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骨关节炎到底是个什么病,从中医角度看,如何治疗效果好
关节炎在临床上又称为退行性关节病或者肥大性关节炎,主要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和骨质增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关节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发。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骨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原发性骨关节炎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的遗传、体质、运动等相关;而继发性骨关节炎临床上常见于关节外伤、内分泌疾病、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疾病诱发,由于骨关节退变的不可逆性,所以此疾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以缓解症状,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为主。
骨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病范畴,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论治下,该疾病大致可分为以下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中药方剂来治疗。首先是风寒湿痹证,治疗主要是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代表方剂为乌头汤加减;其次是瘀血痹阻证,治疗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代表方剂为身痛逐瘀汤加减;另外还有肝肾亏虚证,治疗主要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代表方剂为独活寄生汤加减;还有一种是湿热痹阻证,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主,代表方剂是四妙散加减。
第一,疼痛。疾病初期以隐匿性疼痛为主,在活动关节后疼痛可加重,休息可缓解,随着疾病的发展,受累关节可出现压痛。
第二,关节僵硬。常表现为晨僵,导致患者起床困难,30分钟左右可缓解。并且在活动关节时可出现骨擦音或者骨擦感,伴有弹响,多见于膝关节。
第三,关节畸形。见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因骨性肥大或者渗出性滑膜炎而引起,导致患者活动障碍。
第一,先天禀赋不足,致使肝肾亏虚、耗伤气血,致骨失滋养,诱发此病。
第二,外邪凑袭,感受到风寒、湿热之邪,致使经络、筋骨、关节阻滞不通,而不通则痛,故导致关节疼痛。
第三,气血失和,长期过度负重以及不良的姿势导致长时间劳损,使气血不和,筋骨失养,而诱发此病。
第一,骨关节炎在临床上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缓解疼痛,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致残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第二,其治疗包括 健康 教育、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需要根据专业西医的诊断或者中医师的辨证论治来制定对症、合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除年龄因素不可控制外,肥胖、运动性创伤、职业性劳损等因素都可以人为控制,比如要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尽量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和长时间负重劳作等。其次就需要锻炼骨关节,增强其灵活性及强度,比如在平时可以经常的跑步、游泳、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另外饮食调理对预防骨关节炎也是很有帮助的,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钙、磷、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充足和均衡。
⑵ 如果脚踝外侧疼怎么办
1、类风湿关节炎多是先从小关节出肿胀疼痛,晨起时候活动障碍。脚裸肿胀疼痛要考虑痛风的影响,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意见建议:建议需要重视这个身体的健康,检查尿酸,如果异常考虑痛风引起,及时的药物治疗,同时应该是多喝水,适当的活动,少吃肉和海鲜等产生嘌呤多的食物。
2、如果是踝关节的积液,疼痛不用是局部的关节炎滑膜炎渗出引起的。一般是有以前的外伤或过度的劳损引起的。意见建议:应该充分休息制动,局部外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外敷改善循环促使积液炎症吸收。如果积液多应该做抽取治疗后注入泼尼松及润滑剂等药物治疗减轻疼痛,如果保守治疗长期不好转应该考虑做关节镜微创手术。
3、有气滞血瘀导致的,是可以吃点中药进行调理的!指导意见:建议可以吃点身痛逐瘀汤或者是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的,同时可以做做针灸或者是艾灸治疗的!
4、脚踝外侧疼筋拉伤,这种情况考虑是身体素质一般,肌肉软组织损伤没有规范治疗导致的疼痛不适症状。指导意见:可以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同时外用乌梢蛇活骨贴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祛除风寒湿痹促进损伤细胞修复,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受凉就行了。
5、一般踝关节韧带损伤,也就是软组织损伤,如果经常扭伤,那就属于习惯性踝关节扭伤了。指导意见:首先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超负荷运动,劳逸结合,如果平时有疼痛症状,可以采取小针刀,局部注射,外敷膏药等等对症治疗。
⑶ 如何解决腿部肌肉僵硬
可以配合使用碳酸氢钠片酸碱中和改善出现的尿酸升高的情况。平时尽量避免和肉汤吃过于油腻的东西。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平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中医认为是出现了风寒湿痹。可以配合使用天麻胶囊活血,祛风止痛。可以配合使用双氯芬酸钠片改善出现的疼痛。中医认为是出现了肾虚。可以配合使用强力天麻杜仲丸。
⑷ 关节炎该怎么运动
关节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根据病因可将关节炎分为骨性、类风湿性、强直性、反应性、痛风性、风湿性、化脓性等。
关节炎可以做简单活动改善关节的灵活性:
揉膝:将双手手掌分别放置在两腿膝关节上,轻揉左、右膝关节5分钟,力度适中。
转踝:采用坐姿,抬起两腿。两脚同时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动30次,以活动踝关节。然后两腿伸直,两脚分别绕踝关节上、下摆动各30次。
蹲坐: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贴于身体两侧。从站立位置缓慢下蹲,蹲至两大腿与小腿相接触,然后慢慢站起,如此反复活动10次。
步行: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
活动人体各关节先从双手指关节开始,然后腕、肘、肩关节,其次是颈椎、胸椎和腰椎关节,接着是髋(胯)、膝、踝关节,最后是各脚趾关节。
⑸ 腰痛的原因和办法
腰脊痛,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是人体的重要支撑部分,其位置在脊柱两侧平脐部位,是人体运动的关键所在。腰脊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中医将其分为急性腰痛和慢性腰痛,病因包括外感风寒、内伤肾虚、外伤闪挫等。
太阳风寒腰痛多因外感风寒,表现为腰脊强痛,伴有头痛、项强、肩背痛,甚至尻、膕、踹部、周身关节均痛,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脉浮紧。风寒湿痹腰痛则表现为腰部钝痛或隐痛,遇冷加重,得暖则舒,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疼痛程度较重,脉沉有力或缓,或游走不定,遇风邪疼痛时轻时重。
劳损肾虚腰痛常见于久坐、久站或过度劳累的人群,表现为腰痛绵绵不休,休息后可暂时轻减,稍遇劳累则疼痛加重,伴有短气、身重、头晕、耳鸣等症状,肾阳虚者畏冷肢凉喜暖,肾阴虚者则有低热、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盗汗等症状。
闪挫瘀血腰痛则是由外伤引起,起病突然,疼痛剧烈,伴有局部瘀血肿痛,影响腰部活动,不能俯仰转侧,疼痛程度随活动而加重。
根据腰痛的不同症状,中医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用等,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