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没有什么不用人脸识别的游戏吗,要好玩一点的
有,不过需要自己下载,如开心消消乐、公主装饰等。但是腾讯游戏是无法脱离人脸识别的。
腾讯游戏不能取消或跳过面部识别验证。之前,许多未成年人以其父母的身份假装玩游戏,甚至购买游戏设备。腾讯游戏因此在货架上放置了这种“面部识别”选项,以防止以前的事情再次发生。
未成年人游戏登录要求:
对于怀疑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人帐户,登录游戏时需要面部识别验证,并将其与公共安全授权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包括在青少年防沉迷监管中。他们的工作日限制为每天1.5小时,法定假日为每天3小时,并且第二天的22:00至8:00无法登录。
在扩大了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之后,腾讯游戏将在两种情况下启动面部识别验证:游戏登录和付款。
在游戏登录链接中:对于怀疑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人帐户,在他们登录游戏时需要面部识别验证,并将数据与公共安全授权平台进行比较。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被包括在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监督中。
在工作日每天限制为1.5小时,在法定假日每天限制为3小时。而且不能在第二天的22:00至8:00之间登录游戏。此前,该计划已在“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中试行。后面涵盖了腾讯游戏下的大多数手机游戏,并将在所有运营的手机游戏产品中生效。
② 有什么软件可以跳过王者人脸识别
不行!!
腾讯健康系统再次升级,人脸识别验证将率先在《王者荣耀》中启用。凡拒绝验证,或经验证与实名不符的用户,健康系统将统一视作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将其纳入相应的防沉迷监管。自启用人脸识别验证至12月4日,人脸识别验证效果如何?腾讯表示:在收到弹窗提示的疑似未成年用户中,有近一半的用户“脸证合一”,成功通过了验证。
在未通过验证的用户中,有98.2%的用户属于“拒绝进行人脸识别”的情况。腾讯推测,可能是用户本人与实名信息不符,或者对于隐私保护的顾虑造成的。
对于在这种情况下,为最大力度的落实防沉迷效果,腾讯将这批用户统一视作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用户,纳入健康系统进行游戏时长限制。
腾讯还透露了开始做腾讯游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以来的一些趣事,尤其是来自孩子们的各种搞怪奇招:
比如,捏着嗓子假装自己是1947年出生的70岁高龄老爷爷;
也有,偷偷将妈妈的身份证跟睡着的妈妈本人摆在一起合影,企图蒙混过关
甚至,还有初中生找小卖部老板冒充父母,要求客服解绑成长守护平台.....
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花式“自证”,反而让腾讯更加坚定了要以技术践行社会责任的决心。
同时,腾讯也对部分用户关于人脸识别认证的疑问进行了整理,并给出以下解答:
1、人脸识别功能具体是怎么运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人脸识别验证主要是将用户真实面部信息与公安权威数据平台数据源进行比对,如二者比对结果一致,即成功通过认证,并按用户实际年龄段匹配相应的游戏时限。
如比对结果不符或用户拒绝验证,健康系统将统一视作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纳入相应的防沉迷监管。
人脸识别验证,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实名认证精确度,最大限度防止未成年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从而绕开健康系统的保护。
用户在人脸识别过程中是否存在泄漏隐私的风险?
无论是公安实名校验还是人脸识别验证,我们都严格遵照主管部门规定,不会记录、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或将之用于除公安实名校验以外的任何其他用途,同时在身份验证的过程中,也会通过各种加密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用户隐私安全。
此外,为避免“一次验证成功后再次被未成年人冒用”的漏洞,我们会对相关机制不定期更新,当一个账号在《王者荣耀》中出现了疑似未成年人游戏行为时,即便之前已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还是有可能被要求再次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健康系统将借助该账号此前提交信息后生成的加密标识码进行异同比对,也不会保存用户隐私信息。
腾讯通过哪些维度判别疑似未成年人身份?
我们运用了AI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针对用户游戏内行为特征进行判定,包括用户所属年龄段、游戏时间及其他游戏内行为都一起纳入,作为身份判定的参考标准。
例如此前公告中介绍的,我们针对实名信息为60周岁及以上、存在疑似未成年人游戏行为、且在近一周的某一天有过较长时间游戏的用户,会进一步加大验证力度——这一策略便是针对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可能存在冒用祖父母身份信息注册的情况,所做出的综合判定。
不过,考虑到少数孩子及外部黑产链条为逃避查验,会基于现有规则而针对性改变游戏行为的可能,我们目前还不便公开关于疑似未成年人的具体判定标准,敬请理解。
在构建未成年健康上网保护体系的过程中,腾讯遇到过哪些困扰或难点?
自推动未成年保护工作以来,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客服压力激增。在前来咨询的用户中,不乏上述我们提到的一些未成年人进行的各种“花式”自证。
看到这些“花样百出”的反馈,虽然面临很大的客服工作压力,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以大数据AI、人脸识别等互联网前沿技术践行社会责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