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枪械发展历程
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轻武器又是武器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解放后,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毫米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步枪发展5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型号丰富的步枪序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53式步骑枪
2. 56式突击步枪
3. 56式半自动步枪
4. 63式自动步枪
5. 81式自动步枪
6. 86式自动步枪
7. 87式自动步枪
8. 95式自动步枪
9. 03式自动步枪
以下简要介绍各型步枪及其相关细节。
1. 53式步骑枪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仅仅枪械装备的种类就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但由于当时兵工政策失误没有做到这一点。到朝鲜战争爆发时,才发现参战部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每个军光步枪就将近十种,于是在部队入朝前后,紧急跟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8000万卢布),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枪。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这时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联正在把撤装莫辛-纳甘步枪,于是就把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在中国定型为1953式步骑枪,在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其价格约为进口苏联枪支的一半。
53式的生产在1960年被停止,部队也开始撤换成更新式的武器,但有许多53式在60年代期间支援给越南。53式骑枪M1944有所不同,53式的准星座比M1944的要宽,刺刀座也与M1944有所不同。
2. 56式突击步枪
中国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在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全自动武器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
2
56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是仿制前苏联AK-47型7.62毫米自动步枪的产品,1956年生产定型,1963年改型56-1式,1980年改型56-2式,1991年改型QBZ56C式。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自动步枪,至今仍在装备部队。
56式冲锋枪与AK-47突击步枪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这些是外观上最大的不同之处。
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
3
除了装备本国军队外,56式也曾大量出口其它国家,越南战争时的北越军队就大量使用56式。此外在很多其它第三世界国家,56式均以其优秀的性价比而广受欢迎。
从1980年代起,56式逐步被81式所取代,渐渐退出了一线部队。
3. 56式半自动步枪
中国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即56式半自动步枪,简称“56半”,是苏联SKS半自动卡宾枪的仿制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制式列装的半自动步枪,和56式班用机枪、56式自动步枪统称56式枪族。
4
1985年,56式半自动步枪正式撤装,由81式步枪或56式冲锋枪取代。但56式半自动步枪仍装备民兵部队。现在,中国军队仅保留少数56式步枪作仪仗队的礼仪用枪。
4.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支自动步枪(在外国被误称为68式)。63式自动步枪的整体结构是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基础的。其弹道性能、不可拆卸刺刀、木质长枪托、瞄准装置等均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类似。为了实现单、连发射击,并提高点射精度(相对于56式冲锋枪而言),保证在各种环境、气候条件下的动作可靠性和射击寿命,对其主要结构重新进行了研制。
5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支步枪。研制人员在认真分析56式武器的特点、结构的基础上,制定自动步枪的技术措施、结构方案。一边组建研究组织(研究所),一边筹划研制、试制、试验、测试手段(试验室,靶场等)。
由于起点低,基础差,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研制队伍仍然在63年完成了设计定型。国家命名为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拥有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连续性。
63式自动步枪从1959年开始研制,1963年设计定型,1969年投入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至1978年停产、撤装,近20年时间,共生产了数百万支,本来武器的更新换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63式自动步枪所经过的道路却是由盛到衰的道路。由于不得已的原因遭到撤装的命运。开始生产、装备63式,以代替56式半自动步枪。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停产,撤装63式,代之重新生产、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转了个圈又回到原地。63式是典型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1958年,有关军品科研、论证工作刚在开展,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上当时的形势就是“大干快上”。63式自动步枪的战术技术论证工作自然没有充分进行,研制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并不符合战术要求。
5. 81式自动步枪
81式枪族是1979年下达的研制任务,于1981年设计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产。其研制目标是要用一个班用枪族取代正在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56式轻机枪,但仍采用56式7.62mm枪弹。由于在1978年已经正式决定我国将来会采用5.8mm口径的小口径自动步枪,所以研制81式枪族的目的是在装备小口径步枪之前提供一种过渡型武器。但通过实战证明,81式枪族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武器,精度好、动作可靠、操作维护简便,在老山前线的战斗中表现良好。
81式步枪在简化结构方面富有成效,例如自动机、发射机、机匣等都比56式冲锋枪简单。以机匣为例,同样是冲铆机匣,81式机匣的刚度、强度、制造工艺要好得多。机匣体由厚度1.5mm 50钢板冲压而成,盒形断面,形状简单,两侧突出大筋增加了刚度,前部与节套铆接,中部有中衬铁支撑,后部有尾座固定,机匣的刚度、强度得到保证,使用和生产中没有变形。机匣的导轨、创造性的只用一层,在机匣体冲压时形成,取消了一般枪机匣上均具有的下导轨,方便了生产。81式步枪忽视了结构的先进性,新材料、新工艺也不多,未要求安装光学瞄准具。连外观造型也没有独自的特点,有时国外就称其为81式AK,甚至影响了外贸出口。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因为在论证时已经给81式枪族定了位,就是一种“过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只要求能够较快的试制投产,要对原有产品有较好的工艺经济性和继承性。经过近10年的生产考核,在当时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并保证稳定的质量要求。设计上固然未能采用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但其工艺经济性也是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优点。
81式步枪忽视了结构的先进性,新材料、新工艺也不多,未要求安装光学瞄准具。连外观造型也没有独自的特点,有时国外就称其为81式AK,甚至影响了外贸出口。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因为在论证时已经给81式枪族定了位,就是一种“过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只要求能够较快的试制投产,要对原有产品有较好的工艺经济性和继承性。经过近10年的生产考核,在当时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并保证稳定的质量要求。设计上固然未能采用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但其工艺经济性也是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优点。
6. 86式自动步枪
86式是我国为适应国外民用枪市场的需求,在国产7.62毫米56式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半自动步枪,其外观与国产56式冲锋枪截然不同,所以有人认为它是我国新研制的一种步枪,其实,86s的“内脏”部分与56式冲锋枪基本相同,各项性能指标也大同小异,只是不能连发射击而已。
86式发射7.62X39毫米枪弹,采用单发发射方式,初速710米/秒,有效射程400米,弹匣容弹20或30发,空枪重3.6干克。
86s的机匣部件由枪管座、机匣体、尾座、保险部件与护手等主要零(部)件组成。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主要由枪闩、枪管、枪管座(机匣)等构成。
枪闩头部有左右对称的闭锁凸耳。凸耳上有螺距为3毫米的闭锁螺旋面。
弹匣主要由弹区身,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盖,左、右口板和前、后扣板等组成。
击发发射机构主要由击锤、击锤簧、击针、扳机、阻铁、击发机构轴和保险部件等组成。
保险机构有安全保险和到位保险两种。击发机构采用回转式击锤。
当然,86s也有一些不足,如横向尺寸大,难握持,射弹口径偏大等。但86s步枪的结构紧凑,储存和运输便利,对枪械收藏和狩猎爱好者极具诱惑力。
7. 87式自动步枪
87式5.8mm自动步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它与87式5.8mm班用机枪、87式5.8mm普通弹统称为87式5.8mm班用枪族武器系统。于1987年设计定型,故称87式。
中国在开发自己的5.8mm小口径步枪弹时,为了稳妥,决定先将小口径枪弹套用于成熟的81式7.62mm枪族上进行试验,87式自动步枪结构与81式自动步枪从外形上看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在内部结构方面基本一致,口径改为5.8mm。
虽然87式自动步枪作为一种过渡产品没有批量生产,但作为中国研制的的第一支小口径自动步枪,在自动步枪设计中使用了新材料,配合完成了5.8毫米枪弹的研制工作,解决了发射小口径枪弹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为后来的95式枪族的研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7式步枪刚定型不久,工厂在1987年9月得到通知,上级决定立即将87式步枪改变外形,参加“国庆阅兵”。具体要求是:在保持87式步枪性能和内部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外形要与81式步枪有较大变化。一种改变后的步枪重新投产,至少要用两年的时间来实施制造工具、夹具、模具、量具和生产线的重新布设,但为了保证“国庆阅兵”的需要,1989年春,在工厂的积极努力下,经过国家靶场试验考核,按照武器定型管理程序,按时出厂了一批改形的5.8mm步枪,及时交付了部队,该枪就是1987A式5.8mm步枪。1987A式步枪被试验性地装备部队,但数量不多,而且最终被95式自动步枪所取代,它被取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稳定性的不足。
5.8mm的子弹有助于快速连击使得敌人行动受阻,即使穿着防弹衣,87式的低后座2连发也使敌人望而生畏,被击中者的停顿程度约是美制M4系列的两倍。该种子弹子弹头曾使用过微缩火药,曾在美伊战场上出现过,如果配合87式步枪,效果远比改装后的AK-47要好的多。
8. 95式自动步枪
95式自动步枪(QBZ-95,QBZ为源自拼音“枪-步-自动”的类别代码),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制的突击步枪,主设计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属于95式枪族的一部分,为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自动步枪之一,它是中国研制的第二种小口径步枪,也是解放军第一种大规模列装部队的小口径自动步枪。
5.8mm口径的95式是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采用的最新式武器,它是为改善老旧87式的缺点而诞生。95式被设计成人民解放军的下一代攻击武器,这种步枪由聚合材料制成,重量轻、耐用,以气动和气冷机制确保射击时的准确与高射速。
95式能够满足解放军的各种需求,从基本的突击步枪到近战冲锋枪、乃至于班机枪。这种武器目前为人民解放军的特种部队、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采用。 95式于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香港时首次公开亮相。
9. 03式自动步枪
03式自动步枪是中国研制的一种小口径步枪。03式自动步枪是在《兵器知识》2004年11期首次公开的,但从该枪外形及文中提及该枪为95系列的成员中来看,其实就是先前所公布的QBZ95A,当然也有所改进。
03式5.8mm折叠托自动步枪作为我国最新研制的单兵作战武器,其机构动作可靠,适应性强,射击精度高,威力大,而且全枪的体积和重量也控制得相当好。相信随着03式步枪的逐步装备部队,一定会获得战士们的珍爱。
03式步枪是我国最新型的步枪,代表了我国目前枪械设计制造的水平,在世界名枪之林也能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从论证思想、设计水平到制造技术,与美国最新型的XM8轻型模块武器系统相比,尚存在差距,有待日后进一步完善改进。
QBZ03式5.8mm自动步枪与95式自动步枪的各项性能相当,最大区别在于QBZ03式5.8mm自动步枪为有托结构,其与95式班用枪族的其他成员除弹匣可互换外,其余关键部件均不能互换。目前看,QBZ03式5.8mm自动步枪不会大量装备部队,只会小批量装备一些特种部队及空降兵等。
2.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含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月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随后,党连续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
其中,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地区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并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中了枪的新路要多长时间可以上市扩展阅读
中国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从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这一路线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
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全国人民以高昂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洪流,使得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南方8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
改编后的人民军队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信心。
随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人民军队在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抗日根据地。
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了战略上互相配合的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为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1938年10月后,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继续奋勇作战,取得了百团大战和历次反“扫荡”作战等一系列胜利。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兵力和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政策,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根据地实行了抗日民主制度,在国统区推动了民主运动的开展,并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完整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党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另外,中国共产党还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提出了“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
从1942年起,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整风运动,有力地加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增强了党的战斗力,成为一次成功的实践和伟大的创举。
经过中国军民,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从战略相持阶段逐渐进到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始扭转困难局面,在一些地区开始发起攻势作战。
进入1944年,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原有根据地,并向敌后进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5年4月至6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解放区军民也开始对日全面反攻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和中国解放区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这样,日本侵略者彻底失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
党在抗战中发展成为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开辟革命新道路答案如下:
1927年,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道血泪的坎,一座险峻的梁。
中国国民党,这个由领导过辛亥革命的中国同盟会改组的政党,随着他的创建者孙中山先生的病逝,逐渐偏离了革命的航向,开始露出反革命的獠牙。
只有短短一天,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出席会议的毛泽东在发言中突出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