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肠湿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法则:清热,利湿,解毒,调气,行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芍药汤加味:芍药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大黄6克、银花15克、槟榔l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木香6克。本方适用于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痢疾患者。(2)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5克、黄芩l0克、黄连6克、甘草6克、银花15克、茯苓15克、木通6克、车前子10克。本方适用于腹痛,泻下急迫为主证的泄泻患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2.加减变化: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基本方(1)加荆芥10克、防风6克、羌活10克;如热毒盛者,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则加白头翁15克、秦皮l0克、地榆10克、丹皮10克;若挟食滞,苔腻脉滑,加用神曲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芒硝10克(入汤冲服);若湿热留连不去,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加用人参6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干姜6克;若下痢初作,表证已解,痢犹未止,可用香连丸,每服6~9克,日叁次;若痢下为酱色,时作时止,可加用鸦胆子仁治疗,成人每日叁次,每次15粒,胶囊分装,饭后服,连用7~10天。若湿热泄泻以湿邪偏重,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可基本方(2)加用厚朴10克、薏仁30克;挟食滞者宜加神曲10克、山楂10克、麦芽10克;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加连翘10克、薄荷10克;如在夏季盛暑之时,可酌加藿香10克、香薷10克、扁豆花6克.荷叶6克。
(二)外敷药物
1.苦参粉适量,温水调成煳状敷脐。
2.栀子适量,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膏,贴双足涌泉穴。
3.白矾15克、五味子15克、五倍子15克,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贴神阙穴。4.噤痢膏:牙皂6克、细辛27克、葱6根(拭净泥土,勿洗),田螺2个,小麦曲12克。诸药混合,捣融如膏,贴于神阙穴,盖以纱布、绷带固定,药干另换。
5.热泻散:黄连12克、滑石30克、广木香15克、吴茱萸10克,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取药末10~15克,撤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分别贴于神阙、大肠俞,1日换1次。
6.大黄9克,或甘遂、大戟各4.5克,研为细末,用醋凋敷脐部固定。适用于疫毒痢腹胀者。
(叁)灌肠疗法:
临床上对长期反复不愈之本证患者,常常采用灌肠疗法。
1.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穿心莲30克、黄柏15克,加水煎至150毫升,温度在30~40℃时作保留灌肠。如能保留8小时以上,疗效更佳。
2.锡类散l克、云南白药1克、生肌散l克、5%普鲁卡因5毫升,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中,加温后保留灌肠
。3.苦参100克,浓煎,每次用50毫升,加1%奴夫卡因5毫升,作保留灌肠。
4.白头翁60克,煎成药液100毫升,每日作保留灌肠1次。治阿米巴痢疾。
5.大蒜30克,捣汁,加温开水160毫升,作保留酒肠。治阿米巴痢疾。
6.10~15%野菊花煎剂100~1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10~15日为一疗程,休息数日后可开始第二疗程。
(四)饮食疗法
(1)马齿苋绿豆汤:新鲜马齿苋120克(或干品60克)、绿豆60克,煎汤服食。每天1~2次,连服3天。二味合用对湿热泄泻、或热毒血痢,甚为有效。
(2)车前子饮:车前子30克,纱布包,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煮粥,分二次温服300毫升。治泄泻。
(3)姜连散:生姜l20克,榨汁;黄连30克,锉末,文火烘炒加姜汁拌匀,以干为度。每服6克,绿茶清送下,每天3次。对湿热泄泻呕吐者大为适宜。
(4)石榴皮蜜膏:鲜石榴皮1000克(干品500克)、切碎,砂锅煎煮取汁两次,文火浓缩至稠粘时,加蜂蜜300毫升,搅匀至沸停火,冷后装瓶。每服10毫升,开水冲服,每日3次。
(5)白蜜马齿苋汁:鲜马齿苋1000克,温开水洗净榨汁,加白蜜30毫升,或白糖适量,一次服下,每日服2次。
(6)绿茶煎:绿茶100克,煮取浓汁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加醋10毫升热饮,每日3次。或绿茶末12克,白痢以姜汤送服,赤痢以甘草水送服,每日3次。症状消失后连服3日,以巩固疗效。
(7)苋粥:新鲜紫苋100克,去根洗净切碎,同粳米100克煮粥,每日2次,早晚服。此粥对于有急性菌痢、肠炎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
(8)龙眼肉包鸦胆粉:鸦胆子亡10粒,研粉,以桂元肉包裹吞服,每日3次,治阿米巴痢。此方适于饭后服,不宜久服。
施治要点:
(一)临床上之痢疾、泄泻均以本证为多,治疗当以祛邪。其新感属此证尤多,治疗以通因通用为要,忌用收涩止泻之品。痢疾患者应注意调气行血的运用,若下血较多应该重用行血之品,脓多者宜重用理气药;泄泻患者当使用湿热分清,其泻可止。但湿热泄泻容易耗伤气阴,年老体虚之患者可引起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之危重证候,除治疗上须随证施方,还应高度重视此类患者的病情变化。
(二)在治疗痢疾时,应始终顾护胃气。在治疗湿热痢的方药多系苦寒之品,不应长时十间大量使用这一类药物,以防伤胃气。
(叁)若本证久而不愈,反复发作,表现正虚邪恋,宜扶正祛邪兼用。其药物灌肠往往是临床上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药用白头翁、秦皮、黄柏、夏枯草、青黛、紫草、明矾、牡蛎、乌梅、罂粟壳、五倍子等。每剂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湿度37~38℃,开始每次用50~100毫升于早晚各作保留灌肠1次,适应后每次用200毫升,每日灌肠1次。患者取侧卧位,臀高头低,慢速灌肠,灌入后取胸膝位15分钟,再仰卧1小时以上。
B. 大肠湿热有哪些病症
“大肠湿热”常见腹痛、泻泄秽浊,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发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治法清热利湿,方如葛根荃连汤⑩加减;或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
“大肠津亏”多见大便干燥秘结,甚则如羊屎,难以解出,
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时亦见头晕、口臭等症状。治法润肠通便,方如增液汤⑩加减(玄参、生地、麦冬);麻子仁丸⑩(麻子仁、杏仁、芍药、权实、厚朴、大黄);药物可首选当归、生地、麻子仁、桃仁、杏仁、蜂蜜、阿胶等;食品可选用梨、菱、柿子、甘蔗、牛乳、猪肉油、笋、觅菜等。
病例:庞xx,男62岁。原患喉癌,行钴双侧预部切线垂直照射,治疗一周左右,出现口干
,口咽粘膜充血,溃疡,咽痛,吞咽呛咳,只能进半流饮食,大便秘结,舌质红干无苔,脉数。治疗增液汤加黄连6克、黄荃9克、黄柏9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服三剂后上述症状好转,连服6剂后症状消失.后一面进行放疗,一面配合中药,直至放射治疗结束。
注:增液汤的药物组成有生地12克、元参18克、麦冬15克。
C. 大肠湿热怎么调理
建议:病情分析:您好,大肠湿热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异常。多因感受外来湿热,侵袭肠道,或因饮食不节,喜食肥甘而湿热内蕴于肠,或误食不洁之物,湿热阻于大肠所致,本症属实热证。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指导意见:建议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还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D. 大肠湿热怎么办
大肠热这个是中医的病证,一般称为大肠湿热或阳明实热,一般引起的原因较多,通常可以通过通腑泻热等辨证处理治疗。如果伴有发热、口渴、汗出、中医脉洪大,一般可以通过白虎汤进行加减治疗,这种适应于实热证。如果为大肠湿热下注,一般可以见到大便粘腻,伴有口苦、咽干、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可以运用清热利湿、通腑泻浊治疗,可以通过枳实导滞丸进行加减治疗。另外建议饮食方面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熬夜,少喝酒等,因这些都是导致大肠热的因素,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等。
E. 大肠湿热属于什么体质
属于湿热,排泄功能已堵塞。
1.饮食调理方案:
a.适合食品:
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薏苡仁、莲子、茯苓、蚕豆、鸭肉、鲫鱼、丝瓜、葫芦、苦瓜、西瓜、白菜、卷心菜、空心菜
c.避免吃: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狗肉、羊肉、牛肉、酒、饴糖、石榴、大枣、柚子。
2.生活起居
(1)总体说明: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不要再生湿热了,就是保证二便畅通,大便不要不利,不要粘滞,小便颜色淡一些,不要老是那么黄黄的,一看到小便黄就要喝水。饮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药少吃、少喝酒(所有食物中湿热之性最大的莫过于酒)。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方面要清淡祛湿。再特别告知的就是戒除烟酒。
(2)绝不能熬夜(熬夜会增加湿热,因为熬夜伤肝胆,会非常影响肝胆之气的升发,容易生湿热)。
(3)尽量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阴暗潮湿的环境会加重你的湿热症状。
(4)。运动的方式有游泳、爬山等,但最理想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应避免在高温下运动;最好不要空腹运动,在饭后1小时较为适宜;每分钟走100至120步,连续40分钟,大约4~5公里,出汗为好;每周4~5次,坚持2~3个月。
希望您能采纳,康管家。
F. 大肠湿热的食疗
肠胃湿热,多见于夏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消化道上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因为邪热进入,引发肠胃的病变。肠胃湿热的表现主要是想上厕所,上完后疼痛就会缓解。
那么肠胃湿热吃什么好呢?肠胃湿热的患者一般不能吃磁腻味厚,易生湿、加重湿证的食物。可以多吃的食物性质寒凉、味淡或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
治疗肠胃湿热的食疗粥:
金针冬瓜汤: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素烧苦瓜:新鲜苦瓜200克,切丝,先用开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欠(含有盐、味精)浇汁。
赤小豆薏米饮: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小贴士:
肠胃湿热的饮食禁忌:性质温热,有补益助热作用的食物,味辛辣性温热,易助热生火的食物,磁腻味厚,易生湿、加重湿证的食物等都不能够吃。
G. 什么是大肠湿热
你好患者,大肠湿热就是人平时多吃辛辣只物引起的,我建议你吃一段时间龙胆泻肝丸调理调理。
H. 大肠湿热可以上大学吗
可以啊。这又不是什么大病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侵袭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血腐成脓,故下痢赤白脓血;湿热下注,水谷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暴注下迫,色黄而臭;湿阻大肠,热炽气滞,大肠气机不畅,故腹泻不爽;热炽肠道,则肛门灼热水液从大便外泄,故小便短赤,热盛伤津故口渴,身热,粪质黏稠腥臭。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湿重于热,脉象多见濡数,热重于湿,脉象多见滑数。
临床表现
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脓血,或暴注下泄,肛门灼热,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并见发热汗出,午后热盛,
胸脘满闷,肢体沉重,纳呆呕恶,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I. 怎样才能除大肠湿热
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