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涉密人员在其他场所上国际互联网时应注意哪些事情
正确涵义是:凡处理涉及国家秘密信息计算机信息系统严禁上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共网络;凡需要上互联网和其它公共网络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严禁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⑵ “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保密要求的含义是什么
上网不涉密“指的是严禁在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涉密不上网“指的是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在任何时候都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入任何公共网络国际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是无线高速上网。手持多媒体智能终端,就可以时时处处在线,信息获取、处理、分发瞬间完成。这使得机关单位传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受到很大挑战。所以说,移动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泄密的风险。
(2)秘密文件可以在外网电脑上处理么扩展阅读:
木马病毒窃密: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用智能终端所面临的各种木马病毒威胁,比有线网络中的个人电脑平台要严重得多。
目前智能终端的主流操作系统Android、iOS和Windows,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漏洞和后门,使系统可能遭受攻击。针对手机的攻击手段可谓花样百出,如彩信植入恶意链接、采用钓鱼WiFi引诱用户无线联网、通过二维码扫描传播恶意程序等。
这些恶意软件轻则带来垃圾信息、盗用用户流量、吸取用户话费,重则把手机变成窃听器、窃照器,大肆窥探用户隐私,甚至对用户进行全面监视,直至盗取用户网络支付信息和银行账户资金。
⑶ 涉密电脑使用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涉密电脑资讯保密管理使用工作,杜绝泄密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涉密电脑使用管理条例
***一***办公室负责本单位计算机网路的统一建设和管理,维护网路正常运转,任何人不得擅自在网路上安装其他装置。
***二***秘密资讯不得在与国际网际网路联网***外网***的计算机中储存、处理、传递。涉密的材料必须与国际网际网路***外网***物理隔离。涉密计算机不得擅自接连上网际网路。
***三***凡涉及涉密计算机装置的维修,应保证储存的资讯不被泄露。到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维修点进行维修,并派技术人员在现场负责监督。
***四***发现计算机系统泄密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按规定在24小时内向市保密局报告。
***五***涉密的计算机资讯在打印输出时,打印出的档案应当按照相应密级档案管理,打印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废页应当及时销毁。
***六***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涉密计算机造成泄密事件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七***本制度由单位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八***本制度从x年x月x日起执行。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条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由局办公室统一购买,并建立台帐,登记配发。局办公室负责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维修。
第二条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必须安装防毒软体,定时查杀病毒。
第三条 涉密计算机与国际网际网路和其他公共资讯网必须实现物理隔离。
第四条 连线党政内网的计算机,坚持做到“涉密资讯不上网,上网资讯不涉密”。
第五条涉密计算机实行专人负责,坚持“专机专用”的原则。 第六条 涉密计算机按计算机分级保护规定确定密级后,不能处理高密级资讯。
第七条 涉密计算机只能使用涉密移动储存介质,非涉密计算机只能使用非涉密移动储存介质,不能交叉使用。
第八条 用涉密计算机处理的资讯在打印输出时,打印出的档案应当按照相应密级档案管理,打印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废页等过程档案应按保密要求及时销毁。
第九条 严禁用非涉密计算机以任何形式制作、储存、处理、释出、传递涉密资讯。
⑷ 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的安全距离是1米以上。
注意事项:
1、涉密计算机严禁直接或间接接入电子政务外网以及国际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非涉密计算机严禁直接或间接接入政务内网。
2、涉密计算机主要用于处理涉密业务和内部办公业务,不得处理绝密级国家秘密信息非涉密计算机严禁存储、处理、传递和转载国家秘密信息和内部工作信息。
3、不得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在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间复制数据。确需复制的,应当利用中间计算机进行转存处理,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泄密。
(4)秘密文件可以在外网电脑上处理么扩展阅读:
在选购涉密计算机时应特别注意:
(1)原则上应选购国产设备。如需选购进口计算机及设备,要选购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检测认可和批准的计算机及设备;
(2)购买时要随机选购,不要事先预订。一旦选定,要当即购买并提货,以防被人设置、安装窃密装置;
(3)不要选购带无线网卡和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如果已经购买并准备用于处理涉密信息的,使用前必须拆除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硬件模快;
(4)计算机在使用前要由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技术检测,确认不存在泄密风险和安全隐患后再用于处理涉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