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照片 » 可以给我看一张俞大的照片吗
扩展阅读
可以把英语写的好的软件 2024-09-23 22:53:15
wps文档怎样添加部分页码 2024-09-23 22:50:18

可以给我看一张俞大的照片吗

发布时间: 2022-12-16 06:03:48

① 俞大猷,一个被忽视的民族英雄,为何在历史上存在感不强

提起民族英雄,有些人可能会说是岳飞、郑成功或者是戚继光等人,但是与戚继光同时期的俞大猷却总是被人忽略。俞大猷福建泉州人,是明代的抗倭名将,同时也是是伟大的军事家、诗人和民族英雄。

纵观他的一生,都在与倭寇作斗争,而且战功累累,他训练出来的“俞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并称为“俞龙戚虎”。他虽然战功显赫,但是还是遭到了无情的打压,甚至是经常被弹劾和免官。

俞大猷幼年放弃学业,因志在报效国家,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本领。但是他又将功名看的极轻,只顾闷头干大事。传说他曾经独自一人打上南少林,挑战棍房和尚,整个少林都没人能够打败他,除了格斗技能外,其兵法韬略也是天下一绝,可是为什么就没有名满天下呢?

首先,看对比。明朝嘉靖年间饱受倭寇侵扰,而当时的明朝有三大抗倭名将,分别是戚继光、俞大猷、谭纶,论功劳当然是戚继光最大,其次俞大猷,最后是谭纶。

戚继光与俞大猷第一次协同作战是在岑港,当时戚继光属于中央,俞大猷则是地方性的军事长官。

因为俞大猷在岑港久攻不得,双方士兵早已筋疲力尽,而这时半路而来的戚继光在一个月之内就拿下了岑港,这时世人都知道了戚继光,而殊不知,那也是因为之前俞大猷已经做足了前期铺垫,只需要再加加劲就能攻破,最后还是戚继光收获了名声。

如今的崖州还有武平等地,还俞大猷祠堂在受人供奉,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俞大猷这样的民族英雄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其实当我们拂去这些尘埃,去探究内部的光芒,能看到这些英雄无数的闪光点,那些为我们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将军,大英雄,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他们!

② 同是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功勋卓着,为何名气却没有戚继光大呢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将,因为抗击倭寇在大众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其实历史上与他一样厉害的还有另外一个将军,他就是俞大猷[yóu]。

俞大猷出生于明朝中期福建泉州,与戚继光处于同一个时代。他很早的时候就成为王宣、林福的徒弟,跟着他们一起学习《易经》。然而由于俞大猷的家庭困难,只好选择放弃自己的学业,继承父亲的世袭职务。明朝规定军职必须世袭,按照规定俞大猷家里每一代都得有人当兵,到了俞大猷这一代就是他了。

俞大猷一生的征战经历十分的丰富,守备汀州,平定恩施的叛乱,征讨反叛的琼州黎民。然而最出名的是他征讨倭寇的战斗。由于嘉靖皇帝统治的后期沉迷于修道,对朝廷的事情并不关心,所以权力都被严嵩这个奸臣给掌握了。

③ 明代大将俞大猷,真的曾经单挑了少林寺吗

俞大猷少林寺之行说不上是单挑少林,他作为朝廷命官和明朝着名的抗倭将领,来到少林寺只是为了探访少林武学。而且他只是观看了少林和尚的剑法演练,并没有与其交手,后来还在少林寺住了一段时间,把过去古人的剑法真诀传给了少林和尚,这些都记录在他所写的《正气堂续集》等书里,所以俞大猷并没有单挑少林寺,而是探访了少林寺、了解了当时的少林武学。

探访少林寺

后来俞大猷听说河南少林寺的剑法绝技非常神妙,就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探访少林。少林寺听说俞大猷来了,就挑选出剑法最高超的一批和尚出来演练给俞大猷看,俞大猷观看后对少林主持小山上人说:“少林寺虽然以剑法高超闻名天下,可时间过去太久已经名不副实了,剑法真诀都已经失传了。”小山上人就求助俞大猷,希望他能把古人的剑法真诀传给少林,俞大猷当即答应,并说传授剑法并非朝夕之事。后来他就在少林寺住了一段时间,把剑法真诀传给了少林。

④ -抗倭名将俞大猷的故事

                                                                                             王红娟收集整理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虽然俞大猷身上背负了那么多的符号,但俞大猷最值得人称赞的还是他在抗倭方面的贡献。俞大猷一生都在与倭寇作战,保护了沿海人民的安全,战功赫赫,带领一支俞家军纵横海陆,甚至达到了敌人一听见俞家军就被吓退的地步。

         俞大猷最早跟随王宣、蔡清等人学习《易》学,后又拜师赵本学习用《易》推演出来的兵法,之后又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术。这些早年的学习,为他后来抗击倭寇打下了强而有力的基础。俞大猷此人对倭寇有极为清醒的认识,但是当时的明朝政府像俞大猷这么清醒的人还是很少的。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举举人,成为千户,奉命守御金门。当时倭寇时常作乱,频繁劫掠百姓商人,沿海百姓深受倭寇之害。俞大猷知道这种情况后,给自己的上司上书请求缴寇,哪知道却反被监司革职。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军大举攻略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勇士,俞大猷于是自荐。此次推荐虽然没有得到抵御蒙古的机会,但是俞大猷得到了毛伯温等将军的赏识。后来毛伯温用俞大猷为汀漳守备,俞大猷多次击破海贼康老,俘斩三百余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六年,谭元清在新兴、恩平一带屡次叛乱。俞大猷受上书任命,平定叛乱。俞大猷接受命令之后,并没有立刻出兵强行镇压,而是找到叛军的各部首领,好言相劝加上武力威慑,让他们知道厉害。后来又斩杀了他们当中武艺极为高强的苏青蛇,俞大猷凭借自身武力斩杀苏青蛇的举动,让众首领见识了俞大猷的厉害。于是好几个首领接受了俞大猷的招降,最后俞大猷不费一兵一卒,平定新兴、恩平的叛乱。

           嘉靖二十八,俞大猷为备倭都指挥,平定了范子仪叛乱。同年琼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诸部共同反叛。俞大猷接受欧阳必进调令前往镇压,杀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随后单人匹马去与黎民约定,建立市镇,用治理汉人的方法治理黎民,海南一带得到安定。

           明朝中后期,倭寇的祸乱极为严重,特别是嘉靖朝后期,倭寇屡屡造犯,侵害人民财产,一时称为倭患。

            嘉靖三十一年,倭寇进犯浙东一带,攻破宁波、绍兴、松阳等地,势如破竹。倭寇进犯的消息传到朝廷,世宗下令俞大猷前往绞杀。俞大猷率军前往,先是逐个击破倭寇,随后又在海上击破倭寇,焚烧倭船五十多条。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侵犯福建的倭寇又猖獗起来,福清、福安、宁德相继失守。这一年冬天,晋江的永宁卫城也告失陷,自“福宁(霞浦)至漳泉,千里尽贼窟”。

           永宁这座卫城,建于明初,城墙高达6米多,内有水关淘,外挖护城壕,城中10万户人家,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城池。没想到卫城指挥王国瑞贪色渎职,当倭寇进犯永宁时,王国瑞竟然在花街柳巷饮酒作乐,醉舞歌伎。。倭寇乘虚入城,到处烧杀奸淫,城中尸横遍地,惨不忍睹。这时抗倭名将俞大猷任福建总兵,正在兴化(莆田)一带抗击倭寇,准备收复失地,没想到坚固的永宁卫城也失守了。这永宁卫城是闽海门户,一旦落入敌手,它所辖下的金门、福泉等五个御所以及深沪、祥芝、围头三个巡检司,都有相继陷落的危险。俞大猷决定趁倭寇立足未稳之际,给敌人一个致命的打击。于是,他一面传令将王国瑞拿力,一面命令闽海水师由海路截击,堵绝倭寇败逃之路,自己则统率一支精悍军队,日夜兼程,奔赴永宁。

            他这次挥军南下,正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同倭寇进行战斗。当军队迅速南进抵达距永宁城数里外的杆头寨时,已近黄昏,俞大猷命令士兵暂时休息。这时,探子来报,城中的这股倭寇性情骄横、残暴,白天烧杀掠夺,模行无忌,但是一到夜晚就龟缩在巢穴里不敢出来,他们的驻地养了两只十分凶悍的狼狗在门外看守。俞大猷掌握了这些情报,立刻想好了歼敌的计谋。他命令管制兵械的军需官,立即打制两根4尺多长的铁钩。这铁钩一端有圆圈可握,另一端有三个翘向各方的极为尖锐的小钩。又叫伙夫加工煮制了一大箩筐香喷喷的牛肉。一切准备停当,俞大猷亲自选派50名剽悍、机灵的士兵,带上随身武器和铁钩、熟牛肉,有几个人身上还揣着松香、硫磺等引火物品,趁着朦胧的夜色,潜入永宁城中。俞大猷则统率着大军埋伏在城外。

           再说这50名剽悍的士兵,由两名小校带领着,分成两路,由西门小心摸进,直逼倭寇首领盘踞的城隍庙。这时已近二更时分,为首的两名小校,各执一根铁钩,又带了几斤熟牛肉,蹑手蹑脚地摸近城隍庙。一到庙帝旁,两人把两地牛肉扔在庙门外,狼狗嗅觉灵敏,一下子便闻到牛肉的香味,争相跑了过来。但这两狼狗非常机灵,左闻右闻,闻了好一会儿,大概断定牛肉中确实没有毒药,才一口咬下。两小校一看狼狗上钩了,就一边往后退,一边继续往地下扔牛肉。两只狼狗追着牛肉,一步一步被引离城隍庙,一直把狼狗引到荒坡蒿草丛边,两名小校躲进蒿草丛中,把挂着熟牛肉的长铁钩从草丛中伸出,狼狗吃得嘴馋,已无戒心,一下子便把牛肉咬住。一个小校把手中的铁钩使劲一拉,小铁钩就紧紧地把狗的嘴巴钩住,狼狗还没来得及叫出声,埋伏在一边的士兵一跃而上,一把锋利的匕首插进狼狗的咽喉。另一个小校也用同样办法同时解决了另一只狼狗。两只狼狗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了。小校轻轻地击了几掌,埋伏在周围的其他士兵,一个个靠拢过来,一起摸向城隍庙。

              这城隍庙墙高门固,难以进入。大家正在无计可施之时,一个士兵突然发现东墙边焚化冥纸的“金亭”的灰土裂开一道宽宽的缝隙。这士兵灵机一动,用手中的匕首把裂缝两边的灰土慢慢刮去,里边是用砖头砌成的。其他士兵也过来合力刮灰,然后把砖头一块一块地抽出,不多久,一个数尺大的洞口出现了,一个士兵首先跳进去,摸到庙门边,从怀里取出一小瓶花生油,往门轴上、门闩上滴了几滴,然后轻轻地把门打开,门外等候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地轻轻进入庙里。庙中一片漆黑,倭寇鼾声如雷。俞家军的士兵们像天禄一样降临到他们的身旁,轻快而又熟练地把倭寇脱放在床头,椅子上和挂在墙上的衣服换上,然后把自己脱下的军服放在原先放置倭寇衣服的地方。一切准备停当,大喊一声“杀”,喊声如雷贯耳。倭寇从梦中惊醒,仓皇应战。有的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锋利的匕首已经插入胸膛;有的被砍伤,没有立刻毙命的,像猪一个嚎叫着;几个睡在屋角的倭寇,惊醒之后,负隅顽抗,但哪里是俞军勇士们的对手,一个个都成了刀下之鬼。那些睡在东、西、厢房的倭寇,被喊杀声惊醒,慌乱之间穿上明朝的军服,妄想逃跑。仓皇之间来不及辨认,看到穿倭寇军服的俞军士兵,以为是“自己人”;而见到穿明朝军服的倭寇,以为就是“敌人”。于是,俞军杀倭寇,倭寇也杀倭寇。这里,大殿中、天井下、厢房里,污血飞溅,贱尸遍地。倭寇的首领及手下六七十人全部被歼,无一漏网。

            收拾了城隍庙里的倭寇,俞家军的士兵们,一面继续搜索城隍庙附近民屋中的倭寇,一面在西边城楼上堆起松香、硫磺和杂草干柴,燃起一堆熊熊大火。埋伏在城外的俞家军看见火光,知道城里已经得手,立即奔杀进城。那些散居在民屋里的倭寇,慌忙逃往海边,抢了三条渔船,妄图逃到外海,继续作恶。当俞大猷带领着军队追到海边时,这些倭寇已经上了船,驶离海边半里之遥。相传,当时俞大猷振臂一呼,吼声顿时化作狂风,把附近鳌山上的一块巨石卷起,巨石飞坠到海中,不偏不倚,把倭寇乘坐的一条木船砸得粉碎,一船的倭寇葬身海底。这里,埋伏在附近的闽海水师的兵船也赶到了,截住去路,把准备逃跑的另外两条船上的倭寇全部歼灭。

              这次袭击出奇制胜,全歼敌人,全军上下欢声雷动。凯歌声中,那块巨石又乘风飞回,轻轻地落大临海的山坡上。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俞大猷在告别永宁的父老时,挥笔在这块巨石上写下“镇海石”三个字。至今,“镇海石”依然屹立在永宁海边,如同一位忠勇的武士永远镇守着祖国海疆。俞大猷和他的俞家军也就如同威震海疆的巨石,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两年后,倭寇占据宁波普陀,俞大猷再次率军前往绞杀,因为倭寇的突袭,俞大猷等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武举人火斌等三百人被杀,俞大猷获罪,后来吴淞杀败倭寇后,才得以功过相抵。

           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着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77岁。俞大猷去世之后,朝廷追赠他为左都督,谥武襄。

⑤ 俞大猷是什么人有过什么作为

俞大猷(1504-1580年)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洛江河市,是明代着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武术家、棍术大宗师,官至都督同知。他与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

俞大猷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五代。

俞大猷少时,家境贫困,经常断炊,依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和读书。他勤奋学文习武,勇敢机敏,在清源山下读书时,常独自一人在清源山虎乳岩攀援上下,锻炼灵活的手脚。

俞大猷当秀才时,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及军事家赵本学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向精通荆楚长剑的李良钦学习剑术。父亲死后,他弃文就武,承袭百户官世职。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荣获第五名武进士,授任为守卫金门、 同安一带,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俞大猷一生戎马舟楫,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他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用福建楼船在浙东、苏 南大败倭寇,消灭敌兵四五千,击沉敌船140多艘,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他抗倭 有功,被提升为苏浙副总兵,后任浙江总兵兼暑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奠性格则毅沉着,豪迈乐观,不知忧苦。在浙东的一次海战中,突然风浪狂作,天昏地暗,船只几乎倾翻。军士因此断炊两天,号哭不已,副将汤克宽大呼 “海神保佑”,拼命许愿。俞大猷却不求神插佛,岿然自若地对汤克宽说:“我平生无所忧挂,今天如能与你一起溺海,了却生命,无负大业,是最痛快的了!”

须臾风平浪静,安然无恙。汤克宽很佩服他的胆略,遂拜他为师。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朝迁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断光为副总兵,隶属闽浙叫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谭纶命令戚断光、刘显、俞大猷分别率领三路大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歼敌2200多 人,并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胜利光复了兴化城。

其后,俞大猷又在晋江沿海歼灭倭寇,据传,一次他化装潜入安平卫(今安海 镇)倭穴,侦察敌情,遇到倭寇 正在宰杀从民间抢来的牛羊,大开宴会。倭酋座们喝得酩酊大醉,营木栏中还关着许多尚未宰完的牲畜。

俞大猷便派一个勇敢机智的随从,乘倭寇醉得东歪西倒之时,从木栏中抱来一只羊,缚起倒挂在大鼓的前面,让羊挣扎,踢动大鼓。倭寇以为明兵劫营,顿时大乱,自相残杀,乡兵趁机杀进敌营,全歼倭寇。

又一次倭寇攻占永宁卫,养着两只凶猛的军犬,警卫营盘。他带领士兵,乔装百姓,深夜潜入敌营,在铁钩上挂上香牛肉,先诱军犬争抢牛肉上钩而杀,然后带兵冲杀敌营。

倭寇溃乱,争相登船从海上逃窜,俞大猷率军在永宁卫海口一块大石旁全歼敌寇。后来,俞大猷亲自在这块石上题勒“镇海石”三个大字 。俞大猷多才多艺。

嘉靖年间,他亲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棍法(后世称“俞大猷棍”), 使少林棍法丰富并得以继传。他创造一套用偻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着有《正气堂集》30卷,棍术经典《剑经》,堪称明朝一代儒将 。

⑥ 与戚继光一起杀倭寇的名将俞大猷为何不为人知

一说到抗倭名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抗倭英雄戚继光。那作为同一时期的名将俞大猷为何更少人所知道呢?

首先我们介绍下名将俞大猷,俞大猷在世七十多六岁,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着作。

那为何俞帅少为认知呢?七哥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戚继光的戚家军风头盖过了俞家军。名将谭纶曾这样评价俞大猷“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所以就带兵治军而言,戚继光的戚家军纪律更加严明,赏罚更加严厉。并且戚家军有专治倭寇“鸯鸳阵”,在抗倭战斗中效果明显,戚继光带兵打仗更具有代表性。



第四、战功不如戚继光。俞帅除了抗倭战争之前,还参与了很多对内战役。这些都是民族内部矛盾,而戚帅则主要贡献就是在抗倭战争中,虽然后面参与了北御鞑靼的战役但是基本上没什么打仗。所以在民族大义上来说,戚继光更利于宣扬我们民族精神。

⑦ 有着“俞龙”之称的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下)

在前面的文章中嘿小鼬跟大家讲到,明代抗倭名将领兵在普陀山击败倭寇,倭寇只得向北逃窜,可是遭遇失败的倭寇被没有放弃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侵扰,而是转由河港骚扰苏州、杭州、嘉兴等地。俞大猷果断根据地势情况,利用内河战船打击倭寇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嘉靖35年,倭寇再一次侵犯嘉兴,俞大猷亲率主力再加上手下参将的配合,在王江泾(今嘉兴北),大破倭寇,史书记载此战斩敌两千,倭寇溺死者更是不计其数,被誉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可是正当抗倭事业如火如荼之时,俞大猷因为上书言事,而受到严嵩一党的打击被降职。结果倭寇再次趁机作乱,甚至一度威胁到明朝的留都南京。幸亏朝堂之上的正直之士为俞大猷抗辩,俞大猷再次被任命为浙直总兵。

那时倭寇内部出现内讧的情况,俞大猷抓住这个机会袭击倭寇头目之一的徐海,一战便斩杀倭寇1600余人,徐海也投海自尽。随后倭寇的头目王直先是被诱捕下狱随后又被处死,他的余党占据浙江岑港,扬言要为王直复仇。俞大猷和名将戚继光兵合一处攻打岑港,倭寇不敌四散溃逃。当时抗倭的最高负责人胡宗宪认为让倭寇出走更为有利,于是没有派兵追击,可是这件事情却被人弹劾,胡宗宪却说这是俞大猷的主意,嘉靖皇帝大怒俞大猷被关入大狱,后来经人搭救虽然说免了牢狱之灾,但是被发往北部的大同任职。

正当俞大猷在大同“戴罪立功”的时候,东南沿海的倭寇再次开始侵扰四方。史书记载“福宁至漳泉,千里尽贼窟”。嘉靖41年11月,倭寇攻陷兴化(今福建莆田)的府城,这是 历史 上第一次有府城被倭寇攻占,结果兴化被倭寇洗劫一空。福建形势紧张,不得不向明廷求援。

此时俞大猷再次进入到了嘉靖皇帝的视野当中,被任命为福建总兵,立即前往福建领导抗倭战斗。自此俞大猷开启了他人生中抗倭事业的第二阶段。

俞大猷认为兴化被攻占事属重大,不仅威胁福建,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到江浙广东,于是他上书请求 “各省皆当出兵输粮以共灭此寇,以弥后来之祸也” ,在得到明廷的首肯后,当时身处浙江的戚继光立刻招募万余民兵加紧训练,俞大猷也在漳州招兵6000人。

时间来到了来年的4月,俞大猷、戚继光以及广东的援兵在兴化会师,由戚继光负责中军,俞大猷负责右翼、广东援兵负责左翼,三股明军奋勇杀敌,戚继光率先登上城楼,左右两翼也在随后跟上,这一战杀敌2200人,救出被倭寇胁迫的百姓3000人,兴化城也被成功收复,此后福建沿海的倭患就被基本平息。

倭寇在福建遭到重创后,便转移到广东沿海一带继续作乱,嘉靖43年也就是公元1564年,由于抗倭形势严峻,俞大猷受命担任广东总兵。在到任之后一方面积极修造战船,另一方面招收当地的农民军和矿工武装充实到俞家军之中。俞大猷在广东海丰大战倭寇,在海丰大德港打得倭寇全线溃退。潮州惠州一带的两万名倭寇基本上被消灭。当时与倭寇相互勾结的汉奸吴平势单力孤,便假意投降。没过多久,吴平看准时机再次纠集数万之众,数百艘战船,以南澳为根据地劫掠沿海。

嘉靖44年,俞大猷率领水兵,戚继光率领陆兵联合向南澳进攻,吴平大败 ,逃往雷州 、廉 州。俞大猷派部将继续追击,吴平再次向广东逃窜。一年后吴平招集残部,率战船30艘本想逃入安南(今越南)境内,但在明军发现后彻底歼灭,吴平本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海自杀。自此长时间威胁明朝沿海地区的的倭寇之祸,就此基本平定。明万历7年公元1579年,纵横沙场46年的俞大猷,以76岁的高龄离世。明廷追赠其为左都督,特赐谥号武襄。

俞大猷为将一生十分爱惜人才,他多次为朝廷举荐贤才,他在练兵时提出“练兵必先练胆,练胆必先教技,技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也。”可以说这种练兵思路不但在当时将俞家军锻造成了一只劲旅,还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俞大猷为人性格耿直,从不迎合权贵,这也成为他仕途坎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即使是遭人诬陷身陷囹圄,他也始终保持住了年轻时从军报国的初心。

俞大猷除了领兵打仗之外,他个人更是一位文武全才,在武功方面他曾经上少林寺切磋武艺,以一人之力连续战胜少林多位武僧。

此外他还着有《剑经》一书,里面详细记述了棍法以及长兵器的用法,就连戚继光也赞叹道: “千古奇秘尽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在“文”的方面俞大猷酷爱写诗,其中有很多都是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以及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在《咏牡丹》一诗中就写到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后人更是将他的诗作整理成集,取名为《正气堂集》。清代名臣张廷玉曾经评价俞大猷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 这就是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的抗倭名将俞大猷。

⑧ 俞大猷的棍法_俞大猷的棍法有多厉害

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将、 军事 家、 武术 家,而俞大猷的棍法也是相当出名。那么俞大猷的棍法有多厉害?下面是我为你搜集俞大猷的棍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俞大猷的棍法
俞大猷有一套专门的棍法俞家棍并着于《剑经》中。俞家棍的动作刚柔兼用、灵活百变、威武勇猛的特点,为今后棍法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俞大猷师从于李良钦的荆楚长剑,又得到赵本学奇正之术的真传,加上他常年在外抗倭的实战 经验 ,不断积累和总结,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俞家棍法,在实战中又加以完善,在抗倭战争中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少林棍的棍法也是由俞大猷所传授,被称为“俞家少林棍”。

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在南征时听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剑技,想一睹为快,因此造访了少林寺。在俞大猷看后,他对少林寺的剑法大为失望,告知方丈说:“少林棍法因传久已经失去了它的真诀。”小和尚们听了之后便想要向俞大猷学习真正的棍法,俞大猷告诉他们,这些真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经过数年的苦练才能悟出里面的真理。

于是,众僧推荐了两名年轻而又有胆识的人跟随俞大猷南征并且学习棍法。在南征的过程中俞大猷随时随地传授棍法的要领,二人在军营中也在不断的学习,一边杀敌,一边学武,进步非常之大。随军三年,便学到了高超的棍术,此外还学到了轻功等武技。然后回到少林寺,将所学的棍法传授于众僧,学习的人非常多,武技精湛的人也有近百人,从此俞大猷的棍法一直流传至今。
俞大猷怎么读
猷( yóu), 历史 上曾是“犹”的异体字,读音也与“犹”字相同。后来,“猷”与“犹”字分化,“猷”字有“记录”“谋略”等意思,而“犹”则是“犹豫”“犹如”的意思,两者的意思也有很大的不同。

猷的部首是犬,总的笔画有13画,根据出处不同,猷的汉字字义就有很多种。一个种意思是“计划;谋划”,出自《书·盘庚上》的“听予一人之作猷”。第二个意思是“道;法则”,出自《诗·小雅》的“秩秩之猷”。第三种意思是“功业、功绩”,出自《睢州志·艺文》的“黻黼枫猷,争光日月”。

历史上有很多着名人物的名字中带有“猷”字,俞大猷就是其中一个。俞大猷,晋江人,明代抗倭名将,着名的军事家和武术家,伟大的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都在抗倭,为保卫国家的安全而兢兢业业。他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战无不胜,能把敌人吓退,为明代扫平了多年作乱的倭寇。

俞大猷尽管战功赫赫,但他常被他人诬陷而被免去官职,有时自己的军功还被其他人给冒充,但他并没有愤怒,一心只为明朝,仍然全力抗击倭寇。俞大猷在作战中发现善于敌人的缺点,当倭寇只善于陆战的时候,他就训练了一批海上的军队,与倭寇在海上进行战斗,结果是倭寇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当他发现倭寇擅长骑兵时,他便发明了独轮车的方法,在大战中把独轮车与骑兵相结合效果显着。
俞大猷与戚继光联系
明朝有两位军事家和武术家,他们在当时被称为“戚虎俞龙”,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明朝的安定而努力,这两位战功显赫的大将便是俞大猷和戚继光。

二人经常一起对抗倭寇,一块保家卫国,经过长时间的朝夕共处,他们会有很多的共同点,当然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因此也会有很多的分歧和不同点。

先来看一下两人的共同点。这二位的家世、经历、功绩、着作均差不多。两人均出生于习武家庭,戚家的名望稍微高于俞家;均有过军旅的生涯;主要的战绩都是抗击倭寇,为边疆的安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职位处于同一个等级;都喜欢读书和写文章,能文能武的儒将。

他们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其中的军事思想就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关于治军方面的思想,戚继光赏罚分明,纪律严格,士兵没有一个是不听从 命令 的,俞大猷主张赏在先,罚在后,关心民生,治兵重节度。其次,对于练兵方法的不同,虽然两人都强调练兵先要练胆,不过俞是从练技艺入手,戚是练心入手。

另外,关于军备思想的不同,俞要求的是精兵利器,他把原来两个士兵吃的粮食改成给一个士兵,来提高部队的质量。但戚更注重实效的问题,他认为解决问题的要害才是最重要的。总体来讲,虽然他们的不同之处非常多,但他们的目标都是同一个,就是报效祖国,为祖国清除忧患,确保边疆的安全。

猜你喜欢:

1. 洪拳和红拳的区别

2. 抗倭名将俞大猷和少林棍法

3.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

4. 历史上俞大猷的简介

⑨ 抗倭名将俞大猷战功赫赫,为何名声却不如戚继光

明朝时期的日本处于十分贫穷的状态,尤其是当时的财产和官位继承制度,实行长子继承制,长子以下的男子几乎一无所有。这样,这些没有财产和官位的贵族子弟便在社会上流浪,这些人后来被称为日本浪人。由于中国的海岸线漫长,不易集中兵力布防,日本浪人就纠集了许多人前来进犯,这些人骁勇善战,时而陆地,时而海上,难于围剿,因此形成了中国明代东南沿海二十多年的倭患。在这场抗倭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将领,俞大猷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重文轻武的传统下,武官的战绩往往取决于庙堂笔墨,武将若想获得晋升,就不得不依靠以文官为主的权贵集团。年轻的戚继光懂得人情世故,心思活络,情商极高,哪怕他再无奈,他也会在抗倭之余,打点人情世故。俞大猷本身性情耿直,从不肯委曲求全,也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只求实质性建功立业,常常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实现自己的抱负。

俞大猷打仗有过失利,常常受朝廷惩处,还被打入大牢,普通百姓不明就里,以为他是“罪有应得”,与一直顺风顺水、解民于危难却没有任何“负面新闻”的戚继光相比,在老百姓眼里,自然要略逊一筹。

俞大猷常常有功无赏,有过则必遭严惩,处处受制,动辄得咎,仕途布满荆棘。他一生四为参将,六为总兵,有过七次受辱,四次贬官夺荫,一次逮捕下狱的曲折与坎坷。相较而言,戚继光的官运可谓一帆风顺,似乎处处都有“贵人”照应,即使出现过失,也有人出面替他遮挡掩饰,总能化险为夷。

这也就导致了俞大猷的名声不如戚继光的原因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仍旧惺惺相惜,相处融洽,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从未发生过节,是一对忘年之交。两人还在厦门万寿岩潮音洞前的巨石崖壁上一同题刻和诗,诗壁至今犹存。在歼灭徐海、进剿平海卫等重大战役中,他们联手御敌,总是密切配合,屡建奇功。

俞大猷是一位廉洁的将帅,对部下颇有恩惠,数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他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忠诚为国的精神老而弥笃,所到之处屡有大功。武平、崖州、饶平都为之立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