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考作文应该怎样创新
立意创新的技巧
"意犹帅也",它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立意的高下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我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对大家会有所启示。
1、化大为小.立意显真情。
我们应该学会透过表面去观察事情的本质。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这种小中见大的写法,可以让主题变得生动引人。如北京市2003年中考作文中,有同学把笔墨放在山山水水之上,写出自己对祖国的喝彩;有同学从众多的往事人手,写出自己对父母的喝彩。这样立意当然可以,但难于出新。一篇题为《喝彩》的满分作文就有些与众不同,作者只选取美丽眉毛"舒展"与"变化"的瞬间,将老师温和可爱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把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喜爱之情状写得出神入化,美不胜收。《一碗白开水》、《三粒荔枝》等文章,都属于"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立意方式。
2、推陈出新,立意见新颖。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应该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打开思路,这样才能推陈出新,高人一筹。
如以"关心"为话题作文,大部分同学把眼光放在生病或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等方面,而另一些同学偏偏转换视角,将目光移到了大家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上,立意便有了不俗的魅力。有写申奥的:一位考生把"对体育一窍不通的妈妈"对报刊的那种关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显示出的孩子般的那份烦躁,写得让人忍俊不禁;文中还有对楼上楼下人们言行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位普通的中国人、一个个普通的家庭对奥运寄予的巨大希望,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一颗颗正在跳动着的爱国之心。有写环保的:一同学把地球比作一位美丽的少女,通过古今面貌的变化,写出了她正在遭受的严重破坏,表现出了现代中学生对环保的极大关注,对自然的无限热爱。
虽是同一题目,但由于写作角度的不同,立意便因人而异,效果自然也会不同。
3、反弹琵琶。立意求深刻。
有些事,从正面写,立意平平,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写,会波澜顿起,深化主题。
一篇题为.《这个名字最贱》的满分作文,先极力描写亲戚朋友对一个满月婴儿的名字大为关心的情景:孩子的爸爸认为"名字越贱越好",于是大姨取名为"野草",舅舅取名为"狗儿"。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原来,躺在里屋病床上的爷爷(脏兮兮的,瘦巴巴的,热天还盖着被子)想喝水,由于身体虚弱,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对围过来的客人,老人挣扎着坐起来,口齿不清地吐出了几个字:"我看,就叫……'爷爷'好了,那野草,狗儿,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作者反面着笔,对比鲜明地点出了大家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B. 作文怎么创新的介绍自己
Hello!大家好,我叫做裘人源,现在在进化四小五年级一班学习。我是一个既内向又活泼的男孩,身高158厘米。 体重58千克,大家都叫我‘裘胖子’。我有一张圆圆的脸,一双乌黑的眼睛,短头发。我今年已经12岁了,已经不小了吧?但是,我还是经常让爸爸、妈妈操心。我会打羽毛球,我会有游泳。我还会打乒乓球。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比如——《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一些书我都十分爱看。我很爱看书,不论在那一个地方,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如饥似渴的看书。临睡的时候,我还会经常在临睡前给自己补充一下精神食粮,我会习惯性地拿起手边的书来。因为我很爱看书,所以我的写得不错。
说起看书,我还有许许多多段小故事呢!记得有一天早上,我在洗手间上厕所,其实是在偷偷地看故事书,妈妈在外面催我快点,我假装肚子痛,慢吞吞地回答:“再给我10分钟,再给我10分钟,我的肚子有点不舒服。”其实我是想把一个故事看完,结果给妈妈发现了。直到这个时候,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书本。
我还有着一身子的臭毛病,‘粗心’就是我最大的毛病之一。记得上一次期末考试,我看见一道题从《春夜喜雨》这一首古诗里写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但是我却写了《枫桥夜泊》里的句子了。本来嘛,《春夜喜雨》这一首古诗我最会背了。唉,我真是太不应该了!还有一题阅读题,他叫我们在试卷里找出来,并且画上横线。我明明在试卷里找出而且划对了,可是不知怎么的我又把它擦掉,只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痕迹。
看了我的介绍,大家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C. 作文怎么样才能够创新
要写好主要靠想象,每一句都要写生动,不要太枯燥,那样的话就没一点”味”了,另外要多看书!
我是五年级小学生,这是我的写作经验.
D. 作文‘创新是怎样写的
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人们常说,文章忌随人后,写文章应该“见前人之未见,发前人之未发”.其实这些都是在说创新.创新是文章的最高价值,是写文章的最高境界.那么在平时的作文中应该如何创新呢?
一 命题新.命题,就是确定作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不仅仅是一篇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能起到点明、寄托或是象征文章中心的作用,有的作文题目本身就能起到题眼的作用.所以说一篇文章能否成功,虽然不完全取决于文章的题目,但是一个好的题目对于一篇作文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E. 高考作文怎样才“有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有时是立意上的创新;有时是结构上的创新;有时是语言表达技巧上的创新;有时是语体、文体上的创新等等。
一、立意上的创新。
古人说:“凡作文立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这三番来者,代表了认识的三个层面。第一番来者,是表面上的东西,比较肤浅,绝大多数人都能想到,因此属大路货,只能算一般的认识层面;第二番来者,是对事物较为深刻的认识,可能会找到一些常人不曾见到的角度,使之写出赏心悦目的文章来,这是第二层面。而第三番来者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的“柳暗花明”,是另辟蹊径后找到的“别有洞天”,能写出让阅者拍案叫绝的文章,甚至是叹为观止的文章,是认识的最高层面。而一般情况下语文老师会教育学生选第二个层面,这样比较稳,又避开高风险和大路货,得分一般在50分左右。而第三层面的则视为险径,是走险棋。成功了能得高分,想偏了则功亏一篑。其实只要重视方法指导,加强训练,则完全有可能出奇制胜,甚至可以得60分。
二、结构上求新。
在文章的写作中,结构属表现形式,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形式能让人耳目为之一新,心情为之一振,同样会使文章增色添彩。
F. 怎样让写作的主题有创新
主题创新,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加训练:
1.了解主题新颖、深刻是文章的特征之一
人有求新心理。文章只有写得新颖,读者才爱看,才会有新的感受和受到启发。这样,文章才谈得上发挥其功用,达到作者写文章的目的。
所谓“新颖”,即别致,不平常;所谓“深刻”,不但指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更重要的是指“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新颖和深刻是密不可分的,能“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自然别致、不平常,也即新颖。当然,新颖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深刻的。有些不能揭示事物本质、甚至歪曲事物本质的所谓奇谈怪论,是不可以作为“新颖”而写进文章的。
现代实用写作的文章,虽然不少是直接为工作服务的,其主题主要要求是正确集中,并不强求新颖、深刻。但很多实用写作的文章,如调查报告、新闻、总结、评论等,其立意都要求新颖、深刻。即便是应用文,古代也有不少因其立意新颖、深刻而成为传诵不衰的名作。
2.加强学识、能力培养
不少作者不是不知道写文章要写出新颖、深刻的主题,但无奈或因阅历不够、学识浅薄、思想水平不高,难以提出高出一般人的观点;或因观察能力不强,看不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或因概括能力弱,即使感觉到一些新东西也概括不出;或因表达能力差,“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新的东西也难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等等。
要使文章的主题新颖、深刻,一方面,作者应加强思想锻炼,丰富阅历,提高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经常的思想锻炼,有助于培养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对立意是非常重要的;阅历丰富,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高,则可以使“立意”新颖、深刻。另一方面,要提高写文章应当具备的几种基本的写作能力,如观察能力、提炼主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3.寻找立意的新角度
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不深刻,往往是由于作者不善于多角度地思考、研究写作对象,或者习惯于用单一的思维方式去看事物造成的;或者不肯多下工夫,不愿反复地提炼主旨,敷衍成篇。因此,炼意时,一是要尽量广开思路,用多向思维代替单一僵化的单向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尤其是应当多用逆向思维,打破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定式和思维模式,不囿于陈规俗套,从事物反面去思考。这样,可能找到新的角度,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如“勤奋出天才”这已成定论,但一位作者用逆向思维,换了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却发现了新的东西,写了篇题为《勤奋未必出天才》的文章,指出:“光勤奋是不够的蚂蚁就很勤奋。天才不能光靠勤奋,还应讲究科学的方法,考虑个人的主观条件和所处的客观条件等因素。”再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乃是杜甫老先生的千古名言,但一作者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读书破一卷好”的观点,并以丰富、确凿的论据证明之,颇有新意。二要多下苦功,要有一种“意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对此,清代廖燕在《五十一层居士说》中说:“余笑谓吾辈作人,须高踞三十三天之上,下视渺渺尘寰,然后人品始高;又须游遍一十八重地狱,苦尽甘来,然后胆识始定。作文亦然。须从三十三天上发想,得题中第一义,然后下笔,压倒天下才人;又须下极一十八重地狱,惨淡经营一番,然后文成,为千秋不朽文章。”廖燕的话虽然夸张了些,但他提倡这种严谨的炼意态度,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是可取的。元代陈绎雷在《文说》中引戴师初一段话,更道出了炼意的一种“求精”精神及方法:“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首先想到的意思,是从最一般角度考虑的,是最省力的,但多是“陈言”,即老一套的、一般化的,扫去不用;换个角度,“第二番”想,得出来的东西也许不再是老生常谈,但并不精辟,新意也不够,也不用;再换个角度,直至发现新颖独特的精语来,“方可用之”。
鲁迅曾以同一材料写了两篇主题不同的文章,试看这两篇文章中主题创新的技巧:
我的兄弟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我的父母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张,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好了。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折了竹丝,将纸也撕去。
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好的叫我“哥哥”。
啊!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吗?
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
这篇文章写于1919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对毁掉小兄弟风筝一事的悔悟、自责,批判了旧思想、旧习惯。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只对事件作简洁记叙,表达自己对小兄弟十分抱歉的心理。五年后,鲁迅又根据这篇文章的材料写了一篇《风筝》,请看下文:
风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四面都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慌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枝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气力,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在《风筝》这篇文章中,鲁迅以真挚的感情,记叙了自己如何对小兄弟进行一次精神虐杀和由此而带来的悔恨、自责的沉重心情。作者对原有材料作了较深的开拓,显示了毁风筝一事的错误不是别的,而是对儿童精神的虐杀。文章还揭示出了这样深刻的道理:要正确对待和尊重别人,无理剥夺别人正当权利,妨碍别人的自由,勿宁说是一种罪恶,至少在道义上是不可宽恕的。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特别增加了对北京严冬景象的描写,借景抒情,用“严冬的寒威和冷气”暗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显然,这篇文章的主题更新颖、更深广,它不仅是自责和对旧思想的批判,还表现了作者对真正精神虐杀者的深恶痛绝。由于主题的深化、创新,使文章产生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
一篇文章的材料,往往可以提炼出多个主题,然而哪一个主题更新颖、更深刻?这要看作者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比如有这样一段材料: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据此材料,王小波写了杂文《花剌子模信使问题》,提炼出这样一个主题:在不公正的社会环境下,传达坏消息的学者受到惩罚,最终导致大家都不敢说真话,被迫在求真实和受欢迎之中,苦苦求索一条两全之路。最后,他召唤“文艺复兴”,赞美人们能畅所欲言的时代。这样的主题深刻、鲜明并且足够新颖。
G. 如何正确对待作文中的创新
创新”是对文章在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是作文获得高分的关键。它主要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等几方面内容。见解新颖,就是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在深刻感悟、真切体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材料新鲜,是文章所选用的材料应避免使用那些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写进文章的材料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感和新颖度。构思新巧,是指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文章的结构自然合理,衔接过渡巧妙。
一、见解新颖
见解新颖,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看法和对问题的认识既合情合理,又不落窠臼。文章立意要寻求突破,就要提出独到的见解,冲破思维定式。比如“韩寒现象”出现后,一时叫好声四起,韩寒成了许多中学生崇拜和效仿的“明星”。但有个学生写的《眼中韩寒》一文,“逆潮流而动”,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在对“韩寒现象”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韩寒其实在逃避高考”的观点,并预见“他飞不了多远”。虽为一家之言,但见解独到,勇气可嘉。这类文章立意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二、材料新鲜
材料新鲜是指写作时所选用的材料新鲜,使文章充满生机活力。这里所说的材料出新,并非是要学生去挖空心思,奇思特想,怪异并不一定是“新”。在论证同一观点、表达同一种思想时,具有时代特征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现实意义。如写一篇关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文章,从古今中外都可以找出许多事例来证明这一哲学观点。但是如果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出类似的材料,则更具有说服力。
三、构思新巧
构思新巧,是突破一般的构思,把所需要表达的内容按照新的方式、新的视角进行表达。要想做到构思新巧,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构思的独创性。如鲁迅先生的《药》,采用了明线和暗线交织的结构方式(明线揭示了“群众的愚昧”,暗线表现了“革命者的悲哀”),表达了“要使革命成功,必须首先唤醒大众”的主旨。这是一篇“构思新巧”的经典之作,无论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形成,还是情节的设计、结构的安排,都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2.注意构思的技巧。清代文学家章学诚说:“文成而法立,未尝有定格也。”尽管如此,但谋篇布局还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比如,在写记叙文时,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或铺垫抑扬、误会巧合、照应烘托、联想想象、设假成真、虚实相生等方法,变换叙述的人称,如“我是电话”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电话“我”倾听或倾吐人间亲情,从而使文章摇曳多姿,平生波澜;在写议论文时,学生可以用释义辨异、举例设喻、破立结合、假设反推、褒贬评说、推因论果、引申归谬等方法,或归纳或演绎,从而使文章开合自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运用创新意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忌人云亦云
写作时,只要能保持立意准确,不偏离题意,就可以获得基础分。于是,不少学生在作文时往往立意相近,结果导致“千人一面”。这给人的感觉是似乎千百万学生都拥有“同一种思想”。
二、忌取材不当
有的学生作文时的取材范围极为狭窄,他们只知道教材中的几个故事,运用的材料几乎都是关于屈原、李白、庄子等人的事例。除此之外,运用的材料就是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还有的文章在取材时,没有按照一个主旨进行选择,若主旨无法统率材料,反过来材料就不能为主旨服务。还有的学生所选材料空泛,没有对生活现象进行筛选、加工、提炼,不去捕捉生活中触动自己心灵的动情点、闪光点,不善于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而是随便写一些没有价值的琐碎小事,结尾勉强扯到主题上。
三、忌盲目求新
有一部分学生不是考虑内容,而是刻意“创新”,他们的文章要么无中生有,要么不伦不类。比如,有的学生把文章写成一份试卷,有的写成一道数学证明题,有的写成一份实验报告,有的写成一份寻人启事等。如果文章形式和内容相符合,这样写的确可以锦上添花,让人眼前一亮。但事实上,不少学生弄巧成拙,使文章形式和内容完全脱离。其实,文体是为相应的内容服务的,文体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绝不能不重内容只重文体,为创新而创新。
四、忌主观臆断
有一部分学生苦于一时的思路逼仄,苦于生活的单一、认识的肤浅,无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好凭借主观进行臆断,或者干脆胡编一些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离奇事件,最终使文章陷入荒诞的境地。离谱、不切实际的想象和推理是毫无价值的,歪曲事物本质的看法和错误的观点不能算是创新。只有那些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探索、有观点、有思想的推理与想象的文章,才是有创新的文章。
H. 作文的构思怎么创新
1、审题,是习作重要的一部分。我每一次写作文时,都会先认真地看清习作要求,然后按照要求来构思,写作。举个例子,如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并且要求通过对某人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一个人的特定品质,假如你没有认真去看和理解,也没有抓住这个人的本质特征去描写,那么即使写得再好,也得不到高分。
2、选材,同样十分重要。选择材料时,要避免选择一些很老套的材料,多选择一些很新颖、很鲜活的材料。例如:老师布置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你如果写了让座这件事情,我想,别人看了,一定会觉得十分乏味,不想再看第二遍。因为这篇文章单从选材这方面来说,就已经失败了。那么,怎样才能选好材料呢?应该留心观察生活,注意自己身边点滴小事,捕捉那些生动引人的细节,也许你就能够发现很好的写作材料了。
3、拟提纲,可以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在没有写作之前,提纲是帮助你理清思路、分清层次,这样文章就会更有顺序,更有条理。
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环节了——动笔。要想写一篇好文章,不能只有干巴巴的叙述,还要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让文章变得生动、具体、充实
I. 怎样才算作文创新
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不去引导学生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教学,很有可能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学生写作文,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离开生活这个素材,就如同加工产品没有原料一样。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 从学生的情况分析,他们之所以觉得写作文无从下笔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生生活圈子比较单调一些;二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对身边的事物观察的不是很仔细。针对这两种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让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一、拓宽训练空间,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 。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空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三、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 让他们自由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 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四、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 五、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写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只列出学生写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写作中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批评为评优。评优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J. 作文如何创新
写别人没有写过,没有想到的。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才能做到。拿到一个题目,想你的同学们会写什么,那么你就写他们没有写的,就是创新了。创新包括主题创新和写作方法的创新。主题创新就要平时做一个细心人,能想到人之未想,看到同一个事物能看到人之未看。写作方法的创新就多了!看看有关资料,专门介绍写作方法的!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