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写反思可以怎么写
写自己的表现
B. 教学反思怎么写都可以吗
教学反思不是怎么写都可以的?教学反思要根据你的教学实际,从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去进行反思,也可以从教学的效果上去反思存在的问题,思考下一步解决的对策
C. 反思和反省意思有什么区别
一、侧重点各有不同。
1、反省主要针对自己的不足来改进提高自己,反思的面更广一些,不反可以是不足,还可以是成功经验。
2、而反思有回顾思考的意思。
二、具体指意不同。
1、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2、反省:指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
三、用法不同。
1、反思:现在的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比如考试后,老师叫学生写的“反思”,大体意为对自己的考试所作出的评价以及对以后学习方法的修改。字数可以不多,但是要深刻。
2、反省:反省意指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也是“反省心理学”中的专业词汇,意思是指对自身已往心理活动的回忆。
反思造句:
1、每一个犯人有自己的囚室,可以让他面壁反思改过自新。
2、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反省造句:
1、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2、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D. 教学反思怎样才能变得有效
反思型教学研讨的通病
以课堂教学反思为例,很多教师的“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无一例外地存在一些通病。
“完成任务”型。一些教育管理者将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目标和任务强加在教师身上,量化考核,与奖惩挂钩。有些教育管理者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或应付上级检查,展示本单位教师在课改中取得的成就,对相关反思文章的篇数、字数甚至格式都作了明确要求,这样就导致教师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没有基于实际问题的思索,为任务而反思,穷于应付。有的教师在反思中说得情真意切,找原因、寻策略、觅途径,头头是道,但完全是移植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而成,没有个性,也没有自己的思考。
“无关痛痒”型。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都这样开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但仍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这类反思,教师只是在简单罗列问题或现象,没有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欠缺或者不足。还有很多教学反思游离于自身教学实践之外,对改善教学行为毫无意义,更无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自我封闭”型。一些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自己个人的事情,不愿与他人共享,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自我封闭和独自冥思苦想。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教学反思是开放性的,要面向专家、同行、学生全方位地开放。排斥与专家、同行、学生的合作交流,不愿与他人共享的封闭式反思,研究问题时就会显得视域狭窄,层次肤浅,不够深入。
哪些是迫切需要反思的内容
只有明晰了反思内容,才能增加教学智慧。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教师将教学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可能成为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校本教研中所强调的教学反思,我个人认为,应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反思教学理念。思想决定高度,理念决定方向。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就要多反思教学是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反思课堂教学氛围是否和谐、轻松,反思教学中是否做到了与学生平等对话,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互动和创新精神。
反思备课过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按常规,备课包括:研究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钻研教材是备课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备课的关键。备课要做到把教材读“厚”,也需要做到把教材读“薄”。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反思备课内容“厚薄”的取舍,反思备课是否备了学生、是否备了教材等环节,以便于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靠的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文本的理解,靠的是理念。设计是蓝图,设计的完备与否,需要在实践中去调整,或者通过反思去矫正。在经历了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又螺旋上升的过程之后,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完美,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反思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能让我们捕捉到新的动态信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新思维、新方法。因为这种对话不再是一种泛化的交谈,而是心灵间的相互沟通与碰撞。反思成就精彩,及时进行师生关系反思,会给教育教学带来旺盛的生命力。
反思教学得失。在遗憾中反思收获最大。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有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对教学之中“败笔”之处进行认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反思,找出形成的原因,探究解决的策略,才能形成教学经验。教师应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后再通过对新课程的理论学习研究,重新构建新的教学对策,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日常教学。
养成思考的习惯最重要
教学反思不应只是新课程改革的“标签”,而应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一种状态,一种方式,一种精神,这是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使然。教育理念不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它植根于教师最丰富、最朴素、最深刻的教学实践之中。
教学反思是促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所谓教学反思,应当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行为研究等科研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教学趋向更优化的过程。一些教师任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发现不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少有长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发现、缺少反思。善于反思的教师,一定会不断地读书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线教师要想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写教学反思笔记。教完一节课,想一想亮点在哪里?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高潮”?为什么效果好?教学中有哪些缺憾?问题是什么?结合教学理论,想办法,一个个问题解决了,教学水平必定会不断提高。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实践中写下了大量教学反思笔记,而后发表了《对教师的100条建议》,他为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及实践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反思,发现了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症结是师生对语文学科的知识不明确,教学中无效劳动太多,他精心绘制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树”,让学生对语文的知识体系,心中有数。学生学起来容易了,教学效率自然大幅度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各地越来越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思想,加速专业进程。
教师写教学反思,要写得比较深刻,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能抱着应付的心理;其次,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要开动脑筋,开拓思路,教师的教学反思就会更深刻一些,也更容易接近问题的实质,其个人进步也就更快一些。
我在与一些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的教学反思一般比较滞后。实际上,许多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并不是没有看法,并不是没有经验,并不是没有鲜活的思路和创新的思维,只是由于下了课,懒得去进一步思考、梳理并及时记录下来,因而许多有价值的想法就流失掉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经常反思并及时写反思文章的。教师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创造,是幸福。教师每天若养成及时反思、持久反思的习惯,幸福生活也就可望可及了。
E. 怎样才可以有自己反思的能力
反思,我的理解就是:回过头来分析自己言行的对错以及做事的成败得失。通俗地说,反思就
是在思想上照镜子,检点自己的言行与做事,即古人所说的“鉴”。众所周知,照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美和丑,高和矮,胖和瘦,还有洁净和肮脏等等。同样道理,反思也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古语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说的就是反思的作用吧。普通人反思自己,可以促进个体事业的发展;领导者反思自己,则可以促进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既然反思蕴涵着这么巨大的能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呢?
还是让我们从刚才的那句古语谈起。首先,我们要“以铜为鉴”去“正衣冠”。“以铜为鉴”就是要自己观照自己,“正衣冠”就是要纠正自己灵魂的“衣冠”——言行,也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如何才能做到这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静”。而要“静”,就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没有鸢飞唳天之心,没有经纶世务的虚荣。只有做到“静”,我们才能心如止水,体察暗流涌动而辨别方向;只有做到“静”,我们才能如清风浮云,拥抱自然山水而看清前途;只有做到“静”,我们才能洞明世事万物而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否则,利欲熏心,幻想一夜暴富平步青云,狂狂然如饿狼癫犬,森森然如地府幽冥,就会铤而走险,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其良知已泯,哪里还会扪心自问?所以,“静”是反思的第一要着。
第二,我们要“以古为鉴”去探究成败的原因。所为“古”,过去是也。相对而言,一切事物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为过去。比如我现在所说的东西,一说出来就意味着成为过去。所谓话一说出便难以收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写出的书,以及
人类社会的大小事件,大千世界,哪一样东西既已存在,就是过去,都可作“古”。这些东西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去学习研究,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大凡“古的,都是知识,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我们掌握的知识多了,就可以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就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审时度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策略,指导我们的工作,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这个过程,就是运用知识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反思的过程。如果说“静”是反思的主观意识基础,那么“知识”就是反思的客观物质基础。没有知识,反思便成了没有子弹的大炮,打不响的。社会上,有人就是因为没有法律知识而直至押赴刑场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历史上,历代农民起义就是因为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找不出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屡战屡败。没有知识的人仿如蛮牛,蛮牛又怎会知道对错呢?知识面越广,反思的面就越广,知识越多,反思得就越深。
第三,我们要“以人为鉴”而“明得失”。人,最难认识的莫过于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难能可贵啊。怎样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作比较。“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与别人一比,便知自己是优是劣了。比较得越多,对自己的认识就越丰满。所以,我们应该多见多闻。
从事本专业的,要多接触其他专业的人。身居高位的,要多接触劳动百姓。不要自以为是,要虚怀若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不是什么都去学,好人接触坏人,清官接触贪官,目的是为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好地认识自己,求取进步而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语文的,可以去听数学课,音乐课,英语课,体育课„„揣摩别人的成败得失,引以为戒。横向比较,是自我反思的最有效方法。
反思,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反思的历史,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反思
之中自我完善的一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是反思的真正要义。让我们解放思想,继往开来,去创造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吧!
F. 反思应该怎么样反思
首先要看你反思哪方面?你的学业?你的工作?还是你的家庭?还是你的人生?所谓反思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不好的事,都应该先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不能把过错归咎在他人身上,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道理。希望能帮到你,采纳吧!
G. 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应该如何自我反思
引言:其实老师在进入到行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自己有一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够从开始就成为优秀教师的,所以说在这些工作上不足是很正常的。那么在这个工作上有不足的时候,应该如何自我反思呢?
H. 如何个人提高反思能力
叶澜先生认为,一个教师反思三年,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见,反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反思从词义看是内省(内心反省)、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反思包括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德育工作的反思、学校管理工作的反思,而这里我们所要探讨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学的反思。特别是课程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更需要教师做好反思工作。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首先应该搞清什么是教学反思,搞清了教学反思的概念,对如何进行反思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表现从技术上、伦理道德上进行回顾、重视、质疑、分析,自己考察自己,自愿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通俗地说,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持续的批评性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主动关心自己教学行为的目的、结果、手段效率的一种行为,是不断控制、评价、修正自己实践行为的一个过程。要回顾和回忆已有的活动,更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反思是一种手段,它的实质在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使不好的事情以后不再发生,好的做法继续发扬。
二、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是教师成长的至理名言,许多教师有较深刻的体会。
如果一个教师或许工作了20年,没有反思,也只是一个经验的20次重复。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原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为什么只有经验不能成长?为什么经验加上反思就成长了呢?
1.反思使经验(含教训)变成教学智慧,从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发
叶澜先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教师越能反思,就越是好的教师,越能使自己的经验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一位数学老师教的学生成绩总比别人好,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答不出,后来通过反思,发现原因是每个学生只用一个作业本。学生要隔天才能看到先一天自己做的作业情况,经过认真总结,他的经验就提升为及时反馈原理,讨论时,老师们也认为,只有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与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反思能帮助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反思能帮助教师从每天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反思的目的不只是回顾过去,而是为了指导未来的行动,反思帮助探究和解决问题,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有的教师在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分好小组,选好组长,做好培训,用好评价,加强引导,如果将这五个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起来。
我们认为,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不认真反思,不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反思使自己学会教学
教师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入手,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的体验进行回顾,从而使自己变得成熟。
反思是自己帮助自己学会教学的好途径,某个内容教学失败了,反思为什么,下次就可以改变教学方法,逐步就学会教学了。
无论是教学的失败,还是教学的成功,教师只要认真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提炼成功的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是任何教育理论所不能替代的精华。
4.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反思可以由教师自发行为变成自觉行为,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使教师全面发展。
按照教师职业特征,一般认为,5年以内是新手型教师,关注的是具体的教学技能;5年—10年是适应型教师,关注的是教学策略,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综合应用技能;10年—20年是成熟型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理念;20年以上是专家型教师。但自己不把握进步的机会,是不会自动越级的,可能到退休还不成熟。
通过反思,不只关注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成绩;还应关心教师本人如何在教学中得到提高,不是年复一年机械重复自己的工作,教师需要做自己成长的有心人,才能缩短成熟的时间。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狭义的反思是对课堂行为的反思,广义的反思包括对课前设计中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课后的反思。实践前的反思是一种超前的反思,在实践前形成三思而行的习惯,对提高教学的预见性非常有帮助,如准备一堂新课时,想一想以前是怎么处理的,有经验吗?有教训吗?遇到教育中的难题时,先想一想,原来遇到过类似事情吗?是怎么处理的?过去的处理是否取得了好的效果?实践中的反思是边做边反思,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因果联系。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批语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实践后的反思是教学反思的主要部分,重点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对于一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先反思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在教学设计时,确定教学目标不能太笼统,应该将课标中的“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灵活运用”具体化,变为可操作的内容。
2.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反思教学技能
一堂成功的课例,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多方面都应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教学过程才会出现闪光点,才能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课堂要精彩,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教师设计精彩的片段,或者想出一个好点子,片段的内容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语、课堂引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重点与难点有创新性突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对学生做出的合理结论给予赞赏,点子的内容可以是故事、游戏、趣味问题等。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说话语言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的原因,对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要做出改进措施,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课堂内,教师对学生往往容易造成无形的伤害,可教师自己难以察觉。大家认为,这一点是最值得教师反思的,而且教师要十分留意自己的课堂教学细节。例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是否批评了他。
有个学生考试不及格,教师发试卷时说:“你怎么个子这么高,分数这么低?”这个学生顿时脸就红了,趴在课桌上头都没抬起,随后变得很忧郁。教师发现这个情况后,感到很后悔,经过反思,向学生道歉,这个学生后来学习很用功,考试成绩也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教师反思得到的回报。
4.发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因材施教人人赞成,但做起来难,特别目前班额都比较大,一个班有五六十人,多的超过七十人,教师在课堂内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确实难度很大。但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要有所发展。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安排不同的作业,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多多思考,提高思维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本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再加做,教材上个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
尊重学生差异,反思平时教学上的“一刀切”,对指导教学非常价值。大家认为,只有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安排不同的作业,考试上也出一些不同的题,才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5.反思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权利问题,在中小学课堂中,教师思考得比较少,而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要主动学习,要探究性学习,这里实质就包含了学生相关权利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获得鼓励权、读书权、想象权、选择作业权。
教师要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内有发言的权利,有些教师虽然要求回答问题,或者谈想法,但往往学生刚开口,只要不符合自己的预设,就立即打断学生的发言。有时,一节课尽是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成绩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如果一节课中,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即没有学生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的课决不是好课。
新课改提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课堂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意见,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要给予鼓励,即学生有获得鼓励的权利。上课后,教师要反思自己表扬学生了吗?表扬得恰当吗?自己用什么方式鼓励学生的?
学生应该拥有自己的权利,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才能将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落实到实处。
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动。大家认为,教师们都知道教育观念的重要,但对于具体应该如何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观念,思考得比较少。因此,教师十分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正确。例如,上完课后,想一想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等等。
7.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
目前,有些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比较低,尤其是数学,很令人担忧。在各级赛课中,出现知识性错误的教师也不是少数,赛课教师还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经过了许多人精心打造的课都出现知识性错误,那么,在日常教学中,错误多就更不要说了。
有个学生问老师:自然数与偶数哪个多?教师毫不犹豫地回答:自然数多,理由是自然数是1,2,3……。中间没有间断的数,而偶数是2,4,6……,中间有间断的数,那么,自然数就比偶数多。这个问题不难,教师却回答错了,反映了教师专业水平低。因此,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内容教错了吗?自己的知识储备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吗?自己的知识能够满足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吗?只有不断反思,才会知道知识上的缺陷,才会努力学习,弥补不足。
总的说,要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从反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
1.要收集发生的问题的信息,行动回顾。
回忆教学情景、过程、原因、结果,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学生的感受和思考状况。
特别是对发生了不正常的问题、现象的情形要回顾,通过信息回顾提出问题,教师对课堂内出现的现象,哪怕是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不能漠不关心,而要认真反思,找出原因,思考解决的办法。
2.对课堂中的信息和问题进行研究,对自己的行为活动进行怀疑、质疑,从反思得到困惑。
要善于怀疑自己的行为,怀疑所运用的理论,经常思考,这样对了吗?可以吗?
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析,看是否有效行为,无效行为是否太多,熊川武先生在《反思性教学》中,提供了下表,老师们可以参考。
有效行为
无效行为,负效果行为
机敏、热心
呆滞、烦恼
关心学生与班级
对学生及班级活动不感兴趣
愉快、乐观
不快乐、悲观
能自我控制情绪
容易发脾气
有幽默感
过分严肃
认识和承认自己的错误
不自觉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公平、客观地对待每个学生
不公平、偏爱
能忍耐学生的错误行为
不忍耐
与学生一起工作时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对学生冷淡、讽刺
与学生关系和谐、有礼
与学生关系疏远、逃避
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及学习中的难题
察觉不到学生个人的需要和困难
赞扬努力的学生、鼓励表现好的学生
不赞扬学生、过分挑剔
真诚认可学生的努力
怀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社交中,考虑别人的反应
在社交中,不考虑别人的反应
鼓励学生尽其所能
不鼓励学生尽其所能
妥善计划与组织课堂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没有计划和组织
在教学计划内,课堂步骤有弹性
步骤过分死板,不能脱离计划的限制
预期别人的需要
不能照顾个人差异的需要
教学技术新颖有趣,能刺激学生
教学枯燥呆板,没有趣味
示范与解释清楚、实用
示范与解释不清楚,无引导
这一步,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对自己的要求要苛求,要自己质问自己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太好的。
对做得好的,也可以想一想,我是怎么想的?是否有理论依据?对做得不好的,要思考,我怎么会这样呢?
3.在探究中找到解决和消除困惑的办法。
针对反思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教师要进一步思考:我能做什么?我怎么改进?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何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益处?
一位老师在星期五讲课时,告诉学生要善于学习,要把所学的一小节内容进行整理,写出一个概括性的复习总结,其实意味着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但到星期一要求学生把做的总结交上来时,一些学生没有完成,老师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有的学生需要视觉提示,要明确把作业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不能混在一般性讲述的要求中。于是,反思的结果就是:要把口头布置的作业写在黑板上,要求要明确具体。
五、教学反思的记录与交流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有记笔记的习惯,将反思的内容记录下来,这些反思笔记是宝贵的教学资料,是提升反思质量的基础。参加讨论的教师许多都有记反思的好习惯,并且讲述了自己的记录方法。
写反思日记或教学后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或失败的教学,可以只简单地写几个要点,写在教案后面也行;可以是详细描述事情经过;可以做资料分析;也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教师自己记下来的东西,是非常鲜活的,很有价值的。有些老师写不出像样的教学论文,是由于平时没有反思与记记录反思,一到写文章时,就没有素材,即使写成了文章,也是东拼西凑,没有可读性。
写反思时,可按事件写,也就是说,把类似的多件事联系起来记忆、反思。这样做可以系统总结一类教育现象,为今后处理同类教育现象提供借鉴的蓝本。
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写,写教育故事,把教育中的真实故事写出来,穿插自己的议论、思考,教育叙事是适合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好形式,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从故事中提炼出教育观点。
教师要学会与同行交流教学反思,自己在反思中如果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论是好或是差的,不妨告诉同行,与大家一起讨论。也可以数学组为单位,不定期举行反思交流会,与人交流、讨论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办法是否最好。教师聚集在一起,把自己课堂上发生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
现在网络已经进入发寻常百姓家,教师可以将反思发到相关的网站上,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讨论,特别是有可能引起一些教育专家、教学高手的重视,他们如果能够参与讨论,则会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反思质量。
六、反思意识的提升与反思能力的提高
1.反思应该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自觉行为
反思对教师的责任心要求高,不负责任的教师是不会去反思的。要使反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首先是教师对反思要有内在动力,也就是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积极的进取心,旺盛的求知欲。其次,要有外部的推动力。有的学校规定:教龄在五年以上的教师每周写三篇教学反思,每篇500字;教龄在五年以下的教师每天要写300字以上的反思,每周教研组要检查,要交学校。但实践中由于措施不到位,教师很难坚持下去,逐渐就变成到处抄、应付。这样就失去了反思的作用
2.反思是需要毅力的行为
在反思中,要自己揭露自己的短处,是诱发痛苦的行为,没有毅力就难以反思,这种毅力体现了反思的持续性,需要教师战胜困难、忍受痛苦,盯住自己不合理的教学行为进行批评,自己要督促自己,要敢于向别人承认自己教学中的不合理性。另外,要长期坚持反思,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毅力支持。因此,讨论中大家认为,只有坚持长时间的反思,才会看出反思的成效。
3.使反思成为自己的习惯
经常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就会形成反思的习惯,就会自觉地在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反思。
曹化老师认为教师形成了反思习惯,就会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4.提高反思技能
反思中有时要进行比较、讨论,要查阅理论,要进行自我观察、判断、评价、调节。这些本身是一种能力,教师要掌握反思的技能,提高反思的质量。
5.反思要适度
反思不一定是个人闭门造车,有时可以集体反思,大家讨论,反思也不要很多专门的时间,茶余饭后,大家在一起可以聊一聊;每周开展教研活动时,大家可以交流一会儿。这样做,就显得比较轻松,就不会将反思看作一项专门的工作了。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途径,也是教师从事教研的好方式。我们讨论的目的是希望老师们重视反思,提出反思中的一些问题,具体到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做许多细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