間,做類似的考慮。 因此對時間的考慮也始終是哲學的問題。 文學 在文學中,時間的流逝和不可逆性是一個古今中外一再提到的內容。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句成語既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的最直接的領會:日與夜、光與陰的交匯,也體現了古人對時間不可逆性的認識以及對此的感慨。

❻ 為什麼java中的時間可以用毫秒來度量

並不是java的時間可以用毫秒來度量,而是計算機提供了毫秒精度的時間而已。
當你的代碼調用java獲取時間時,java會調用計算機系統獲取系統時間。此時計算機會返回一個大數,這個數字是 「自 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00 GMT 以來的毫秒數」。通過轉化,也就可以獲取真實時間了。 不過精度也只能到毫秒,再高是無法實現的。因為計算機不給啊。

❼ 如何衡量時間

珍惜時間,這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 兩千年前,一位哲人立於河邊,面對奔流不息的河水,想起逝去的時間與事物,發出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感嘆:逝者如斯夫。 人的一生在時間的長河中顯得微不足道,所以智者認為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他們努力過好每一天,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他們也合理地利用時間享受生活的快樂,對於該做的事,他們會努力地去做,對於沒有價值的事,他們絕不去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愚者也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整天都沒有閑暇的時間,表面上看起來他們在充分地利用時間,可是到頭來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有什麼成就,其實,在愚者的忙碌中,有一大半是把時間浪費在可做可不做的沒有價值的事情上了,生命也就在這一分一秒中悄悄地消失了。 時間是最公平的,也是最珍貴的。金錢買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時間是構成一個人生命的材料。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樣,屬於一個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它一分一秒,稍縱即逝。 時間的流速令人難以估計,無法形容。樹枯了,有再青的機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燕子去了,有再回來的時刻;然而,人的生命要是結束了,用完了自己有限的時間,就再也沒有復活、挽回的機會了。正如「花有再開日,人無再少年」。時間就這樣一步一步,永不返回。而這又正告誡我們莫把寶貴的光陰虛擲,要珍惜時間,愛護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虛耗它。 在二次大戰期間,丘吉爾已經60多歲了,但他卻能夠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一年一年地指揮英國作戰,實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訣在哪裡呢?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點,看報告、口述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舉行很重要的會議。吃過午飯以後,他要再上床去睡一個小時。到晚上,在8點鍾吃晚飯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2個小時。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他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後。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杜邦公司的總裁格勞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擠出一小時來研究一種世界上最小的鳥——蜂鳥。權威人士把他寫的關於蜂鳥的書稱作自然歷史叢書中的傑作。休格·布萊克進入美國議會前,並未受過高等教育,他從百忙中每天擠出一小時到國會圖書館去博覽群書。數年如一日,就是在議會工作最忙的日子裡也從未間斷過。後來,他成了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最高法院中知識最淵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學多才也使美國人民受益匪淺。 威爾福·萊特康麗奮鬥了40年,成了全世界織布業的巨頭之一。盡管事務十分忙碌,他仍然渴望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決定每天抽一小時來畫畫。為了保證這一小時不受干擾,他每天清晨5點前就起床,一直畫到吃早飯。他說:「其實那不算苦,一旦我決定每天在這一小時里學畫,每天清晨這時候,渴望和追求就會把我喚醒,怎麼也不想再睡了。」數年下來,他舉辦了多次個人畫展,其中有幾百幅被高價買走。他把用這一小時作畫所得的全部收入作為獎學金,專供給那些搞藝術的優秀學生。

❽ 為什麼我們需要時間的度量

沒有時間世界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時間是相對來說的,什麼是永遠?
如果永遠可以被指定,它就不會是永遠了。

永遠是相對於有限來說,
相對於我們這個人類活動來說。

時間也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標准,這樣世界上這么多人才不會發生錯亂。
簡單來說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